#腦中風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

喝酒促進循環?中風風險增#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親友歡聚的時刻,在傳統團圓日裡,佳餚美酒作伴,其實潛藏不少引發中風的高危險因子,又因天氣寒冷、溫差大,民眾喜歡大魚大肉、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加上生活作息不正常恐引發腦中風。定期量血壓、規律服藥、注意飲食新北聯醫神經內科主任陳三丰指出,腦中風在寒冷冬天是好發季節,天氣寒冷加上大吃大喝更容易增加發病機率,因此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脂肪過高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定時測量血壓,規律的服藥,注意飲食的控制。當天氣逐漸變冷,血管就容易收縮,常常就在睡覺或是活動較少的時候,容易突然血塊塞住,造成一邊手腳無力,麻木的情形。腦中風嚴重度可以從最輕輕微的麻木,到最嚴重的昏迷,甚至死亡,而嚴重的中風常臥在床,也會讓家庭經濟上多了沈重的負擔。少抽菸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腦中風的預防在飲食上以少油少鹽,清淡的食物為主,少抽煙,就可減少血管硬化的機會,進而減少中風的風險,然而,一般人的觀念裡面,喝酒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但是,喝酒卻容易導致中風,不可不小心。天氣冷,大家的活動力下降,天天都想窩在被窩裡,這時血液循環下降,就容易塞住,導致中風;因此,冬天的運動是十分重要的,只是運動也是要注意保暖和水份的補充,出門前多一件防風的衣物,運動完,多喝水,這樣便能減少中風的機會。陳三丰醫師提醒在春節期間,避免腦中風發生仍要以保持規則睡眠與運動,避免暴飲暴食、熬夜、長期坐臥不動。讓中風防範於未然,和家人們團圓過個健康安心年。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

醫訊/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醒民眾為中風的防治繼續努力,有鑑於腦外傷的病人也同樣面臨腦部功能受損後治療與復健的難題,希望能讓民眾更認識中風和腦創傷病人的需求,並藉由參加者傳播正確的知識,共同為預防中風及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來貢獻心力。由神經內科主任張嘉佑及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慧娟醫師,帶大家認識治療重點,營養師莊湄喬也會教大家如何強化腦傷病人居家飲食的照護技巧,讓病友可以獲得足夠的熱量以供應日常活動及身體復健所需,來電奇美醫學中心社服部報名。活動名稱:腦中風、腦創傷病友會聯合活動時間:105年11月26日(星期六)上午08:30-11:30地點:奇美醫學中心第三醫療大樓一樓中庭(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洽詢:社服部社工師賴俐均聯絡方式:(06)2812811轉52405     [email protected]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

顧好血壓 減少48%中風率!#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季節遞嬗之際,立冬即將來臨,正是腦中風好發季節,中風容易造成死亡或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為多數人非常擔憂的疾病,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今年最新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血壓為其首,但若能控管好血壓,就能減少48%的中風機率。1/4以上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根據衛福部統計,18~39歲民眾,有28.8%沒有量測血壓高達1年的時間,52.4%對正常血壓的觀念也不足,高血壓自知率僅33%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血壓是中風的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指標對中風預防至關重要,定期量測血壓與腰圍,透過改善運動與飲食習慣就能遠離中風等代謝症候群衍生疾病。年輕時就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過去因為工作繁忙完全沒有時間運動,每天三餐外食,假日更無限制地攝取高熱量美食,直到發生中風後才知道自己除了肥胖外,還有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等衍生疾病,由於高血壓產生併發症需要10年左右時間,因此從年輕時就應養成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習慣。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台灣45歲以下年輕中風病人從10年前占整體患者的10%,近年來已上升到15%~18%,有鑑於台灣中風年輕化的趨勢,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提醒民眾應及早培養定期量測與管理血壓的習慣,並加強正常血壓值的觀念,不可輕忽其嚴重性。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    依據國際知名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 Journal)最新的中風風險因子研究顯示,其中有9成中風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可降低36%,控制好血脂則可減少27%。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

防癱瘓後遺症 把握黃金3小時!#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腦中風常病發突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徵兆,等到癱倒在地上,即使趕快送醫,重則危及生命,更多的是造成各種後遺症,號稱「閃靈殺手」,對病人及家屬身心與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新北市協同轄內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24小時全年無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要在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有效阻止癱瘓後遺症。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中風可分為腦血管破裂的出血性中風,以及腦血管梗塞的缺血性腦中風,國內多家醫學中心統計,缺血性中風的比例高達80%,比出血性中風高出非常多,血栓溶解劑是把堵住血管的血栓溶解掉,讓腦細胞重新得到血液供應,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上,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治療3個月 增加33%的機會復原臨床上,注射血栓溶解劑的病患在治療3個月後,可增加33%的機會復原到可獨立生活,甚至完全恢復正常,但靜脈血栓溶解劑要在發病的「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以及經神經專科醫師鑑別診斷確定,才能施打。8家醫院 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為了讓病人在黃金3個小時內,順利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新北市衛生局結合轄內急救責任醫院,包含亞東、雙和、慈濟、淡水馬偕、新店耕莘、部立臺北醫院,以及汐止國泰與恩主公醫院等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提供24小時的即時照顧。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 不要自行就醫民眾發現家人有疑似腦中風的症狀時,不要自行前往就醫,請立即撥打119,由救護車協助送至就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醫院,預防中風就是規律生活、有恆運動、清淡的飲食、愉悅的心情、不抽菸、不酗酒等等,尤其家人有中風病史,更不能輕忽。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

改善心病?血管支架恐致死#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疾病僅次癌症,多年來一直高居臺灣前10大死因第2名,其中「冠狀動脈心臟病」不僅危險性高,病例數量也因人口老化及國人飲食西化而逐年增加,症狀較輕者可採用藥物治療,嚴重者則可能需要做血管繞道手術,或作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甚至置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加以治療。1個月~3個月 會被血管內膜覆蓋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為第3等級醫療器材,是先利用氣球擴張撐開血管狹窄處,再將置於氣球導管上的支架引導至血管患部,由於支架對狹窄處提供支撐力,可讓血管保持管徑的擴張狀態,減少血管壁回縮或血管內層剝離,可維持血流暢通,一旦置入血管,1個月至3個月後會被新生的血管內膜覆蓋,不需手術取出,而是永久留在病患體內。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併發症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運用,提供患者開刀外的另一個選擇,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狀,但亦有其風險,包括可能有出血、心律不整、腦中風、心肌梗塞、腎功能惡化、過敏休克、死亡等併發症,一定要先經醫師就個人病情進行溝通、評估,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詳閱術前須知 醫師提供正確資訊食藥署提醒,病人在手術前請詳閱術前須知及手術同意書,醫師也要在術後提供正確的服藥及照護資訊,病患若有疑慮,須立即向醫師諮詢尋求協助,也可至食藥署網站的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產品相關資訊,另患者術後若發生醫療器材引起的不良反應,可通報衛生福利部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地中海飲食 降低腦中風風險達40%

地中海飲食 降低腦中風風險達40%#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近年來最受國際肯定的飲食模式,就是以地中海沿岸地區傳統飲食為基礎的地中海飲食。和日本的傳統飲食相比較,地中海飲食的脂肪比重感覺相當高。它的效果真的很好嗎?以下就從最近的研究結果來思考它的效果。以地中海沿岸地區 傳統飲食為基礎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這個名詞,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聽過吧!說到「Diet」這個字,用日文來說,總讓人感覺是減少飲食分量的意思,但是地中海飲食裡的「Diet」,指的是飲食內容的本身。因此,它有健康飲食的意思,不是減肥飲食的意思。地中海飲食是以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地區居民的傳統飲食為基礎的健康飲食法。由於這個地區的居民心臟病死亡的比例比較少,所以地中海健康飲食被研究出來,自一九六零年代開始廣受推薦。多攝取橄欖油、魚貝類、水果類地中海飲食的特徵,主要在於多攝取橄欖油、魚貝類、水果類、堅果類、蔬菜類,相對的,瘦肉及肥肉、蛋、乳製品、牛油、鮮奶油則是限制攝取或完全不攝取。酒類方面推薦紅酒。地中海飲食是不是具有預防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效果呢?這個想法從以前就有很多研究者提出了報告。最近準確度較高的數字,出自於刊登在二零一三年四月《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醫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Ramon Estruch博士。該論文以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危險性可能偏高的七千四百四十七位西班牙人為對象,分成只有低脂肪的營養指導群組,以及地中海飲食指導加上強化特級初榨橄欖油攝取的群組、強化堅果的群組,然後觀察各群組演變的情況。預防效果 腦中風方面尤其顯著該實驗原本預定做更長的時間,但是在平均觀察期間五年左右的時間點,已經有了明顯的差異,因此中途停止實驗。實驗並非失敗,而是指導地中海飲食的群組,明顯呈現了良好的結果。和強化堅果及強化橄欖油無關,和單純限制脂肪相較之下,地中海飲食的心肌梗塞及腦中風的發生及死亡風險,幾乎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它的預防效果在腦中風方面尤其顯著,降低的風險達到百分之四十。對於腦中風的預防,效果明確到如此地步的飲食治療,在這之前從來不曾存在過。(本文摘自/讓人生病的醫學lie知識/上奇時代)

腦中風多併發症 僅10%能完全恢復

腦中風多併發症 僅10%能完全恢復#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周先生有高血壓病史,在某天清晨要起床的時候突然發現右側肢體無力,併有麻木感覺、嘴角流口水,後來被診斷出腦中風,住院治療並復健。 腦中風分2類中國附醫台北分院神經內科醫師楊程智分析,腦中風一般可以分為2類:1) 梗塞性腦中風(Ischemic stroke) /  佔85%,因腦部血管血液受阻塞造成。2) 出血性腦中風(Hemorrhage stroke) /  佔15%,因腦部血管破裂,血液到腦組織所引起,造成腦細胞壞死,而這個部位所控  制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患者會表現出手腳無力、麻木、語言困難、以及各種功能上  的問題。 若出現這些症狀要小心並立即就醫,楊程智醫師表示,國人腦中風盛行率約為千分之6.4,估計約有14萬人,其中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心律不整、以及缺乏運動等。臨床也會有以下症狀:1) 突然發生1側手腳無力或是麻木。2) 突然發生意識不清或是不能言語。3) 1眼或是2眼突然看不見。4) 突然暈眩步態不穩或是動作不協調。5) 突發性劇烈頭痛或是嘔吐。 中風多併發症 應配合治療計畫與控制危險因子楊程智醫師指出,中風患者發病後的情形僅有10%幾乎完全恢復、25%只有輕微障礙、40%有中度到嚴重的障礙、10%需要在養護機構長期照護、15%死亡,此外,腦中風患者的併發症很多,日常生活也會面對很多問題,需要做整體的評估後針對問題來解決,醫師除了評估患者的醫療需求外,也會提供藥物與復健處方,並教導患者如何預防以及治療併發症,也讓患者好好控制危險因子,以減少腦中風的發生機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FAST」自我檢測 遠離腦中風

「FAST」自我檢測 遠離腦中風#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腦中風為台灣近年來引起國人死亡的重大急症之一,死亡人數僅次於惡性腫瘤與心臟疾病,腦中風為一項急症,主因是腦部的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的需求,需即時接受有效的治療,恢復腦部血流,否則將留下許多後遺症,不僅需要急性期的醫療照顧,後續的醫療與社會成本更是非常龐大。黃金治療3小時 減少神經功能障礙因此,急性缺血性腦中風需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快速且準確的診斷,並提供正確的治療,如給予血栓溶解劑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減少中風所導致的神經功能障礙,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正懷表示,在剛發現腦中風的3小時內,是使用血栓溶解劑最佳時機。8成逾黃金3小時 無法施打血栓溶解劑不過腦中風除了發生當下時的急診處置外,更重要應是事前預防與正確知識傳遞,有超過8成以上病患是因為超過黃金3小時,而無法施打血栓溶解劑,為能及早爭取時間、減少中風帶來的傷害,因此黃金3小時內就醫非常重要,林正懷醫師表示,一般人該如何及早發現腦中風,可以使用「FAST」來檢測:●  Face 臉/笑一下,是否一側臉無力或麻?●  Arm 手/兩手平舉,是否一側手臂無力?●  Speech 說話/說話時,是否口齒不清、無法表達、或者聽不懂?●  Time 時間/及時通知119送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