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

醫訊/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

醫訊/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當頭頸癌患者進行手術、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後,可能會出現牙關緊閉、張口困難、舌頭活動度不足、頸部肌肉纖維化等症狀,面對這樣的副作用,如何透過確實的復健運動進行改善呢? 亞東醫院將舉行衛教講座,由癌症資源中心物理治療師林慧芬,將在課程中帶您認識放射線治療後的影響,以及如何使用彈力帶的輔助達到復健的目的,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頭頸癌復健運動─電療後身體好僵硬,我該怎麼辦?時間:105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下午14:00-15: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二樓J250-J253空間(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709

連筷子都拿不住 原來是網球肘!

連筷子都拿不住 原來是網球肘!#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近日一名中年卡車司機,因雙手手肘疼痛不堪求診,他不僅無法拿筷子吃飯,有時還會痛到難以成眠,原來他因長年、長時間、長途駕駛,在雙手過度持續用力及未充分休息下,雙手手肘出現「網球肘」,有手臂痠痛、手肘外側一壓就痛的症狀,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皮下表淺結構、肌腱細微撕裂傷並不是只有網球選手會得到網球肘,約85%的網球肘病人並沒有打過網球,網球肘是一種退化性病變,也就是外側上髁肌腱炎,皮下較表淺的結構受傷、肌腱細微撕裂傷,過度使用手臂肌群的人容易到此種症狀,網球肘發作時可以在手肘關節上冰敷,每天2次,第2天後每天熱敷15~20分鐘。急性發生 反覆使用肌群都會造成網球肘以急性發生居多,任何反覆使用肌群都有可能造成,比如長時間種花、織毛線、提重物等,不過度使用身體某相同部位、過度疲勞,投入工作也別忘了稍作休息,或是放慢速度,若需搬重物,需量力而為,此外,平時也可多訓練肌力,尤其要保持正常飲食及睡眠。以腰、腿帶動手臂伸展 可配戴護具網球肘可以透過藥物和物理治療來改善,患者可透過復健師協助練習伸展,不要因怕疼痛而不練習,若及早治療,可以在2周內恢復原來的活動力,活動時盡量以腰、腿帶動手臂、肩膀伸展,可以配戴護具,保護肌肉的同時避免過度惡化。     

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

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59歲婦人,過去除了高血壓以外沒有什麼病史,有一天,她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跌倒,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經住院處置後病況穩定,即協助她進行復健治療。中風易產生併發症 肩膀脫位、褥瘡苗栗大順醫院復健科醫師郭芝蘭表示,中風常造成部分失能的問題,像是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講話口齒不清、失語症、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癱瘓,同時也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肩膀脫位或疼痛、關節攣縮、吸入性肺炎、褥瘡等,因此復健對中風患者非常重要,尤其中風半年內更是復健的黃金期。儀器治療、肌力訓練等物理治療為讓中風患者獲得良好的恢復狀況,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失能情況以及病人中風前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來制定完善的復健計畫,安排適當的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內容包含,給予患者儀器治療、誘發技術、肌力訓練及運動等物理治療,讓患者在粗大動作上能快速恢復。另外,在職能訓練部分會針對個案需求,設計符合其能力的治療性任務,利用認知圖卡、洞洞板、筷子、湯匙、曬衣夾等日常生活用品,來訓練認知能力、精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以強化自理的獨立性,幫助病人能更快回歸正常生活。8成以上 復健後能恢復生活功能早期復健介入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有些無法達成的功能缺失,則可以用輔具或居家環境改造來協助,因此,大於8成以上的中風病患,經由復健的幫助都能恢復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與行動能力。 

把握復健黃金期 筋腱重建沒問題

把握復健黃金期 筋腱重建沒問題#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33歲陳姓男子,在加工工廠工作時,前臂不慎遭機具割傷,經緊急送醫後診斷為前臂的筋腱斷裂,骨科醫師馬上替陳先生進行肌腱縫合手術,並在手術後的數天,安排治療師為陳先生訂製手部動態副木,讓他在手術後最短的時間內便開始做被動動作,銜接復健療程,在出院後不久便加入常規的復健治療,讓陳先生在受傷後的三個月內動作隨即回復超過8成。盡早配戴動態副木 進行復健治療大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劉少政表示,在肌腱縫合手術以後,如何避免關節僵硬及傷口沾黏,為術後照護及復健的重要課題,肌腱縫合手術的後遺症包括:相關手指動作的障礙、感覺鈍化、肌力及關節活動度下降等;肌腱縫合手術後若手指一直不活動,時間越久肌肉萎縮、關節僵硬等症狀就會出現,因此建議患者當醫師判斷病情穩定後,一定要盡早開始配戴動態副木進行被動動作及復健治療。肌腱縫合復健3階段一般來說,會在肌腱縫合手術以後一週內就製作動態副木,術後一個月內開始復健,持續復健兩個月左右,功能及動作就可以回復受傷以前的8成或以上。肌腱縫合的復健可分為3階段:1)在肌腱縫合穩定的三天到五天內,會由主治醫師判斷是否適合製作動態副木,適合使用的病患在配戴動態副木後,每小時就可以進行最少十次的被動動作訓練,動態副木的設計亦會避免病患過度的動作拉扯,減少肌腱再次斷裂的機會。2)手術後3星期,配合復健師安排,進行物理及職能治療,幫助患者受傷肢體進行一些基本的動作訓練及肌肉放鬆按摩,每一次的復健時間不會太長,訓練內容也相對輕鬆。3)復健2個月之後,患者肌腱縫合之處已經相當穩定,復健治療會加入更多肌力訓練的部份,也會對關節活動度不足的地方加入拉筋治療。

中風復健新良方 「十巧手」強化筋絡

中風復健新良方 「十巧手」強化筋絡#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中醫保健盛行的「十巧手」,就像練功一樣,十種招式做按摩復健,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良一表示,中風病友因為行動的限制,比較缺乏戶外活動,可以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來強化循環與筋絡,十巧手是十種招式,主要針對穴位按摩,從點到線強化功能,中風患者常因為無力而行動不便,十巧手坐著也可以做,利用有力量的一手去帶動無力的另一手,做完一套十巧手,只需要三到五分鐘就能達到按摩效果。復健對於中風患者是相當重要的,讓肢體功能可以恢復到最佳狀態,完善的復健能夠讓一側手腳都不能動的患者可以走路,開始復健的時間越早,患者的肢體功能會恢復得比較好。簡易10巧 打通穴位、增進循環1)第一巧/虎口相互拍擊,並沿著手臂內側,從下臂往上臂輕敲,左右手互換。2)第二巧/掌心向上,兩手平行互擊,再沿著手臂外側從下臂到上臂,主要穴位是後溪穴和手太陽小腸經。3)第三巧/手腕相對互擊,打擊到的穴位是大陵穴,以及心包經。4)第四巧/左右手虎口交叉互碰。5)第五巧/手掌打開手指交叉互碰,是針對八邪穴,助於改善末梢循環預防手麻腳麻等問題。 6)第六巧/左手握拳擊右掌。7)第七巧/左右互換,這是刺激勞宮穴,有消除疲勞提神作用。8)第八巧/手背互拍,拍打陽池穴,順著手臂從下臂往上臂拍打三焦經,可調整內臟機能,增強免疫力。9)第九巧/拇指食指拉耳垂,有助於顏面腦部循環。10)第十巧/掌心摩擦到微熱,蓋在眼睛上輕揉,反覆數次。十巧手敲擊的部位都是重要穴道,順著經絡更有加強效果,整組做完掌心會發熱,血液循環通暢,這時候可以揉捏耳朵按摩眼睛,都有熱敷的效果,不但中風患者適用,更可以推廣到低頭族,在看電視廣告空檔都能夠保健養生。

五十肩舉手卡卡 3招自主復健助舒緩

五十肩舉手卡卡 3招自主復健助舒緩#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惱人的五十肩,雖不是致命疾病,但造成生活品質低下卻讓人難以忍受!常見症狀為手臂舉不高,或上臂活動時伴隨疼痛,會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如梳頭、穿衣等,更嚴重甚至因為無法翻身側睡擠壓而嚴重影響睡眠品質。而復健科醫師說,只要多加留意平時的預防保健及即時、正確、持續的復健活動,就可以大大改善病痛造成的不便及痛苦,早日脫離五十肩的糾纏。沾黏性肩關節炎 好發中老年女性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符民意醫師表示,肩部疼痛原因有很多種,常見最惱人的就屬俗稱「五十肩」的沾黏性肩關節炎。而造成原因目前仍不明確,據統計較好發於40~60歲女性,糖尿病患者,兩側都可能會發生。然而有些病患是因為上肢骨折治療固定,無法自在地活動肩關節而造成續發性肩關節沾黏。治療有撇步:先熱敷再伸展他說,對付五十肩最重要就是病患自主活動伸展肩關節,當關節活動時會刺激關節囊膜分泌滑液,營養軟骨潤滑關節。所以「適度」伸展就是治療關鍵,建議先熱敷再伸展,而且依個人耐受程度實行慢速、確實的伸展,每次伸展堅持10秒以上,切記不可猛力拉扯肩關節,避免更嚴重傷害。此外,平日保健要注意避免傷處提重物;適度肩部活動;改進不當姿勢如猛然抬肩等易受傷動作。符民意提供以下幾項可以常做的五十肩復健動作:●被動活動度伸展/1)可以健側帶動患側,做內、上、後各方向的伸展,也可運用毛巾輔助牽拉。2)患側手掌扶助門邊,身體轉向健側,數到十再慢慢放開。手掌的高度可以由下而上逐漸移動。●鐘擺運動/上身前彎使患側手臂自然下垂,由軀幹向前、後、左、右帶動搖擺,或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繞圈,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手指爬牆運動/面對或側向牆壁站立,患側肩膀前伸,以手指扶著牆壁,向上慢慢爬行,逐漸伸直手臂,直到緊繃不能繼續向上為止,並堅持10秒鐘。  

他歷經截肢又中風 復健後竟能「趴趴走」

他歷經截肢又中風 復健後竟能「趴趴走」#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70歲的廖老先生,4年前因為糖尿病足左腳截肢,雖然裝了義肢,卻因為不習慣沒有使用,從此臥床了整整四年不曾再步行走路,去年底他因為中風送醫,病情穩定之後,轉往衛福部豐原醫院接受急性腦中風後期照護,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穿上義肢復健,現在已經能重新站起來,拿著助行器行走。豐原醫院復健科吳淑娟醫師表示,病患剛轉來時身體虛弱,包尿布臥床,因為復健工作及早介入神經復原狀況不錯,加上膝關節沒有攣縮,治療師幫他穿上義肢訓練站立步行,復健過程中情況越來越好,復健起來更有動力。患者因有糖尿病又截肢、中風、長期臥床,復健工作相對困難,物理治療師胡嘉男與廖俊雅老師,經過治療評估後幫他安排課程,復健計劃從簡單的翻身、坐起、到移動位置的訓練。因禍得福?中風讓他再度站起來所幸從臥床到現在,廖先生已能每天穿上義肢加強身體平衡訓練,還有肢體的控制和肌耐力訓練等,現在拿著助行器可以走20公尺。太太陪在旁邊,看到他可以拿著助行器行走,簡直不敢相信。一般患者因為中風行動能力走下坡,廖先生剛好相反,起初因為截肢臥床四年,卻因為中風再度站了起來,家屬說因為復健工作讓情況改觀,讓患者因禍得福,「走」出醫院的心願真的實現了。

唱歌當復健!精神疾病患者找到生活目標

唱歌當復健!精神疾病患者找到生活目標#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誰說精神疾病復健只能靠吃藥!「如果可以選擇,我只想唱歌不想吃藥。」這是去年才出院的惠惠的心聲;自從出院後,惠惠就在社區的復健中心定期復健,某次聽聞新北市衛生局舉辦精神歌唱大賽,便連續兩年都報名參加,瘋狂練習,惠惠的姊姊對於她從歌唱大賽找到生活中的目標也感到欣慰,復健中心老師更觀察到惠惠病情越來越穩定。以歌會友 精神歌唱大賽助復健此次擔任評審的十大抗憂鬱醫師之一的孔繁錦醫師鼓勵參賽病友,「唱歌不僅能獨樂樂,還能眾樂樂交朋友」;他也表示,音樂是他成長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甚至求學時代就和同學組團,並且持續練團到現在。新北市衛生局表示,精神歌唱大賽自5年多前僅有30支隊伍,現在直接翻倍,今年有62支隊伍共襄盛舉。且今年歌唱大賽特別邀請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全國聯合會修慧蘭秘書長、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葉翠羽監事外,「十大抗憂鬱醫師」之一的精神科醫師孔繁錦也來擔任評審。 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表示,病友們參加歌唱比賽其實也是一種復健訓練,要把平時練習的成果展現在舞台上,同時也要克服上台面對這麼多觀眾產生的心理障礙,他們的努力是值得被肯定及鼓勵的。她指出,明年衛生局會研議擴大病友交流,讓新北市精神康復之友與其他縣市同好繼續「以歌會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