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

復健不孤單!團體治療 恢復速度快3個月

復健不孤單!團體治療 恢復速度快3個月#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大部分民眾對於復健的印象都是單調又無趣,每天重複做著一樣的動作,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像以前一樣動作自如,甚至因此常常偷懶,導致復健不見效果,亞東醫院發展團體治療,讓病人不再孤單做復健,也大大提升患者的出席率。不再只是跟機器互動 分組治療更有趣52歲的趙先生,去年因為中風住進加護病房,驚險撿回一命的他,積極參加團體復健,經過1年多的努力,現在已經可以自己開車、搭捷運,他表示,過去自己一個人復健很孤單,現在多了許多戰友,讓復健之路有了動力。亞東醫院推動團體復健,復健科醫師邱正民表示,此方式打破以往復健給人痛苦單調的刻板印象,治療方式包含花園療育、分級活動、同儕支持、快樂復健等核心概念,藉由多元活潑、富涵趣味性的團體運動治療,達到復健的成效,跟一般復健僅與機器互動的復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團體復健也會依照安全性及病人年紀做分組,再由治療師指導6至8位患者,進行團體牽拉、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及動作技巧的控制,如球類運動、舞蹈等;分組的方式也讓每組患者能力相當,可以互相較勁,讓復健多了趣味。丟掉拐杖 7成病人可自行上下樓梯參與團體復健治療的患者大多為中風、癌症或是動完大手術,治療結束後的重症病人,復健的目標是幫助他們重返日常生活功能,及增加動作的技巧性;且根據臨床實測發現,參與團體復健的病人,平均恢復速度較傳統復健者快3個月。這些過去曾經需要坐輪椅拿柺杖的患者,在接受有效密集運動訓練後,大約有70%可獨立上下樓梯,50%自行坐捷運,還有20%可重回工作崗位,甚至重新找回以往對運動的熱忱,最重要的是,患者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可透過病友之間的互動,彼此鼓勵及加強自信,增加社交技巧及問題解決的能力,使其能更容易重返職場或日常生活。

把握黃金期復健+高壓氧 助腦中風恢復

把握黃金期復健+高壓氧 助腦中風恢復#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腦血管病變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前三名,其發生時的嚴重程度及其預後,與腦組織缺氧的範圍以及時間長短有極大的關係。一位77歲的張姓老翁,突然發現有頭暈及半邊無力的狀況,緊急送往醫院診治,發現罹患腦中風,在醫師建議下,住院接受腦中風團隊的照護並積極復健,同時搭配高壓氧治療。從原本剛發病時的半側偏癱、無法行走,到目前已恢復到可以生活自理。大千綜合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陳泰安醫師表示,許多慢性疾病控制不佳,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皆可能造成急性腦血管病變的發生。常見的腦血管病變症狀,包含肢體無力、平衡不佳,以及吞嚥困難或語言障礙等表徵。而目前大部分患者在腦血管病變發生後,除了接受內、外科治療外,都會合併復健,除了可以促進運動、知覺、平衡、語言、吞嚥功能障礙改善,更可以刺激腦部自我修復未完全受損的腦細胞,減少腦細胞失用退化,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高壓氧助腦部修護  治療時機為關鍵另,除了復健治療外,目前有越來越多患者也選擇高壓氧治療,陳泰安醫師解釋,藉由此治療,提高體內血液中的氧氣分壓及溶氧量,並改善腦組織循環,使腦部得到充分氧氣供應,消除腦水腫;另外也能降低腦部因缺氧所導致的再灌流傷害。此外,陳醫師提醒民眾,如有發現腦中風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若確診為腦中風則應把握黃金治療時期,透過專業腦中風團隊照護及復健治療改善功能障礙,另外更可輔以高壓氧治療改善腦部細胞缺氧的狀況,減少腦細胞缺氧的時間、受損的機率以及腦栓塞所影響的範圍,。

老人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易中風

老人骨折術後快復健 長期臥床易中風#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來,緊來學走路!」90歲的阿梅阿嬤,剛動完髖關節手術一星期,就勇敢下床開始復健。阿嬤前些日子在家跌倒,造成右髖關節骨折,經開刀放置股骨動態骨釘,手術順利,一個星期後即下床做復健。阿嬤很開心一星期就能下床,很努力練習要快點「走」回家,她說8年前左髖關節手術,家人擔心影響傷口,不敢讓她下床,躺了一兩個月,感覺全身骨頭都要生鏽了,實在很不舒服。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高齡醫學科張敬仁醫師表示,復健師替阿嬤安排每天半小時復健,再加上15分鐘電療,阿嬤都很認真配合,步行復健的輔助已經從助行器改為四腳拐杖。術後長期臥床   增死亡率張敬仁醫師也說,老人家手術之後最怕從此臥床,因為臥床容易造成靜脈栓塞引發中風,患者的健康狀況就越一步一步走下坡,髖部骨折患者一年死亡率高達2成,其中大部分就是臥床患者。因此,患者術後越快下床復健越好,西方國家通常在24小時就讓患者下床復健,為的就是防止靜脈栓塞,國內做法比較保守,醫師會評估患者的傷口復原情況、疼痛程度,還有患者的體力、負重能力,建議情況允許就要下床復健。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

把握復健黃金期 燒燙傷預防攣縮上身#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燒燙傷所留下的痕跡雖然難以抹滅,但若能即早開始進行復健,不僅可降低未來疤痕攣縮的程度以及痛苦外,還能使生活機能快速回到正常的狀態、減少併發症發生率,因此醫師建議患者,應把握復健的黃金期,一旦生命跡象穩後,就要開始進行復健。復健把握黃金期 3件事你非做不可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張益維醫師表示,肢體擺位、製作護木、床邊復健3件事,為減低患者疤痕攣縮程度、產生水腫及疤痕的增生等後遺症的重要事情,因為傷害程度超過2度以上,不論有無植皮,都可能會有疤痕,且大面積的燒燙傷,經常會造成疤痕攣縮,進而造成肢體功能發生障礙,失去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1)肢體擺位/皮膚傷口癒合時,疤痕會繼續攣縮,愈舒服的姿勢往往是愈容易產生攣縮的姿勢,所以,擺位的基本原則,就是將肢體位置和角度放在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並預防畸形的產生,這不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出院後仍需保持良好的擺位姿勢,直到疤痕成熟穩定為止。2)製作護木/將手腳關節固定在抗攣縮的姿勢,例如:足踝護木,將腳維持在正持姿勢,以免造成日後其他問題。3)床邊復健/復健運動可幫助受傷部位消腫,並維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硬化,而影響癒後功能,如果等傷口癒合再做復健,所需花費的力氣與承受的痛苦將會高出2~3倍。即早接受復健有益無害 以免肢體功能受到影響最後,張益維醫師提醒民眾,雖然在進行復健時,傷口會感到非常疼痛,但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攣縮上身,每天至少要復健一次,每次半小時,如此一來,就能有效遏制疤痕的攣縮程度,以免影響到未來的肢體功能。

降低後遺症 燒燙傷復健刻不容緩

降低後遺症 燒燙傷復健刻不容緩#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八仙樂園發生塵爆意外,造成近500人被燒燙傷的重大災害,因嚴重燒燙傷的後遺症是很難抹滅的。南投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提醒若不幸發生意外時,燙傷急救五步驟:沖、脫、泡、蓋、送,及後續正確醫療復健可將傷害減至最低。須積極復健   防疤痕增生、關節攣縮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醫師表示,對皮膚呈淺紅色、起白色大水泡、且須3週以上傷口才癒合的中重度患者而言,在度過危險期後,一定要積極從事復健治療,降低水腫、疤痕的增生和關節攣縮等後遺症。而燒燙傷之復健分為急性期復健及後急性期復健兩個階段:1)急性期復健/從急診結束到創傷開始癒合間。此階段著重在治療性抗攣縮的擺位,例如將患肢抬高於心臟、將傷疤部位擺在最大可接受的伸展姿勢或用副木(是一種塑膠支架)來擺位,以及從事復健運動來維持全身關節活動度,例如顏面燙傷簡易的復健動作包括:歪嘴角、嘟嘴、翹上下唇、開口笑、閉嘴笑、張口大笑等更多復健動作。2)後急性期復健/此時傷者會警覺到傷口造成的活動受限。除了繼續急性期復健外要避免疤痕的增生,疤痕在6~8週形成此時要耐心用掌心或指復按壓並全天穿彈性衣達9~12月甚至更久,外出時也要注意防曬措施。最後,醫師也提醒燒燙傷患者復健之路艱辛漫長,需家人鼓勵及心理支持陪伴,以面對種種不適的煎熬, 期盼所有塵爆傷者能堅強渡過挑戰,早日康復。 

【免費講座】口腔癌支持方案-復健衛教講座

【免費講座】口腔癌支持方案-復健衛教講座#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口腔癌經過手術,放射治療及化療後,經常會有肩頸僵硬疼痛、手臂無力、張口困難、吃東西或講話困難等問題,對於日常生活有許多影響,同時也容易造成患者低自尊的情形。為此,亞東醫院特邀何姿怡物理治療師,主講「口腔癌支持方案-復健衛教講座」,教導口腔癌患者術後的復健技巧,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口腔癌支持方案-復健衛教講座時間:6月16(二)9:30~10:3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六樓第六會議室洽詢:02-7728-1709

醫訊/癌症病友復健運動講座

醫訊/癌症病友復健運動講座#復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病的治療,不僅有助於延長壽命,更能幫助患者在事後可提昇生活品質,讓生命更據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為協助癌症病友與家屬了解在治療期間,及結束時期如何透過復健運動,維持健康好體力,林口長庚特邀桃園分院體適能中心利國生老師主講「我該如何運動」,提供病友進一步了解疾病期間適當的運動方式,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癌症病友復健運動講座時間:12月18日(四)10:30~11:3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6樓化療等候室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閻思汝、陳玥秀小姐(03)3281200轉3563、5180

研究:老人化妝效果似「復健」 有助延長壽命

研究:老人化妝效果似「復健」 有助延長壽命#復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化妝在日本一直是被視為基本禮貌,若女性出門不化妝恐怕有失禮數,但日本近期就有新研究指出,化妝除了能夠修飾容顏之外,還能幫助老人延長壽命,提升肌肉強度!化妝能增加老年人吞嚥功能此研究來自日本口腔護理學會所發布,由資生堂研究人員所調查得出。研究指稱,人只要邁入老年,吞嚥能力與唾液腺的分泌功能就會下滑,而女性化妝,其中的擠乳液、描眉、洗臉等動作,都比吃飯來得困難許多,也因此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的肌肉耐力,與唾液腺分泌的功能,具備復健的功能。研究表示,因唾液腺分泌的減少,會使吞嚥功能下滑,口腔也容易孳生細菌,進而引發疾病,但研究根據二十七名的女性調查,每天若繁複的進行化妝的動作,其中高達八成的女性,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升,吞嚥能力會獲得改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