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衛福部青少年免費心理諮商服務開辦後,引起不少人開始注重心理諮商相關管道、議題,但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到底心理諮商能幫助什麼,甚至以為只要帶著問題去找心理師,就能快速見效。《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透過臨床心理師張榮斌的親身經歷,帶民眾進一步探索心理諮商的真正意義,並不是只為了解決眼前問題,而是陪伴個案「長出獨立思考的力量」。
自從衛福部青少年免費心理諮商服務開辦後,引起不少人開始注重心理諮商相關管道、議題,但仍有許多民眾不清楚到底心理諮商能幫助什麼,甚至以為只要帶著問題去找心理師,就能快速見效。《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透過臨床心理師張榮斌的親身經歷,帶民眾進一步探索心理諮商的真正意義,並不是只為了解決眼前問題,而是陪伴個案「長出獨立思考的力量」。
「明明約定好了,卻沒做到怎麼辦?」當爸媽與孩子立下約定,孩子卻沒有遵守,其實爸媽心裡很苦惱,到底該堅持還是容忍,但心裡又不免會懷疑下次他真的會做到嗎⋯《優活健康網》特選心理師王意中所撰此文,提供爸媽向孩子「討價還價」的應對模式,免於孩子用耍賴來情緒勒索,協助孩子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人格。
衛福部自今年8月起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30歲族群3次免費心理諮商機會,對許多第一次接觸心理諮商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心理諮商是什麼?也不要如何準備?對此,《優活健康網》特別摘選此篇,由心理師劉仲彬為民眾「開箱」免費心理諮商,,透過簡單10步驟幫助民眾解決疑惑。
照顧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患者是一個漫長歷程,依著退化嚴重程度不同,有些患者無法做出合適的行為表現,也有些患者出現敵意、妄想等精神症狀,使照顧者疲於應對之外,也會產生困惑、無力、挫折、害怕、失望,甚至是厭惡等情緒,更可能還會引起照顧者的罪惡感,但照顧者的痛苦遠不只如此⋯
你曾有過因為肚子餓,而導致生氣的經驗嗎?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肽Y掌握了食慾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時也更容易感到生氣、煩躁,甚至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心理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餓到受不了,建議在情緒變得更強烈之前,試著先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學著和情緒共處。
癌末病人時常出現悲傷、憤怒、沮喪、恐懼等心情,進而對醫療人員、親友口出惡言,然而尖銳言語的背後,可能隱藏末期病人心底最深處的不安。安寧心理師王映之於《無憾的道別》一書中,分享末期病人的故事,讓讀者透過她的視野觀看疾病與死亡迫近下,人性顯露出的真、善、美。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今天有好好睡覺嗎?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造成熬夜、睡眠時間不規律等問題,然而睡前使用3C、激烈運動等不良作息,都會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睡眠品質。根據研究指出,睡眠品質的好壞不只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影響人體大腦的運作,進而影響情緒的穩定度、人際互動的和諧度,因此「好好睡一覺」成為重要的課題。
炎炎夏日不少人會感到易怒、煩躁,長期這樣要小心可能是「憂鬱症」!「夏季憂鬱症」也被稱為反向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在春末或初夏開始,並在秋季結束,症狀以易怒、煩躁、焦慮為特徵。心理師表示,如果夏季憂鬱症已經嚴重到干擾日常生活,第一步應該與專業諮商師或醫生合作,制定相對的治療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