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過因為肚子餓,而導致生氣的經驗嗎?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肽Y掌握了食慾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時也更容易感到生氣、煩躁,甚至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心理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餓到受不了,建議在情緒變得更強烈之前,試著先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學著和情緒共處。
你曾有過因為肚子餓,而導致生氣的經驗嗎?研究指出,大腦的神經肽Y掌握了食慾 、憤怒情緒與攻擊行為,因此當人體感到飢餓時也更容易感到生氣、煩躁,甚至可能出現攻擊行為。心理師表示,如果發現自己餓到受不了,建議在情緒變得更強烈之前,試著先調節自己的情緒反應,學著和情緒共處。
癌末病人時常出現悲傷、憤怒、沮喪、恐懼等心情,進而對醫療人員、親友口出惡言,然而尖銳言語的背後,可能隱藏末期病人心底最深處的不安。安寧心理師王映之於《無憾的道別》一書中,分享末期病人的故事,讓讀者透過她的視野觀看疾病與死亡迫近下,人性顯露出的真、善、美。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今天有好好睡覺嗎?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造成熬夜、睡眠時間不規律等問題,然而睡前使用3C、激烈運動等不良作息,都會降低褪黑激素的分泌,影響睡眠品質。根據研究指出,睡眠品質的好壞不只影響身體健康,也會影響人體大腦的運作,進而影響情緒的穩定度、人際互動的和諧度,因此「好好睡一覺」成為重要的課題。
炎炎夏日不少人會感到易怒、煩躁,長期這樣要小心可能是「憂鬱症」!「夏季憂鬱症」也被稱為反向季節性情感障礙,通常在春末或初夏開始,並在秋季結束,症狀以易怒、煩躁、焦慮為特徵。心理師表示,如果夏季憂鬱症已經嚴重到干擾日常生活,第一步應該與專業諮商師或醫生合作,制定相對的治療計劃。
你是浪漫主義者嗎?浪漫主義者可能非常喜歡童話和浪漫喜劇,幻想可以和迷人的角色相遇並墜入愛河,從此幸福快樂的生活。心理師表示,擁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是不健康的,這樣的關係也很難維持下去。若民眾有浪漫主義者的跡象,建議尋求專業的心理師,探討形成背後的原因,建立更健康的關係。
81歲陳奶奶患有失智症多年,固定每年到醫院進行心理評估。日前,女兒陪同做完檢查後,向心理師表示:「我媽過完年後,有一段時間情緒很不安,一直反覆問在台北工作的大兒子在哪裡,晚上也變得很不愛睡覺,會一直走到客廳看,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也說不清楚,還以為她又退化了⋯」
要當媽媽了,怎麼辦?女人都是在孩子出生後,才學習怎麼當個媽媽,所以會感到陌生、不知所措是正常的。臨床心理師曾心怡於《從女人成為媽媽》一書中,分享孕前和孕期的內心狀態,並告訴準媽媽們從產前到產後的心理照護,陪伴她們從女人轉變成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才剛開工,工作就立刻排山倒海而來!長期工作被壓得喘不過氣,卻也一直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現在只要一想到上班就完全提不起勁,甚至開始萌生自我懷疑的念頭,該怎麼辦比較好?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表示,「適度壓力」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關鍵,當壓力超過舒適圈一定程度時,能夠激發出潛能,是學習過程中的驅動力。但當壓力長期超過身心負荷時,就會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常胃酸過多、拉肚子?恐因壓力指數爆表!若出現「工作壓力爆表」的徵兆,起因多對於壓力事件主觀的看法與感受,每個人的容受度也有差異,民眾可以先從以下身體現象做判斷,例如: 常頭痛 便秘或拉肚子頻率高 心跳變快 流手汗 嚴重失眠 胃酸過多 胃潰瘍 慢性疲勞倪家珍指出,以上都可能是壓力超量的症狀,更嚴重者,甚至只要想到要去上班的念頭就開始感到害怕,或是以前可以執行的事,現在覺得困難,或是難以完成,精神無法集中。且不只是生理和認知上的徵兆,行為上也可能有改變,舉例: 吃甜食的頻率和份量增加 喝過多的咖啡提神 購物頻率變高 依賴藥物或飲酒上述行為也許有短暫的效用,但長期下來都有後遺症,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源改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事件發生,更多生理不適症狀又開始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別讓壓力影響身心健康!3招解開情緒枷鎖若想要避免身體因為壓力亮起紅燈,學會適時放鬆、調節壓力、處理情緒很重要。倪家珍分享以下3招:1.學會認知自己目前狀態自我察覺現在正在承受的感受、想法、情緒,是最重要的第一步,我們如何詮釋正在面臨的處境,決定了我們的壓力來源。通常壓力來源可分成工作、人際關係、親人的照顧等外在壓力事件;以及自我要求、對於未來的憂慮等內在壓力事件。當壓力事件發生後,可進一步將事件區分,哪些是自己可以掌控、哪些是不可以掌控。例如:擔心遲到,出門路況塞不塞車不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但可以選擇提早出門。因此,面對可以掌控的壓力時,可以嘗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面對不能掌控的壓力,則可以針對自身的觀點或情緒作調節。2.運用心理量表與生理檢測掌握壓力「壓力指數量表」是一個提供民眾瞭解目前自身壓力狀態的參考工具。在臨床上也發現,不少民眾其實身心長期承受極大壓力,但主觀上卻不覺得自己壓力超標,因此倪家珍建議,可以進一步做「功能醫學-壓力荷爾蒙檢測」或是「自律神經檢測HRV」,來了解現在身心是否壓力乘載過荷。 (12種徵兆幫助你評估工作焦慮。圖/衛福部國民健康署)3.學會適時放鬆自己倪家珍說明,面對壓力來襲,身體會自動採取合適的應對反應。因此,如何在壓力反應過後,讓身體回歸放鬆與平衡,是很重要的。有些民眾就是無法「自我放鬆」,一放鬆下來會容易覺得自己「太廢」,其臨床經驗中尤其是男性更為明顯。也有部分民眾長期處於緊張或高壓狀態卻不自知,建議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常緊握拳頭、習慣性咬指甲、磨牙、咬牙,身體易不自主地緊繃、語調變高、語速變快,說話跳躍等現象。生活中有工作責任感雖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休閒娛樂其實一樣重要。找到自己生活中的節奏,放鬆與樂趣是絕對必要的。倪家珍建議,可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刻意讓吐氣變長、比吸氣還要長,同時也可以搭配正念減壓練習、瑜伽、太極拳、雅樂身心動態等,進行全身性的身心動態活動,幫助身心放鬆。而運動、飲食、睡眠對於放鬆、舒緩壓力也很重要,可多選擇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Omega-3的飲食,幫助找回身體內在力量,達到心靈的平靜與和諧。現代人很辛苦,工作時間很長、經濟負擔、社交人際、婚姻與婆媳關係、孩子教養、父母的老病照顧,這些都可能是慢性長期的壓力源。倪家珍提醒民眾,如果覺察到自己的焦慮或情緒,已經難以自我調節,也可透過專業檢查、心理諮詢,來進行心理壓力的梳理與管理,不要害怕尋求幫助,才能迎向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