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

筋膜修復沒搞懂「6問」,恐釀慢性肌肉疼痛

筋膜修復沒搞懂「6問」,恐釀慢性肌肉疼痛#肌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筋膜變形模式理論(FDM)是對症治療肌肉骨骼疼痛的新方法,可透過推拿緩解各式慢性肌肉骨骼傷害。但許多人對筋膜和FDM治療抱有許多疑問,為避免錯用恐釀成慢性肌肉疼痛,以下針對病患角度整理出6大常見的問題與解答,希望幫助更多受肌肉疼痛所苦的患者,建立並能運用正確知識。Q1 接受FDM治療前,我應該做什麼準備?前往FDM門診時,得先準備好如何確實描述疼痛。因為治療師會要患者指出「哪裡在痛」和「怎麼個痛法」,有時甚至會鼓勵病患寫下症狀和位置。有些病患只在做出特定動作的時候才會痛,他們會預先在身體疼痛的位置做記號,用原子筆或麥克筆圈出疼痛的區域,這樣一來,治療師在門診時就能省下搜尋時間、立即處理。也希望患者在治療前48小時內不要在傷處熱敷(熱敷唯一有幫助的變形是構造固著),初診時可能得同時治療多種變形,熱敷只會讓這些問題變得更棘手。Q2 治療時有多痛?許多FDM治療都伴隨著劇痛,因為治療時需要很用力,通常是以拇指施力。雖然會請病患做好心理準備,但治療的疼痛有時還是出乎他們預期。這種疼痛的程度可能會讓病患想吐或頭暈,有些甚至直冒冷汗。有經驗的FDM治療師通常會不斷磨練自身技巧,以減輕治療造成的不適。隨著持續練習,就能更精確地以拇指評估變形模式,然後只用需要的力道矯正即可。舉例來說,治療摺疊變形時應該不會太痛。希望病患都能了解,有些FDM治療的確不太舒服,但並非所有治療都會伴隨疼痛。Q3 治療有什麼副作用嗎?FDM治療最主要的副作用是造成瘀青,患處也會暫時變得敏感怕痛。這些因治療而來的瘀青大多相當明顯,瘀青會呈深紫色。有些瘀青會維持一段時間,偶爾造成永久性的組織褪色。患處經過治療後會變得敏感,1、2天後就會恢復正常;治療的疼痛偶爾會維持1星期以上,但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儘管患處會在治療後較為敏感怕痛,還是會囑咐病患要多運動,或做某些動作,就算只是走路也好。 活動對筋膜有益,多做運動也有助加速筋膜復原。Q4 FDM治療一定有效嗎?不一定。 大部分的病患接受治療後狀況都改善,但機率並非百分之百,有些病患的確無法受益於這個治療,原因包括:1. 治療師的診斷有誤,誤判造成疼痛的變形模式。2. 治療手法有誤。有些治療師也許對變形模式不熟,或自身能力信心不足,導致疼痛變得比病患原本反映的還要嚴重。若要舒緩病患的症狀,治療師一定要對FDM理論和自身能力更具信心。3. 病患的疼痛背後,還有筋膜變形以外的肇因。Q5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保持筋膜健康?儘管我們無法防止筋膜變形,但保持筋膜健康是可行的。簡單來說,就是要持續處於活躍狀態,並避免久坐。運動是保持長久健康的關鍵。有人說,久坐的生活型態已成了這個世代的菸害。由此可知,缺乏運動對人體的損害與抽菸很像,都是極大的健康風險。為了充分活動筋膜,鼓勵所有病患每天走30至60分鐘,建議大家以此為目標持續努力。就個人的醫療經驗,就算只是暫時缺乏運動,也很容易造成筋膜變形。例如,長途的車程或飛機航程似乎會造成某些變形;長時間坐在桌前,中間沒有起身走動或改變姿勢,就會造成變形;就連每天以同樣的姿勢睡覺,也會造成特定變形(雖然聽起來有點極端)。人體似乎就是需要不斷運動才能運作得最好。另一個建議是多喝水。喝水是保持筋膜活動流暢的關鍵,因為筋膜有68%的組成是水。人體一旦稍微脫水,似乎就更容易引發筋膜變形。此外,切記,不要抽菸!有很多背痛的病患都是癮君子,抽菸會導致體燥,是很不好的習慣。Q6 熱敷對筋膜變形有幫助嗎?熱敷沒有幫助!要用冰敷。熱敷會把筋膜「烤在一起」,使筋膜無法依其需要而滑動。熱敷看似可暫時減緩疼痛,但熱敷完後一移動,疼痛只會變得更嚴重。有時候跑步完肌肉痠痛時,熱敷感覺滿舒服的,這種情況下泡個熱水澡也許有幫助。但如果要治療慢性疼痛,熱敷並沒有效果,所以建議冰敷。然而,熱敷的確對一種變形有幫助,那就是構造固著,五十肩就是構造固著的一個例子。這種情況下,治療前熱敷並進行和緩的拉筋,的確可以潤滑關節。(本文摘自/筋膜修復對症手療書:圖解六大筋膜變形模式,美國筋膜變形協會權威親授;慢性疼痛、運動員、物理治療師都適用!/方言文化)

4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8%!醫:肌少症恐增加染疫風險

4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8%!醫:肌少症恐增加染疫風險#肌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民眾普遍認識的肌肉功能,是用來支撐身體自理能力及維持行動力,若肌肉量不足可能導致失能或臥床機率增加。但其實肌肉不只是行動支柱,更是免疫寶庫!增強肌肉可以活化免疫細胞肌肉,反之若肌力流失,免疫力跟著下降外,嚴重的話還可能影響傷口癒合、併發肺炎並提高死亡風險。增肌不只維持行動力 更是提升免疫寶庫近來台灣防疫有成,與疫共存的「新常態生活」正進行中,但因防疫而受限的生活與飲食模式,恐增加國人肌少症風險。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說明:「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隨之下滑,無形間提高染疫風險,故增肌增免疫力,可說是新常態生活的健康重點。」「新冠疫苗注射在屬於免疫重鎮的肌肉,就是因為有望最大化抗體生成效果。」黃信彰進一步解釋:「肌肉流失速度比想像中更快,舉例骨折臥床數週,其實肌力就會有所下降。因此,及早改善肌肉流失風險是健康關鍵。」50歲以上風險逾4成6 及早改善保生活品質根據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透過食量變化程度、是否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運動頻率等變因,了解可能的致症原因及改善方法,調查數據顯示50歲以上民眾患肌少症風險逾4成6,出乎意料的高,意謂著國人應積極採取行動,改善肌少症風險。黃信彰也提醒,40歲後肌肉會以每年平均8%的速度流失,40歲至80歲間可能高達40%肌肉已流失。而進入中老年後,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也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溜滑梯般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正因為肌肉是免疫力與生活品質的關鍵,新常態生活中更要及早預防,健康才有保障。因此,除了長輩外,40歲以後的民眾也應開始注意肌肉流失、運動及均衡飲食,特別加強攝取優良蛋白質營養,維持充足肌肉量,在年輕時超前部屬,才能搶得健康先「肌」。

激痛點鬆解術 助緩解肌肉急慢性拉傷

激痛點鬆解術 助緩解肌肉急慢性拉傷#肌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肌肉各種急慢性拉扯受損之後,發炎引起肌肉攣縮,造成僵硬疼痛,活動受限,是現代人各種腰酸背痛、肩頸僵硬的源頭。天益中醫診所彭笙瑋中醫師利用古法針灸,結合現代觀點,創立「激痛點鬆解術」,找出造成肌肉緊蹦的核心"激痛點",給予直接立即的鬆解治療,是「激痛點鬆解」的治療特色。不同於一般針灸,「激痛點鬆解」療法全程不留針,鬆完就走,告別惱人的肌肉痠痛僵硬快速有效。因跳繩拉傷大腿肌肉 做過傳統針灸治療仍疼痛復作患者左先生剛來診間的時候,拄著拐杖,走路一拐一拐,表情凝重,進入診間詢問病史後,得知他今年九月因為跳繩運動過度,拉傷大腿肌肉,從那時開始走路從右後臀放射疼痛連至膝蓋。期間兩個月跑了多家診所做過傳統的針灸治療,也在整脊民俗治療師的治療下,稍有改善,但是過一陣子疼痛復作,苦不堪言。經過彭笙瑋中醫師的理學檢查,抬腿測試排除了神經壓迫,診斷單純肌肉運動傷害,從痛點尋找筋結,發現落在右後臀的臀肌和大腿的股四頭肌。脈診平緩、腹診腹力中等無特別壓痛點,漢方醫學診斷病勢偏陽。遂以針灸從後臀和大腿做激痛點鬆解術,配合精油貼布舒緩發炎,因病勢偏陽身體壯實,故予葛根湯加石膏改善發炎體質。囑其回家後要熱敷、拉伸、貼貼布加速復原。確實貼精油貼布與施行激痛點鬆解術 發炎疼痛大為改善左先生並沒有認真貼貼布且服藥時間在無痛作的白天。思考應是患者白日活動,發炎乳酸尚可帶走,但夜間睡眠,身體少動,發炎堆積造成疼痛,故精油貼布協助消炎和藥物正確的投予時間在治療的環節上缺一不可。遂叮囑左先生確實貼貼布還有調整服藥時間改睡前服用,然後針對痛點做第二次激痛點鬆解術,對探查到其肌肉深部仍有許多未解之筋結加以鬆解。從第一次治療到第三次回診的時候約莫10天時間,左先生第三次複診時已好大半,神情從容走入診間,滿臉笑容。彭笙瑋中醫師說明,像左先生這樣的臨床案例很多,各種長期筋肉緊繃痠痛、落枕、肩頸痛、五十肩、坐骨神經壓迫、運動傷害都是激痛點鬆解療法的適應症。

選舉造勢頻揮旗 手腕腱鞘炎恐上門!

選舉造勢頻揮旗 手腕腱鞘炎恐上門!#肌肉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位中年婦女熱衷參加選舉造勢活動,不斷揮旗為候選人加油,多次密集快速揮旗後,引發右手手腕外側疼痛,端碗吃飯或扭毛巾都疼痛不已。就醫才發現是手腕腱鞘炎,醫生建議接受體外震波治療,並輔以物理治療,縮短療程,加速好轉。手腕脹痛、扭轉更痛 當心「手腕腱鞘炎」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主任蘇慧宜表示,引起「手腕腱鞘炎」的主要原因是手部反覆性、同方向且不斷重複做某動作,導致包覆在手部肌腱外圍的腱鞘發炎。常見症狀為近手腕部出現痛感及腫脹,做扭轉動作時會使疼痛加劇,長時間下來造成運動損傷。若是放任手腕腱鞘炎不處理,不盡快接受治療,伴隨而來疼痛、不適感,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嚴重時,手腕腱鞘炎的患部會產生彈響,甚至造成曲而難伸、或伸而不能曲。體外震波治療 加速受損血管、組織復原蘇慧宜主任表示,當患者出現「手腕腱鞘炎」時,會先建議以護具固定或限制手部動作,接受冷熱敷,做手伸展運動,並接受物理治療,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及徒手物理治療等,最重要的還是必須休養。但這些療程總是耗時甚久,有些患者迫於職業或使用習慣,經常復健療程都還沒結束就又再度受損,導致無止盡回診。若真正要讓受損的組織、血管復原,讓患部獲得有效治療且痊癒,建議患者能同步接受體外震波治療,治療過程方便、療程較短。每天做2招運動 防再度發炎蘇慧宜主任建議,做手部反覆動作時,可佩戴護腕可增加手腕的受力面積,能有效緩解疼痛,且護腕能限制活動範圍,讓受傷部位充分休息。除了震波治療加上物理治療之外,為預防再度發炎,蘇慧宜並示範2招預防的運動,一天做3回,每回10-15下。1) 腕關節伸展/將手放置在手背或手掌處,往手掌或手背停留壓10 秒再放鬆。2) 腕關節活動練習/將手上下左右擺動,症狀減輕時可加沙包增加肌力。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

講座/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肌肉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統計,約有80%的人在其生命過程中,會因各種不同的創傷或退化性因素而感到下背痛。背部是一個動態的構造,它包括了脊椎骨、神經及許許多多的肌肉,而各個組織間則會互相影響。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將於11月14日(三)舉辦衛教講座,由骨科陳衍仁醫師主講「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講座中醫師將提供針對下背痛的預防及治療重點。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下背痛的預防與治療時間:107年11月14日(三)下午17:00-18: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會工作室劉大任社工)

體幹無力骨骼歪!3招檢測「體幹力」

體幹無力骨骼歪!3招檢測「體幹力」#肌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體幹無力是什麼樣子呢?你可以想像成身體就好像沒有竹籤串起來的蒟蒻一樣,軟趴趴的、重心不穩 無法隨心所欲,總是歪來扭去。除了會影響外觀:骨骼歪斜、姿勢及體態不佳之外,有時還會引發僵硬、疼痛及疲勞等各種身體不適。透過3個簡單的動作,馬上檢查你的體幹力吧!從3個動作與生活習慣,檢測體幹力1) 站姿,單邊膝蓋往上抬 Good維持站姿挺直,且膝蓋能抬高超過髖關節。 Bad膝蓋無法抬高。踩地的腳無法打直。會駝背。2)仰躺 Good腰背部微微上挺,與地板距離約1根手指。 Bad腰部平貼在地板上。腰部拱起距離地板很遠。3)仰躺、 雙腳併攏抬高抬高至45度、抬高至90度。 Good腰背部微凹,與地板距離約1根手指。 Bad腰部平貼在地板上。腰部拱起距離地板很遠。習慣體幹無力的人,有這些生活習慣!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或許正是身體些微不適或是體幹力衰退的徵兆。請好好鍛鍊體幹,提高自我調節力!1)小腹明顯突出。2)容易疲勞。3)站立時會將重心放在單腳上。4)習慣駝背。5)經常絆倒。6)走路很大聲。7)不容易瘦下來。8)站沒多久就會想坐下來。9)站立時腳會交叉。10)站立時不自覺地挺肚。11)容易閃到腰。12)走路步伐小、走不快。(本文摘自/超高效女子瘦身肌力訓練:先練核心深層肌、再練單一部位!改變肌力訓練順序,成功瘦出微肌曲線/幸福文化)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

女人動起來!鍛鍊體幹核心肌6大優點#肌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生限定的額外好處!鍛鍊體幹核心肌的優點。體幹訓練所帶來的良性循環,就是讓妳的身體醒過來。1) 緊實腹部,練出凹凸有致的身材曲線運動不足、過食以及生活習慣不規律,這些都會馬上反映在腹部。體幹訓練若能持之以恆,保證可以擁有不易囤積脂肪且緊實的腰圍。讓覆蓋在腹部的束腹狀深層肌肉運作起來,腰圍就會立刻小一圈,A4 腰、微笑臀、馬甲線,你也可以達到模特兒級的體態!2) 改善身體循環,打造易瘦體質調整體幹的平衡,使肌肉得以確實運作後,就能養成正確的呼吸循環,充分吸氣並完全吐氣,讓氧氣有效率進出,身體便會隨時充滿活力。當肌肉量增加,代謝也會跟著變好,使身體循環改善,逐漸養成不易囤積脂肪的體質。3) 使骨盆穩固,內臟位在正確位置上活化靠近腹部內臟的深層肌肉後,可維持正確姿勢,使骨盆周圍的肌肉活動自如。當骨盆穩固,即可調節賀爾蒙平衡,還能達到改善內臟機能的效果,更進一步可消除便秘、生理痛以及手腳冰冷等症狀。4) 讓身體遠離僵硬及痠緊痛身體僵硬起因於畏冷所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或是因體重增加所造成的肌肉負擔等因素。透過肌力訓練、適度刺激體幹,就能改善血液循環,轉變成易瘦體質,有效消耗熱量,因此也能逐步改善僵硬頑疾。再加上姿勢改善,也會確實感覺到不容易疲勞。5) 身體自然挺直,動作輕快有力想讓手腳活動自如,必須以體幹作為軸心。無論在跑步或投擲物品,甚至於游泳的時候, 當軸心不夠強健,將無法有效率地將力量傳遞至手腳。就連日常生活的細微動作,也只須將軸心調整好,就能輕鬆完成。而且在預防絆倒、閃到腰等狀況上,體幹訓練是最好的辦法。6) 重心穩定,行走俐落當體幹強健且具柔軟度,身體承受體重的方式就會獲得改善,重心變得穩定。如此一來,走路時重心移動將更加順暢,行走動作俐落,相信這也會讓妳在穿著高跟鞋走路時姿態更加優美。走路方式正確的話,就能刺激到過去完全被忽略的臀部及大腿等處肌肉,擁有穠纖合度的美腿線條。(本文摘自/超高效女子瘦身肌力訓練:先練核心深層肌、再練單一部位!改變肌力訓練順序,成功瘦出微肌曲線/幸福文化)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每年降1%!

30歲後肌肉開始流失 每年降1%!#肌肉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信讀者已經明白肌肉對健康與抗老非常重要,不過我要先公布一個關於肌肉的壞消息:人體肌肉在30歲以後,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到了50歲以後,流失的速度加快,嚴重者可高達3%!有些人到了70歲,肌肉只剩下年輕時的一半,也難怪年紀大的人體力衰退、活動力變差、平衡協調也不好,因為肌肉萎縮了,沒力氣了。這真是大家不想面對的事實。別沮喪,讓我接著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不論年紀大小,任何人都可以經由鍛鍊肌肉,讓肌肉量增加、肌力增強。也就是說,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紀的人都能長出肌肉,變成健美先生或健美小姐。長肌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需要蛋白質的時候,補充蛋白質。肌肉激烈收縮、拉扯之後需要修補,這時補充高蛋白質食物,肌肉就會長大。反之,長肥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身體最不需要熱量的時候,補充精製澱粉或糖分。如睡前吃飯、吃麵、吃麵包、吃餅乾、吃冰淇淋、喝含糖飲料,最容易發胖,而且是腰腹肥胖。一樣是吃東西,吃一樣的卡路里,只要吃不同食物比例、在不同時機吃,效果完全不同。一個可以塑身、強身,一個愈吃愈肥、愈吃愈沒力。(本文摘自/做對3件事,年輕20歲/天下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