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

心疼中年婦女壓力大!鼻噴劑緩解輕生念頭 難治型憂鬱症新曙光#女性

母親節將近,除了吃大餐、送禮慰勞辛苦的母親,不妨更多地分擔憂勞,讓媽媽適時紓壓!英國研究發現,女性上班族憂鬱症風險明顯較高,負面情緒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影響到別人,若不幸導致輕生悲劇更令人不勝唏噓。 「憂鬱」與「憂鬱症」大不同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醫師表示,憂鬱症是多病因疾病,包含生理、心理、社會三個面向,並非一般遇到壓力時所引起的暫時性憂鬱反應。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率約男性的兩倍,尤其中年階段內外夾攻,上要照顧父母公婆,下要養育兒女,特別容易發病。 憂鬱症又可分為持續性憂鬱症(舊稱輕鬱症)與鬱症(舊稱重鬱症),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負面情緒持續兩年,好轉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心情持續低落,稱為持續性憂鬱症(輕鬱症)。 持續出現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喜樂,持續2週或更長的時間,會干擾睡眠、飲食、活力以及享受過去喜歡活動的能力,稱為鬱症(重鬱症)。 留意重鬱症病友自殺3警訊 鬱症病患,常承受較高的自殺風險。李信謙醫師指出,從自殺意念到自殺行動是慢慢推進,自殺前大多會透露警訊,面對鬱症病友,若能及早發現下面3警訊,有望阻止憾事發生。 表達頻率變高,反覆述說自殺的念頭。 開始有預備動作,可能自殘、買炭、囤積藥物。 情緒突然轉變,原本情緒低落卻積極想做些什麼;原本可以上班、接送孩子,突然間不做任何事。 憂鬱症雖容易慢性化,但透過藥物、心理諮商、緩解壓力等,仍有好轉可能。國外研究指出,目前仍有約3成不適應藥物、或對藥物沒有反應的「難治型憂鬱症」患者,他們的自殺高風險也比其他憂鬱症病患來得高。針對難治型憂鬱症目前在國內有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及鼻噴劑型藥物兩種選擇。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rTMS),是利用電磁原理,用非侵入方式產生電波刺激大腦,改善腦迴路活性,研究顯示對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身心疾病、以及失眠、神經性耳鳴或失智症等皆有療效。在國內則可使用在難治型憂鬱症。 鼻噴劑是利用改良過的化合物,降低成癮性與副作用、在固定劑量下產生療效。因藥物安全監控,目前仍需在醫院或專門診所,經過專科醫師評估後使用,而用藥後也須在醫院或專門診所休息兩小時觀察,監控包含血壓等生理變化。 照顧者應適時向外求助 李信謙醫師分享臨床治療經驗,一名45歲的女士,過去曾有兩次鬱症發作。半年前,因鬱症復發,出現自殺意念企圖上吊,家人緊急送醫但拒絕住院;返家後仍意圖燒炭,再度就醫卻仍衝動想跳樓。由於患者一心尋死,經一般藥物治療未見改善,經與家屬討論後予以鼻噴劑治療。 患者第一次在醫院接受鼻噴劑治療後便入睡,晚上能散心走動,心情稍微好轉;雖然第二、三天情緒仍出現往下掉的情況,但再次給藥後,情緒明顯穩定。出院後持續服用抗憂鬱藥物,現狀已穩定回歸正常生活。 別讓照顧者成為憂鬱症候選人!李信謙醫師指醒,長期陪伴重鬱症家人,對照顧者而言,體力與心理上都有極大負荷,不妨適時向外求助,避免獨自承受。陪伴者也可以進行心理諮商,重獲支持力量。

 十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竟是乳癌! 乳癌病友協會呼籲政府應重視

十大癌症發生率最高的竟是乳癌! 乳癌病友協會呼籲政府應重視#女性

乳癌發生率比第二名高1.8倍!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今(2023)年2月1日最新公布癌症登記資料,台灣2020年乳癌粗發生率高達128.36(每10萬女性人口粗發生率),是第二名大腸癌的1.8倍,個案數高達15,259人,可見該疾病對於台灣女性帶來極大威脅! 表一:109年十大癌症粗發生率統計。 乳癌病友協會(TBCA)理事長黃淑芳呼籲,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應重新作通盤考量,將女性乳癌病友及早治療、癒後重返職場、延續生育等計畫方針,以及提升癌症醫療服務品質等規劃納入。另針對廣大的新確診病友,期盼新藥新科技能盡速納保,幫助病友獲得最佳的治癒方式,讓她們盡早恢復家庭功能與重返社會,繼續發揮女性力量,期望政府重視乳癌的嚴重威脅。 關於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 1997年長期於醫院擔任志工的乳癌病友們首次聚集舉行全國「少奶奶」大會師,開啟了台灣乳癌病友志工的交流。2002年4月21日,考量病友團體及乳癌支持服務的長期性成長及發展,全台26個乳癌病友團共同組成全國性組織平台「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Taiwan Breast Cancer Alliance,簡稱TBCA),期望透過平台組織性地運作和系統性地規劃,讓團體間的交流互動更為緊密,並能藉由資源共用及共享,擴大及延伸服務能量。 TBCA 的成立,讓乳癌病友們不再只知相擁哭笑,而是能系統性談支持服務的推廣、知識性地談病理及醫病溝通,甚至談到了國際,讓全球癌症醫護及病友支持團體驚訝且羨慕台灣病友服務的傲人成績及發展。TBCA目前已結合45個地方病友團體,現有約 15,000 位會員受惠於TBCA所推動的病友支持服務。更多資訊:http://www.tbca-npo.org.t

泌尿道感染「尿尿又熱又痛」!醫建議可多吃「2大營養素」照護

泌尿道感染「尿尿又熱又痛」!醫建議可多吃「2大營養素」照護#女性

55歲的林女士是一位上班族,因為對自我要求高,每天一開始工作起來就會全力投入,一個上午連喝口水、上個廁所的時間都常常省了下來,中午小憩片刻,下午繼續埋首工作堆中,一整天下來,不僅喝水的量少,小便尿量也少,顏色都偏深黃,偶爾伴隨些微灼熱刺痛的感覺;但是一到放假日,沒有工作壓力,生活步調放慢,解尿不適的感覺也會隨之緩解,因此也就不以為意。

當好媳婦、妻子、媽媽後⋯何妤玟:為什麼我還是失落?

當好媳婦、妻子、媽媽後⋯何妤玟:為什麼我還是失落?#女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藝人何妤玟自從2020年對外宣布結束8年婚姻後,不僅開始認真經營起個人YouTube頻道,大談婚姻愛情及小孩教養觀念,更將後來的成長收穫與自我沉澱化作文字出書,紀錄自己的蛻變過程。以下為《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原書摘文:當女人有了家庭後:「在好媳婦、好妻子、好媽媽之外,我是誰?」這兩年國內外疫情肆虐,演藝圈也不平靜,好幾對名人藝人夫妻檔離婚的新聞,讓許多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紛紛崩潰:「連某某某都離婚了,我不再相信愛情了」、「公主和王子的愛情真的存在嗎?」不只一次有讀者私訊我:「妤玟,你離婚後,還會相信這世界上有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嗎?」「公主和王子的愛情?」嗯……我的回答是,相信。但是在投入愛情前,我們必須要先認清一件事:公主王子和你我一樣也是平凡人,會有自己的個性、嗜好、小怪癖或地雷和需求。這些好與不好的面向,不會因為戴上皇冠穿上華服,就被仙女的魔法棒一點,消失無蹤。所以,那些公主或王子都是我們因為對於愛情的期待,自己幫對方掛上了濾鏡,但說穿了,我們都是平凡人。而對我這個平凡人來說,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是誰,努力的忠於自己、實踐自己。社會的「價值」,不該成為人生的準則從懷孕第一胎開始直到大女兒出生後,能全心全意期待一個新生命並且親自生下她、看著她在我們的呵護下長大,對我來說是人生中非常非常珍貴、難得的一段時光。那一兩年,我很專心在家帶小孩,也常讓我回想到自己的成長經驗。由於我不想讓孩子重蹈覆轍我的童年,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擁有一個和樂又健全的家庭,婚後也很努力去做到社會對全職媽媽的期待:以孩子、先生為主。直到有一天,當我全然投入在家庭裡的時候,卻發現縱使家庭帶來的快樂再多,我依舊無法忽視內心對於「自我實現」的渴望。從十六歲進入演藝圈開始半工半讀,工作從未離開過我的生活,演藝工作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所以當我全心全意為了成為某人的太太、某人的媽媽而放下工作走入家庭時,在孩子的笑容和先生的愛背後,我還是隱隱約約感覺到內心的失落。這一股變化讓我感到迷惘。經過那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當我把對職場的熱情全部轉而投注在活生生的嬰兒和另一半身上時,他們似乎也會承受過多來自於我的壓力。舉例來說,為了善盡一個媽媽的責任,那一兩年我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幫小孩做副食品才行,心裡總有一個聲音跟我自己說:「這樣才是好媽媽。」雖然我是喜歡烹飪沒錯,但對一個新手媽媽來說,要每天下廚壓力真的很大!所以一旦有機會出去跟社會上其他「真實」的人類交流時,只要有一個媽媽跟我說她沒有每天做副食品,我就覺得「天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沒做到」而鬆了一口氣。又比如,在家帶孩子的時間多了,少了來自工作上的成就、觀眾的肯定,我變得很需要另一半的讚美和關注。雖然我也常對自己信心喊話,肯定自己的付出、照顧自己的情緒,但這跟工作上帶來的成就感,以及人際社交的往來,與同事之間互動的滿足不太一樣……當這些事物全數被尿布、奶瓶、做不完的家事掩蓋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反問自己:「如果婚前我對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的想像是如此,那為什麼當我像其他網路上、媒體上或身邊的媽媽們一樣,安於在家庭中相夫教子,洗手作羹湯的時候,我卻感到有些失落呢?」是我比較奇怪嗎?是我比較不適合當媽媽嗎?還是其他的媽媽也會如此,只是你沒說我沒說,大家都沒說呢?(社會叫我們不要談論這塊呢?)拋開性別標準,問我想問的、做我想做的婚姻裡的夫妻關係,有時很像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角力。雙方是否了解彼此之間的文化(個性)差異與需求,將決定關係裡的平衡與和平。2021年剛向媒體公開宣布,與先生比爾蓋茲結束長達30年婚姻關係的梅琳達,就曾經在一篇報導裡提到,她認為自己全心全力對家庭的付出,並不亞於她先生(比爾蓋茲)對公司的付出。她也曾在2019年出版的《提升的時刻》(The Moment of Lift)中坦承,與丈夫同台時,她有時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當我站在比爾旁邊說話時,我一直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她在書裡這樣描述,「這讓我很難被別人聽到。」社會上對於性別,尤其是婚姻中的男女雙方總有一套隱形標準。我們好像無法擺脫對爸爸養家、媽媽顧小孩的潛在期待,而忽略了每個人生來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有些人內向、有些人外向,有些人喜歡但不擅長料理家務,有些人則是對事業充滿企圖心……。如果能將性別褪去,每個人不再受到傳統社會的影響,會不會在外打拼事業的可以是媽媽,在家照顧小孩的是爸爸。爸爸是不是也可以很大方的跟朋友說:「沒錯,我老婆真的很會賺錢,錢的事情交給她就好了。」當大部分女性走進所謂的婚姻關係裡,成為一個妻子的時候,就算她對家庭的付出是全年無休的,就算她是職業婦女,事業跟先生一樣成功,一樣發光發亮,但在外人面前、跟先生站在一起的時候,她卻總是退居後方的那一位;大家也還是會說:「女人(太太)就是應該要幫男人(先生)做面子啦!」(難道女人就不需要男人幫我們做面子嗎?)這是一股看不見的氛圍,在走進婚姻後,便得為了這個角色多少壓抑住原本的自己,可能是對職業的熱情、對旅遊的狂熱、對興趣的投入……,都得選擇性的放下。但是當我們感覺自己是在「犧牲自己」,成就家庭的時候,當我們不自覺讓自己去迎合這套隱形標準的時候,這份伴侶關係就會逐漸失衡。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抱怨:「為什麼我跟另一半的財務各自獨立、我們各自提撥一樣的金額負擔家裡的支出,但為什麼,為什麼家事就是不能一人一半,一起分擔?」其實不只女性,社會對於男性也有一套隱形標準。布萊德.彼特在離婚後接受採訪時談到,他認為自己是一個有「情緒障礙」的爸爸,他不知道該如何主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事實上,我們對於這樣的男性樣貌也都不陌生,身邊或許就有很多同樣的例子,像是我們的父親、兄弟或是丈夫。隱形標準就像一雙不合腳的鞋,你選擇脫下還是穿上?他們在社會的傳統價值下長大,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告訴他們「男人不能哭」、「男人不能輕易展露情緒」……,社會為男性塑造的形象讓他們認為自己必須是堅強的、成功的、陽剛的,甚至是不做家事的。隱形標準就像一雙不合腳的鞋子,但如果那雙鞋子是一雙人人稱羨的昂貴美鞋時,你會選擇脫下還是穿上?一開始,我是不敢脫下的。雖然卡在鞋子裡的腳又腫又痛,我也知道尺寸不對,但當我看到身旁的人都可以繼續忍受穿著不合腳的鞋子時,也讓我忍不住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直到原本小小的磨破腳皮,到了走路也走不好、腳跟腳趾腫痛難耐時,我才明白一雙不合腳的鞋子,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在其他人眼中,我就是幸運的穿上了一雙漂亮的鞋,看起來一切都很完美,還有什麼好抱怨的?但事實是,腳傷只有自己知道,除非你願意脫下鞋,否則沒人會看見你的痛。唯有降低對於傳統性別角色的期望,我們才能順應自己天生的性格,讓自己處在舒適自在的狀態。(本文摘自/不完美關係,與更好的我自己:與傷道別,與真實相遇,再一次勇敢的療癒練習/禾禾文化)

台灣女性罹肺癌世界第3!9成不菸卻有「這7大症狀」

台灣女性罹肺癌世界第3!9成不菸卻有「這7大症狀」#女性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聲音沙啞、長期咳嗽卻久治不好?無論女性男性出現這些症狀,都別輕忽可能罹患肺癌危機!肺癌近10年來不但位居國10大癌症死因之首,且晚期發現比例高、5年存活率更敬陪末座,儼然成為台灣新國病。女性不菸肺癌比率卻增4.3倍 環汙成致癌主因台灣肺癌發生率不斷翻倍成長,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罹患肺癌、占死亡人數將近20%。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分析,近40年間,肺癌發生率增加2.6倍,而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增4.3倍,遠高於男性的2.19倍;其中,罹患肺癌之男性有20%沒有吸菸行為,女性卻有高達90%不吸菸,顯示空汙等環境菸害影響嚴重。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說明,女性肺腺癌患者中有9成是不吸菸者,而是生活在高空汙的環境中所造成,如藍領階級、或者家庭婦女,卻因為經濟條件不理想,輕視身體正在承受的嚴重傷害。台灣女性肺癌趨年輕化 發生率高居世界第3賴基銘表示,從歷年的數據觀察,台灣罹患肺癌的女性看似有年輕化的趨勢,近40年間(自1980年至2018年),以40~49歲女性成長最多(1980年發生率: 8.25,2018年為29.73)高達3.6倍,依序是50~59歲3.22倍、及60~69歲3.20倍。另根據2018年的最新研究統計,台灣女性肺癌發生率排名高居世界第3位,僅次於匈牙利、丹麥,再次強調台灣女性肺癌議題須被嚴重關注。雖然國內吸菸率逐漸下降,然而二手菸、路上的廢氣、PM2.5和致癌工作環境等,都漸漸地成為肺癌罹患的主因,讓人防不勝防。且因肺癌症狀不太表現在初期階段,而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狀又近似呼吸道發炎,因此往往讓患者不容易察覺,而錯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良機。7大呼吸道症狀 檢視肺癌腫瘤病變可能肺癌趨於年輕化,建議40歲以上之國人或有肺癌家族史者,每年照一次胸部X光,以便在早期就發現肺部腫瘤或病變。若出現以下7項呼吸道症狀,更不可忽略為罹患肺癌可能:1. 三周以上的持續性咳嗽2. 痰中帶血3. 老菸槍咳嗽型態改變4. 聲音沙啞老是治不好5. 胸痛、呼吸喘6. 反覆性肺炎或支氣管炎7. 不明原因的肋膜積水台灣癌症基金會提出2025年台灣肺癌存活率倍增願景,鎖定3大目標:遠離肺癌致癌因子建立健康生活型態、建立肺癌高風險族群篩檢策略、推動精準有效的治療避免再發,並積極評估更多中央與地方跨部會肺癌預防資源整合可能。目前科學臨床試驗證實最有效早期肺癌檢測工具為「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偵測小於0.3公分的肺部病灶。賴基銘也呼籲民眾,想保持肺部愛護意識,越早開始預防並適當保養越好,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拒絕生活中的空汙、濕悶環境,遠離致癌因子。同時,為提高全民肺癌活存率,呼籲肺癌高危險族群自主定期執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測,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女性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機能亢進俗稱「大脖子」,知名藝人都曾經受此疾病所苦,像是蝴蝶姊姊、方季惟、李連杰等,不僅如此,甲狀腺也會有多發性結節的狀況,近期就有一位年紀半百的OL上班族,發現自己脖子好像變粗,健檢後才知道自己有甲狀腺多發性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為4%,發生原因不明。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表示,發生甲狀腺多發性結節除了是飲食缺碘或是吃了太大量含碘食物外,還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慢性發炎有關。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不理解狀況常延誤就醫 甲狀腺主要位於脖子處的氣管上,形狀像是一個蝴蝶狀的內分泌腺體,由於負責調控新陳代謝的重要激素,因此如果出問題就會表現在像是失眠、焦慮、體重增加或減輕、心悸等多元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雖然不是立即致命性疾病,卻常因為誤診導致病情無法好轉,最主要就是因為一般人較無法真正理解症狀,因此也易耽誤就醫時間。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非常多樣化,透過檢查才真正找出原因。明顯症狀包括眼睛突出、食慾增加、體重快速下降、焦慮不安、易喘、心跳加速、心悸等,甲狀腺位置會明確種大、手指顫抖等,部分患者則會出現腹瀉、排便頻繁等腸躁症狀。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注意甲狀腺風暴危機 雖然甲狀腺亢進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最擔心就是「甲狀腺風暴」,如果上述狀況越來越嚴重卻沒查出是甲狀腺的問題,就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醫師會透過幾個數值來檢視,像是促甲狀腺分泌激素(TSH)、三碘甲狀腺胺酸(T3)、四碘甲狀腺胺酸(T4),這些透過抽血或者是超音波檢查大多能夠找出問題。   在飲食上要避免高碘食物像是海帶、藻類、蛋黃等,也盡量少大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燕麥類或者是咖啡。雖然甲狀腺亢進對生活中造成不少困擾,但只要對症下藥,透過治療也會恢復生活常態。

女人 請與內在和解 不管幾歲 都要找到最想做的自己

女人 請與內在和解 不管幾歲 都要找到最想做的自己#女性

女性在探索內在過程中,不要害怕誠實面對感覺。(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理性與感性的綜合體,複雜的生理機制加上內在察覺感受力高;女人,總是各階段有不同的身心課題要面對。隨著邁向人生下半場,女性的角色與標籤似乎也變多了;從妻子、母親、媳婦到職場主管,成熟的人生經歷與豐收階段,為何成為隱形框架?看看身邊不乏優秀的女主管,隨著職場發展日益優異,卻越覺不安與懷疑自我。這樣的焦慮從何而來?存在價值的疑惑、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壓力、責任義務與內在渴望的拉鋸……或許這些都是燃點。但重要的是,別忽視了這樣的感受,當情緒沒有出口,抑鬱與憂鬱就會隨之而來,如果再由心理延燒到生理層面,問題就會像野火般擴大。不要忽略「微笑抑鬱」殺傷力流行病學數據中,女性罹患憂鬱症機率為男性的兩倍。但令人更擔憂的,是看不見危機的「微笑抑鬱」。而根據觀察,越優秀的人,越容易有潛在風險。知名兩性作家、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在幾年前,也透露產後一度因為處於憂鬱狀態幾乎無法創作。她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女性可以透過不斷探索內在過程當中,來練習不用期待別人的在乎,回歸自己感受。當焦慮襲來,最重要的就是誠實面對,不要否認自己的感覺;即便是抑鬱、憂鬱都需要能被自己、他人包容。面對內心感覺、肯定自我存在價值,然後一步一步拆解問題,尋求解決之道。從自我觀照啟動療癒,善待自己、與自己和解,就是改善的第一步。除了心態調整,正確飲食也擁有身心平衡的關鍵性影響。怎樣如實察覺自我狀態?思考一下,過度緊繃情緒是否已經影響睡眠?壓力讓妳內心失控?嘉義大學生化系陳政男教授提醒,女性族群最要注意的就是生理與心理面的過勞,這些都是造成身體機制失衡的原因。除了根本問題的解決與心態轉換,透過飲食調整,也會成為一個關鍵性影響。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學者做了實驗研究,在76名17歲至35歲中度至重度憂鬱患者、且飲食中習慣攝取較多醣類或是加工食品族群中,改變他們飲食習慣,增加蔬果、魚類、橄欖油、堅果、香料等,發現憂鬱症狀減輕,焦慮與壓力分數也降低。抗憂鬱 天然薑黃脫穎而出南投東華醫院醫療副院長汪國麟也曾提及,憂鬱不見得一定要透過藥物改善,有個案因為憂鬱症藥物的副作用,如焦慮、失眠等,反而導致危險。研究發現,天然薑黃素與抗憂鬱藥物百憂解竟有相同作用。值得慶幸的是,在自然療法的發展當中,汪國麟醫師分享了2013年的一份研究:以天然的薑黃素與治療憂鬱藥物百憂解做對照,每日一顆20毫克的百憂解與早晚各500毫克的薑黃素,在治療效果上是相同的。這表示近年躍升養生指標保健食品的天然、無副作用薑黃素,對於憂鬱症的改善不僅有一線曙光,相信在未來的天然療法也值得期待。在台灣,為讓薑黃素能有效被運用,交大生科系教授陳文亮引領一群團隊打造無毒健康的薑黃,以AI智慧農場獨特的栽種法,萃取出5倍的優質薑黃素來照護健康。多元角色的衝突,讓女性需要花更多力氣調整自我,身心所承受的壓力也勝過其他家人的角色,正因為如此,更不能忽略支撐健康的各種要素。女性,不該只有一種樣貌,正如有營造鐵娘子之稱的殷琪,當年在面對高鐵紛爭,從柔軟中出發,卻擁有堅毅的身段。找到真正的自我,就是最大的力量。更多內容請見:交擎生技https://ciaoxy.com/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