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30歲前是關鍵期 規律運動存骨本

30歲前是關鍵期 規律運動存骨本#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般人對於「骨質疏鬆」的認知大都是年紀較大的人容易發生,而骨質疏鬆的情形如果越來越嚴重,骨折產生的機率相對的增加!醫師表示,髖骨骨折如果不進行手術,患者將會不良於行,甚致最後只能長期臥床,而且會伴隨著疼痛不適,令人不勝其擾。外食高脂高鹽   影響鈣吸收據國健署網站資料指出,30歲以前是骨骼的成長期,骨質逐漸增加而達高峰,此期如能攝取足夠的鈣質,即可建立較緻密的骨質。中年以後骨質每年約減少0.3~0.5%,停經後婦女流失速度更快。且近來發現導致骨質疏鬆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骨質疏鬆不再是老人的疾病。南投醫院陳佳祺營養師表亦,現代年輕女性多外食,飲食習慣偏向高脂高鹽等精緻化食物,這些原因皆會影響鈣質的吸收。保骨趁年輕  負重訓練增進肌耐力因此,王證琪醫師提醒,保骨問題不能在停經後再來思考,要預防骨質疏鬆,最好要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平時可做些增進肌耐力、強化骨骼的負重訓練,譬如慢跑、健行,並多多到戶外運動,因為日曬是幫助身體獲得維生素D的重要因素,而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才能幫助身體有效的吸收鈣質,保住骨本。養成規律的運動搭配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是預防骨質疏鬆的不二法門。並建議食材勿過度烹調,鈣質才不會從食物中流失,且應維持低油低鈉多蔬果的飲食型態,多攝取高鈣食物,例如牛奶、起司、優酪乳等乳製品及豆干、豆腐等豆類食品,使鈣質攝取達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的建議量1000mg,才能真正補到骨本,遠離骨質疏鬆症。

關節痠痛是退化還骨鬆?醫擔憂:分不清亂吃恐傷身

關節痠痛是退化還骨鬆?醫擔憂:分不清亂吃恐傷身#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關節無力有痠痛感是退化性關節炎還是骨質疏鬆症?到底要補鈣還是葡萄糖胺?事實上,由於兩者都是屬於年齡相關的疾病,又以女性為主,但多數民眾對於病徵表現仍然搞不清楚。對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家麟解釋,假使是骨質疏鬆,影響的範圍是全身性,且會駝背、慢慢變矮;若是退化性關節炎,只有關節位置會不舒服,最常見的即是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提醒民眾千萬不要一有不適就自行買保健品食用,若是吃不對反而容易傷身。骨鬆、退化性關節炎傻傻分不清楚?4迷思必知Q1、關節痠痛是因為骨質流失所造成?不一定。吳家麟醫師表示,這也是民眾對於兩者最容易混淆的病徵。的確骨鬆到一定程度時,關節會開始感覺不舒服,假使是骨鬆造成的關節痠痛,還會伴隨著變矮、駝背、不小心骨折等問題。不過絕大多數的關節痠痛,都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所造成,也就是退化性關節炎所引起的關節無力、痠痛感。Q2、腰痠背痛、關節痛就是骨質疏鬆?吳家麟醫師解釋,幾乎80%以上的人都會經歷腰痠背痛的問題,有可能是姿勢不正確、運動傷害所造成,但是患者若是停經後的婦女,則強烈建議要作骨質密度檢查,因為患者的腰酸背痛或關節痛,很有可能是骨鬆所造成。當然退化性關節炎也會造成關節痛,但必須要看患者的年齡、症狀等一起評估才能確定。Q3、補充鈣質可以保護關節?錯!補鈣質與維生素D有助預防骨質疏鬆,而葡萄糖胺才是針對關節軟骨的保健。Q4、葡萄糖胺可以治療骨質疏鬆?兩者都是老化時可能產生的疾病,但骨質疏鬆主要是因骨質密度流失,進而造成腰痠背痛、身高變矮或壓迫性骨折等現象。真正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可分為雙磷酸鹽類、抑鈣素、荷爾蒙類、副甲狀腺素類,並非食用葡萄糖胺,民眾可千萬不要混淆。研究指出,初期退化性關節炎可以藉由葡萄糖胺來改善症狀,但對於中晚期的退化性關節炎,則應聽從醫囑建議給予不同程度的治療。吳家麟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市面上的葡萄糖胺可分為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與保健食品級的鹽酸鹽葡萄糖胺,臨床發現,病患適量補充硫酸鹽葡萄糖胺,對於舒緩關節疼痛的狀況感受比較強烈。他接著說,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最重要的還是運動。他分享,多數被評估要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透過水療運動強化大腿肌肉後,疼痛的狀況改善很多。因此,假使發現自己有退化性關節炎,建議可以做些強化大腿肌肉的運動,像是水療、健走都很適合。冬季保養膝蓋首重保暖!吳醫師最後強調,其實很多患者會自行購買葡萄糖胺保健品,但要注意的是,假使本身患有肝腎問題的病患,真的建議少吃為妙,避免加重肝腎的負擔。同時建議,冬天因為氣溫低、血循差,關節問題容易找上門,假使有膝蓋不舒服的人,早上起床不要穿太短的褲子,或者可以戴上護膝,必要時用溫熱水沖沖膝蓋會比較舒服;另外,避免上下樓梯等可能增加膝蓋負擔的動作。

洗腎女身高縮水 副甲狀腺亢進惹禍

洗腎女身高縮水 副甲狀腺亢進惹禍#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中國有一名尿毒症患者持續4年多的透析治療,最近一年發現,臉部肌肉變形、身高縮水而且體重減輕,求診之後才知道是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所禍。驚!慢性腎臟病末期 副甲亢機率竟有9成當地醫師表示,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慢性腎臟病合併症中較嚴重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尿毒症患者,若沒有做好預防,會降低生活品質及預後,另外,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若有慢性腎臟病,會增加次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發病風險,而且病程進展到末期時,機率更高達9成。而且,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可怕的沉默殺手」!初期感覺不到任何症狀,通常都是等到骨痛、骨折時才發現,常被人們所忽視,很容易導致血管和軟組織鈣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其次,次發性副甲狀腺亢進,會導致腎性骨病變像是纖維性骨炎,使得骨密度降低,嚴重恐致死。定期追蹤血鈣 可預防病情惡化如果發生副甲狀腺亢進一定要做手術治療嗎?根據《優活》過去報導,病人如果只是血鈣稍高又無症狀,腎臟和骨胳都正常,可以和醫師討論暫不開刀和作長期追縱的可能性,包括每6個月偵測血鈣及腎功能,每年腹部X光檢查,及一、兩年後做骨質密度檢查,如果病情在一到三年後仍無惡化則可以延長檢查間隔。如果病人選擇上述長期追縱的話,應多喝水,常運動,並且避兔服用某些利尿劑。日後若有長期臥床的情況或嘔吐、瀉肚等腸胃疾病時,可能會導致血鈣上升,應回診檢查。

高齡化族群易骨鬆 選對營養品身體好吸收

高齡化族群易骨鬆 選對營養品身體好吸收#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外食比例越來越高,對於身體所需的營養往往攝取不均衡,台灣逐漸邁向高齡化社會,老年人也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也不如年輕族群來的完全,如何完整吸收鈣是老年人需要注意的問題。高齡者補鈣需吸收 液態營養品較方便由於高齡化族群的咀嚼與吞嚥功能已慢慢退化,若透過固態的營養補充品(如鈣片),恐有吞嚥困難等問題,因此已有不少液態營養品,來補充身體鈣質,目前市面上推出一種以植物性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胺基酸、維他命、礦物質、植物性粟米油、高鈣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提供給人體補充營養的另一項選擇。牛奶營養完整 鈣+D3提高身體吸收率營養學博士謝明哲提到,「牛奶是最佳完整營養的來源,利用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5種營養配方,適合身體調養、產後補充,以及忙碌的上班族、運動量大的健身族、注重保養的長青族飲用。」營養師沈舉茀也表示:「目前市面上推出以葡萄糖胺為配方的奶粉,含有高鈣、活性維他命D3來幫助身體對鈣的吸收率,所使用的植物性粟米油,其熱量較低,飲用時不易攝取過多熱量。」由於成分降低了乳糖比例,對於乳糖不適者來說,也減輕了飲用後的不適感,而其中的植物性葡萄糖胺,也是長青族,及運動量大的族群適合的營養補充品,就連奶蛋素者也可安心飲用。

國人9成缺鈣!營養師:補鈣要身體吸收才有效

國人9成缺鈣!營養師:補鈣要身體吸收才有效#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報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成人每天「鈣質」建議攝取量是1000毫克,但一般人平均只吃了600毫克,有9成的人,鈣質攝取不足,尤其65歲以上,每3人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長期缺鈣,將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以致衍生多種疾病,營養學家提出「缺鈣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所以適時補充鈣質是國人應重視的問題。鈣吸收 年紀越長吸收率越低正因如此,市售各種補鈣商品,如鈣片、鈣粉、液體鈣、高鈣牛奶等琳瑯滿目。營養師提醒,人體對於鈣質的吸收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像孩童對鈣質的吸收率有6成,成人4成,老人家更是降到3成以下。所以,大部分吃進去的鈣片,很容易變成草酸鈣,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因此,挑選適合自己的補鈣產品,提高人體鈣質的吸收率,才會讓補充進去的鈣質被完整吸收並利用。植物性液體鈣 不易便祕 好吸收一般最常見的補鈣方式就是喝牛奶,但是有些人對牛奶不適應,或是乳糖不耐者易有腹瀉問題;而選擇補充鈣片,則擔心會造成便秘、結石等。根據調查,有3成的老人有吞嚥困難以及消化功能退化的問題,若以傳統鈣片或鈣粉補充,容易有吞嚥困難或嗆粉等現象。針對上述種種問題,目前市面上有推出一款溶解度較高的液體鈣,選用來自荷蘭的植物性葡萄糖乳酸鈣,每25毫升含有1000毫克的植物鈣,並添加維生素D3、維生素C、酪蛋白磷酸胜肽(CPP)等成分,幫助人體鈣質吸收,素食者也能食用,提供給需要補鈣的民眾另一項選擇。

過度防曬+少運動 妙齡女腳踩空竟骨折

過度防曬+少運動 妙齡女腳踩空竟骨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民眾愛漂亮重視美白,出門擦防曬是必備功課,但若過度塗抹,使得身體接觸日照的時間太少,恐會埋下骨質疏鬆的隱患。中國有一名33歲的女主管,即使都待在辦公室,平常還是全身都要擦上防曬,因為工作繁忙的關係,每天固定需要一杯咖啡提神,有次腳踩空竟骨折。曬太陽助合成維生素D 是保鈣良方當地醫師解釋,像患者過度或長期塗抹防曬,會阻礙人體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而維生素D則直接影響對鈣質的吸收,再加上工作與生活多偏靜態,又沒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都容易造成骨質密度不足,也因此,原本大家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鬆症,現在趨向年輕化。其實無論是哪個年齡層的人,一般每天至少要曬30分鐘太陽,讓身體足以合成維生素D,來幫助對鈣質的吸收。30歲前勤補鈣 存骨本要趁早骨質疏鬆發病的原因還不是很明確,但每天過量飲酒、喝大量咖啡確實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值得注意的是,在20-40歲的時候,骨密度會達到高峰,40歲以後會慢慢下降,所以30歲以前若不及早存骨本,那麼婦女停經及男性步入老年時,鈣質流失後骨密度下降較快,也就更易發生骨折。4警訊現身!當心骨鬆找上門骨質疏鬆一定要測骨密度才會發現嗎?當地醫師提醒,4個骨鬆警訊出現,請盡速到醫院檢查,並且透過正確飲食和規律的運動習慣,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1)疼痛/主要集中在腰、背及胸部,因為骨鬆易引起腰椎和胸椎的骨折。2)體力下降/這是最明顯的症狀,像是走路走不動易感到疲倦。3)身高縮水/一下子發現自己的身高矮了2-3公分,甚至有些駝背傾向。4)易骨折/像是在平地跌倒或者打個噴嚏就骨折。 

輕熟女節食減肥 骨齡竟有50歲

輕熟女節食減肥 骨齡竟有50歲#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減肥是每個愛美人士的煩惱,為求速成千奇百怪的方法都會出現。中國有一名30歲的丁小姐,對自己身材很不滿意,她在短短3個月內靠著節食成功甩肉30公斤,但在不久前不慎跌倒,造成右手腕骨折,檢查之後才發現骨質流失嚴重,骨密度相當於50多歲的人,骨質疏鬆提前報到。飲食要均衡 缺鈣易骨鬆 當地醫師指出,女性在節食之後,減輕的不只是體重,骨密度也會隨之下降,人體有適當的脂肪,雌激素也會相對較多,從而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促進骨形成,可以防止骨質疏鬆,但透過節食減肥的人,很少吃主食和肉類,一般只吃蔬菜和水果,重點就在於,蔬菜和水果中的鈣含量很低,鈣的攝入自然就少,時間一長就易導致骨質疏鬆。骨鬆風險知多少 10道題自我檢測除了到醫院測試骨密度,日常生活要怎麼簡單的知道自己是否有骨鬆風險呢?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提供了一個簡易的測試題組,幫助民眾透過1分鐘的簡單測試,就能知道自己的風險有多大。10個問題中只要其中一道題的回答為是,盡快到醫院諮詢,提早作防範。測試題如下1)是否曾經因為輕微的碰撞就傷到骨骼?2)父母有沒有過輕微碰撞就發生髖部骨折?3)經常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類固醇藥物?4)身高是否比年輕時降低了超過3公分?5)經常大量飲酒嗎?6)每天抽菸超過20支嗎?7)經常腹瀉嗎?8)女生/是否在45歲以前就停經了?9)女生/是否曾經有過連續12個月以上沒有月經?10)男生/是否患有陽痿或缺乏性慾這些症狀?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記住3招防骨鬆

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 記住3招防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平時沒有明顯症狀,但只要稍微跌倒,或是搬運較重的物品,都有可能導致骨折,國健署提醒,從年輕就該開始「儲存骨本」,除了鈣質補充外,適度運動,並且足夠的日曬,是預防骨質流失的3大秘訣。每增10%骨密 骨鬆延緩13年發生依據國健署102年調查顯示,國人自述經醫師診斷有骨鬆的比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從30歲後骨質開始流失,婦女停經後會更為明顯,50歲以上男性約有10.3%,女性卻有21.9%,是男性的2倍!年過65歲,更是平均每5人就有1位有骨質疏鬆問題。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進一步指出,營養不良在老年人當中非常普遍,關乎骨骼健康的鈣質、維生素D和蛋白質等關鍵營養素攝取量均不足,為能減緩老年時期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每多增加10%的骨質密度,就可以使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延緩13年。   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隨年紀而增加,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逐漸減少,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骨質疏鬆易使骨折的危險性增高,因此,國健署提供存骨本三秘訣,助民眾預防骨鬆。1) 適度曬太陽/維生素D可以幫助腸道吸收鈣質,透過日曬來增加體內維生素D轉化,建議可每天在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等陽光不是最強烈的時段,不需擦防曬乳,曬太陽10到20分鐘。2) 荷重運動/從事荷重運動可以藉此增加骨質密度和強健肌肉,助於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建議民眾選擇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跳繩、舉啞鈴等具有對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以增加骨質密度。3) 增加鈣質食物攝取/乳製品如鮮奶、優格、起司等,是飲食中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之一,亦可多攝取深色蔬菜、傳統豆腐及小魚乾等富含鈣質的食物。蛋白質攝取不足也會影響骨骼生長,更可能導致肌肉密度與強度降低,進而造成銀髮族跌倒風險提高,所以建議多攝取肉類、豆類和堅果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以提供身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此外,還應保持適當體重,不吸菸及少飲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避免熬夜等不健康生活形態。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提高警覺,改善居家生活環境,慎防跌倒,以降低骨折發生的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