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醫訊/從中西醫看骨質疏鬆

醫訊/從中西醫看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論男女,在正常的老化過程中,骨質量會開始慢慢減少,然而骨質減少的速度,受很多因素影響而加快或變慢,當正常的速度若加快了,骨質快速流失,病變就會出現,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大多是無聲無息,沒有明顯的症狀,一個不注意很容易引起骨折,為增加民眾對它的了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特邀鄭鴻強醫師來為大家主講從中西醫看骨質疏鬆,歡迎大家踴躍參加。名稱:從中西醫看骨質疏鬆時間:3月12(三)19:00~20: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 1F大廳洽詢:(02)2791-9696轉1008社工室 劉大任

醫訊/骨質疏鬆篩檢講座

醫訊/骨質疏鬆篩檢講座#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時間流逝,體內的鈣質流失速度遠大過於攝取吸收,也因此我們的骨骼密度也逐漸走下坡,使得我們的骨頭變得脆弱,導致易斷裂、骨折等,長久下來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為主動關懷社區居民,加強民眾對骨質疏鬆之防治及了解,基隆長庚不僅提供免費健康篩檢測量,包括身高體重腰圍及血壓、血糖及骨密檢測,還特邀陳芳萍醫師提供疾病諮詢以及「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加。名稱:骨質疏鬆篩檢講座時間:3月2日(日)9:00~12:00地點:壯觀里台北e-GO社區(基隆市安樂區樂利三街62巷282號B1)洽詢:(02)24313131轉2047 基隆長庚社會服務組 郭俏怜小姐

醫訊/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講座

醫訊/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講座#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因此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常見的併發症有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會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會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為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孫文蕙營養師,將教導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名稱:預防骨質疏鬆症怎麼吃時間:103年1月20日(一)下午14:00 ~ 15:00地點:亞東醫院一樓思源廳洽詢:02-77281001 

醫訊/骨質疏鬆防治講座

醫訊/骨質疏鬆防治講座#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跟容易引起骨折。其中,5~20%的髖部骨折者會在1年內死亡,就算存活者也約50%行動障礙或永遠無走路。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25%有骨質疏鬆症,60歲以上,16%有骨質疏鬆症,裡面有80%是女性。而且骨質疏鬆一旦確立,就無法再回到過去,醫療處置也只能減緩惡化。   為關心骨質疏鬆病友,高雄長庚特舉辦「骨質疏鬆病友座談會」,邀請內科部陳榮福副部主任主講「骨質疏鬆對你(妳)的影響」、風濕過敏免疫科尤珊富醫師主講「骨質疏鬆症吃鈣片夠嗎?」及骨科部脊椎科陳松雄醫師主講「骨質疏鬆合併骨折之外科治療」,期望增進病友醫學知識及照顧能力,促進相互認識與支持之力量,該單位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骨質疏鬆病友座談會時間:102年12月14日(六)上午8:45~11:00地點:高雄長庚(高雄鳥松區大埤路123號)兒童大樓6樓國際會議廳紅廳洽詢:07-731 7123轉3088社會服務課 鍾佩君小姐

醫訊/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

醫訊/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跟容易引起骨折。其中,5~20%的髖部骨折者會在1年內死亡,就算存活者也約50%行動障礙或永遠無走路。台灣50歲以上的女性25%有骨質疏鬆症,60歲以上,16%有骨質疏鬆症,裡面有80%是女性。而且骨質疏鬆一旦確立,就無法再回到過去,醫療處置也只能減緩惡化。因此,乳癌防治基金會特舉辦「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衛教講座,邀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郭文宏分享。名稱:女性的骨質疏鬆保健時間:102年11月8日(五)下午13:30~15:30地點:乳癌防治基金會視聽教室(台北林森南路4-2號6樓)洽詢:02- 2392 4115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45歲,一年前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困難及膝蓋痠痛,原以為是骨頭問題,因此自行攝取一堆鈣片及牛奶,反而使病情越來越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關節炎應該補充葡萄糖胺,但因錯誤的方式而使症狀加重,悔不當初。長庚醫院骨科部陳文鈐醫師表示,關節炎是軟骨磨損造成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則是骨頭強度降低,兩者症狀及保養方式截然不同。近年來,診間也發現有近6成的民眾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導致錯誤治療。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近6成民眾搞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陳文鈐醫師說明,大部分民眾容易混淆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診間統計也發現,高達6成以上的病患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僵硬或疼痛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頭強度降低,因此容易骨折或跌倒,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完全不同。走路關節會痛是關節炎、容易骨折是骨鬆症到底該怎麼分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呢?陳文鈐醫師解釋,分辨方式相當簡單,只要發現關節緊繃或痠痛,像是走路膝蓋會痛、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甚至年輕族群使用電腦坐姿不正,造成頸肩痠痛等關節疼痛狀況,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而骨質疏鬆症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到後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倒或骨折,就好比是一棟海砂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所以被稱之為無聲無息的殺手。關節炎初期可補充葡萄糖胺,骨質疏鬆多曬太陽補充鈣質陳醫師表示,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可透過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到中後期就可能得施打玻尿酸或更換人工關節;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多曬太陽及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D及鈣質,尤其亞洲地區年過3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定期做骨質檢測,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呼籲,健康的身體維繫於良好的骨關節系統,保健應同時兼顧骨骼、肌肉與關節,三者的保養缺一不可,才能擁有靈活的活動力。

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鬆

更年期後女性 每4人有1人骨鬆#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指出,全球約有2億的婦女患有骨質疏鬆症,並且女性過了更年期後,每3位就有1位可能因骨質疏鬆症而骨折。今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IOF特別以「停經後婦女的骨骼健康」為主題,指出停經後的婦女骨質疏鬆症和骨折情形是最嚴重的,特別需要注意骨骼保健,防止骨質流失。約96萬停經婦女受骨鬆威脅以101年12月之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國內50歲以上民眾,約有36.3萬名男性及95.6萬名婦女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而骨質疏鬆症是沈默的疾病,大多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中高齡患者,可能只有出現身高變矮、駝背的外觀變化,這些患者平常不會覺察到它的存在,大多不以為意,但是只要一個輕微的跌倒,或是彎腰搬運物品,就有可能造成骨折。60歲以上有骨疏女性 近4成平常沒運動延緩骨質疏鬆的最好辦法就是運動,只要使全身的骨骼都受到足夠的張力和拉力,便能產生效果。藉由運動可增加骨質密度、降低因老化所造成的骨質流失。但依據國民健康署2007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結果發現,60歲以上患有骨質疏鬆的女性,自述平常沒有運動的比率,高達近4成左右(38.2%),而且沒有運動的比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表2)。高鈣、日曬、立地   儲存骨本三要訣國民健康署邱淑媞署長提醒民眾從年輕就要儲存「骨本」,她指出,存骨本三大要訣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邱淑媞說,從小要養成高鈣飲食習慣,包括: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傳統豆腐、深綠色蔬菜等;要適度曬太陽,讓身體增加維他命D的製造;並多多從事負重運動,強化骨骼,例如:健走、慢跑、跳繩、伏地挺身、舉啞鈴(雙手拿約0.5~1公斤的啞鈴或同等重量的罐頭或砂包代替,但必須是握得牢的)等。

輕熟女美白 骨鬆提早來報到

輕熟女美白 骨鬆提早來報到#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最新調查發現,35歲以後女性骨量開始遞減是骨鬆的高危險群,其中高達8成輕熟女沒有每日喝牛奶補鈣的習慣,7成1連一層樓梯都懶得爬,更有6成女性為了美白過度防曬,鈣質嚴重不足,成為新一代3大骨鬆高危險群,輕熟女面臨「缺鈣骨、懶骨、美白骨」的骨質危機。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不到更年期,骨鬆提早來報到,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型態」所引起,外食族增多、不喝牛奶且無補充鈣營養品或食品的習慣,使得鈣質容易攝取不足,加上輕熟女沒有規律運動的好習慣,甚至連樓梯都懶得爬,寧願搭手扶梯,久坐少動、能不動就不動的習慣嚴重影響骨骼健康。生活型態不佳 「缺鈣骨、懶骨、美白骨」新骨鬆高危險群陳芳萍理事長進一步解釋,身在亞熱帶國家的台灣,大致來說,維生素D3應該不至於缺乏,但因年輕人的生活型態不佳,如不愛曬太陽、不運動、使用高係數防曬乳美白防曬,導致高達5成民眾維生素D攝取不足的現象,維生素D無法順利透過日曬生成,「美白骨」恐是造成骨鬆的元兇之一。預防骨鬆天然飲食最佳 外食族可用高鈣奶粉因應鑒於國人忙碌外食的生活型態,要如何正確補充鈣質,台北醫學大學營養保健學系講座教授謝明哲建議,鈣質補充從自然飲食中攝取最好,因市面上鈣質補充劑品牌眾多,含鈣量與吸收率都不同,容易造成攝取過量導致便秘的問題,與鈣質補充劑相比,透過日常飲食攝取鈣質吸收率更好,如奶製品等高鈣食品,而民眾也可選擇高鈣奶粉,是非常方便的補充來源。陳芳萍理事長也說明,牛奶、小魚乾、髮菜、五穀類、豆類、葡萄乾等都是不錯的鈣質來源,養足骨本應從小做起,趁年輕把骨本提高,是預防骨鬆的好方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