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

空腹飲茶 恐降低消化功能

空腹飲茶 恐降低消化功能#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飲茶的確對身體有益,不過,飲茶方法如果不當,反而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必須小心。1)     空腹喝茶/茶葉中含有咖啡因,空腹喝茶,茶水直入脘腹,有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吸收的咖啡因過多,容易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時間久了,將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1的吸收。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空腹飲茶還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引起胃炎。空腹狀態,吸收率高,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就會被大量吸收到血液裡,因而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以及心神恍惚等症狀,這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醉茶」。2)    隔夜茶/有句諺語說:「隔夜茶,毒如蛇。」這也許有些誇大其詞,但正好說明隔夜茶的特點。古人談到不宜飲用隔夜茶的原因時,曾經把它歸之於壁虎在裡面放了毒,雖然這不是事實,但由此可知前人對隔夜茶不利於健康已有很明確的認知。隔夜茶易變質現代科學研究證明,隔夜茶因時間過久,使維生素喪失,而且茶中的蛋白質、醣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分,十分容易變質,所以不宜飲用。3)    飯後茶/有人喜歡飯後立即飲茶,這也是不良習慣。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如果飯後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容易發生凝結。特別是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這些凝固物難以消化,勢必減少蛋白質、鐵質的吸收。一旦人體對鐵的吸收量降低,時間一久,不僅可能會營養不良,影響器官的多種生理功能,還容易引發缺鐵性貧血。4)    濃茶/茶不能泡得太濃,濃茶同樣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濃茶咖啡因含量很高,對大腦中樞神經刺激較大。因此,喝了濃茶會使神經活躍,尤其在睡前喝濃茶,容易影響睡眠,甚至造成失眠。使胃黏膜收縮 影響消化功能除此之外,濃茶會使血壓升高,也與咖啡因這種活性物質有關,有些人飲茶後感到頭暈、頭痛,可能就是血壓升高所引起的,濃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不但會與人體中的維生素B作用,導致維生素B缺乏症,還會使胃黏膜收縮,蛋白質凝集、沉澱,影響消化功能。無法解酒 反而會加重宿醉濃茶與食物結合,會減弱腸胃對鐵質的吸收,時間久了即引起貧血。濃茶也不能用來解酒—喝醉酒以後,有人常用濃茶來解酒,這種方法是不對的,因為茶葉中的咖啡因與酒精會產生相加作用,不但無法解酒,反而會加重宿醉,因此,解酒忌飲濃茶。(本文摘自/神奇的七代名醫湯瓶八診/柿子文化出版)。

醫訊/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

醫訊/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老人家當發現身高變矮時,總自嘲「吃老倒縮」不以為意,然而,身高縮水絕非老化的自然現象,當心骨質疏鬆症悄悄找上身。本堂課藥師將帶您認識常見的治療藥物,以及日常生活保健之道,讓您保骨防跌顧健康,歡迎您的參與,相關訊息可電洽亞東醫院藥學部 (02)89667000轉分機2123,若您有以上問題,歡迎參加這次由亞東醫院藥師簡美如分享的講座。 名稱:骨質疏鬆症用藥指導時間:105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分機2123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一位35歲女士日前騎腳踏車時不慎摔倒,右上肢直接撞擊地面,造成手肘嚴重疼痛及變形,經醫師診斷是右側遠端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即以兩塊鎖定式鋼板從手臂橈側及尺側夾擊固定,患者於術後第10天開始自主關節活動訓練,第8週時已全無疼痛感。每10萬人中有5.7人 常見於60歲以上婦女柳營奇美醫院骨科醫師余重毅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遠端肱骨骨折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5.7人,其好犯族群呈現雙峰年齡分佈,最常見的為60歲以上的婦女,大多是從站立的高度中跌倒,另一族群是年輕成人,多因是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或工傷事故等高能傷害所引起的。遠段肱骨骨折 常伴隨複雜損傷由於遠端肱骨骨折通常伴隨複雜損傷,可能的情況有骨折粉碎、關節面破裂、軟骨或軟組織損傷,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更可能讓骨折的情形更嚴重,因此,絕大多數身體健康允許的患者都會建議手術處理,但對於極端骨質疏鬆,或原先已存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則可能須考慮全肘關節置換。術前影像檢查 可提供足夠視野余重毅醫師表示,目前的手術發展已十分成熟,術前的影像檢查,如X光攝影或是電腦斷層掃描來確定斷裂模式,以利提供手術方式的預想建立,考慮的重點除了骨折型態、關節影響程度以及相關軟組織損傷,最理想的方法應提供足夠的手術視野,以允許骨折處的解剖復位(Anatomical reduction)。

駝背無力 千斤頂有效解決!

駝背無力 千斤頂有效解決!#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4歲家住新竹的張姓阿嬤,8月底時在家裡因彎腰撿東西不慎閃到腰,不僅開始走路駝背,連起床時都要2個人攙扶才能下床,就醫後確診為腰椎第一節壓迫性骨折,醫師建議採用微創脊椎千斤頂手術治療,術後駝背情形明顯改善。脊椎微創手術、灌注骨水泥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徐少克表示,考量阿嬤年紀與身體狀況,他建議採用微創脊椎千斤頂手術來治療,利用脊椎微創手術技術,將鈦合金椎體支撐架置入椎體並撐開,然後再灌注骨水泥,手術順利完成,並且阿嬤復原良好,手術隔天阿嬤已可自行起床。脊椎壓迫性骨折 會出現疼痛、駝背症狀徐少克副院長表示,脊椎壓迫性骨折容易發生在骨質疏鬆、轉移性癌症或外傷的患者,會出現疼痛、駝背等臨床症狀,嚴重時甚至壓迫神經造成下肢癱瘓無力,以往都是使用灌注骨水泥與打骨釘等手術方式,但灌注水泥容易出現水泥滲透,造成壓迫神經併發症問題,打骨釘手術,恐會讓老人家無法承受且因骨鬆會使骨釘容易鬆脫。千斤頂幫忙 減少骨水泥滲漏機會目前最新醫療技術,可運用千斤頂的脊椎椎體支撐系統撐開塌陷的椎體,病人於局部麻醉下切開2個0.5公分傷口,利用脊椎微創技術將鈦合金椎體支撐架置入椎體,將塌陷的椎體撐開,創造出足夠的空間後,再灌注入低溫骨水泥,大大地減少了骨水泥滲漏的機會,並且有效地達到椎體矯形與疼痛改善。徐少克副院長指出,用脊椎千斤頂治療,把壓扁的脊椎支撐起來,對於骨質密度高的年輕人,或者因為急性、陳舊的骨折而言,是屬於較新且較有效又安全的方法,也能夠立即並長久的解決患者背痛及駝背的問題。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人家經不起摔,事故傷害是台灣老人第10大死因,其中一半(51%)與跌倒有關,96%的髖部骨折是跌倒引起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引述研究指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3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歲以上長者更高。再次跌倒比沒有跌倒的人高3.8倍可怕的是,銀髮族一旦跌過跤,就會增加再次跌倒的危險,有統計指出,跌過一次的人再次跌倒的風險,比從來沒有跌倒的人高出3.8倍。前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努蘭則指出,造成年長者臥床最重要原因,就是跌跤,另一個因為跌倒演變到後來臥床的原因是,老人家摔跤過以後,出現「跌倒恐懼症」,他們會把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站起來走路,活動少,腰腿更衰弱無力,怕出門閉居家中而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作息,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詹鼎正表示,跌倒原因大致可分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內在原因主要是老化,造成神經系統反射與協調變得比較遲緩,如果腳底一滑或踢到門檻來不及反應,就摔倒了。老化也會使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次,許多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退化性關節炎、重聽、憂鬱症等,都是跌倒的風險因子。過敏藥物、肌肉鬆弛劑 恐為跌倒嫌犯造成老人跌倒的外在因素,「藥物是最常見的兇手」,詹鼎正說,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治療心臟血管藥物都可能增加跌倒機會,最常見就是安眠藥、會讓人想睡覺的感冒藥。有些降血壓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意即站起來血壓突然降低,腦部一時得不到血液供應,眼前一黑就很容易摔倒,某些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嫌疑犯。(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保「密」防「跌」 多吃黑芝麻

保「密」防「跌」 多吃黑芝麻#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0歲的謝爺爺,因跌倒導致右髖疼痛,無法站立,經X光檢查發現為右髖粉碎之大腿骨骨折,和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骨釘內固定手術,術後一週康復出院,另一名94歲羅奶奶,也是因為跌倒造成右髖之大腿骨粉碎骨折,疼痛、無法站立,經詳細身體檢查,發現心肺功能明顯較差,接受骨折內固定手術後,復原良好。髖關節骨折長者 一年死亡率約為30%髖關節骨折是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的嚴重創傷之一,病人可能因此臥床、生活失能,造成患者和家屬生活上極大的不便和壓力,根據統計數據,發生髖關節骨折長者,一年死亡率約為30%,然而,經由骨科及早手術治療,是能有效改善的。可能導致虛弱、褥瘡、感染 甚至死亡衛福部苗栗醫院骨科醫師汪家成指出,長者除了會比年輕時有稍多的健康問題或疾病外,也容易在跌倒時發生骨折,其中又以脊椎和髖部的大腿骨骨折最痛苦,造成時間上或長或短的臥床、失能,此類外傷,如果不積極治療,除了短期造成的劇痛、臥床不便外,中長期有可能導致虛弱、褥瘡、感染、靜脈栓塞,甚至因此而死亡。保持骨質密度 加強正確、適度的運動汪醫師進一步指出,老年人發生跌倒次數和傷害嚴重度,隨年紀增加而相對增高,提醒民眾應該及早做好「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部份,應該加強正確、適度的運動,例如快走、騎單車和補充鈣質,可攝取奶粉、小魚干、吻仔魚、黑芝麻、紫菜、髮菜等,都是含鈣量高的食物,以避免骨質疏鬆症發生。地面宜平整防滑 照明要適當預防跌倒則應注意居家環境,地面宜平整防滑、照明要適當、動線無障礙物,傢俱固定擺放,此外,此外,還需留意是否服用藥物,有無可能引起暈眩或方向感迷失的潛在危險,才能有效防跌。

醫訊/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

醫訊/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為鈣質,99%的鈣質是分布在骨骼與牙齒,如果鈣質攝取不足常見的併發症有骨質軟化症、骨質疏鬆症等疾病,一般而言,骨密度會在30歲前達到最高峰,之後隨著年紀增加,骨鈣會慢慢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速度將會比同年齡的男性更快,在本次的講座中,營養科營養師吳宛真將提供如何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調整飲食來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歡迎聆聽。名稱:骨質疏鬆症的飲食預防時間:105年9月29日 星期(四) 下午15:00-15: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

駝背又骨鬆 2萬人受關節炎苦#骨質疏鬆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脊椎關節炎是一群因慢性發炎影響脊椎關節的疾病,因為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為陰性,稱為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炎,包括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發炎性大腸疾病伴隨的關節病變等皆屬此類疾病,脊椎關節炎中約有2/3屬中軸型、以侵犯脊椎為主,其餘周邊關節型,則近半是乾癬關節炎所造成,估計台灣有超過2萬人罹患脊椎關節炎。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指出,脊椎關節炎患者常見臨床症狀包括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經常性的肌腱韌帶發炎等,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太操勞或是坐姿不良、運動傷害引起。腳後跟痛 關節炎誤認運動傷害謝松洲主任表示,有些人的疾病是運動傷害衍生而來,即便症狀在運動後發生,看起來像是運動傷害,若頻率太高,尤其是有充分做好保護的情況下,也要懷疑可能是這個疾病,過去也曾有個年輕男性,每次打籃球腳後跟都會痛,一直以為是運動傷害,後來才發現是脊椎關節炎引起的肌腱發炎。這類疾病發病時患者年紀多半不大、又以男性居多,一忙起來,覺得小疼痛忍一忍過了,沒多注意也認為不必就醫,臺北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表示,在門診曾經看過駝背嚴重,骨質疏鬆的患者,7、80歲才知道自己原來罹患的是脊椎關節炎。細胞發炎 用抗腫瘤壞死因子蔡長祐主任指出,目前脊椎關節炎的治療用藥包括消炎止痛藥(NSAID)、以及可以把發炎途徑往正常方向拉的疾病病程修飾藥物(DMARDS),與更專一對抗細胞發炎物質的生物製劑,像是抗腫瘤壞死因子等,基本上,有發炎就要治療,除了解除疼痛,早點把發炎控制下來,可避免日後合併症發生,也能過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與疾病共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