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只因壓力結婚 親密關係是假的!

只因壓力結婚 親密關係是假的!#婚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我的來訪者中,遇到假性親密關係問題的伴侶們往往具有這樣一些特點:首先,他們並不真正瞭解自己。許多人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戀愛、結婚,也不確定自己希望從感情中獲得什麼。當我問他們「你能想像的最好的感情是什麼樣的」,他們往往一臉茫然。家人或世俗壓力 糊塗走入婚姻替代他們做出婚戀決定的,往往是家人或世俗的壓力,「糊裡糊塗先把婚結了再說」是常見的心態。其次,很多伴侶並不完全瞭解彼此。他們雖然在形式上非常親近,甚至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但是並不瞭解對方對於情感、性、金錢、生育、精神追求等問題的看法。很多人是糊裡糊塗地走進婚姻的,並沒有意識到作為夫妻,他們需要達成怎樣的默契。而當關係出現問題、兩個人不得不坐下來談談時,才會意識到「他(她)居然是這樣一個人」,於是進退兩難。迴避衝突的話題 彼此關係沒有日漸增多最後,很多人自身的心理問題阻礙了親密關係的發展。他們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從負面影響著他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親密關係中情感的表達、信任的建立、矛盾衝突的處理,都會受到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隨著相處時間的增多,這些問題會愈發明顯。理想的關係,應該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但是由於這些原因,很多親密關係很早就停止了成長,伴侶之間為了避免衝突,謹慎地迴避著一些重要或者敏感的話題。兩個人對彼此的瞭解、接納和信任並沒有隨著交往時間漸長而增多,相處也僅僅依賴於習慣、義務和責任。(本文摘自/假性親密關係/寶瓶文化)

想保持感情熱度 先跳脫理所當然想法

想保持感情熱度 先跳脫理所當然想法#婚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拘泥於常識,不為壓力所壓迫,自己做決定是很重要的。要不要繼續婚姻生活,還是要結束,怎麼說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優先。對法國女性來說,男性是怎麼愛著自己、是否能實際感受到對方是愛著自己的,將決定未來兩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可以走下去,這是很重要的。日本人結婚 壓力來自社會、媒體、雙親但是在日本,我深刻感受到,很多人得承受來自社會、媒體、雙親的壓力。或是被父母說:「都一把年紀了還不結婚」,或是被主管說:「你還沒結婚嗎?」又或是被戀人施加壓力:「我們都已經交往這麼久了,你為什麼還不向我求婚?」還有人會在自我介紹的場合中,光明正大地說:「我正在進行為了結婚而主動去做的活動」。我也曾被問過:「朵拉為什麼不結婚呢?」「沒有預定要結婚嗎?」這種時候,我都會半開玩笑地回答:「我既是自由也是要結婚的喔。」比起視在一起理所當然 更要保持想見面的熱情我也經常會聽見有人說:「一個人不會感到不安嗎?」但我並不害怕孤獨。一個人生活、獨處的時間,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我也曾有段時期是和戀人同居,但當時的形式也是在彼此的公寓間來來去去。我們每個禮拜各三天會在我家跟他家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就是彼此獨處的時間。我們認為,比起把在一起這件事變成很理所當然,我們更想持續保持「想見面」的熱情。「若是單身,老後該怎麼辦?」其實我並不太去想以後的事,我只是坦率地活在現在的心情中。自小,我就夢想著總有一天要住在國外,好奇心與獨立心都比別人多上一倍。我想活得自由,若是「為將來考慮」而結婚,對對方來說也未免太失禮了。總之,我現在對於不結婚這件事並沒有感到不安。(本文摘自/任性與優雅/世潮出版)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

法國多種伴侶制度 愛情比形式重要#婚姻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要說起日本與法國顯著的差異,就是對結婚的想法。法國在一九六○年代末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社會。自歷經了一九六八年的五月革命,從七○年代起,女性運動興起,情況有了大幅的改變。女性變得能出社會,在經濟上能自立,漸漸不再被家庭束縛。結果就是,拘泥於結婚這種型態的情侶減少了。在日本,夫婦的形式是固定的,但在法國卻有各式各樣的選項:.同居.PACS(民事互助契約。法國獨特的制度,在與伴侶的共同生活之中,能獲得與結婚相同的權利).再婚.混合家庭法國公眾人物 感情私生活不受放大檢視舉個例子,前法國總統歐蘭德與同為政治家的前女友,彼此雖有四個孩子,卻是沒有結婚的事實婚關係。歐蘭德與前女友分手後,與某女性記者締結沒有結婚關係的民事互助契約「PACS」,但之後,因為被爆出疑似與女星外遇出軌,而和女記者分手。日本看待政治家的醜聞是很嚴厲且不許可的。但在法國,即便是公眾人物,私生活又是另一回事。不會有人一一出來叫囂。法國在這部分是自由之國,或許這就是法國的特色。在法國,男女關係是以有無愛情為優先而非形式。若性愛次數減少,就會解除關係。若不將彼此當異性看了,就不會在一起。日本離婚觀趨保守 易受家人侷限我們不太重視對方的地位、薪資以及學歷等,而是以在一起能否感受到幸福為優先。「既然結了婚就一定要終生相守」、「為了孩子就不能分離」、「為了能持續安穩的生活,就忍耐吧」。幾乎不會有人這樣想。日本明明是先進國家,結婚制度卻很保守。很多人就算想離婚,似乎也會因介意家人以及周遭的眼光而被侷限,在觀念想法上是還在發展中的國家。而法國人認為,個人的幸福是最重要的,只要本人幸福就好。幾乎所有情況,家人都不會多加干涉。(本文摘自/任性與優雅/世潮出版)

改善婚後肥胖 快用這6招增加代謝

改善婚後肥胖 快用這6招增加代謝#婚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想讓婚姻拖垮你健美的身材,從現在開始進行下面建議的預防方法還來得及!1) 邀伴侶一起運動/年齡增加,新陳代謝率愈降愈低,人愈容易發胖,這時候不論你結婚或者單身,如果沒有定時運動,想永保健康輕盈的體態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的調查發現,和配偶一起運動,持續的可能性會增加2~3倍,因為運動過程中,彼此可以互相激勵打氣。美國運動生理學家瑪格蘭斯建議伴侶們,晚飯之後,牽著手到戶外散步、到遠一點的商店買東西,或是健走30分鐘,不但可以避免晚餐多餘的熱量堆積,同時藉著一起運動的機會溝通彼此的想法,拉近因為生活忙碌形成的距離。2) 學習烹調低脂食物/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喜歡吃,不妨捨棄上餐廳的習慣,改為假日在家裡一起研究做些簡單、低熱量又低脂的食物,例如適合夏天的生菜水果沙拉、涼拌蓮藕等小菜或是清蒸魚類海鮮,平衡一下在外油膩又重口味的飲食。3) 用「吃」以外的方法慶祝節日/碰上結婚紀念日、伴侶生日,很多人都在一頓大餐中度過,經年累月下來,瘦了荷包也肥了身材。特別的節日不一定要靠「吃」慶祝,有時候換個方法也許更顯誠心,而且對彼此的健康都有益。目前在國外,即將步入禮堂的新婚伴侶流行送對方健身器材或是健身房的會員證,當做結婚禮物。建議你也可以把每年花在吃大餐慶祝的錢省下來,投資在和健康有關的支出,例如,結婚紀念日當天安排兩人一起做健康檢查,或是對方生日時送一雙健走鞋,邀他(她)一起walking,共同儲存兩人的健康資本。4) 避免用「吃」解決情緒問題/婚姻生活難免碰上各種令人生氣、沮喪、難過的事,營養師趙思姿認為,吃東西並不能真正解決引發你負面情緒的問題,所以最好不要讓這種「心情不好就吃東西」的惡性循環持續下去。「心情不好時,儘量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做,或運動、和朋友聊一聊都好,轉移對食物的注意力,」蕭敦仁醫師說。如果你一時戒不掉,非得吃些東西不可,那應該有聰明的選擇,例如先泡一壺不加糖的花草茶,喝一大杯並嗅聞一下香氣,讓心情緩和放鬆,然後等10 到 20 分鐘,仔細觀照自己身體的需求,是不是還想吃東西?如果是,再吃一些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茶凍、低糖的愛玉及仙草冰、低脂優格、幾片蘇打餅乾,或一份水果,但不要拚命把洋芋片、蛋糕、巧克力、冰淇淋這些熱量高的食物猛往嘴裡送,也不要上餐廳吃大餐來逃避,因為到頭來只會讓你更後悔。5) 互相提醒鼓勵/彼此關心對方的飲食情況和身體健康變化,互相提醒、鼓勵:「最近好像有點發福囉,要不要從明天開始一起去運動?」、「今天高熱量食物吃太多了,明天換吃清淡一點吧!」兩個人同時控制體重比較容易,而且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行動來改善。不過,提醒不是嘮叨,鼓勵也不是強迫,輔導夫妻相處的心理治療師朱春林提醒說,如果有一方無法立刻配合,也不要硬叫他在短時間內改變,否則弄得對方心生抗拒,更且傷了夫妻感情。尤其不要用「你不應該(吃這些東西)」,或是「我不喜歡你(這個習慣)」等負面語句,要用鼓勵的話讓對方覺得他受到尊重。6) 幫對方改正不利健康的習慣/為對方做一些事,讓他感受你的關心而不是抱怨或嫌棄,可以幫助他(她)更快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先生天天吃宵夜而導致發胖,妳希望他戒掉,不妨鼓勵他先由每天吃改為一星期吃五天、三天,慢慢減少天數。再者,消夜時間和他一起做些別的事情,例如外出走一走,轉移他對食物的注意力。如果非吃宵夜不可,可以親自幫另一伴準備而儘量不要外食,這樣可以選擇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脫脂牛奶搭配幾片蘇打餅乾,或者清淡的蔬菜湯麵,同時也容易控制份量。婚後肥胖不是宿命,只要夫妻一起從生活中的小處著手,協調出適合你們兩人的體重控制方法。(本文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中年危機找上門 不離婚也可以有幸福選擇

中年危機找上門 不離婚也可以有幸福選擇#婚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年的女性究竟有誰沒這樣想過?許多女性總是一邊這麼問自己,一邊封鎖這種想法度過每一天。然而,在這當中也有勇於解決問題,訴諸行動的人,就像A Walk on the Beach 的作者瓊.安德森(Joan Anderson)那樣。51歲的瓊為了尋找「我的人生意義是什麼」的答案,獨自去了美國的鱈魚角海邊,那個她曾與孩子們生活的地方。她的先生在遙遠的地方展開新工作;父親過世;母親有失智症;兒子們則已長大獨立。應該有很多人對瓊的個人簡介深有同感吧,特別是過去的人生很充實,心中暗暗自傲的人。Midlife crisis,每個人都會面臨中年危機。現在「卒婚」這個詞似乎抓住了許多人的心。這是一種既非婚姻,也非離婚的夫妻形式。從婚姻裡畢業。意思也就是推開宛如鎮石壓身的婚姻關係,活出自己。卒婚聽起來的感覺,宛如五月颳過的一陣清風。我也認為「卒婚」這個詞有拯救的感覺。明明覺得不用彼此綁在一起,也不須依賴對方,希望可以像一棵挺立的樹木,我卻在不知不覺間被家庭綑綁了。中年以後的婚姻時間變得非常漫長。育兒結束以後,夫妻的時間也顯得綽綽有餘。再次來臨的自由時間,照理說心情很開闊,但我們真的能如此生氣勃勃地過日子嗎?不,早在這之前,中年女性就已經精疲力盡了。到了小孩青春期,想從父母身邊獨立而拚命展翅高飛的時期,也不再像年幼時整天纏著爸媽,而是優先與朋友度過時間。而且過去如此黏人的小孩,這時也會以充滿敵對的眼神表現他的反抗心態。沒有你也沒關係了,面對這樣的態度,過去育兒時的充實感突然變得很空虛。「我到底在做什麼呢?」這時我們不得不再次重新面對自己。而且過去為了育兒同心協力互助合作的伴侶也感覺像陌生人。為這種現象帶來新風氣的就是卒婚。卒婚是從過去關係緊密的家庭,理解每個人的差異,並互相承認各自有不同的興趣與想法。不須總是在一起,也可以分開生活,或去不同的地方旅行。但因為是家人,還是互相扶持。本書所探求的,就是可以維持這種形式的卒婚。生於一九五○年代前半的我,到了四十五歲之後,開始問自己:「這真的可行嗎?」專注地探詢自己的心意。這時我從平坦和緩又充滿陽光的道路,突然掉進了陷阱裡。我有兩個相差兩歲的女兒,看起來兩人都順利長大了。雖然她們才十幾歲,到出社會的成人還要花一段時間,不過已經不像嬰兒時期需要我了。這個事實令我驚慌失措。雖然我的工作是自由作家,但因我過去在育兒方面使出全力投球般的力氣,還是讓我的肩頭一下子力氣放盡。此時已經讓我陷入了生存意義消失的混沌情緒中。本來打算育兒比工作優先,但不知何時開始,我光是忙轉於育兒與工作就竭盡全力了。明明打算要當一個行有餘裕的自由作家,卻讓身心都負荷過重,根本像燃燒殆盡了。我很空虛,就連一直很珍惜的工作,目的也是為了經濟獨立與籌措生活費。我連自己想吃什麼、想要什麼、想去哪裡都搞不清楚,我發現甚至沒有任何想做的事。以前我把非做不可的事情列出來,光是依序處理完成就讓我煞費苦心,整路跑到底的疲勞,在此時一下湧現。而且過去為了育兒,伴侶本來和我一起努力,就像雙輪車的兩輪,他也突然變成了陌生人。就算對話也話不投機,互罵宣洩氣憤與挖苦對方,不曾說過的憤怒言語從彼此的口中脫口而出。特別令我感到茫然的,是我們對金錢的想法差異。對於過度重視經濟獨立的我來說,諷刺的是我完全沒有和伴侶討論有關金錢話題的習慣。我總覺得可以出錢的人負責出錢就好了,一直以來都敷衍了事。直到我生產以前,我們都是有實無名的夫妻關係,因此奠定了我們不對彼此的經濟狀況有過多干涉的做法。後來即使我生產並結婚入戶了,這部分還是大致上沒有改變。甚至我們會為了今天誰要煮晚餐、誰要洗碗而發生爭執。小孩哭了、吃得很好、和朋友吵架等等,我們會說的話多如千言萬語。我進入育兒生活的時代,景氣繁榮。可是等小孩上了國中、高中的時候,日本卻處於看不見未來的經濟蕭條中。雖然我還不到那種程度,但伴侶的工作也是每況愈下。明明因此不安到晚上也睡不著,我也不想找他商量。找機會談一談吧?泥沼就是從此開始的。然後,這些過去被收進心靈深處,沉入記憶底部的事情,彼此都不厭其煩地不斷翻出舊帳。從相遇時的意見不合開始,過去對於對方的不滿一舉爆發出來。伴侶也是一樣,伴侶會固執地堅稱又不是自己的錯,大罵我一頓。我已經如此不受他喜愛了嗎?我如此被憎恨嗎?我們已經如此不理解彼此了嗎?這些事讓我很受傷卻連話也說不出來。我對婚姻制度抱持複雜的感情。在還沒有夫妻異姓、有實無名婚姻的詞彙出現前,我就已經實踐了。與其說我對這個做法抬頭挺胸面對,還不如說是戰戰兢兢地觀察周圍的反應。有實無名婚姻在三十年前很難讓人理解。膽小的我一直隱瞞身邊的人我處於有實無名的婚姻關係,時而巧言掩飾,時而含糊敷衍。為此我曾很猶豫生小孩,我害怕處在有實無名的婚姻關係中生產。(本文摘自/卒婚:不離婚的幸福選擇)

尊重兒少生命權 給孩子長大的機會

尊重兒少生命權 給孩子長大的機會#婚姻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由於家庭模式的轉變,兒童受虐人數激增,近日關於父殺子後自殺的新聞震驚全台,衛生福利部呼籲父母應尊重孩子的生命權,兒童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別把孩子當成陪葬品,大人應冷靜處理婚姻失調或其他個人問題,適時尋求協助,給孩子一個長大的機會。父母殺子自殺是嚴重的虐待行為衛福部保護服務司張秀鴛司長表示,父母殺子再自殺的社會案件,是一種嚴重的兒童虐待行為,在兒童人權觀念及法律上都不被允許。衛福部統計,我國每年平均有約6起殺子自殺案件,然而無論基於何種原因,父母都不應擅自剝奪孩子的生命權。婚姻關係失調、健康狀況不佳都是危險因子衛福部整理近年發生殺子自殺案件的危險因子包括:婚姻關係失調、身心健康狀況不佳、有自殺未遂紀錄或是經濟困境等。如果家中有這些危險因子,不論是兒少本人或是家屬,都應謹慎注意家人透露殺子自殺之意念,適時尋求協助。有情緒問題或輕生念頭可播保護專線衛福部提醒民眾,殺子自殺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有情緒問題或輕生念頭,可撥打本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進行諮詢;如果民眾發現身邊的家庭正在發生激烈的衝突,甚至可能波及到家中無辜的兒少,則可撥打113保護專線,情況嚴重者應立撥打110報警,以即時維護兒少安全。

Hold住情緒!婚姻不變質

Hold住情緒!婚姻不變質#婚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親近的人,什麼話都可以說!」在日本,很多人具有這種錯誤觀念,因此在面對家人或朋友時,不少人也毫不保留地用語言表達情緒,問題是,這樣很容易就會破壞雙方的關係,夫婦之間,因為脫口講出不該說的話,最後導致離婚的案例也相當多,「既然是夫婦,應該沒有問題吧!」就是這種過於大意的想法,才會讓人發出輕率的言行。想說的話說出口 可能演變為離婚在美國,很多家庭也存有這種想說但是無法說出口的情況,就像白領菁英家庭,欠缺丈夫可以對妻子坦白、妻子可以對丈夫說出真心話的環境,因為,想說的話一旦說出口,對方可能會要求離婚,同時向自己要求一大筆金錢的贍養費。或者離了婚之後,2人又都覺得寂寞,必須去找精神醫生做心理諮詢,這樣的案例也很多,日本的婚姻情況則不太一樣,夫婦就算不小心說話傷到了對方,總有一方會比較忍耐,因為口角就隨即宣告離婚的案例,到目前為止很少見。保持信任 必須遵守最低限度的禮節但是今後的時代,如果說出對方已經強調過「唯有這個,我不能原諒」、「只有那件事,我不希望你說」等這類的事,夫婦之間的關係就會出現裂痕,雙方也很可能因此導致離婚。在婚姻之中,彼此要能保持信任,就必須遵守最低限度的禮節,只因為是夫婦或家人,就應該言無不盡,其實事實上並非如此,唐突的言語會脫口而出,主要是因為心情太放鬆了,尤其是喝了酒、膽子變大的時候更要注意,因為此時,你可能會控制不住情緒,說出唐突的話,因此要特別留意。(本文摘自/療癒好情緒/天下雜誌出版)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婚姻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情形,當你因為競爭不過雲端神秘的小三,而採取扼殺的非常手段,想要奪回主導權,無法認真面對你的競爭者優勢,這時候與另一半的關係,會陷入一種衝突、甚至激烈抗爭。許多的人會要求另一半在用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在兩人相處的時間不要用網路。在那一刻只屬於彼此的時間裡,不要有第三者介入其中,這未必不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但是若未能配套,將導致更進一步的疏離,甚至導致對方的憎恨。我的確要說,許多人因為時間與生活都被網路佔據了,留給另一半的空間少之又少,讓兩個人的關係漸行漸遠,讓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可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稍微地限制自己,在家庭互動的時間裡,能夠保留給另一半私人的時間、空間,家庭的這個組織,才不致於因神秘小三而支離破碎。這有賴於每個人的自制力與相互提醒;我擔心的是,有這麼一天,家,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後會變成網路的一個附屬,要找家人,得上網去搜尋,這位家人流連忘返在哪?很多人會說:「現在的人,都可以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一面使用網路,一面與家人互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你當然可能一方面在網路上聊天,一方面同時在與家人用餐,所以原本的兩人關係,就因為對方連結了網路,就從原本「點對點」的關係變成了「網對網」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素材變豐富了,資訊的內容變的更多元了,也可以了解另一半在不同面向,所呈現的各種不同角色與性格。期待另一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你互動呢?妳也可以試著去尋找他在其他的關係中所呈現的樣子,然後和他所相對應的樣子,做學習,那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如果可以從網路中學到新的人際互動技巧,進而穩固家庭的關係,對家庭的成員來說,都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發現當與另一半互相凝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陌生,妳還記得彼此的曾經有過的情有獨鍾嗎?研究發現,人與人互動的線索裡,看人的眼神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的來源,當你看到對方濃情密意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幸福感受的化學物質,也促進對方與你的進一步互動。而且從對方與你深情對望的眼神,完全能體會到眼睛會說話這件事;可以分別出他不同眼神的各種意思。好比發現,像是自閉症的人在眼神交會的這方面能力比正常人不好,因此,他們也比較沒有辦法有同理心。我擔心的是,當使用網路作為溝通的唯一橋樑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眼神接觸就會越來越少,特別在伴侶的關係之間。如果深情對望的時間減少了,兩人的親密感就會逐漸地下降,無形中幸福就會越離越來越遠。而且因為少了眼神的互動,與另一半能夠易地而處,設身處地為另一半著想的能力也會逐漸地減少,這種種不利於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對於家人間來說,的確是一個隱憂。當家人成員中已經沒有辦法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時,那麼家庭這樣一個互相信賴、彼此維繫的平台,可能就會隨之瓦解。回歸家庭吧,好好看著你的另一半,深情萬千的凝眸一望,那怕是多一秒,就足以天長地久了。(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