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喜樂身障模範家庭 努力經營婚姻家庭

喜樂身障模範家庭 努力經營婚姻家庭#婚姻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民國95年起開始,喜樂保育院辦理身心障礙模範家庭表揚活動,昨(3)日喜樂保育院特別安排身障模範家庭全家5位至婚紗館拍攝全家福相片。李陳夫妻努力經營婚姻與家庭,一家五口相處融洽,互相體諒且彼此尊重。模範家庭表揚活動,喜樂保育院安排李陳夫婦全家5位至婚紗館拍攝全家福相片。婚紗館總經理表示,被推薦的身障模範家庭夫妻的故事都讓人很感動,他們勇敢面對生命中的挑戰,努力經營婚姻與家庭,是值得學習的。 模範家庭婚姻經營「互相體諒、彼此尊重」李陳夫妻的大兒子翔翔於民國86年因癲癇發作跌倒,在加護病房住了三星期,雖然變成長期卧床者,但父母感謝神的眷顧讓他活著。李陳夫妻全家人都很愛翔翔,一家五口關係和諧,互動緊密,遇到困難時,家人間會彼此支應、照料。他們夫妻倆婚姻經營的格言是「平常心對待生活,適時相互體諒、彼此尊重。」 

樂閱讀/6大訣竅!預防婚後幸福肥

樂閱讀/6大訣竅!預防婚後幸福肥#婚姻

提高新陳代謝,預防婚後發胖不想讓婚姻拖垮你健美的身材,從現在開始進行下面建議的預防方法還來得及!邀伴侶一起運動/年齡增加,新陳代謝率愈降愈低,人愈容易發胖,這時候不論你結婚或者單身,如果沒有定時運動,想永保健康輕盈的體態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的調查發現,和配偶一起運動,持續的可能性會增加2~3 倍,因為運動過程中,彼此可以互相激勵打氣。美國運動生理學家瑪格蘭斯建議伴侶們,晚飯之後,牽著手到戶外散步、到遠一點的商店買東西,或是健走30 分鐘,不但可以避免晚餐多餘的熱量堆積,同時藉著一起運動的機會溝通彼此的想法,拉近因為生活忙碌形成的距離。學習烹調低脂食物/如果夫妻兩個人都喜歡吃,不妨捨棄上餐廳的習慣,改為假日在家裡一起研究做些簡單、低熱量又低脂的食物,例如適合夏天的生菜水果沙拉、涼拌蓮藕等小菜或是清蒸魚類海鮮,平衡一下在外油膩又重口味的飲食。用「吃」以外的方法慶祝節日/碰上結婚紀念日、伴侶生日,很多人都在一頓大餐中度過,經年累月下來,瘦了荷包也肥了身材。特別的節日不一定要靠「吃」慶祝,有時候換個方法也許更顯誠心,而且對彼此的健康都有益。目前在國外,即將步入禮堂的新婚伴侶流行送對方健身器材或是健身房的會員證,當做結婚禮物。建議你也可以把每年花在吃大餐慶祝的錢省下來,投資在和健康有關的支出,例如,結婚紀念日當天安排兩人一起做健康檢查,或是對方生日時送一雙健走鞋,邀他(她)一起walking,共同儲存兩人的健康資本。避免用「吃」解決情緒問題/婚姻生活難免碰上各種令人生氣、沮喪、難過的事,營養師趙思姿認為,吃東西並不能真正解決引發你負面情緒的問題,所以最好不要讓這種「心情不好就吃東西」的惡性循環持續下去。「心情不好時,儘量找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做,或運動、和朋友聊一聊都好,轉移對食物的注意力,」蕭敦仁醫師說。如果你一時戒不掉,非得吃些東西不可,那應該有聰明的選擇,例如先泡一壺不加糖的花草茶,喝一大杯並嗅聞一下香氣,讓心情緩和放鬆,然後等10 ? 20 分鐘,仔細觀照自己身體的需求,是不是還想吃東西?如果是,再吃一些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茶凍、低糖的愛玉及仙草冰、低脂優格、幾片蘇打餅乾,或一份水果,但不要拚命把洋芋片、蛋糕、巧克力、冰淇淋這些熱量高的食物猛往嘴裡送,也不要上餐廳吃大餐來逃避,因為到頭來只會讓你更後悔。互相提醒鼓勵/彼此關心對方的飲食情況和身體健康變化,互相提醒、鼓勵:「最近好像有點發福囉,要不要從明天開始一起去運動?」、「今天高熱量食物吃太多了,明天換吃清淡一點吧!」兩個人同時控制體重比較容易,而且可以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行動來改善。不過,提醒不是嘮叨,鼓勵也不是強迫,輔導夫妻相處的心理治療師朱春林提醒說,如果有一方無法立刻配合,也不要硬叫他在短時間內改變,否則弄得對方心生抗拒,更且傷了夫妻感情。尤其不要用「你不應該(吃這些東西)」,或是「我不喜歡你(這個習慣)」等負面語句,要用鼓勵的話讓對方覺得他受到尊重。幫對方改正不利健康的習慣/為對方做一些事,讓他感受你的關心而不是抱怨或嫌棄,可以幫助他(她)更快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先生天天吃宵夜而導致發胖,妳希望他戒掉,不妨鼓勵他先由每天吃改為一星期吃五天、三天,慢慢減少天數。再者,消夜時間和他一起做些別的事情,例如外出走一走,轉移他對食物的注意力。如果非吃宵夜不可,可以親自幫另一伴準備而儘量不要外食,這樣可以選擇熱量比較低的食物,例如脫脂牛奶搭配幾片蘇打餅乾,或者清淡的蔬菜湯麵,同時也容易控制份量。婚後肥胖不是宿命,只要夫妻一起從生活中的小處著手,協調出適合你們兩人的體重控制方法。(本文作者/黃惠如、林貞岑、 楊心怡)(摘自/代謝好,加倍瘦/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

樂閱讀/不忠和你想的不一樣#婚姻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讓他自由。──史汀(Sting)你有時間嗎?可不可以再讓我們用幾個未經證實的說法刺激你一下?可以嗎?那太好了,我們馬上開始:•  忠誠是愛,不忠也是愛!• 從統計上來看,不忠和忠誠一樣正常。•  一個人同時愛上幾個人,是有可能的。• 不忠的定義紛雜,人人都不同。愛情是自由之子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忠誠的一方,事實上也許不盡然。在忠誠這件事上,沒人比得上變形蟲,因為牠根本沒有性。更自由開放的愛情應該是有可能的……你可能在哪裡讀過或聽說過,但沒人把它視為一種選擇。在一夫一妻制的主流文化下,任何其他形式的愛情都被判定無效,根據的是以下的理念:「自由開放的愛情已死!」唉──真的是這樣嗎?根據我們長期的觀察,要告訴你一個祕密:愛情到處閒蕩,在家家戶戶之間流動,愛情生存在大家想都想不到的地方。愛情是自由之子,一旦真的被愛情抓住,你就會感覺到了。當愛上一個人時,世上似乎沒什麼不可能的事。愛人感覺到無邊無際的自由,相信天邊只是一步之遙。這種感覺伴隨著愛人分分秒秒,愛人在另一個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因而也找到了自己的延伸。成為愛侶的「我們」,終於在經過或長或短的渴望之後,突然成為事實。愛侶的眼光讓深陷於愛情的人們飄飄然,人們從愛情中感覺到自己是誰,為什麼而存在。接著開始產生的是微微的衝動,純然想抓住剛剛展開的幸福。美好光陰為我停留呀!可是正好就是這股衝動,遲早會讓愛情魔法的汁液不再流出。愛人突然死命想抓住「契約」和安全感,因為我們的愛情樂園毫無疑問的當然得永遠花朵盛開,愛情將「我」結合擴大成「我們」,依附這個「我們」幾乎就如同依附生命一樣。認為以上說得太誇張的人,很可能還沒被劈腿過。生活中只有很少數的不幸事件,當事人認為比被劈腿更具毀滅性、更令人痛苦。伴侶的外遇往往讓當事人像掉進無底的深淵,很多人甚至再也無法治癒這道創傷。這樣的痛苦經驗往往在沒有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就跟著進入下一段感情。被劈腿的當事人所經歷的現實毀滅,就如同一個精神病患所經歷的。世界分裂成兩半,自己就站在中間,跟著掉進無底的深淵,一頭栽進虛無。分手,沒救了,結束了!誰不想避免被劈腿?所以,人們未雨綢繆的發誓要對彼此忠誠,並且期待這協議在宣布撤銷之前都維持有效。但是,忽略了一個小小卻非常重要的事實:人們常常在自己選擇的平順之路上,遇到原本想要閃躲的命運!(本文作者/霍爾格.連特、麗莎.費雪巴赫)(摘自/愛,不需要忠誠?!/新星球出版)

樂閱讀/婚姻是找到另一個自己願意去廝守的人

樂閱讀/婚姻是找到另一個自己願意去廝守的人#婚姻

一個男人的告白:「為什麼男人都喜歡越晚婚越好?我想,那是因為想要降低離婚的可能性吧。」常常,單身最叫人沮喪的,並不是別人說「妳一定是眼光太高」,而是,其實妳很想結婚,但別人卻認定妳不想。「無法結婚」跟「結不了婚」兩者聽起來很像,但其實很不一樣。前者是一種自願,因為還沒有出現那個人,那個讓妳願意點頭的人,所以妳不想要結、寧缺勿濫;而後者則比較多是非自願,妳很想結婚,但身邊卻沒有一個剛好有如此打算的人。這一點,其實跟戀愛很像,妳想要的不來,而妳沒感覺的一直靠近。但是,妳怎樣都不想要婚姻變成是時間裡的減去法。為了想要結婚,所以妳可以不要求這個、可以放棄那些,妳知道這樣或許成就得了一張證書,但卻就成就不了圓滿。當然妳相信愛情會隨著時間長大,在經過歷練之後,人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然後也會更明白自己所想要的是什麼,不再堅持一些無謂。但這些應該都是出自一種生命的體悟,是一種自願,而非是不得已。雖然,這兩者有時候會叫人分不清楚,但其實也很不一樣。可如果說為了談一場愛情,妳都無法因此讓渡掉那些自己覺得重要的事的話,婚姻就更不可能了。因為、因為,婚姻應該是建構在愛情之上,這是妳的堅定。妳常覺得,戀愛是生命裡最不合常理的事情之一,不是說它會叫人喪失理智,因為每個人或多或少本來就有點癡狂。而是,大多數發生在我們生命進程裡的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往前推移,越來越熟練,終而成為妳的優勢。妳拿著這些自己在歲月裡學到的去炫耀,讓別人肯定妳。但只有愛情,會隨著身分證上扣掉今日的數字漸長,而越來越不容易。妳會發現在以前學到的戀愛經驗越來越難派上用場,不,應該是說,越來越沒有機會去驗證。妳的戀愛優勢,隨著年紀的增加成反比。但妳還是想忠於自己,忠於愛情。要找人嫁,或許不難,或許真的只要如他們所說,標準放低一點就可以,但愛情難的本來就是找到另一個自己願意去廝守的人。自願,是愛情的基本條件。也就因為,妳太知道愛情的艱辛,所以更要確保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全心全力呵護灌溉,而這個說的就是自己的願意。妳也問過自己許多次,次數已經多到已經比妳的約會過的對象還多,該不該繼續堅持?要不要多放棄一點?然後看到身邊跟自己同年紀的人一個個步入禮堂時,也動搖過。但跟著,妳又想起「遷就」這件事,妳認為愛情與婚姻之所以珍貴,就是他們並不是一種利益協商,妳如此看重愛情婚姻,如果違背自己所願,只為了一只證書,不正好就是最瞧不起愛情的行為。結婚,應該是用來建構自己所珍視的愛情,而不是摧毀原本的信念。妳還想捍衛這件事,而妳有多麼不肯妥協,其實也正表示了妳有多麼重視婚姻。妳也不知道自己距離幸福還要多久,但是,妳只希望自己不要放棄。因為、因為,再難的事情,只有放棄了,才是唯一的不可能。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妳都要注視著那個可能,那個讓自己可以幸福的可能。(本文作者/肆一)(摘自/那些再與你無關的幸福/三采文化出版)

樂閱讀/對婚姻親密關係的新思維

樂閱讀/對婚姻親密關係的新思維#婚姻

在婚姻性生活和倫理的想像調色盤上,無性戀和換妻似乎是對比色。但在更深的層次上,它們屬於同樣的後浪漫色調。兩者都蔑視專一性關係,不認為那是婚姻的主要指令,或甚至相關因素。專一性關係有如婚姻的盲腸。它仍在那裡,是舊時代某些必要功能的遺跡,譬如確定父子關係,但它現在仍能發揮這些作用嗎?蒐集這一系列故事,從刻意的無性戀、乖戾的不性福、祕密的不忠、緘默的外遇默許、合乎倫理的開放婚姻,到興高采烈的換妻婚姻,我傾向於認為,我們應該停止稱非專一性關係為婚姻問題,改稱之為婚姻文化。婚內非專一性關係對21世紀而言,也許就像婚前性行為對20世紀的意義:一個從被禁止和限制,逐漸變成被容忍和愈來愈普通的行為。親密關係的象徵也許從獨佔、閉合圓環的婚戒,變成更廣佈、多重連結的網路,網路是婚姻的新型態學。我不只一次聽到,未婚的20來歲年輕人輕快地自稱「劈腿族」。根據法律原理,欺騙使契約無效。婚姻關係愈誠實,愈不可能變成「一夫一妻騙局」。伊莉莎白.艾孟思(Elizabeth Emens)教授走在法律思想尖端,挑釁地質疑,為什麼當我們已挑戰這麼多其他的婚姻基礎,性專一規則仍不受批判地屹立不搖。她的思想符合將婚姻契約看成類似其他私人契約的更大趨勢。她推測:「如果人們可以選擇專一,或其他形式的婚姻關係,而不是被力勸做出專一性關係的自動承諾,也許可以減少一些醜陋、痛苦的背叛。也許更多重視性愛、非獨佔性的人,會找到彼此。也許更容易相信你的一夫一妻制配偶,真正想要一夫一妻式關係。」艾孟思建議我們用法律去「鼓勵配偶討論和同意,雙方關係在性愛獨佔性方面的規則。」我的感想是,性自由意志論會繼續成長,終身單一性伴侶,也會繼續失去它做為長期婚姻假設的默認地位。決定締結海誓山盟的愛侶,也許在婚前必須慎重、誠懇和自覺地討論專一性關係。無庸置疑,很多人仍會選擇它,但我們不可能知道多少人,因為如艾孟思所言,我們缺乏一個社會認可的方式去討論它。或者,配偶可能決定在不同的關鍵時刻,重新檢討性愛倫理。也許他們會同意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能忽視不忠。也許他們會在婚姻的某些階段,例如撫養稚齡子女期間等,選擇專一性關係,但未必永遠和無條件選擇它。也許他們會發現自己確定、而非假定,性愛獨佔性和肉體親密性,真的是婚姻的支柱。這個由衷、明示的確認,只會強化他們使婚姻成功的決心。在這描述的不從俗婚姻,有些東西已取代專一性關係做為婚姻的架構;否則,如任何胡亂建造的建築,它們恐怕已經倒塌了。那個替代物一再顯示是一個柏拉圖式的倫理標準,借自友情。一位無性戀妻子說:「我們希望與我們的配偶建立一種基本不同的親密關係。我們摸著石頭過河。」一位處於非專一婚姻關係的妻子有同樣看法。「婚姻牽涉很多東西,絕非只有專一性關係!在所有我們的決定中,有一個決定是像夥伴一樣過我們的生活。任何人從一個好關係得到什麼?信賴。信心。夥伴關係。」在1970年代,當激情退燒,這些夫妻可能會離婚。在1950年代和之前的婚姻共識時代,他們可能覺得別無選擇,只能留在一起。也許在我們的時代,或許是家庭價值運動本身始料未及的附帶作用,性愛不從俗或混亂的夫妻,正在抗拒浪漫主義的誘人陷阱,更努力維持婚姻。(本文作者/潘蜜拉.海格)(摘自/半幸福婚姻/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孩子如何偷走婚姻?

樂閱讀/孩子如何偷走婚姻?#婚姻

婚姻必須繁衍後代的時代已經結束,只要採取負責的做法和奉獻的精神,我們可以選擇生孩子但不結婚,這個選擇被很多社群所接受。相反地,我們也可以結婚但不生小孩。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記錄,全美約有1億500萬家戶,其中僅5500百萬戶由已婚夫妻組成,只有2500百萬戶是有子女的小家庭。浪漫生命週期──戀愛、結婚、性交和生子,不再按法令或習俗循序漸進。自願成為單親媽媽的人,可能前後顛倒走完整個生命週期,可能用捐贈精子和人工受孕方式生下孩子,然後有一段激情的性關係,然後墜入愛河,然後在年紀較大時才結婚。我們不再受過去那種似乎被強迫做父母的傳統觀念束縛,認為所有婚姻應該多子多孫,此乃妻子應盡的義務。這種較開放的觀念,肯定解放我們,使我們在婚姻中更滿足。由於女權運動、避孕方法進步及女性身分的進展,無子或少子不再被社會判死刑,更有甚之,在選擇性親職的時代,我們對這些決定多少有一些自主權。奇怪的是,儘管生孩子的必要性已消退,對很多人來說,生兒育女現在卻感覺是唯一必須結婚和維繫婚姻的理由,因為親職是我們唯一無法誠實想像能獨力輕鬆為之的事情。克里斯是一位熟人,知道我對丈夫未經刪節、原汁原味的婚姻觀有興趣。基於這個精神,他告訴我他參加一個由十一名丈夫組成、「只限男生」的週末滑雪旅行團。那天深夜,他們聊起婚姻,不尋常地說出肺腑之言。他的團友是憂鬱但忠誠的丈夫,其中一人問,如果沒有小孩,這團有多少人仍會維持婚姻,只有兩人說會。近期研究推斷,雖然孩子是很多人結婚的理由,但也可能使婚姻不幸福,甚至將夫妻推往離婚一途。這是以育兒為中心的婚姻弔詭之處,親職既是激勵婚姻的動力,也是它表面上的崩垮原因。插句題外話,我不確定關於離婚、幸福和親職的研究,是否衡量了相干的感情因素。我認為孩子為人生和婚姻帶來某種比幸福更安慰、充實的感覺,你願意為之犧牲性命,在紛擾世界中那是唯一不變的存在,像是一種私人宗教,賦予你心碎和復原的能力。孩子並非總是令我們更快樂,但在我的經驗裡,他們使我們更有活力,依我之見,感覺更有活力勝過感覺更快樂。(本文作者/潘蜜拉.海格)(摘自/半幸福婚姻/天下雜誌出版)

婚姻是愛情墳場?我國去年離婚對數多達五萬餘對!

婚姻是愛情墳場?我國去年離婚對數多達五萬餘對!#婚姻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場,只要相愛的戀人,步入了夫妻生活,恐怕會為了日子的柴品油鹽醬醋茶等生活瑣事,而鬧到離婚。根據內政部對於去(101)年的統計,我國離婚對數共5萬5835對,等於光是去年就有十萬餘男女鬧到翻臉導致婚姻破碎,平均每天有152對簽下對誰都感到沉重的離婚協議書,進而讓台灣每年都多了好幾座愛情墳場。離婚對數年增率 十五年來平均百分之二內政部所公佈的資料顯示,從近15年的離婚對數觀察,86至92年呈逐年快速遞增,平均每年離婚4萬8234對,92年達歷年最高峰,91至95年平均每年有6萬多對,不過近5年來又回降到5萬多對。但即使近五年來離婚對數從六萬餘對,降到五萬餘對,可是從歷年數據來看,近15年來平均年增率為2.44%。婚齡30年以上的離婚者增幅最大為9.26%,25至29年者增加幅度次之5.22%。結婚十年內離婚風險最高!另外,統計指出,101年平均每日離婚對數有152.55對,5萬多對離婚者中,以結婚未滿5年者1萬6027對占最多,5至9年者1萬4692居次,也就是說,婚齡未滿10年的離婚者占55%,其餘隨結婚年數增加而遞減,因此,看到此內政部所公佈的統計,你真的準備好步入婚姻生活了嗎?

樂閱讀/誰容易不知不覺成為第三者?

樂閱讀/誰容易不知不覺成為第三者?#婚姻

在我十多年看診的經驗裡,極少數的第三者最後能被扶正。婚外情裡的小三不敢與朋友們談論這段感情,得到的情感支持遠低於元配,倍感孤立,更加依賴外遇男人,最後身心俱疲。她們放不下的,不見得是那個男人,而是自己過度付出的情感。她們多半具有「競爭型」人格,別人有的,她也一定要有,總要在競爭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喜歡「贏」的感覺。哪些人容易成為小三:• 自戀的邊緣性人格/少部份擁有邊緣性人格的女人,可說是天生的小三。她們相當自戀,總希望自己是舞台上的焦點,平常人際關係不穩定,於是在感情世界中找尋肯定與成就感。• 沒有自信又缺父愛/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沒有信心,且缺乏父親關懷的女生,長大後也容易成為小三。一來自己不懂得拒絕,二來缺乏自信。一旦遇到有人追求,即使對方已是有婦之夫,她也會義無反顧地投入,享受贏的快感。由於從小較缺乏關愛,長大有能力後,她會積極追求尋自己想要的關注。• 迷戀職場中的權力/部份初至職場的小女生對於職場的權力、地位會有些迷戀,如果主管前輩是已婚成熟的男性,在指導的過程中就可能跨越正常關係,不自覺地成為小三。(本文作者/蕭美君)(摘自/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