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

心律不整猝死機率高 植入體內自動去顫器 緊急時刻自動救援

心律不整猝死機率高 植入體內自動去顫器 緊急時刻自動救援#心律不整

國人最新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高居第二,有家族史、冠心症、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生活壓力大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 心臟疾病當中,9成以上的猝死是心血管疾病造成、其中5成則與冠心症有關。若不幸發生心跳停止情形,必須要在一分鐘內趕快進行CPR,有9成的機會能回復心跳,如果超過黃金時間,便會造成腦部缺氧。 心律不整是心臟疾病的一種,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為心房顫動,心悸是最常發生的前兆;心跳過快、過慢或是合併不規則的心跳,都是廣義的心律不整。嚴重心律不整可能引起猝死,若伴隨胸悶、胸痛、頭暈、喘不過氣、冒冷汗就要非常注意。 心律不整造成猝死並非年長者專利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 謝育整醫師表示,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從年輕到高齡都會發生,更要注意是否為先天性心臟病。 近年來猝死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就是心室顫動導致的心跳停止。一般急救方式是採用電擊,也就是以體外自動心臟去顫器(AED)進行除顫急救,讓心臟恢復跳動。 由於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無法控制心律不整的發作時間,目前有一種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導線不需要順著血管植入到心臟內,機器帶在身上便可自動偵測與電擊;與傳統植入式的心臟除顫器相比較,也減少沾黏、感染機率。 台中榮總有一名60歲女性心臟病患者,做完心臟手術出院後,在家發生了昏倒猝死情形,幸好家人及時發現,急救時判斷為心室顫動導致猝死。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魏晧智醫師表示,這個案例比較特殊是必須修補三尖瓣,但傳統置放的去顫器必須從血管進去會影響三尖瓣功能;這次透過台中榮總心臟內、外科共同合作,以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不僅能避開處理心臟結構的複雜過程,也讓成果順利完成。魏晧智醫師強調,一些有做過心臟外科手術過的患者,更適合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 伴隨胸痛、胸悶、喘、頭暈為警訊 當嚴重心律不整發作時,三至五分鐘就會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也可引起猝死,也因此心律不整患者必須配合醫囑加強控制。除平時要規律服藥外,如果有肥胖、菸、酒習慣,更要戒除,多攝取蔬果高纖食物、生活要規律,也要密切觀察是否有胸痛、胸悶、喘、頭暈等發作前兆。 謝育整醫師建議,嚴重心律不整患者可裝設心臟除顫器來降低猝死風險,植入式的心臟除顫器也有記錄功能,三個月回診一次,也能讓醫師了解心臟狀態,有問題也能即時介入治療。 裝設心臟除顫器注意事項: 手機不要放胸前 遠離電磁波物件1.5公尺以上 有其他診療需告知醫師(如看牙,可能會有震動影響機器) 通過安檢系統要告知檢查單位並同時注意症狀 避開高壓電塔地點 舊型除顫器不可進行磁振造影 一般人其實也會因為緊張、生活狀態不正常而偶發心律不整,謝育整醫師表示,由於心悸是一般人較主觀感受,心律不整要透過24小時心電圖完整檢查來判定。如果心電圖為正常,可先排除心臟本身問題。 謝育整醫師提醒,平時要多檢視脈搏、觀察心跳,學習調解壓力,減少自律神經造成的心跳不規律,減少刺激性食物如酒精、咖啡、茶類等飲食習慣。如果心悸伴隨胸悶、胸痛、頭暈、喘不過氣、冒冷汗症狀,就要立刻就醫。魏晧智醫師也建議,心臟疾病還是要從三高因子預防,從日常生活做起,才是保養心臟健康之道。 (圖/透過台中榮總心臟內、外科共同合作,以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不僅能避開處理心臟結構的複雜過程,也讓成果順利完成。圖右: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醫師;圖左: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魏晧智醫師)  

健康模範生也會中風?醫親解「心房顫動」預防、偵測、急救方法

健康模範生也會中風?醫親解「心房顫動」預防、偵測、急救方法#心律不整

平日健康的張先生,在某天發覺自己單側指尖麻木、抓握也變得較為無力,經過一夜觀察卻不見好轉,次日決定到神經科門診諮詢。由於「突發性神經學症狀」可能有急性腦中風的疑慮,神經科醫師將張先生轉介至急診。經過急診、住院一連串檢查,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中風原因來由於「心房顫動」。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

心絞痛、呼吸不順「吃胃藥」竟痊癒?醫:可能是「胃心症候群」#心律不整

常有病患因胸悶、心跳快,常常莫名其妙就發作,去大醫院心臟科檢查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卻都檢查不出問題;又懷疑甲狀腺有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抽血、照超音波,也都沒問題,又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學會避免緊張、適度排解壓力,但是效果還是不佳。最後吃了胃藥,居然就好多了!到底怎麼回事呢?中醫師指出,造成這些小病小痛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胃心症後群」。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

「心因性猝死」猛又急怎麼防?監測「心律不整」醫生比死神快一步#心律不整

近年在演藝圈就有不少由於心因性猝死的案例,例如藝人高以翔、黃鴻升等人,發生速度之快令親友震驚又難以接受。為避免這類悲劇發生在至親身上,衝擊日常生活,我們能事先做些什麼?《訂製你的無病生活》一書中說明,各種心因性猝死,在事前其實都能透過監測工具,觀察心律變化,提前治療並預防。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