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整猝死機率高 植入體內自動去顫器 緊急時刻自動救援

心律不整猝死機率高 植入體內自動去顫器 緊急時刻自動救援

2022/9/1

國人最新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心臟病高居第二,有家族史、冠心症、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生活壓力大者,都是屬於高危險族群。

心臟疾病當中,9成以上的猝死是心血管疾病造成、其中5成則與冠心症有關。若不幸發生心跳停止情形,必須要在一分鐘內趕快進行CPR,有9成的機會能回復心跳,如果超過黃金時間,便會造成腦部缺氧。

心律不整是心臟疾病的一種,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為心房顫動,心悸是最常發生的前兆;心跳過快、過慢或是合併不規則的心跳,都是廣義的心律不整。嚴重心律不整可能引起猝死,若伴隨胸悶、胸痛、頭暈、喘不過氣、冒冷汗就要非常注意。

心律不整造成猝死並非年長者專利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 謝育整醫師表示,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從年輕到高齡都會發生,更要注意是否為先天性心臟病。

近年來猝死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就是心室顫動導致的心跳停止。一般急救方式是採用電擊,也就是以體外自動心臟去顫器(AED)進行除顫急救,讓心臟恢復跳動。

由於心律不整的高風險族群無法控制心律不整的發作時間,目前有一種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導線不需要順著血管植入到心臟內,機器帶在身上便可自動偵測與電擊;與傳統植入式的心臟除顫器相比較,也減少沾黏、感染機率。

台中榮總有一名60歲女性心臟病患者,做完心臟手術出院後,在家發生了昏倒猝死情形,幸好家人及時發現,急救時判斷為心室顫動導致猝死。

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 魏晧智醫師表示,這個案例比較特殊是必須修補三尖瓣,但傳統置放的去顫器必須從血管進去會影響三尖瓣功能;這次透過台中榮總心臟內、外科共同合作,以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不僅能避開處理心臟結構的複雜過程,也讓成果順利完成。魏晧智醫師強調,一些有做過心臟外科手術過的患者,更適合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

伴隨胸痛、胸悶、喘、頭暈為警訊

當嚴重心律不整發作時,三至五分鐘就會造成腦部不可逆的傷害,也可引起猝死,也因此心律不整患者必須配合醫囑加強控制。除平時要規律服藥外,如果有肥胖、菸、酒習慣,更要戒除,多攝取蔬果高纖食物、生活要規律,也要密切觀察是否有胸痛、胸悶、喘、頭暈等發作前兆。

謝育整醫師建議,嚴重心律不整患者可裝設心臟除顫器來降低猝死風險,植入式的心臟除顫器也有記錄功能,三個月回診一次,也能讓醫師了解心臟狀態,有問題也能即時介入治療。

裝設心臟除顫器注意事項:

  • 手機不要放胸前
  • 遠離電磁波物件1.5公尺以上
  • 有其他診療需告知醫師(如看牙,可能會有震動影響機器)
  • 通過安檢系統要告知檢查單位並同時注意症狀
  • 避開高壓電塔地點
  • 舊型除顫器不可進行磁振造影

一般人其實也會因為緊張、生活狀態不正常而偶發心律不整,謝育整醫師表示,由於心悸是一般人較主觀感受,心律不整要透過24小時心電圖完整檢查來判定。如果心電圖為正常,可先排除心臟本身問題。

謝育整醫師提醒,平時要多檢視脈搏、觀察心跳,學習調解壓力,減少自律神經造成的心跳不規律,減少刺激性食物如酒精、咖啡、茶類等飲食習慣。如果心悸伴隨胸悶、胸痛、頭暈、喘不過氣、冒冷汗症狀,就要立刻就醫。魏晧智醫師也建議,心臟疾病還是要從三高因子預防,從日常生活做起,才是保養心臟健康之道。

(圖/透過台中榮總心臟內、外科共同合作,以新型植入式的全皮下心臟除顫器,不僅能避開處理心臟結構的複雜過程,也讓成果順利完成。圖右: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醫師;圖左: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魏晧智醫師)

 

《優活健康網》企劃編輯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