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

為糖尿病患解惑 政府推共同照護網#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全身系統性疾病,控制不良會造成併發症。但是糖尿病患對於飲食、運動、血糖控制這些疑問,總是無法立即獲得解答。現在健保推出完整的糖尿病照護,協助糖尿病患穩定控制血糖。糖尿病應定期檢查 避免心臟病、中風隨著人口老化、生活型態及飲食方式改變,近年來糖尿病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5名。依據調查顯示,15歲以上人口糖尿病盛行率為7.6%,推估臺北市105年罹患糖尿病人口已達17萬6363人。糖尿病若未控制好,將導致後續心臟病、中風及洗腎之發生。糖尿病患者應每3個月測量醣化血紅素,每年進行眼底檢查或眼底彩色攝影、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足部檢查、血脂肪(抽血檢查,每半年作一次口腔檢查,預防發生合併症。共同照護網 提供營養師、衛教師諮詢服務凡是診斷為糖尿病且具有全民健保資格,均可免費加入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糖尿病患者至醫療院所看診時,不僅接受醫師診斷及治療,更透過營養師及衛教師,依個別性提供飲食、運動、足部護理及生活照護等諮詢衛教服務,全面糖尿病照護服務。透過自我血糖監測、配合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幫助糖尿病患者以健康、自信的態度,面對人生挑戰。相關訊息請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或1999轉7115查詢。

空汙髒到爆!健康亮紅燈怎麼辦?

空汙髒到爆!健康亮紅燈怎麼辦?#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有發現空氣汙染真的很嚴重嗎?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站發現,全台各地空氣品質指標經常達到橘色警戒,甚至有些地方會飆升到紅色警戒。空汙不只是對過敏體質者造成危害,就連一般人也都會受到影響,會使得過敏體質者出現氣喘的嚴重病況,甚至還會導致心臟病和肺癌,進而對健康形成威脅;所以,千萬別小看空氣汙染對於健康的傷害,除了要小心防範之外,更應該要加強自身保健之道。空氣汙染嚴重 首要傷害就是肺對於目前嚴重的空氣汙染,首要傷害就是肺!中醫師李深浦解釋,肺在五行中屬金,而金就是氣,空氣不好,肺無法呼呼到乾淨的空氣,心神會不好,心神就不快樂,至於肺健康的人沒有憂鬱症,因為空氣好,肺氣旺盛,心神就快樂;此外,肺的溫度、濕度足夠,皮膚一定會有彈性,因為肺主皮毛。鼻子過敏、氣喘、風濕性心臟病 和肺的氣化不夠有關而且空氣污染,為何有的人有事、有的人沒事?李深浦醫師分析,這是因為肺的乾燥度與肺的濕度問題,而當肚子裡溫度低、肺的水蒸氣少,就會難以調解血液濃度,至於肺有痰是因為肺部太乾燥,進而造成咳嗽、氣喘與呼吸困難,健康的肺有纖維絨毛清掉肺的汙染,正常肺裡面的氣化液體,能把髒空氣帶掉。鼻子過敏是因為氣不足,沒有熱量,才導致流鼻水,鼻子過敏、氣喘和風濕性心臟病,都是因為肺的溫度太低,肺的氣化不夠,體內產生的體氣不足造成。加強肺部保養 少喝冰水、多運動、多吸收芬多精所以,李深浦醫師強調,對於空氣汙染,大家要多注意肺的保養,少喝冰水、多運動、多吸收芬多精,到空氣良好的地方運動,讓肺加快把不好的東西排掉,腦也會健康,神經系統也會好。雖然空氣汙染無法避免,但可以從自身做起,到近郊走走也是一種選擇,血液循環也會好,大環境大家一起努力,小環境自己創造。空氣汙染是人為因素 大環境需要大家共同保護中醫師李深浦指出,空氣汙染都是人類造成的,PM2.5懸浮微粒會在空氣中很久,極端的氣候以及排汙過程沒道德,空汙就會一直來,這都是人為因素;然而,人會為了生存會有所節制與改變,空汙問題會獲得解決。目前德國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綠色能源,還有電動車的發明,可見要改變大環境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發揮;台北街頭空氣很糟糕,到處都是臭氣,而當全民都意識到空氣很重要,共同保護環境,相信會否極泰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吃燒烤致心臟病?早期症狀報你知

吃燒烤致心臟病?早期症狀報你知#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當到了夏季,很多人都會在閒暇時召集幾個朋友,去路邊的燒烤店,吃燒烤、喝冰啤酒。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到了晩上,總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杯酒言歡,暢所欲言。近幾天,李先生總覺得自己心臟有些不舒服。開始他也沒有在意,可是這種症狀持續了好幾天,而且感覺越來越明顯,李先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馬上請假到醫院就診。經診斷,李先生由於長期吃燒烤、喝冰啤酒,導致心臟出現了疾病。李先生既驚伬又害怕,怎麼吃燒烤、喝冰啤酒還能導致心臟病?吃燒烤引起心臟病的原因很多人對此一定也存在懷疑,吃燒烤怎麼會得心臟病?一般來說,吃錯東西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但和心臟又有什麼關係?其實,飲食不當的確會導致心臟病,尤其是燒烤一類的食物,更是心臟殺手。眾所周知,燒烤是各類食材經過高溫火烤製成的食物。而在高溫燒烤的過程中,被烤過的食材會產生一種名為晩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化合物。這種物質會使細胞的彈性變低,增加心臟的發病率,是誘發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早期心臟病的幾個小症狀心臟病有很多臨床症狀,此外在發病之前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現一些變化。我們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在身體出現問題時也要及時就診解決。1) 呼吸/進行一些輕微活動,或者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的現象,這時有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2) 臉色/當臉色灰白發紫、表情淡漠時,有可能為心臟病。如果臉色為暗紅色,可能為風濕性心臟病。如果臉色為蒼白色,很有可能為二尖瓣關閉不全。3) 耳朵/心臟病早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耳鳴,這是內耳微細血管動力異常所致。這時,症狀還沒有引發全身性的反映,只是內耳提前做了預警。預防心臟病要從平日的飲食做起正如過度吃燒烤引發心臟病一樣,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決定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正所謂﹁生也於食,病也於食,死也於食。﹂所以,要讓自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自己打造一個強健的心臟。1) 及時補充維生素和適當的無機鹽。維生素中,維生素B1及維生素C,有保護心肌的作用。適量補充鈣質,能有效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通過食物補充鉀元素也能保護心臟,當體內鉀元素不足時會引發心律失常。2) 限制蛋白質、熱量的攝入。要想心臟健康,在飲食過程中要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量,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當出現心力衰竭時,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日25~30克,熱量控制在2600大卡(1000卡=4.186 千焦)以內;2~3日後,蛋白質攝入量可適當增加至40~50克,熱量可以適當增加至4千大卡。等病情好轉之後,逐漸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量,但不宜過高,避免加重心臟負擔。3) 吃易於消化的食物。當自身患有心臟病時,要更加注意飲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心臟病病人的血液迴圈功能減弱,胃腸道很容易發生瘀血、水腫,食物的消化、吸收深受影響,因此,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從流質食物開始,然後再以半流質、軟飯慢慢增添。我們自己就是身體健康最好的營養師,不能在疾病到來之後,才想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我們要記得,只有遵循健康飲食法則,才能擁有健康的心臟和強健的體魄。(本文摘自/養心救命/木馬文化)  

心臟悶悶的 防心絞痛按這穴位就對了

心臟悶悶的 防心絞痛按這穴位就對了#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王先生平時工作很努力,雖然已到中年,但是對待工作的熱情仍未消退,長時間的工作和不良的飲食習慣讓王先生的身體有些吃不消。因為偶爾會犯心絞痛,所以他現在隨身都攜帶著藥物。前幾日休假,王先生的一個好朋友來到家中,正巧王先生心臟有些不舒服。好朋友略懂些中醫,見狀後讓王先生坐穩,讓他伸出手掌,在其小手指下部手掌中部的位置進行按揉,不一會兒王先生的心臟不適症狀就得到了緩解。事後王先生向朋友詢問,朋友說,剛才按揉的穴位名為少府穴,對心悸、心絞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王先生記在心裡,閒暇時也會經常自己按揉此穴位,如今症狀確實有很大改善。什麼是心絞痛心絞痛是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的胸痛等不適感。動脈供血不足,導致心肌暫時性缺血和缺氧,這種情況反射到身體,就會讓人感到疼痛。人們有時會感到胸口難受,似乎有被勒緊的感覺,而且這種疼痛會蔓延到身體各處,讓人搞不清到底是哪裡痛。心絞痛的類型我們根據心絞痛發作的情況,可將心絞痛分為兩類。一種是因為劇烈運動、過度興奮、過度勞累等引起的勞累型心絞痛。我們在電視中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某人在非常生氣或者受到他人言語刺激時,會突然捂住胸口,這便是因憤怒引發的心絞痛。另一種心絞痛在正常情況下也會發作,被稱為血管痙攣性心絞痛。顧名思義,是因為冠狀動脈收縮導致血管內徑變窄,血液運輸不暢,心肌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給而造成的心絞痛。這種心絞痛需要採用藥物治療,不然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肌伷死等突發病。郤門穴對心絞痛的作用及按壓方法郤門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 是心包經的體表經水從此回流至體內的經脈。其位置在前臂的內側, 處於曲澤穴和大陵穴的連線上, 在腕橫紋上五寸的位置。心包經上的養生穴位不多,很多穴位都只對固定的疾病起作用, 郤門穴就是一種對心絞痛有特殊治療功效的穴位。而且郤門穴有其他穴位無法代替的作用。當患者出現心絞痛時, 無論嚴重與否, 均可按揉郤門穴來減輕疼痛。按揉者可將患者前臂伸展, 然後找到郤門穴, 用左手的拇指按壓住郤門穴,然後用右手輕微轉動患者的手臂,這樣便可產生揉壓的效果。如此反復揉壓,患者會有疼痛感,但幾分鐘後心絞痛便會明顯減輕,不嚴重者疼痛會消失。這種方法可以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若患者身邊無人時,也可以自己用右手按住左臂的郤門穴, 然後均勻轉動左手,幾十下之後疼痛便會減輕。少府穴對心絞痛的作用及按壓方法少府穴屬於手少陰心經穴中的一個,位於手掌,具體位置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之間。正常握拳時,小手指的指尖觸䉰掌心的位置就是少府穴。按壓少府穴對治療胸悶、遺尿、小便不順暢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 少府穴對治療心絞痛、心悸等也有很好的效果。患者可將左手掌伸出, 然後正常握拳,以便找到少府穴的具體位置。然後用右手的拇指尖按壓此處, 會感到明顯的酸痛。這時的力道要掌握好,不能太用力,但也不能用力過輕,不然其功效就不明顯了。患者按壓此穴三至五分鐘,心絞痛、心悸等症狀便會明顯減輕。曾患有心絞痛的病人可早晩各按一次,以防止心絞痛的發生。(本文摘自/養心救命/木馬文化)

枕頭墊高才睡得著?恐潛在心臟問題

枕頭墊高才睡得著?恐潛在心臟問題#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宋阿姨今年五十六歲,之前做過理貨員,退休前還做過清潔員。現在宋阿姨每天除了做飯外,還會和鄰居們在一起打麻將,時間一長,宋阿姨就感到腰酸背痛、乏力不堪。這些日子宋阿姨睡眠也不太好,每天入夜很長時間才能睡著。而且喜歡把枕頭墊高,認為這樣睡覺更舒服。丈夫對此有些奇怪,之前睡覺也沒有墊高枕的習慣,最近怎麼會突然喜歡高枕了呢?後來有一天宋阿姨突然感到胸口疼,呼吸短促,丈夫急忙將其送到了醫院,經檢查為冠心病。那麼失眠、喜歡高枕和心臟又有什麼關係?失眠、愛墊高枕和心臟的關係失眠的原因很多,睡眠和大腦是有關聯的,同時和心臟也是密不可分的。心臟為大腦提供血液和啓氣,使得大腦能夠正常工作以及休息,而當大腦供啓不足或者血液流通不暢的時候,大腦可能就無法感知到疲憊,所以很難入睡。因此失眠和心腦存在很大關係,特別是老年人失眠,更應該引起注意,很可能是心臟出現了問題。而睡覺喜歡把枕頭墊高也可能和心臟有關係,人們常說﹁高枕無憂﹂,其實高枕未必是好事。當我們正常平塦時,下肢靜脈血液回流會加快,心臟的負擔自然加重;而當我們將枕頭墊高之後,回流到心臟的血量減少,所以心臟的負擔就會減輕,人體就會感到舒適。正常人平塦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心臟功能健全,所以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只有心臟功能較差的人才不能平躺,喜歡將枕頭墊高。所以說高枕不一定無憂,還可能反映出心臟的問題。尤其是人過中年,對此問題更要引起重視,要及時發現自身生活中的變化,一旦發現不正常現象要及時就診,以免擔誤病情。高枕也可能有憂當我們將枕頭墊高之後,回流到心臟的血量減少,所以心臟的負擔就會減輕,人體就會感到舒適。心臟功能好的人平躺是沒有問題的,心臟功能差的人更喜歡將枕頭墊高。放空身心防失眠在睡覺之前,我們可以端坐在床上,盤腿,然後雙手輕放在膝蓋上,將雙眼輕輕合上,然後調整自己的呼吸,將身體放空,什麼都不要想,靜靜地感受自己的呼吸。五分鐘左右即可。然後緩緩張開眼,將腿伸直,慢慢塦下,這時你會感到身體很放鬆,心中沒有雜念,這時很容易入睡。 另外在睡覺前不要想任何事情,在心中默念「我已經睡著了」,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催眠自己,身體會聽從大腦的指令,變得輕鬆,然後逐漸進入夢鄉。牛奶百合小米粥材料:選擇瓣大葉厚的百合幹10克,用溫水泡開洗淨;將小米用清水淘洗一遍;準備純牛奶200毫升。做法:將小米、百合放入鍋中,再加入適量水,待小米熟透後倒入牛奶即可。牛奶有安神利腦的功效,百合與小米也能鎮定補血,所以將其混合在一起食用會有很強的安眠效果。睡覺前可適量食用,堅持數個星期後,失眠的情況會有明顯改善。溫馨提示:小米粥適合人體消化,不會為腸胃帶來過多的負擔,所以晩上也可食用。(本文摘自/養心救命/木馬文化)

每周工作逾55小時 心病風險增1.7%

每周工作逾55小時 心病風險增1.7%#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的人心臟疾病風險顯著增加,但研究結果真的如文字所寫那麼顯著嗎?7月中旬一篇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的研究,欲了解高工時與心房顫動風險的關係。研究團隊利用8個研究合併後的數據進行分析,共有超過85,000名勞動人口的資料,平均年齡為43.4歲。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者風險上升了40%研究比較2種工時的勞動人口的心房顫動風險,分別為一般工時(每周35-40小時)及高工時(每周55小時以上),依據這些人的心電圖、醫療紀錄、死亡證明等資料來分析其心房顫動風險。研究發現,每週工時55小時以上的人,心房顫動風險上升了40%。風險上升程度即使在研究考量了其他健康問題如肥胖、高血壓、吸菸、喝酒等之後依然存在。2年前發表於Lancet來自美國及澳洲的研究顯示,高工時者中風風險增加,而這份新的研究辨識出心房顫動可能是引發中風的原因。不過,The Guardian近日指出,雖然這份研究是大型研究且過程嚴謹,但實際研究分析的人口中只有1.2%有心房顫動,因此研究說每周工時超過55小時者風險上升了40%,其實相當於增加1.7%風險。輪夜班與中風風險上升5%有關此外,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包含血壓、年老、糖尿病或基因,雖然研究者試圖控制這些可能混淆結果的因素,但無法確定有確實控制住。並且研究也未檢視不同工作類型如日班、夜班或輪班制等差異。過去一份長期追蹤護理人員的研究指出,輪夜班與中風風險上升5%有關。對於高工時者,面對心房顫動的風險,可以透過不吸菸、不過度飲酒、避免肥胖及勤做運動來降低風險。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再減少工作時數。(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研究:久站比久坐更傷「心」

研究:久站比久坐更傷「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職場上出現可使人站立的書桌,避免員工久坐並促進健康生活。但是,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站著一整天其實本身就會帶來健康風險。全天候站著工作,可能使心臟疾病風險增加2倍。長時間坐著的人心臟疾病的風險是坐著的2倍加拿大多倫多工作與健康的研究人員分析了7,320名員工,花了12年記錄他們一週是否站著、坐著或混合站及坐至少15小時,並分析他們的工作習慣與心臟疾病風險的關係。每位員工必須沒有心臟疾病才有資格參加這項研究。這項為時2003年到2015年的研究發現,如果工作中站立時間很長,相較於長時間坐著的人心臟疾病的風險是其2倍。此外,研究還發現工作中坐與站混和的工作習慣對不同性別有不同影響。坐與站立相結合的男性患心臟疾病的風險低於長時間坐著的男性;但是坐與站混和的女性比長時間坐著的女性高出80%罹患心臟疾病。久站對身體傷害比久坐還大研究人員在分析每位參與者時考慮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工作對體力的需求程度和人口屬性的影響。結果仍然顯示,在工作時站立對身體健康的傷害更大,而不是坐著。長時間站立會讓血液向下集中在腿部,因為腿部壓力過大所以容易產生靜脈曲張,不僅可能造成疼痛,還可能因為心臟必須更費力地將血液從身體的下半部循環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專家建議工作中長時間站立的人們偶爾坐下來幫助身體的血液循環。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久坐會影響腸胃健康,久站/走則會影響腰、背及腿部,適時站起來或坐下來休息有助於避免身體痠痛或不適。(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電擊棒能殺人?怪奇知識大揭密

電擊棒能殺人?怪奇知識大揭密#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問醫師:電擊棒能做為謀殺工具嗎?問:我在書中安排凶手在擁擠人群中殺死受害者。我的想法是讓凶手使用電擊棒。儘管電擊棒照理不會致命,但假設今天受害者有心臟方面的疾病,或裝有心律調節器,而且遭電擊的時間比一般要久,有沒有可能因此喪命?答:有趣的問題。你的推測沒錯,電擊棒不是致命武器,奪走一名健康正常人性命的機率微乎其微。電擊棒和泰瑟槍(Taser)發射出高電壓、低電流的電擊通常約五萬伏特,有些高達三十五萬伏特,將造成肌肉劇烈收縮,痛苦至極。多數人會癱倒在地,痛苦地扭動。有些「個性強悍」的人能把泰瑟槍的電極拔掉,或將攻擊者手持的電擊棒打落在地。塊頭愈大、脾氣愈火爆的人,或服用如PCP(苯環利定)、甲基安非他命等特定毒品者,比較有機會抵擋電流的影響。心律調節器由起搏器(pulse generator)以及連接調節器與心臟的導線所組成調節器通常安裝於鎖骨正下方,從胸壁可見一個錶盤大小的隆起。導線穿過位於鎖骨正下方的鎖骨下靜脈,然後沿著上腔靜脈來到心臟的右側,並進入右心室下端。這樣導線和起搏器就接上了。唯有直接對準起搏器,電擊棒的電流才會將電子電路「煎熟」,以致永久地破壞心律調節器。要達到這個目的,攻擊者必須將電擊棒抵住受害者胸口,或以泰瑟槍直接穿透調節器上方的皮膚,否則調節器不太可能被破壞。話雖如此,電流會嚴重干擾調節器的感應功能,導致調節器在心臟停止時,以為心臟正在跳動。調節器是一種「需求裝置」(demand device),也就是說它「讀取」心臟電流數據,只在心臟沒有電流活動時「發射」。若心臟正常跳動,調節器感應到電流,就不會輕舉妄動,只會「靜觀其變」。然而,多數裝有調節器的人並非所謂的「調節器依賴者」。調節器依賴者意謂著已失去自然心律或心律過慢,如果沒有調節器,心率將會降至非常低的程度,每分鐘三十下或不到,而可能有生命危險。多數人裝調節器是做為心率間歇性減慢的「安全網」,因此干擾調節器的感應功能仍不足以致命,這些患者的自然心律可以維持生命。用電擊裝置殺死裝有心律調節器的人不無可能,只是機率不高。至於心臟疾病患者,若罹患的是冠狀動脈疾病或某種需要藥物控制的心律問題,遭受電擊的疼痛和驚嚇,可能引發心臟病發作或嚴重心律不整。疼痛、驚嚇、恐懼和憤怒,使腎上腺釋放腎上腺素到血液裡,會造成心率和血壓直線飆升,有可能演變成心臟病發作,或引發致命的心律變化。如果凶手知道受害者有心臟病史或「心臟方面的毛病」,好比他每天都會心絞痛發作,或在身心壓力較大時頻繁使用硝化甘油,就能合理推測泰瑟槍之類的攻擊,能使受害者喪命。只要事先鋪陳這些背景,你的謀殺手段完全可行。(本文摘自/法醫.屍體.解剖室3/麥田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