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躺著也能瘦?抽脂溶脂常見4大問

躺著也能瘦?抽脂溶脂常見4大問#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什麼人不適合抽脂或溶脂?不適合進行抽脂手術的,包括有:懷孕者、BMI值太高或是肌肉肥大的人、太瘦的人、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皮膚過度鬆弛者,以及全身性過於肥胖的人,應該要先減重之後,再來評估是否進行抽脂雕塑曲線。而一般在進行抽脂或溶脂手術前,醫生都會先抽血檢查,手術前應避免喝酒、抽菸,會引起凝血不良的藥物如阿斯匹靈等也需停用,術後還要穿著塑身衣,以避免抽脂術後所可能出現的腫脹與瘀青。‧ 抽脂或溶脂會讓人皮膚鬆鬆的嗎?不少人擔心進行抽脂或溶脂的雕塑手術之後,會讓皮膚變得鬆垮、失去彈性,因此一直裹足不前,不敢輕易嘗試。事實上,傳統的抽脂手術或許會出現做完皮膚鬆弛的情形,但雷射或冷凍溶脂則幾乎沒有這樣的情形。以雷射溶脂來說,雷射溶脂所產生的熱能,能發揮拉皮緊縮組織的效果,讓皮膚更為緊緻,在燃燒脂肪的同時也解決了皮膚鬆馳問題;至於冷凍溶脂也有緊實結締組織、讓身體膠原蛋白再造等效果,因此不會出現鬆垮的皮膚。反過來說,如果手術前本身皮膚已經非常鬆弛,可以做溶脂或抽脂嗎?答案是不行的,本身皮膚過度鬆弛,在做完抽脂或溶脂手術後,皮膚只會更加鬆弛喔!‧ 抽脂或溶脂後會復胖嗎?可以一做再做嗎?必須再次和大家強調,抽脂手術的目的,主要是減少局部脂肪堆積情形,是雕塑身形並非是瘦身,在體重方面不會有大幅減少,因此沒有所謂復不復胖,而是雕塑完身型是否再度走樣的問題。抽脂或溶脂手術後若能搭配飲食及運動,配合醫師指導方式,當然能夠維持,但若術後沒有好好保持,依舊攝取過多的熱量又不運動,仍然會讓脂肪堆積在小腹等處,雕塑後的身形也會隨之消失。‧ 至於抽脂或溶脂手術可以重複做嗎?如果抽脂的部位是不同部位,只要身體狀況許可,約1到2個月後即可再進行抽脂手術;如果是同一部位,建議需6個月以上的時間,再進行抽脂手術較好,冷凍溶脂則是需間隔三個月以上做一次。(本文摘自/做自己的女王/樂木文化)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

活動/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根據公布的105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癌症仍列位第1(28.9%),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分列2、4、5、7及10位(總計高達31.4%)。慢性疾病症狀不明、持續時間長慢性疾病儼然是威脅市民健康的隱形殺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才可發現,絕對不可以認為自己沒有症狀就忽略、拒絕或逃避健康檢查,呼籲在健康檢查後務必配合醫師及醫療人員的指導,才能有效防治慢性疾病。9月底止持身分證或健保卡即可接受健檢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103家社區基層診所合作,專為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辦理成人健檢推廣活動,活動期間自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凡設籍臺北市且今年未做過衛生福利部成人健康檢查的長者皆可持身分證及健保卡到配合活動的診所直接辦理登記及接受成人健檢。善用資訊資源 健康地圖方便查  臺北市衛生局設置了「成人預防保健資源網」(網址:https://ikh.tw/tahe/index.asp ),可以即時查詢臺北市有執行成人健檢的醫療院所地圖,民眾可以善用電腦或行動載具(如手機及平板電腦)上網直接查詢醫療院所電話、地址及所在地等資訊,同時也提供了QR Code掃描及導航功能,使民眾方便查詢。名稱:顧健康,一起來!臺北市65歲以上成人健檢活動開跑時間:106年9月11日(星期一)起至9月30日(星期六)止地點:103家醫療院所 https://ikh.tw/tahe/index.asp  

小心!這些「脂肪抹醬」恐讓細胞生鏽

小心!這些「脂肪抹醬」恐讓細胞生鏽#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原料標示上要特別留意的並非只有「植物油脂」。當遇到「反式脂肪」還是要特別注意。2015年6月,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針對乳瑪琳與美乃滋裡頭與肥胖以及心臟病有關的「反式脂肪」發表了一項聲明,也就是最晚3年後,加工食品將全面禁止使用這種添加物。反式脂肪會阻礙細胞運作、讓細胞生鏽先簡單說明一下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人工產生的脂肪酸,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因此攝取至體內之後非但不容易分解、代謝,還會慢慢囤積在體內。我們人體是由將近60兆個細胞所構成,然而,反式脂肪不僅會阻礙細胞正常運作,還會讓細胞生鏽。除了腦神經細胞,其他細胞平時都會不斷分裂,製造新細胞以替換舊細胞,這就是所謂的新陳代謝。但是細胞膜生成的時候,反式脂肪卻會趁虛而入,混進細胞膜之中。這就是會導致糖尿病、心臟疾病以及過敏症狀等萬病根源的反式脂肪。而乳瑪琳,正是反式脂肪的集合體。不要用乳瑪琳!要用的話就選奶油 大家該不會以為乳瑪琳是質地較軟的奶油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乳瑪琳與奶油根本就是似是而非、截然不同的兩種東西。包括其他脂肪抹醬在內的乳瑪琳類是用沙拉油製成的,也就是在液體狀態的沙拉油裡添加氮氣,再經過化學處理製成。正因如此,「反式脂肪」才會產生。美國、丹麥及荷蘭等國家就是因為乳瑪琳裡的反式脂肪含量太高,所以才會禁止販賣。其實,奶油裡頭也含有天然的反式脂肪。學術界對於天然的反式脂肪到底是安全還是危險其實並沒有一個定論,不過其化學構造卻與人工的反式脂肪相同。雖然是天然的,但是並不代表可以大量攝取,這一點要注意。要注意名稱上有「○○soft」的脂肪抹醬或許你會想「既然對身體不好,那不要買乳瑪琳不就沒問題了?」話是如此沒錯,但是以反式脂肪為主要成分的油脂並不是只有乳瑪琳,「脂肪抹醬」也是如此。這是非常普遍的食品,就算沒人聽過,但是大家一定曾經吃過,因為這種食品在超級市場是以「○○ soft」的名稱在販賣的。這種抹醬的油脂含有率比乳瑪琳低,但是水分較多,比較容易塗抹在麵包上,而且價錢也比較便宜。再加上市面上有水果與巧克力等其它口味的產品,所以最近這種抹醬受歡迎的程度反而超過乳瑪琳,甚至成為主流。脂肪抹醬的油脂成分與熱量並不高,往往給人健康的印象,其實這裡頭所含的反式脂肪分量與乳瑪琳相同,非但不健康,還和乳瑪琳一樣會危害人體。血液混濁、肥胖的原因均歸咎於乳瑪琳乳瑪琳就算置於常溫底下也不會融化,這是因為其溶解的溫度(熔點)高所造成的。所以攝取至體內的乳瑪琳非但不容易溶解,還會囤積在體內,讓血液變得混濁,形成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這就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不僅如此,乳瑪琳還會產生大量活性氧。有鑑於此,我們可以斷言想要維護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就是丟棄廚房裡的沙拉油與冰箱裡的乳瑪琳。(本文摘自/斷沙拉油飲食全書/太雅出版)

6旬男心肌缺氧 3條血管100%阻塞

6旬男心肌缺氧 3條血管100%阻塞#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多歲的吳先生曾做過心臟手術,後來又因心跳紊亂裝置「植入式心律去顫器」(ICD)。今年因為「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發出警訊,毫無症狀的吳先生被醫院偵測到心肌缺氧,檢查後才發現不但自身的3條心血管100%阻塞,繞道手術接的3條血管中也有2條嚴重阻塞!植入式心律去顫器 24小時幫助恢復心跳正常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醫師劉芫宏表示,「植入式心律去顫器」(ICD)是一種置於胸前皮膚下、治療心跳紊亂且心跳過快的心律不整的裝置。當偵測到心跳過慢時,「植入式心律去顫器」也會向心臟發送微細的電信號,每天24小時運作幫助心臟恢復正常。若偵測到電池快沒電、細導線故障(電阻太高或太低)或裝置異常,會發出嗶嗶聲警示,若有遠距監測,這些情況都會上傳。有時會出現胸痛、胸悶症狀 有時卻無症狀冠心病是最常見的心臟血管疾病,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或胸悶,有時會轉移到肩膀、手臂、頸部或下顎,有時會伴隨呼吸困難、冒冷汗,通常運動會使症狀加劇,但有時卻毫無症狀。冠心病導致嚴重的心肌缺氧時會造成心肌梗塞、甚至猝死。冠心病跟年齡有高相關,年紀愈大罹患比例愈高,一般女性罹患的平均年齡較男性晚7至10年,且男女得到冠心病的比例約5:3。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抽菸、年紀大、家族遺傳、男性等因素。遠距監測能提供更即時的資訊心臟植入式的裝置(如心律調節器、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等)除可治療心律異常外,更可提供24小時連續監測心律異常,有些可監測心衰竭或心肌缺氧。透過遠距監測系統,可提供更及時訊息,讓病患安全獲得更大保障。另外,劉芫宏醫師呼籲,心血管疾病可能無影無形,有危險因子的人即使無症狀,仍應定期檢查,並且保持高度警覺。

電子菸助戒菸?反增心臟病風險!

電子菸助戒菸?反增心臟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別讓電子菸在你口中爆炸!國外曾有許多人為了戒菸改抽電子菸,在抽電子菸的同時引爆鋰電池,造成口腔灼傷、牙齒斷裂的案例不勝枚舉。事實上,電子菸也含有尼古丁,健康危害不亞於紙菸,也更容易導致中風及血管疾病,對於戒菸更是一點幫助也沒有!近8成電子煙含有尼古丁電子煙成了全球新興健康危害議題,根據食藥署檢測結果顯示,近8成電子煙液含有具成癮性尼古丁,美國哈佛研究發現,美國市售常見電子煙液中,約有76%檢驗出可能罹患「阻塞性細支氣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相關肺部疾病等健康危害。顯示即使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一樣具有危害身體的機會。戒菸別找電子菸另外,美國心臟協會也發現,經常吸電子煙會破壞凝血因子,讓大腦更容易出血,戒菸者想藉由吸電子煙來改善心臟的健康,反而會導致心跳加快產生心臟疾病。經常吸電子煙會使腦中葡萄糖的數量減少,也會破壞凝血因子,讓大腦更容易出血。戒菸者想藉由吸電子煙來改善心臟的健康,但電子煙對心臟所造成的危害可能和吸菸一樣。現正值暑假期間,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孩子的作息與零用錢使用狀況,並以自身不吸菸為榜樣,營造拒菸的環境,若發現孩子接觸電子煙,也應及早尋求專業戒菸服務並遠離菸害。

12公分超大主動脈瘤 支架成功救命

12公分超大主動脈瘤 支架成功救命#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80歲陳姓阿伯是老菸槍,同時罹患高血壓,2年前被診斷出腎上型腹主動脈瘤,因手術風險極高,患者還怕手術僅以藥物治療,2年後再度因為腹痛檢查,這才發現原來主動脈瘤早已擴大12公分,不但臟器血管,連胸主動脈都擴大,病人及家屬提心吊膽,整天害怕這一顆巨大的動脈瘤會隨時暴破!12公分巨大主動脈瘤擠壓血管開口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偉華表示,國人好發的特定部位的主動脈剝離可透過主動脈支架治療降低死亡率。上述這位阿伯的12公分巨大主動脈瘤,存在著支架內漏、對位困難的風險,而複合式的開放性臟器繞道外加主動脈支架手術更是高風險、復原較久的選擇。陳偉華主任採用的T型四分枝支架,能透過分支支架連接臟器血管,降低內漏機率,由於患者主動脈瘤長至12公分,臟器血管的開口也遭到擠壓而角度改變,最終花費6小時順利完成手術,失血量僅50毫升,所有臟器得以保留,病人術後順利拔管且沒有疼痛問題。這顆主動脈瘤更創下用T型四分枝支架治療的胸腹動脈瘤中最大的記錄。動脈瘤家族史患者要及早篩檢陳偉華主任表示,截至2017年6月,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開展主動脈瘤微創治療已完成132例手術;其中66位(50%)患者年齡逾70歲,28位患者年齡高達80歲以上,而複雜性的主動脈支架修補比例高達 41%(54例),雖然複雜性比例高,但術後30天內死亡率控制在4%。統計也發現,常規的主動脈支架修補,整體內漏比率2%,且大部份都不須後續再度介入治療。呼籲有胸腹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患者不要放棄治療,一些年紀大、有心血管疾病、抽煙、動脈瘤及剝離家族史的高風險患者,要及早篩檢,以免延誤治療。

壓力大要注意 常在周一出現心臟病

壓力大要注意 常在周一出現心臟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儘管沒有任何一項研究特別強調工作壓力對生理健康的負面影響,但我們仍可以從其他方面的研究看出心理壓力和其他疾病之間的相關性,譬如肥胖、糖尿病、阿茲海默症、憂鬱症、腸胃問題和氣喘等疾病的罹病風險,都會隨壓力增加而提高,甚至惡化。壓力會導致心臟病「壓力會導致心臟病」的說法雖然已是陳腔濫調,但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心臟大概是全身最強壯、最無敵的器官;畢竟,每一天它都要泵送大約兩千加侖的血液量,平均一天要跳動十萬次以上。然而,這些豐功偉業並不表示它就能對心理壓力的微妙影響力產生免疫力。我們最常在星期一(一週的第一個工作日)出現心臟方面的毛病,這一點並不讓人意外。再者,假如你生活中的主要工作是照顧行動不便的親友,更需要注意這一條法則,因為不少研究顯示,身為伴侶照護者的人比較容易早亡。(與沒有扮演照護者的同齡人相比,他們的死亡率高出百分之六十三。)長保工作行程的規律性 做一些能提振心情的小動作既然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工作壓力,那麼我們該怎麼樣降低它對我們的影響呢?長保工作行程的規律性,並且做一些能夠提振心情的小動作,都有助你工作上保持適當的態度。提供一些方法供你參考:午休時間在陽光普照的街道上散散步;在辦公室多製造一些走動的機會,譬如你可以站著講電話,或是邊講邊隨意走動;接電話之前先深吸一口氣;工作時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與其去酒館藉酒消愁,倒不如去健身房揮汗運動;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花個幾分鐘去逛逛自己最愛的部落格或是網站;以及訂出每天收發電子郵件的時間。調查指出,每個人每天花在收發電子郵件上的時間,平均占了工作時間的百分之二十三,檢視收件匣的頻率大約是每小時三十六次。但是每看完一封信,就必須花至少一分鐘以上的時間,才能重新把心思放回原本正在進行的工作上,因此訂出固定的收信件時間很重要,才能避免頻繁收發信件造成的壓力。(本文摘自/拒絕生病 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地平線文化)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

講座/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突然又快又亂,還會胸悶、顫抖、透不過氣?小心,可能是心房顫動的徵兆!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會導致中風、心臟衰竭,增加死亡風險。根據統計,臺灣每年有近25萬人飽受心房顫動之苦,民眾卻普遍對心房顫動較陌生,而延誤就醫黃金期,導致嚴重後果。為了讓民眾更了解心房顫動與治療新知,花蓮慈濟醫院將於7月29日上午10點,在大愛樓第一會議室舉辦「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由心臟內科蔡劭謙醫師分享「什麼是心房顫動」,以及劉維新醫師分享「預防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心臟內科心功能室主任謝仁哲也將交流心房顫動治療的心得。衛教講座主題多元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心房顫動衛教宣導座談會地點:花蓮慈濟醫院大愛樓(前棟)二樓/第一會議室(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時間:7/29(六)10:00-11:30洽詢:花蓮慈院公共傳播室 游繡華 黃思齊 彭薇勻 魏瑋廷/電話:03-8561825 轉 分機3470、5202、3548或520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