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

越老越難「瘦」?減重從記錄體重開始#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旦輕忽,體重就會迅速飆升,這時想要減重就必須付出相當大的努力。而且體重增加,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生活習慣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因此每天確實做好體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事。隨著年紀漸長 會越來愈難瘦身體的代謝功能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衰退,也會愈來愈難瘦下來。加上在家的時間變多,連帶吃喝的機會也變多。以前因為工作繁忙、趕時間,往往午餐都是站著匆匆用完。現在退休後,午餐都是在家裡和另一半悠閒用餐,下午再喝個下午茶、吃點零食,沒想到過了一陣子站上體重計,看到上頭顯示的數字不禁愕然,這光景還滿常見的,是吧?每天量體重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為了避免這般慘事發生,最好養成每天量體重、記錄體重的習慣。不過減重時,也有很多情形要注意,所以不是悶頭努力減重就行了。要是體重莫名其妙減輕也要注意,有可能是健康亮起黃燈的警訊。總之,養成每天量體重的習慣是做好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而且從今天、從現在開始就要實踐,不要拖到明天。建議使用以50公克、100公克為測量單位的數位體重計,然後將測量結果確實記錄在記事本或是電腦裡。用方格描圖紙記錄體重 能清楚掌握變化我都是用方格描圖紙來記錄體重,這樣就能清楚呈現自己的體重曲線圖,也能清楚掌握體重的變化。其實人性還滿單純的,一看到自己的體重飆升,就會警惕自己:「糟了! 得努力減重才行!」成功減下來時,又會鼓勵自己:「很好,要繼續保持下去。」善用這類心理戰術,努力維持標準體重。(本文摘自/理想的老後/如果出版)

容易喘 亂停藥竟致心臟衰竭

容易喘 亂停藥竟致心臟衰竭#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0餘歲的林姓患者先生無家族病史,因走路會喘而就醫,一開始因延誤就醫,加上未依醫囑服藥,自行停藥轉服中藥,造成末期心臟衰竭,須裝設心伴第二型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 2)系統救命。下肢水腫、呼吸喘吁 僅能端坐呼吸彰基心臟外科主任醫師陳映澄表示,林先生2015年底開始下肢水腫、呼吸喘吁而且每況愈下,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到最後竟然呼吸困難到僅能端坐呼吸,經急診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後,緊急送入加護病房插管,當時林先生意識清醒,心臟卻衰竭到收縮壓只剩14%,連帶影響肝、腎功能。 其實林先生在39歲時,診斷出擴張性心肌病變,原本長期於心臟內科就診及靠藥物控制,但2015年1月份起卻改吃中藥而自行停服西藥,病況急轉直下,於短短的10個月內演變成末期心臟衰竭,喘到連刷牙、洗臉這些簡單的日常生活行動都有困難 體積小、重量輕、無噪音陳映澄醫師指出,心伴第二型左心室輔助裝置(HeartMate 2)系統是一種機械性心臟輔助裝置,可以取代部分心臟搏動功能,整個系統包含植入人體的幫浦(長7公分、直徑3.5公分、重量約280公克)、小型電腦控制器、可充電電池、充電器及電源供應器,醫院跟病人可以靠系統監視器監測心臟功能。裝設此系統的手術跟開心手術一樣,都有風險跟不舒適感,但優點是有助病人重返家居生活,且機器體積小、重量輕、無噪音,又可以延長等待換心的時間,而根據國外臨床紀錄,如不再進行心臟移植手術,裝設此輔助系統的病人,目前已知有將近11年存活時間。  

達文西心臟手術 隔日可下床!

達文西心臟手術 隔日可下床!#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歷經20餘年的研發,達文西機械手臂已經被證實,可有效治療心臟僧帽瓣膜閉鎖不全、風濕病造成的瓣膜鈣化狹窄和心臟內神經不正常傳導造成的心房顫動,在10倍影像放大的鏡頭下,它也可以讓病人心跳回復正常,另外還發展出超精細機械手臂和縫線來進行冠狀動脈的繞道搭橋手術。傷口小、組織傷害少 不會大量流血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鄭伯智表示,由於城鄉差異和醫療常識不能普及,導致有些成年病人的心臟內結構缺損,在兵役體檢、保險體檢或就業前體檢才被發現患有心臟病,甚至有些病人到懷孕前,才被發現心臟內有心房或心室中隔缺損的心臟病。因為傷口小、組織傷害少,就不會大量流血,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前後不用輸血。因爲手術時間縮短,恢復加快,病人在手術隔日即可在加護病房內下床走動,4天內出院的病人比率可達8成。體重太輕 不適合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利用專屬的動態心臟內牽引器,可以將心室中隔缺損影像呈現的一清二楚,尤其是危險的神經傳導房室神經節,機械手臂都能有效避免傷害,但在心臟功能極度衰弱者或肝腎功能中度減退者不建議使用,另外,如果體重太輕、右側鼠蹊動靜脈尺寸不夠體外循環管路進入者也禁忌手術。鄭伯智主任表示,綜觀全世界的心臟手術,主要還是在徹底治療、預防復發,所以複雜困難、多重病灶的心臟疾病,必須速戰速決,爭取成功,但單一病灶的年輕病人,可以考慮使用這種不須鋸開胸骨、保持傷口美觀又能迅速恢復的達文西心臟手術。 

喝茶配6樣點心 降心病風險

喝茶配6樣點心 降心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零食、點心不全是壞東西,只要選對了,喝下午茶也能強心護血管。•  綠茶/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臟。研究發現,綠茶可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降低動脈硬化風險。•  菊花/情緒經常是讓血壓飆高的原因之一,菊花有清熱降火、安定神經功效,向來被中醫視為降血壓良方。感覺怒氣難消、心煩氣躁時,不妨喝杯溫熱的菊花茶。•  玫瑰/有疏肝解鬱功效,古籍《食物本草》中記載,「玫瑰花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玫瑰花泡茶,可達到紓壓放鬆效果。•  山楂/中醫常用來做為降低血脂的聖品。研究發現,山楂可以降低肝中HMG-COA 輔酶的活性,減少低密度膽固醇生成。此外,山楂中的抗氧化成分及黃酮類,則可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擴張血管,避免阻塞。•  堅果/健康零食的最佳選擇非堅果莫屬,在美國是被視為每日必須食用、有益心血管的食物。因為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對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以及增加好的膽固醇有雙向助益。每週吃150克堅果,包括杏仁、花生、核桃、開心果等,可減少1/3得心臟病的機率。不過堅果的熱量並不低,每天限量一小把就好。•  黑巧克力/含有類黃酮多酚物質,能抗氧化,保護心臟。一項義大利的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大幅降低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炎情形,理想的數量是每天吃6.7克。(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

降血壓防心病 5原則這樣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關將近,若不想讓大魚大肉破壞身體平衡,又想滿足口腹之慾,怎麼吃就成了一個大問題!「過年」飲食,最容易忽略主食類與蔬果類的攝取,一段假期下來,常使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失衡,就讓營養師來教你健康吃、輕鬆過好年。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斗六成大醫院營養師凃巧羚指出,依據國民營養調查(2005-2008年)結果顯示,台灣男女每日鹽分攝取量分別為9.5克(鈉3.82克)及8.9克(鈉3.57克),皆高於衛生署1天鹽分攝取小於6克建議量。2013-2015年國民營養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高血壓盛行率為24.1%,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60歲以上平均每2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5原則 健康過好年凃巧羚營養師表示,除藥物治療外,飲食中的食鹽攝取量和高血壓關係密切,只要遵循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的飲食療法,持續使用2周以上,有助於血壓得到良好的控制:1) 選擇全穀根莖類/至少2/3以上的全穀類,每天3餐中至少有2餐以未精製、含麩皮的全穀類或根莖類,(如:糙米飯、地瓜等)取代精製過的白飯、白麵製品。2) 天天5+5蔬果/每天5份蔬菜+5份水果,餐餐搭配2-3份蔬菜,一份為半碗的熟青菜,一天5份水果,每份水果為拳頭大小,如:柳丁。3) 多喝低脂奶/一天至少一杯低脂奶或奶製品,如:起司、優酪乳。4) 紅肉換白肉/以豆製品或白肉(魚、去皮雞鴨鵝為主),少吃紅肉及內臟類。5) 吃堅果,用好油/每天補充一份堅果,約為一湯匙量,烹調用油選用植物油,少油烹調避免油炸。善用得舒飲食 可降膽固醇、防心病凃巧羚營養師表示,善用得舒飲食的特色,有降低飽和脂肪酸、膽固醇等優點,又能達到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同時與傳統年菜相比,熱量及鈉含量皆大幅減少一半以上,讓你過年吃大餐輕鬆無負擔。

3種護心早餐 這樣吃才對!

3種護心早餐 這樣吃才對!#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早餐是一天開始的活力來源,應該吃得豐盛均衡,理想的早餐內容要有五穀根莖類+蛋白質,最好還能加上蔬菜及水果,並將對心臟有益的食物加入早餐菜單裡。早晨一杯水 有助內臟甦醒別忘了,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水,一則補充睡眠中自然出汗所減少的水份,並且有利內臟甦醒,空腹喝下去的水,馬上被小腸吸收,5分鐘就能進入血液,讓血液流通更順暢,也有助於通便,減少用力解便引起心臟病發作的風險。1)  燕麥片+低脂牛奶+堅果+香蕉/燕麥是被醫學專家推薦對心臟有益的食物,而堅果裡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能改善血壓與膽固醇,香蕉是含鉀高的水果,有助加速鈉排出體外,維持心跳及血壓穩定,預防高血壓及中風。2)  鮭魚飯糰+無糖豆漿+蔬果沙拉/如果沒時間自己打理早餐,在便利商店也有不錯的選擇。挑鮭魚飯糰而不要選肉鬆飯糰,避開多餘的鹽分及添加物,而鮭魚富含Omega-3脂肪酸,對心血管有益,黃豆製品,如豆漿、豆腐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裡含有纖維及植物固醇,有助穩定血糖,降低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及壞的膽固醇(LDL)。3)  全麥三明治+無糖低脂優酪乳+番茄/全麥麵包比白麵包不但營養完整,而且纖維的含量較高,不易使血糖波動,有助於排便,也容易產生飽足感,小番茄、橘子等容易攜帶的水果可到辦公室食用,補充維生素及各種抗氧化劑,保護心臟。(本文摘自/護心:中西醫聯手顧心臟/天下雜誌出版)

醫訊/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

醫訊/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照過來!照過來!您或家屬有心臟亂跳、胸口不舒服的問題嗎?或是正為心律不整、心臟疾患感到困擾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心家族病友會」於105年12月17日上午,由高醫心臟科林詩情醫師及黃任瑩護理師主講,舉辦『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講座備有有獎徵答,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來電報名參加。名稱:護心衛教講座──瞭解心律不整疾患成因及預防保健方式時間:105年12月17日 星期(六) 上午09:00-12:00地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啟川大樓六樓第一講堂(高雄市三民區自由一路100號附設醫院)洽詢:翁先生或張雅惠社工師:07-312-1101轉5251或5264

中年女憂鬱 恐增心病風險!

中年女憂鬱 恐增心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病機率與憂鬱症有關!根據2016年12月份<大家健康雜誌>報導,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提高,心臟疾病為我國女性死因排名的第2位,僅次於惡性腫瘤,而近日忽冷忽熱的天氣正為心臟病好發的季節,特別是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65歲以下女性 憂鬱症是心臟病顯著風險此研究從2004年開始,針對接受常規乳房X光攝影篩檢的1,084名,平均年齡55歲的美國女性進行10年的追蹤,每位女性皆完成一項包含悲傷(抑鬱)、無助、沮喪和消沉等問題的問卷,並詢問健康相關訊息,包括心臟病風險因素,如家族史、吸煙狀況、運動量,並在追蹤期間進行4次的憂鬱症問卷。研究開始時未有心臟病史的1,030位女性中,約有18%在1份以上的憂鬱問卷中回答「是」,其中有9%的女性在追蹤期間經驗心臟病發作至少1次,而在憂鬱感受中回答「否」的女性,其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僅占2%,研究者發現,在65歲以下女性族群中,憂鬱症是唯一與心臟疾病有關的顯著風險因素。憂鬱症造成的發炎現象 導致易罹心病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醫師劉嘉逸表示,近20年的相關研究顯示,憂鬱症與心臟病的關係相當明確,憂鬱症是缺血性心臟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兩者的生理轉機並不清楚,憂鬱症造成的發炎現象,導致個案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較常被提到。更年期女性失眠、燥熱 有空巢期現象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研究中的對象(女性平均55歲)正經歷更年期,常出現像是失眠、躁熱、情緒起伏、身體不適等症狀影響生活,心理上可能面臨子女長大因為就學、結婚或工作離開身邊,被需要的感覺降低而有空巢期現象。想建立安適的環境與愉快的心理,可以積極建立興趣,養成運動紓壓的習慣,再次看到自己的需求、關注自己的生活型態,才能擁有健康身心,讓人生再次精彩。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