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

研究:長期慢性發炎 恐提高中風、心臟病機率

研究:長期慢性發炎 恐提高中風、心臟病機率#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慢性發炎跟疾病有關,此一學說是在25年前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當時兩位澳洲科學家,貝利.馬歇爾(Barry Marshall)與羅賓.華倫(Robin Warren)首度提出引發胃潰瘍的原因不是壓力或過辣的食物,而是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這個發現讓他們兩人贏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後來心臟病學也有了相關突破。早在1800年代中期,知名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菲爾紹(Rudolph Virchow)就已察覺,血管受損發炎很可能是心臟病的原因之一,但這項主張在他在世時未受重視,後來亦逐漸為人所遺忘。接著到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之間,膽固醇理論興起,在那之後,如何降低膽固醇就成了醫界的狂熱執念,更為製藥公司與食品製造業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商機。但是醫學研究卻顯示,心臟病或中風患者中,有半數的膽固醇值其實是正常的。所以在1980年代,有些心臟科醫師開始重新審視菲爾紹的發炎理論。而最新突破則來自2000年開始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其中一項的研究對象是二萬八千名原本健康的停經後婦女。監控結果揭示了一項全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這是一種由肝臟生成的生化物質,會在體內有發炎現象時出現在血液中。C反應蛋白值最高的族群和最低族群相比,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五倍,中風或有心臟病的機率是四倍。據該研究小組表示,在那些不具傳統風險因子的婦女身上,C反應蛋白可以有效預測她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在含膽固醇在內的12項風險因子中,C反應蛋白值的準確度最佳。領導該研究的哈佛心臟學專家保羅.里德克(Paul Ridker)醫師表示:「就跟我們把類風濕性關節炎看成是發炎相關疾病一樣,現在我們也得把心臟病視為由發炎所引起的疾病。」據里德克醫師估計,大約有25%的美國人膽固醇值為正常或偏低,使他們誤以為自己高枕無憂,但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C反應蛋白值偏高。這意味著有數百萬的人不知道自己未來罹患心血管毛病的風險偏高。我們可以把動脈中的輕微發炎,視為一團默默延燒的安靜火焰,不斷侵蝕周遭組織,最終導致血管變得脆弱,動脈斑塊破裂,直接引發心臟病與中風。C反應蛋白與發炎的關係,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心臟病與中風患者的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內。 (本文摘自/接地氣:大地是最好的醫生,修復體內抗氧化系統,對抗自由基/漫遊者文化出版)

油炸物、甜食好傷心 心臟病風險增56%

油炸物、甜食好傷心 心臟病風險增56%#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雞排、漢堡、薯條等油炸食物,一直以來都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不但容易有飽足感外,若與蔬菜、水果、主食相比也較吸引人,只是這些食物吃多有害無益,除了普遍民眾知道的肥胖、營養不良、代謝症候群外,日前在美國更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嗜吃油炸食物、含糖飲料者,比一般健康飲食者高出了56%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貪吃油炸物、加工肉品 心血管風險激增該研究主要是由哈佛、波士頓與阿拉巴馬大學,共同針對1萬7000多名45歲以上沒有特殊病史的人進行飲食調查,首先將這些受測者分類成5個類型,第1類美式南方飲食;第2類義大利麵、比薩餅、墨西哥菜等;第3類以沙拉、蔬果為主食;第4類甜食;第5類則為酒精、沙拉,接著每6個月打電話詢問健康狀況以及住院情形,維持6年。結果發現,嗜吃美國南方飲食者,包括油炸食物、培根、火腿等加工肉品、含糖飲料等,接下來6年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高出56%,特別是心臟病,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循環雜誌》。

男性也有更年期!超過40歲漸不舉

男性也有更年期!超過40歲漸不舉#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對於女性更年期的症狀,該怎麼預防、怎麼緩解,會出現那些不適現象,早已受到不少的關注與討論,但相較於女性更年期,男性更年期的探討聲量,似乎弱上許多。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所做的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指出,在六百五十位,四十歲到八十歲的男性,高達八成的比例,體內睪固酮全都低於標準,更有健檢中心的統計資料顯示,只要年齡一超過三十五歲,達五成的男性,睪固酮全都出現驟降的趨勢。男人更年期知識 你要多多腦補這些數據正在呼喊,「男人們!你的雄壯威武,正在漸漸黯淡,不比當年勇!」然而,對於眾多中年男性而言,男性更年期的基本知識,還是需要多多腦補。什麼是男性更年期?會出現哪些症狀?大致歸類有十大徵候,性能力降低。體力消退。情緒不穩。熱潮紅、盜汗、失眠、易緊張。身體毛髮日漸稀疏。肌肉組織變得柔軟無力。乳房逐漸增大。腹部及腰、臀部脂肪增加。睪丸有漸萎縮現象。骨質疏鬆,變矮,容易扭傷、骨折。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男性更年期屬於中醫「腎虛」的範疇。當男性步入40歲之後,腎氣漸衰,此時體內分泌的男性荷爾蒙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當減少到某個程度時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也就是男性更年期症候群,好發年齡大約在40~70歲之間。童綜合醫院中醫師陳建雄強調,因此40歲前後是男性邁入初老很重要的階段,如果此時適度的調理,可以延緩和減輕更年期症狀。更年期提早做基礎工程 能延緩十年發生他解釋,男性更年期的發生比女性晚約10年,睪固酮的分泌速度,在30歲之後每年會減少1~2%,一旦下降到某個程度,就會導致相關器官功能出現障礙,因而產生熱潮紅、心悸、盜汗等症狀,甚至可能會延續5到15年。中醫防治的最終目標,是為延緩男性荷爾蒙下降的速度,而已發病者,則減輕其更年期症狀所帶來的不適感,提升其生活品質。

致命危機!有牙周病罹心臟血管疾病機會高一倍

致命危機!有牙周病罹心臟血管疾病機會高一倍#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牙周病是全身性的健康殺手!因為當外來細菌侵入口腔時,會誘導病人的自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身體在殺菌的同時,也破壞了牙肉及牙床骨頭,最終導致牙齒脫落。而這些自身產生的抗菌物質,甚至會藉由血液擴散到其他部位,造成連串的全身性病變,例如:有牙周病的人得到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比一般人高一倍。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機轉若發生在腦血管將導致中風。有時甚至會危及生命,不可不慎。牙周病危害多  不限口腔!阮綜合醫院牙科部賴彥成醫師說,牙周病細菌可能順著血液,在冠狀動脈腔形成菌斑,隨著動脈管壁增厚產生血栓。即使是口腔牙周組織發炎所產生的物質,也會循著血液引發類似的心血管反應;而一旦冠狀動脈的阻塞,心臟缺氧,也將導致心肌梗塞。孕前預防牙周病  可促進母嬰健康此外,懷孕時由於賀爾蒙變化,很多孕婦都有牙齦流血或腫痛的現象。根據研究,孕婦罹患牙周病可能不利懷孕,因為牙周病病菌引發釋放發炎物質,可能造成羊膜提早破裂而早產、嬰兒出生體重的過低。早產及體重過低嬰兒的母親,通常比正常的母親有嚴重牙周病的比例更高。牙周病治療  有助血糖控制而賴彥成醫師也說,在糖尿病病人的身上經常會發現罹患牙周病,因為牙周病和糖尿病都會促進慢性發炎細胞產生。若針對牙周病進行深度牙根整平去毒,同時結合短期的抗生素治療,會發現對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有很大的幫助。從兩者的致病機轉,可推論任何可以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治療,對於糖尿病的控制也會有幫助。牙周病是一種感染性疾病,會引發身體的低度發炎反應,導致系統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早產或胎兒體重不足、糖尿病的發生或進展。千萬不要以為口腔的感染只限於口腔,而不予理會。

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難診斷 突發呼吸急促要當心!

嬰兒先天性心臟病難診斷 突發呼吸急促要當心!#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果發現家中剛出生的小寶寶,突然有呼吸急促,或是嘴唇發黑的現象,家長最好趕緊送醫!台中一名才出生三日的新生兒,因初步檢查並無大礙,遂跟著媽媽一同返家照顧,然而一週後,寶寶突然呼吸窘迫,家人嚇得趕緊送醫,經檢查赫然發現男嬰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所幸經手術治療後,目前已無大礙。新生兒一般健檢 難以發現心臟有問題童綜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黃碧桃醫師表示,因為先天心臟病種類很多,許多嬰兒出生時症狀不明顯,就像是個案在出生後進行一般檢查時都沒有特殊發現,但是因為肺血壓及動脈導管的改變,造成男嬰血流異常而導致心臟衰竭。他說,大部分先天心臟病的病童都不需要立即進行開心手術,只需觀察或以心導管來治療,只有少部分症狀特別嚴重的嬰兒需要及早開心手術。黃碧桃指出,有些新生兒雖然出生時初步檢查沒有特別的問題,但若開始出現呼吸會喘、哭時嘴唇發黑等症狀時,就可能是先天心臟病的前兆,需要立即帶回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

想了解心臟健康狀態 研究:測握力就知道

想了解心臟健康狀態 研究:測握力就知道#心臟病

(優活健康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人與人見面的握手打招呼,竟然也可以預測健康狀況?日前,在加拿大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從握手的力量,就可推測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如果力道較弱,就會增加爾後罹患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握力每掉5公斤 增17%心血管疾病風險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由究主要是由麥馬斯特大學,針對加拿大、瑞典、巴基斯坦等17國,年齡介於35至70歲的14萬名受測者進行長達四年的追蹤研究,結果在排除年齡、煙酒習慣、職業等因素後,發現相關風險並沒有改變,每當受測者的手握力每少掉5公斤時,就會增加16%早逝機率、17%心臟病發生率,以及9%的中風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當心臟的健康狀態不佳時,血管會硬化,導致肌肉的力量降低、握力減弱,由此可見,藉由握手這招來檢測健康狀態,其實比機器測量還好用、容易,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刺針期刊》。

好「傷心」!研究:離過婚容易罹患心臟病

好「傷心」!研究:離過婚容易罹患心臟病#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一段感情走向破裂,不免淚眼婆娑,天天以淚洗面,心也跟著碎成一片又一片,但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一段感情的結束,尤其以離婚慘淡收場,除了心碎,恐怕真的會「傷心」!此研究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分析一萬五千人的資料,長達近二十年所得出。研究發現,這些樣本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離過婚,而這些離婚者,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都較未離婚的人高出許多。女人為愛而活?離婚衝擊較男性來得大研究進一步指出,離婚婦女,罹心臟病風險,高出常人二成四,若離婚多次,風險更會暴增至七成七以上!不過研究也顯示,離婚對於男性的健康衝擊,就來得較小,風險僅有一成三成不等。為什麼離婚會讓心臟病危機纏身?研究人員指出,因為離婚所造成的精神苦悶會使免疫系統產生劇烈壓力,進一步刺激荷爾蒙的失調,長期下來就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觀察台灣離婚率,居高不下,平均每三對夫妻就有一對以離婚收場,可見愛情難測,還須謹慎面對,現實與浪漫之間,著實要拿捏得當!

研究:多說「謝謝」 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

研究:多說「謝謝」 有助於降低心臟病風險#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編譯)全球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正逐年增加,而在台灣死於心臟疾病的人口,則成為第二大死因,所以,在預防、降低風險方面,一直以來都成為民眾關注的生活焦點,而日前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多說謝謝不僅可以改善心理狀況,還能使心臟保持健康。擁有感恩的心 將有助於提升心率變異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針對186名被診斷出無症狀結構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憂鬱症狀、睡眠質量、疲勞程度等調查,結果發現,經常懷有感謝之心的人,他們的情緒、睡眠、疲勞等狀況也會比較好,而這些對於心臟健康來說,皆有很大的幫助。且為了進一步測試研究結果,研究人員還讓患者們,連續八周每天寫下三件他們感謝的事情,結果增加了他們的心率變異,而改善心率變異,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能降低心臟病風險的措施。然而,之所以會選擇無症狀結構性心臟病患者來做研究,主要是因為他們雖然已經出現心臟受損的問題,但還沒有產生心臟衰竭的症狀,此時若能改變生活習慣,將能有效改善心臟狀況,否則一旦出現較嚴重階段的心臟病問題時,就會增加5倍的死亡率,而根據研究結果看來,擁有感恩的心,的確能使心臟更健康,目前此研究刊登於《Spirituality in Clinical Practice》雜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