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癌症治療邁向個人化 存活率大幅提升

癌症治療邁向個人化 存活率大幅提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癌症海嘯,一波波拍打國人的健康,讓我國每年新增癌症病例,已突破十萬大關,不過,隨著癌症的診療技術突飛猛進,過去在治療上,醫師往往單打獨鬥, 而現今,已轉為多科會診,並能依照不同癌症基因型,與細胞分布情形,量身訂做屬於個人化的治療方式,進一步讓全癌症的五年存活率,獲得大幅提升。婦女癌症不見好轉 經多科治療病情穩定一名55歲黃女士,去年6月一開始在醫學中心診斷為第三期三陰性乳管型乳癌,進行前導性手術前的化學治療多次,但腫瘤不見好轉,3個月內腫瘤從原先的7公分進展到12公分,患者因病況惡化且體力持續下降,因此轉院,希望能病情能因此有進展。經腫瘤整合照護團隊討論判斷、進行病理切片,再次確定組織型態後,發現乳癌型態已由原先的乳管型轉化為少見且較惡性的轉形性乳癌。評估後,整合照護團隊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依病人狀況體力規劃手術前的同步高劑量放射治療與標靶治療,多重酪胺酸激脢抑制劑,達到第一步抑制縮小腫瘤與培養病人體力的目的。再進行手術切除長達12公分的腫瘤,手術後並進行第三線微小管動態抑制劑輔助性化療,經過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與病理科的協助下,目前病人恢復狀況良好。由此可見,現今的癌症治療,須跨足不同科別的醫師,共同進行會診,才能讓癌症有突破性的改善,台中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廖志穎表示,針對癌症病人,由各科醫師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且還有社工協助評估家屬經濟、家庭與照顧狀況;心理師協處理病人與家屬情緒問題;營養師提供訊息教導病人飲食原則,如此的相互配合,才能使疾病與症狀獲得最好的控制。乳癌年輕化 有硬塊務必警覺廖志穎也呼籲,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臨床上遇過最年輕的乳癌患者才25歲,建議民眾要定期進行自我乳房檢查,如果發現摸到硬塊、乳房皮膚色澤或紋路改變、表皮凹陷、乳頭外型改變或有分泌物,請盡速到醫院乳房外科進行進一步檢查。國民健康署也針對45~69歲女性、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補助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民眾可多利用此資源到醫院進行檢查,確保健康,一旦確定罹癌,不要過度憂慮或逃避,透過醫師專業的評估與治療,治癒機會仍舊很大。

她罹乳癌拖兩年不敢說不敢治療 臉色蠟黃只剩兩月命

她罹乳癌拖兩年不敢說不敢治療 臉色蠟黃只剩兩月命#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得知罹癌,請務必第一時間趕緊就醫!台中一名四十八歲婦人,兩年前遭診斷罹患乳癌,但因害怕乳癌手術,將切掉整個乳房影響外觀,使她對治療心生畏懼,一直不敢告訴家人罹癌真相,直到近日,家人發現她的臉色蠟黃,才被押著求醫,發現癌症已遠端轉移至肝臟,推斷生命只剩兩個月,此時丈夫看著診斷結果,婦人終於吐露實情,兩人當場相擁痛哭,目前婦人透過標靶藥物的治療,暫時保住性命。臉色蠟黃急送醫 黃疸指數超過正常十倍這位已婚的婦女,兩年前當得知左側乳房有一顆約三公分大的腫瘤,雖然醫師告訴她應接受開刀治療,術後還要進行化療,因為無法接受失去乳房的模樣,她並未告訴家人,病情就這樣拖著,直到半年前,因臉色明顯蠟黃,在丈夫的堅持下來到醫院掛急診求醫。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景明表示,婦人在急診檢查其黃疸指數已達14,超過正常十倍,接近肝臟衰竭的程度,進一步診斷係乳癌已轉移肝臟所致,如果不治療可能會於兩個月內喪失生命,至此該婦女才告訴丈夫自己罹患乳癌的實情,夫妻相擁痛哭,請醫師全力搶救她的生命。婦人HER2陽性 服標靶藥暫時保命張景明醫師指出,目前唯一的辦法是利用乳癌切片,以螢光原位雜交法檢驗該癌腫瘤是否屬於HER2陽性乳癌,幸而該婦女的乳癌屬HER2陽性,立即接受三個月的雙標靶合併傳統化療治療,三個月後的追蹤檢查,竟發現該婦女的黃疸指數已接近正常,其肝臟轉移腫瘤和乳癌都已萎縮90%,神奇地保住生命。乳癌雙標靶的治療,最好用於乳癌腫瘤過大,經固定療程後會讓腫瘤萎縮變小,再進行外科手術,提供患者一個機會得以保留乳房,維持日常生活品質,已有不少乳癌患者因而受惠。張景明呼籲,由於醫學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武器更多,更為有效,其副作用也大幅降低,乳癌患者不要輕意自我放棄,但更重要的是所有成年婦女都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乳癌治療不二法門。

婦科疾病年齡化 醫:篩檢時間應提早

婦科疾病年齡化 醫:篩檢時間應提早#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知名美食家韓良露近日驚傳罹患子宮體癌中的惡性肉瘤過世,令人詫異。這也讓許多婦女正視女性相關疾病及婦科檢查重要性。婦產科醫師說,子宮、子宮頸、陰道、卵巢及乳房等女性特有的器官,有一項共同的特徵,就是它們衍生的疾病,都有愈早治療、療效愈好的特色。45歲前乳癌檢查好時機台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林姿吟醫師說,雖然國健署針對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篩檢提供補助,不過因為各種癌症的發病年齡都有下降的趨勢,因此在時間和經費許可的情況下,還是要自費進行一些重要的婦科檢查,才能夠及早進行追蹤或治療。以乳癌為例,比起乳房攝影這種針對較緻密的乳房進行的檢查工具,45歲以下的婦女因為乳房較為柔軟,其實更適合利用乳房超音波來檢查。另外,超音波也適合檢查肌瘤或卵巢病變,婦女讀者們若有頻尿、便秘、經血過多等症狀,很可能是肌瘤的影響。抹片+HPV篩檢 雙重保護更安心另外,林姿吟醫師也提到,子宮頸癌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而產生,因此在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順便進行HPV的篩檢,是最方便的選擇。醫師會在抹片檢查的檢體採樣後,再用一隻小刷子在陰道輕繞一圈取樣送檢,這種檢查有助於判斷自己是不是得到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群,然後採取相對的因應措施。同時他也補充,9歲至26歲的女性可考慮施打子宮頸癌疫苗。

她50多年來沒做過乳房攝影 一檢查就罹癌

她50多年來沒做過乳房攝影 一檢查就罹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乳癌觸診難發現,她50多年來自我檢查都沒問題,直到去年心血來潮首次接受免費乳房攝影,才發現自己罹患了乳癌原位癌,所幸在及時治療後,目前恢復良好,只需定期回診即可。對此,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乳房自我檢查對早期乳癌的發現幫助有限,所以,建議45~69歲的婦女,應每2年接受1次的免費乳房X光檢查,以避免自己罹癌都不知,並錯失了黃金治療期。零期乳癌存活率高 定期檢查有保障其實乳癌即使觸診,都很難發現零期(原位癌)或第一期乳癌,而依據臺灣癌症登記資料庫2007~2011年醫院申報4種癌症之期別5年存活率,顯示乳癌及子宮頸癌零期存活率可達95%以上,但若為末期,存活率則會大幅降至24%以下,所以,女性民眾千萬不能輕忽。X光攝影揪乳癌 2年1次保健康民國102年癌症仍為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而女性乳癌及子宮頸癌,分別位居第4及第10位;並為全國女性癌症第1位及第7位,較之乳房觸診,X光攝影可發現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因此,衛生局為保護婦女健康,建議除了每2年1次的免費乳房X光檢查外,若二等親內家屬曾罹患乳癌,則可提早為40~44歲,另30歲以上女性每年也享有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每週曬太陽3次 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症

每週曬太陽3次 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症#乳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瑜伽文獻把太陽尊為星球上的生命維持者,認為常曬太陽是維持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很多人也明白曬太陽有益健康,但還是視太陽如大敵而避之躲之。當然,過度曝曬陽光也有問題,但與曬得過多相比,少曬太陽所引發的疾病更多。有研究資料證明,少曬太陽得病比多曬受苦的情況要多一些。曬太陽的益處瑜伽練習者一直相信,經常曬太陽的好處不勝枚舉,而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家也發現了曬太陽的益處。例如:科學研究發現,陽光是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必需條件。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是皮膚細胞接觸陽光中的中波長紫外線(UV-B)時生成的,作用重要,可以幫助維持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康、堅固牙齒和骨骼,還有助於預防兒童軟骨症、骨質疏鬆症、心臟病、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等多種疾病。瑜伽觀點還認為,多曬太陽心情好,現代科學也有相同的結論。科學研究已證實,血清素含量對人的情緒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血清素含量低,會導致憂鬱和其他的情緒失調。而陽光能刺激視神經,向大腦發送訊號,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還能透過合成維生素D來提高大腦中血清素的含量,讓人維持愉悅的心情。曬太陽的注意事項曬太陽有這麼多好處,但又不可過度曝曬,一般而言,皮膚較為白皙的人每週曬3~4次太陽,每次10~20分鐘,就能滿足人體製造維生素D的需求了。如果為了人工合成維生素D,最好選擇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段陽光充足的時間曬太陽。天氣十分炎熱時,每次曬5~10分鐘即可(友情提醒:如果是在炎熱的季節坐在陽光下曬太陽,一定要戴遮陽帽)。需要提醒的是,曬太陽雖有益身心健康,但也不應選擇日正當中連續兩三個小時近乎全裸地曝曬。吸收少量陽光能「養形養神」,讓人健康有活力,過多則耗精氣神,還有患皮膚癌之虞。我們應隨季節變化,根據自身經驗來決定曬多久才能獲得好的效果,而且要合成維生素D根本無須全裸地曬太陽,穿短袖襯衫和短褲即可。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過多地接受曝曬很容易使人體的黑痣轉為黑色素瘤或皮膚癌,曬太陽時一定要穿戴防曬衣物,將有痣的部位遮蓋起來。(本文摘自/蕙蘭瑜伽/原水文化出版)

含糖飲料危害大 肝炎、乳癌、憂鬱症攏總來

含糖飲料危害大 肝炎、乳癌、憂鬱症攏總來#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整理)普遍民眾都知道,飲用含糖飲量對身體負擔大,不僅會變胖,還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但對於愛好者而言,不管何時、不分季節,只要想喝幾乎人手一杯,但你知道嗎?根據《人類生殖期刊》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若攝取過多含糖飲料,除了會使月經提早來報到外,也會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糖分攝取多 未來罹患乳癌率將提高該研究主要是由哈佛醫學院,在1996~2001年間針對5500多名9~14歲的少女進行觀察,而這些女孩在一開始參與研究時,初經皆尚未報到,但5年後他們發現,每天攝取1杯到1杯半含糖飲料者,若與每周喝2杯以下者相比,他們的初經平均提早來了2.7個月。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初經提早2.7個月來報到,對於乳癌的影響程度為「中等」,因為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初經若提早1年來,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會提高5%,這是因為人體若迅速且大量攝取糖分的話,可能會導致胰島素快速增加,進而影響賀爾蒙濃度,只不過,目前仍有部分專家對於此份研究的抱持存疑的態度。飲料喝多 容易引起憂鬱症雖然此研究結果,並非所有專家都可接受,但其實過去關於含糖飲料的研究,反面論述從來沒有停止過,且危害程度是從心理到生理皆有影響,董氏基金會在2013年時,曾將憂鬱程度與生活習慣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飲用過多含糖飲料者,容易有憂鬱傾向,而這就是所謂的心理影響。果糖危害大 代謝症候群、肝炎皆與它有關至於生理風險,除了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就連腸道壞菌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在國外曾有研究指出,含糖飲料中的糖,尤其是果糖,會引發壞的細菌增加,進而增加許多危害健康的併發症,如代謝症候群。不僅如此,在《優活》過去的曾報導過的「肝炎、癡呆都與高果糖漿扯上一腿」文中,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就特別指出,高果糖漿比起一般天然糖類,例如:蔗糖、紅糖等,傷害更劇,除了引起肥胖之外,肝炎、肝硬化、老人癡呆症都能與它有關。以水取代飲料 增加代謝無負擔綜觀以上種種含糖飲料對身體的危害,民眾除了盡量減少飲用外,也建議以水取代飲料,如此一來,除了可幫身體增加代謝外,也無須過度擔憂糖對身體帶來的影響,透過簡單的小改變,就能達到身體保健的效果。

跌倒骨折不以為意 檢查才知罹患乳癌所致

跌倒骨折不以為意 檢查才知罹患乳癌所致#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40多歲婦女因騎車跌倒而骨折,本以為只是碰撞並無大礙,經醫師詳診後,才發現骨折是因乳癌骨轉移引起。根據統計,末期乳癌患者發生骨轉移的機率高達6至7成,初期不一定會出現骨轉移症狀,其中有少數患者是在出現骨轉移症狀後,才發現自己罹患癌症。骨轉移的徵兆一開始可能是極輕微的狀況,如喪失食慾、失眠及腰酸背痛等,若是乳癌患者對骨轉移沒有相關認知,容易輕忽骨轉移的輕微症狀,後續可能變成持續性疼痛,甚至發生骨折、壓迫到脊髓等症狀。因此,乳癌患者與家屬對骨轉移應有初步了解,減輕骨轉移的症狀與延緩病程。針對第三期以上的乳癌病患,應至少半年做一次全身性的骨骼掃描,因為骨轉移可能會出現在脊骨、肋骨、骨盆或是四肢長骨等部位,定期進行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灶提早治療。一般發現骨轉移時,除了評估原本的乳癌治療是否需要調整外,還建議加上骨轉移治療療程。也提醒患者,目前治療骨轉移所使用的藥物,可能顎骨產生副作用,因此,在治療期間如要進行拔牙與植牙等齒顎手術,請務必諮詢治療醫師,也千萬不要因害怕藥物副作用發生而不進行治療。

罹乳癌年齡層大幅下降!每年奪兩千條人命

罹乳癌年齡層大幅下降!每年奪兩千條人命#乳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王蒨茹/綜合報導)日前,唱紅強檔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主題曲的年輕女歌手姚貝娜,因乳癌復發,轉移至腦部與肺部而病逝,消息震驚演藝圈,令人惋惜! 相較於歐美國家 台灣罹乳癌年齡明顯較低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顯示,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佔所有癌症第四位;每年有超過萬名女性罹患乳癌,更奪走2,000名寶貴生命。相較歐美國家,我國婦女罹患乳癌的年齡層明顯下降,顯示如何預防乳癌為我國極須重視的課題。「乳房X光攝影」是目前最具醫學實證預防改善的篩檢方法,可提早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能夠偵測到鈣化點及隱性腫瘤,因此政府免費提供45至69歲或40至44歲二等親內具乳癌家族史的女性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檢查,降低乳癌對女性的威脅。為什麼乳癌篩檢尤其重要?根據統計,我國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至69歲,提早發現且早期接受治療有高達9成以上的五年存活率;反之晚期的存活率則不及3成。台南衛生所表示,每次免費提供乳房篩檢時,經常會遇到民眾因怕痛理由而推辭,然而現今新型檢測儀器已可大幅減少檢查時帶來的疼痛感,請婦女朋友可以安心受檢,為自身健康著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