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乳癌病患亂服偏方 當心癌細胞轉移增死亡率

乳癌病患亂服偏方 當心癌細胞轉移增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48的黃小姐,在去年3月時發現乳房上方有硬塊,進一步檢查後,確認罹患第二期乳癌,腫瘤已有3公分,隨即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目前黃小姐接受治療已有一年半的時間,目前追蹤狀況良好。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乳癌患者每5人中就有1人在新北市,新北市已連續8年蟬聯乳癌發生人數之全國居冠,佔近2成比例,使得乳癌成為新北市女性健康第一大威脅。經期後一周可透過觸診 進行自我檢查雙和醫院一般外科蘇智銘醫師表示,乳癌每年新診斷人口逐年增加,發生人數已破萬,以東方國家來說,女性朋友有2個時期容易好發乳癌,第一是45~50歲,第二則是60~65歲,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在門診上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僅有21歲,但民眾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將可達到88.7~97.5%。那民眾應該要如何自我檢查?醫師表示無家族史的民眾,30歲以後應每年定期做篩檢,若有家族史的民眾則是將年齡往前推5~10年,舉例來說,媽媽在45歲時發現罹患乳癌,女兒就要從35~40歲間開始定期篩檢。除此之外,對於較年輕的民眾,可利用經期後一週進行觸診,若發現有異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切勿聽信偏方 當心降低存活率一旦發現罹患乳癌後,患者最常擔心癌症等於死亡、治療等於花錢、治療過程辛苦等,且容易有不治療的迷思,包括害怕受苦、認為治不好、覺得不嚴重、聽信偏方治療和經濟問題。雙和醫院乳癌個管師吳雪綺醫師表示,在門診上最常聽見的偏方迷思,大多都是服用中醫居多,因為在中藥配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非中藥師的調配方或來路不明的中藥等,使得癌細胞轉移,往往到醫院求診時都已是末期,死亡率也大幅增加,所以,醫師提醒民眾定期篩檢,有助於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增加乳癌存活率。

乳房X光攝影 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

乳房X光攝影 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可經由健檢提早發現治療,且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面對乳癌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外,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實證,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可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篩檢方法,能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而且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若延誤病情,晚期存活率則驟降至2成多。初經早、停經晚 乳癌風險高另外,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請記得「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另外,婦女的健康也需要男性的關懷,男士們請別忘了提醒女性朋友們,要預防乳癌上身,就要定期接受檢查。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十月,為乳癌防治月,提醒婦女朋友們,應該定期檢查乳房,好讓乳癌無所遁形!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去年大約有七十萬名左右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共近四千名女性,罹患乳癌,換算下來,約每一百八十位女性,就有一人中招,機率並不佔少數,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國民健康署指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當今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早期乳癌治癒率高 切勿拖到晚期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0、1、2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若延誤病情,晚期存活率則驟降至2成多。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實證指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根據統計,我國於102年有近7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3,800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80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罹患乳癌卻不自知的個案,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83.2%是早期,證明乳癌篩檢效益很高,但台灣婦女近2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比率僅約3成6,代表有許多婦女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我國罹乳癌平均年齡 較歐美年輕十歲

我國罹乳癌平均年齡 較歐美年輕十歲#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全癌症進入個人化治療的現今,治療的方式,早已不像過去,千篇一律,若能與醫師好好的溝通,反而能找出最適切的抗癌路程!台中就有一名四十五歲的女子,日前不幸被診斷出罹患乳癌,且期別為第三期左右,但她因害怕做乳房切除手術,醒來之後,發現自己的乳房全被夷平,而遲遲不敢就醫,直到有醫師建議她先做化療把腫瘤縮小,再進行乳房保留重建手術,終於讓她勇敢對抗病魔。癌症治療趨個人化 病患無須過度擔憂臺中醫院乳房腫瘤門診唐于雄醫師指出,臨床上發現許多婦女因害怕到醫院做檢查,而延誤治療,臺中醫院對於確診乳癌的個案也安排專屬的個案管理師提供諮詢及心理支持,並有多專科團隊(乳房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核醫科)透過整合會議,共同與病人擬定個人化的癌症治療計畫,台灣地區乳癌的發生率每年約有一萬例新個案,遠超越肺癌、肝癌、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同胞的頭號殺手,且好發年齡在30~45歲,較歐美年輕10歲,且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可能跟環境賀爾蒙、國人生活作息與飲食有關,而危險因子如,初經早、停經晚、未婚、晚婚、少子、未哺乳、工作壓力大、少運動、肥胖,甚至吸煙、喝酒、環境毒性潛在均會威脅女性同胞。唐于雄醫師表示實務上治療,許多婦女期待在可行狀況下,可保有乳房,不會全切除。目前乳癌手術的新趨勢為乳房保留重建手術,乃運用整形外科縮乳手術的概念,來設計組織位移及重建手術,好處是可切除大範圍組織,減少乳癌殘存的風險,仍保持乳房手術後之美觀。因為這個技術,降低了乳房全切除的需求,且不會妨礙放射線治療的控制。因此,期盼乳癌患者,能夠積極治療,對抗癌症。

乳癌早期發現 後續治療宛如回家吃「感冒藥」

乳癌早期發現 後續治療宛如回家吃「感冒藥」#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乳癌,多年來持續蟬聯婦癌之首,但事實上,乳癌在所有癌症的治療上,選擇性則相對較多,例如,賀爾蒙治療、化療、標靶藥物治療以及手術與放療,若將乳癌再細分為不同種類,則分為四種,其中,大約六成左右的乳癌,賀爾蒙受體都呈陽性,換句話說,大多數的乳癌患者,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師評估後,甚至不用接受化療,就可透過手術與賀爾蒙療法將乳癌抑制住,顯見乳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乳癌每年新增病例 突破萬人根據衛福部2014年4月公布之20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乳癌患者新增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 (10,056人),與2010年相較,患者新增401人,顯示癌症時鐘快轉,平均每52分鐘至少有1人罹患乳癌。值得注意的是,若乳癌於第一期與第二期發現,五年存活率高達八成以上,能治癒的機率同等高,但若惡化為第四期,五年存活率則驟降僅剩兩成五,且晚期乳癌,於治療途中,因癌細胞轉移其他器官,有復發的可能性,使用化學治療除癌,則成了不可避免的辛苦之路。乳癌早期發現 後續治療宛如吃感冒藥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就對百餘位乳癌病友,進行調查發現,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有高達83%病友表示生活品質下降,其中又以睡眠(67%)、飲食(56%)、情緒(53%)三層面受影響最劇。消化系統症狀、外觀改變、功能減退等則是導致生活品質下降的原因。但實際上,乳癌能夠提早發現,立即治療,這些治療上對身體帶來的變化,就能夠大幅降低,舉例而言,若以早期且賀爾蒙受體為陽性的病患來說,治療過程僅要經過手術將腫瘤切除,再接受賀爾蒙療法的口服藥物治療,換言之,開刀完,之後的治療猶如在家吃感冒藥一般,就能讓病情好轉,顯見乳癌早期發現的重要性,提醒婦女朋友,若發現乳房出現不明腫塊,請趕緊至醫院進一步檢查,才能不錯失最佳黃金治療時機。

篩檢異常不就醫 她誤信偏方竟使乳房潰瘍

篩檢異常不就醫 她誤信偏方竟使乳房潰瘍#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位68歲的婦人在101年6月時,接受過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有明顯異常,且醫師也建議她要做更一步的檢查,但卻是家人的建議下,僅服用了自家人所研發的天然蔬果冷凍萃取保健食品,另外,飲食方面也改成吃素。直到婦人的右側乳房出現了直徑超過十公分、硬如石頭的腫瘤,且腫瘤本身還穿透了局部皮膚,造成潰瘍合併出血,此時的她,才驚覺不對勁,並再度就醫,結過在抹片檢查後,證實她的乳癌已經進展到第三期末,目前預計先做化學治療,再進行乳房手術。乳房出現異常時 家人與朋友的支持很重要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腫瘤醫學中心徐淨如個管師表示,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有硬塊時,總是會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甚至驚恐萬分,因此,家人及朋友的支持,以及正確的就醫建議,就非常重要。而在現代的社會裡,其實有很多民眾像個案一樣拖了很久才接受治療,一開始都寧願尋求民俗療法、把脈吃藥等,就是不願直接到一般外科或乳房外科求診。發現異狀立即就醫 五年存活率都有8成以上事實上乳癌的發生,並不像感冒一樣來去自如,而是有時間順序的,如果在發現乳房有問題時,立刻就醫,就算被證實罹患乳癌,大多仍屬於第一、二期,五年的存活率都有八成以上。但如果拖延1~2年,腫瘤就會惡化,進展到第三甚至第四期,而在第三期時的五年存活率就只剩4~5成,第四期患者則只有平均2~3年的壽命。徐淨如個管師表示,正因為早期乳癌的治癒率可以高達8成,甚至9成以上,而且,乳癌的預後又較其他癌症為佳,因此,國健署目前補助45歲以上的婦女,可每兩年一次免費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為目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此外,也要提醒民眾,要好好愛惜自己,發現異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不要諱疾忌醫,而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乳癌輔助治療用藥有差異 荷爾蒙來源是關鍵

乳癌輔助治療用藥有差異 荷爾蒙來源是關鍵#乳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乳癌患者除了以開刀為主的治療方式,醫師通常會再根據病患腫瘤型態及身體狀況,搭配化學、標靶、荷爾蒙、放射等輔助性療法,而乳癌多數與女性荷爾蒙有很大的關係,若初經太早,或停經太晚,乳房受女性荷爾蒙的影響期間較長,將會增加乳癌生成的機會,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外科陳守棟醫師表示:「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細胞等於是靠女性荷爾蒙當生長因子,如果檢驗出病人荷爾蒙受體陽性的話,就必須接受抗荷爾蒙治療的方式,抑制癌細胞分裂。」乳癌荷爾蒙治療用藥 停經前後須注意陳守棟醫師進一步說明,荷爾蒙用藥有分停經前後的差別,主要是因為荷爾蒙的來源不同。一般停經前的婦女,會使用的藥物為Tamoxifen,用此藥物占據乳癌細胞質裡的荷爾蒙受體,受體就不會再接受女性荷爾蒙,進而阻斷女性荷爾蒙在癌細胞裡作用。另一種藥物為芳香環酶抑制劑,停經後的婦女,卵巢不再產生女性荷爾蒙,但存在脂肪、肌肉、肝臟、乳房組職等的芳香環酶會將男性荷爾蒙轉換女性荷爾蒙,而腎上腺所製造的雄性激素也會因此而換女性荷爾蒙,進而在癌細胞裡作用,芳香環酶抑制劑即是抑制男性荷爾蒙轉換為女性荷爾蒙。陳醫師表示,在臨床經驗,Tamoxifen因有引發子宮內膜癌的副作用,加上少部分病人產生抗藥性,因此建議停經後的婦女在使用Tamoxifen2-3年後轉換芳香環酶抑制劑藥物,可望降低子宮內膜癌的副作用的發生機率。然而,醫師也提醒,使用芳香環酶抑制劑也有引發骨質疏鬆的副作用,因此,病患在用藥治療時要與醫師多方詢問。目前芳香環酶抑制劑在用藥方面,可依抑制劑跟芳香環酶結合時的狀況分類,當抑制劑跟芳香環酶結合後,又會再分開,此種可逆型的藥物分類為「非固醇類」;而結合後不會再分開的不可逆的藥物為「固醇類」,陳醫師說:「理論上希望芳香環酶因不可分開性,而達到治療效果。」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勿以偏方為主流現在乳癌搭配輔助性治療的方式已經很成熟了,但還是有部分民眾,擔心開刀會割除胸部或是因某些個人因素不願看診,轉而服用來路不明的藥草治療,造成癌症情況惡化,陳醫師說:「之前看過一名病患因延遲就診,癌細胞已經侵襲到皮膚,腫瘤爆開後胸部像開了花一樣!」陳醫師強調,胸部有異狀,包含有硬塊或是疼痛等症狀,最好前往醫院,由醫師檢查,越早期治癒效果越好。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

乳癌細分各不同 對症下藥兼顧生活品質#乳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乳癌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更是台灣女性罹癌之首,但隨著醫療、藥物的進步,初期乳癌的治癒率、存活率已大幅提升,未來可能有望將末期乳癌視為慢性病治療,有效緩解病症之外、並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曾令民醫師解釋,乳癌大致可分為5個階段,分別為0期、1~4期,評估的依據主要由腫瘤大小、淋巴腺點轉移、是否合併遠處器官轉移來區分時期;0期是指腫瘤生長侷限在乳管內增生、未穿越出基底膜至乳房基質,因此腫瘤不會進入至循環系統,而不具轉移侵犯的能力,又稱之為原位癌,此階段治癒機率大。 早期乳癌發現不易 乳房硬塊為表徵若腫瘤大小<2cm、且淋巴腺未轉移,為第1期;腫瘤>2cm、則可能為第2~3期,且還需評估淋巴腺轉移狀態,來作進一步判定;乳癌第4期,則是併發其他器官轉移之狀態;許多早期乳癌在臨床上常無任何自覺症狀,甚至只是影像發現密集的鈣化點乳癌為最常見臨床症狀,以硬塊表現,僅有乳房疼痛甚少是乳癌的表徵,小於2cm以下的早期乳癌,自行摸出的機率不高,除非硬塊生成位置較為表淺,才有發現的機會。曾令民醫師進一步說明,因早期乳癌不易發現,隨著硬塊逐漸變大,會陸續伴隨其他症狀,如皮膚破損、乳頭凹陷、疼痛、淋巴結腫大、出血、癌細胞轉移等嚴重病況。藥物有望縮小腫瘤 乳房免切除乳癌患者最擔憂手術大範圍切除乳房,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目前已可透過藥物縮小腫瘤的方式,減少切除範圍,對病患而言可是一大福音;曾令民醫師表示,以往乳癌治療會先開刀,解析病理報告後區分出乳癌型態,再進行後續藥物治療;現今許多患者則是確定乳癌型態後,先施行術前藥物治療,讓腫瘤縮小、腫瘤組織減少後,再進行手術,如此一來,切除的腫瘤範圍、和淋巴組織皆可望變小,病患生活品質將更好。末期乳癌不可怕 將其視為一種慢性病治療確診為第4期乳癌的患者,因癌細胞轉移,此時不建議施行手術,可先透過藥物控制,讓病情穩定後,將其視為慢性病一樣維持治療,若僅是近端淋巴腺侵犯,且無其他器官轉移,治癒的機會仍高,患者應積極治療,切勿拖延、以免錯失治療時機。曾醫師也呼籲,隨著醫療的進步,病患求診時無須過度擔憂,且透過藥物的服用,患者不只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還大幅減輕症狀的不適,更有機會能延長存活的時間。他也說明,乳癌藥物的治療又分為荷爾蒙藥物、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目前治療乳癌的藥物眾多,患者可先確診乳癌型態後,據自身病況,找出最合適病情與生理狀況的用藥,並特別提醒乳癌患者,服用荷爾蒙藥物治療時需常長期使用。偏方不可信 正統醫學保命最後提醒民眾,有些罹患乳癌的患者,會誤信偏方,呼籲大家應先尋求具有實證醫學的治療方式,至於偏方的使用,可和醫師詳細討論、判斷後,再輔以治療,千萬不要反客為主,拿偏方取代正統,以免錯失良好的治療機會與時機;此外,目前藥物使用和處理藥物副作用已相當成熟,癌症治療對身體傷害也已大為減少,患者無須過度緊張或聽信化療藥物不可打等傳言,而延誤治療。乳癌患者切勿因罹病而心情低落,在生活作息上應保持規律的形態,曾醫師也提供以下3個建議給患者做參考:1、在積極抗癌治療過程中,日常保養也要留意,如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最重要的守則。2、飲食上,以均衡為重,多吃五穀雜糧、蔬果、適量攝取肉類,避免高熱量、高脂肪、油膩食物,並遠離菸酒,培養每天運動習慣,健康生活才能有好體力對抗疾病。3、切勿給自己過多的壓力、心情盡量輕鬆愉快、避免發胖、並按時服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