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統計揭:乳癌高峰年齡落在「這區間」

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高達9成以上!統計揭:乳癌高峰年齡落在「這區間」#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劉媽媽說:「衛生所常打電話邀請我做乳房攝影檢查,本來不想檢查因聽說檢查很痛,但經衛生所不斷邀請就預約做檢查,發現原來檢查沒這麼痛,收到檢查報告後發現異常又至醫院繼續追蹤,才發現罹患初期乳癌,目前已切除並作預防性放射治療,休息半年時間,現在又可以到處遊覽享受生活。」 延伸閱讀: 喝豆漿、吃豆腐會得乳癌嗎?教你正確吃法「罹癌風險不增反降」 飲食習慣改變  發生率提高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發生高峰約在45~64歲之間,每年有近7,500人罹患乳癌,1,600人因乳癌死亡,乳癌防治基金會指出隨著社會型態變遷,飲食習慣改變,攝取外來的荷爾蒙,乳癌發生率也相對提高,成為新高危險族群。 延伸閱讀: 乳癌前兆會痛嗎?什麼樣的人容易得乳癌?教妳「2關鍵」分辨胸部硬塊 早期發現  預後良好 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呼籲,凡40到44歲有乳癌家族史及45到69歲的婦女,每兩年可免費做一次做乳房攝影檢查,婦女應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藉由檢查若發現早期乳癌,五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若是晚期發現存活率大幅下降到兩成四,現今醫學進步,早期發現治療也是能擁有良好的癒後人生!

愛吃紅肉 罹患乳癌率竟增加22%

愛吃紅肉 罹患乳癌率竟增加22%#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各位愛吃肉的女性朋友們注意!吃肉吃的對,可以減少罹乳癌的機率,但相對的吃錯肉又吃多的話,可能就會提高罹癌率了,根據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若常食用紅肉,有22%的罹乳癌的機會。將紅肉換成白肉 可降低四分之一罹乳癌率該研究主要觀察8萬多名26~43歲女性的飲食習慣,發現愛食用紅肉的女性們,每1000名中就有6.8人罹患乳癌,相較於一般人而言罹癌率高於22%。同時研究也發現,若是食用雞肉、魚肉等白肉者,罹患乳癌率會降低四分之一。對此專家表示,紅肉之所以會提昇罹癌率可能是因為紅肉中的蛋白質,加速了細胞分裂及腫瘤生長,另外,加工過的肉品中含有硝酸鹽等化學物質,而這種種的因素,都被歸納為可能致癌的因素,所以,研究人員也建議民眾可改用豌豆、小扁豆、家禽、堅果及魚肉替代,以降低罹癌率,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英國醫學雜誌。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

乳癌治療個人化 治癒率可達9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球乳癌人數快速增加,根據民國100年癌症資料指出,乳癌個案較前一年相比增加401人,且位居女性癌症十大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第四名,顯示乳癌已嚴重威脅國人女性健康。所幸現今針對乳癌的治療藥物不斷進步,「個人化」治療使患者的存活率、治癒率大幅提升到9成以上,醫師提醒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只要積極面對,對抗乳癌其實並不難!乳癌患者依致癌基因分為4大亞型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沈雯琪說明,乳癌患者根據致癌基因可分為4大亞型,分別為管腔A型(Luminal A)、管腔B型(Luminal B)、HER-2陽性型以及三陰性型,而不同的乳癌亞型其相對應的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像是管腔A型使用荷爾蒙治療癒後表現較好,而HER-2陽性的類型,則建議使用標靶治療搭配化療為主。依腫瘤特性、期別給予「個人化治療」沈雯琪醫師解釋,為提升患者的治療成效,會根據腫瘤特性、期別及病人身體狀況給予患者適當的治療,就是所謂的「個人化治療」。根據臨床經驗觀察,大致可區分為以下2種:1) 有些病人就診時腫瘤已經很大,此時,無法使用手術進行切除,建議先給予化學治療加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此種治療方式可使腫瘤縮小比率達70%,而腫瘤完全消失的比率可達10%至20%,之後再以手術及搭配輔助性治療,更可幫助減少復發機率。2) 由於HER-2陽性型、三陰性型乳癌患者的癌細胞惡化較快速,若腫瘤大於2公分或有淋巴轉移之患者,會建議於手術前先進行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手術切除。化療搭配標靶治療 存活率提高至8成日前一名30多歲、育有一個小孩的女性,在洗澡時意外摸到右側乳房疑似有腫塊,更發現自己腋下淋巴異常有腫大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HER-2陽性型第二期乳癌,當時腫瘤已有6公分大,當下病人內心難以接受,所幸在先生以及醫護人員的鼓勵和支持下,開始積極進行治療。起初,先接受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搭配標靶藥物,當進行到第二個療程時,腫瘤已有明顯縮小;而到第三個療程結束後,腫瘤已經完全消失,讓病人與家屬更有信心可以戰勝癌症。沈雯琪醫師也給患者打氣,以臨床經驗而言,若第二期乳癌患者先接受化療搭配標靶的治療方式,平均五年存活率可提高至8成,因此,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對抗癌症的機會。事實上,現今乳癌藥物發展持續進步,患者存活率與治癒率皆已大幅提升,而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藥物副作用多屬於暫時性,過程中適時與醫師反映治療狀況,讓醫師可以協助緩解副作用症狀,病患也無須太過害怕與擔心;若被確診罹患乳癌,應先確認自己的乳癌亞型,再進一步與醫師討論適合自身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提醒,癌症治療並不孤單,建議患者可加入病友會、癌症資源中心,從中得到更多支持和協助,讓治療過程更順利。

國衛院找到癌症增生機制 抑制JMJD5為關鍵

國衛院找到癌症增生機制 抑制JMJD5為關鍵#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時代進步,生活習慣的改變,以致癌症發生率逐年升高,因此,癌症治療一直是醫療上最重要的議題。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結果表示,前列腺癌和乳癌可透過抑制蛋白質JMJD5,恢復細胞利用葡萄糖的正常路徑,藉以抑制癌細胞生長,不會傷到正常細胞,且目前這個研究也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蛋白質JMJD5為前列腺癌、乳癌關鍵研究團隊是由國衛院院長龔行健、清大教授王雯靜、國衛院分子基因醫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王鴻俊所組成,而該研究主要表示蛋白質JMJD5與前列腺癌、乳癌有高度相關。因為發現它和能控制細胞生長的關鍵糖解酵素PKM2結合,改變細胞新陳代謝的路徑,從而促成腫瘤生長,因此,若能設法抑制蛋白質JMJD5,還原癌細胞新陳代謝路徑,就可減緩腫瘤生長。只是,目前研究還侷限於細胞中,未來須透過動物實驗,才能真正了解抑制成效。

忽略便秘問題 當心乳癌、腸癌找上門

忽略便秘問題 當心乳癌、腸癌找上門#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20歲的年輕女性,不愛喝水、運動,長時間累積下來,產生嚴重的便秘問題,起初她沒有多想,每次都等到有便意時才去上廁所,但漸漸的她發現自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幾乎每個月只有1~2次的排便,除此之外,她肚子也逐漸變大,常常覺得很脹。後來,她開始嘗試許多緩解便秘的方式,例如:喝優酪乳、吃香蕉、軟便劑等,都無法順利排便,甚至連一點便意都沒有,另外,她也求助了很多小診所,但也都無效。對此,趙函穎營養師表示,若是有長期便秘問題的民眾,應儘速就醫檢查出病因,以避免對身體造成極大的負擔。便秘困擾多 特別是女性及老年人根據統計成年人中約有15%有便秘的困擾,對此,肝膽腸胃科蕭敦仁醫師表示,通常女性多於男性,因為女性的腸子比較細,以致影響到排便功能,另外,老年人也多於年輕人,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腸胃道功能逐漸衰退,才會造成老年人意有便秘的原因。排便不順毒素累積 恐罹乳癌、大腸癌蕭敦仁醫師說,一般正常的排便是一天3次至三天1次,若是超過正常時間的話,其實,對於身體而言是一種極大的負擔、潛在的危機。而會造成排便不順,最主要的原因有蔬果水份攝取少、運動量不足、益生菌少、腸子蠕動慢、腸子塞住、長瘤等因素,因此,建議民眾要到醫院作檢查,才能找出真正病因根治它。此外,趙函穎營養師也表示,當排便不順時,很容易因為長期的累積造成乳癌、大腸直腸癌、心血管疾病、慢性病等疾病,且現在很多年輕女性認為每3~4天排便一次是正常的,以致忽略掉便秘的嚴重性,漸漸的造成許多癌症年輕化。另外,腸胃道除了會吸收水分外,長期便秘的毒素也會一併吸收,此外正常的腸胃道中是有85%以上的免疫球蛋白,因此長期便秘會破壞免疫系統,進而影響到循環及健康。減重成效好不好 竟與排便有關長期便秘除了會造成罹癌的風險外,更會直接反應出來,像是口臭、肩頸痠痛、皮膚暗沉、營養不良等,都有可能是因為排便不順所致。另據趙函穎營養師表示,有些民眾外表看起來瘦,但其實不一定是真正瘦,還要看體脂肪才能知道。所以對於這些瘦得人來說,只要多注意看他的肚子,就會發現他有微凸的狀況,這就是所謂的腹部肥胖,因此,想減重的民眾趙函穎營養師建議要先把腸胃健康顧好,才能真正的享瘦,不僅得到完美的真材,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真是一舉兩得。

台灣女性亂吃、不運動 乳癌發生率增6成

台灣女性亂吃、不運動 乳癌發生率增6成#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4月份公佈2011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國人罹癌人數增加,尤其乳癌發生人數首度突破萬人大關,平均每天約有28名婦女罹患乳癌,且每10萬人口年齡標準化發生率高達64.28,較十年前的40.6人,增幅達58%。面對如此高發生率的事實與增加速度,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暨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賴基銘醫師表示,近10年職場結構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都是影響乳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例如:職業婦女增加、工時長且壓力大、加上飲食西化等,都是造成乳癌患者愈來愈多,甚至年輕化的趨勢。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 是主因對此,賴基銘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3項致癌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都與乳癌息息相關,此外,國人女性的運動量與乳癌篩檢率更是嚴重不足,台灣女性運動量排名在OECD國家中敬陪末座,是屬於最缺乏運動的一群;篩檢率部分,台灣45~69歲婦女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比率僅32.5%。台灣每天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 賴基銘醫師強調,台灣每天有5名婦女死於乳癌,且年輕女性乳癌發生率比年長者高,乳癌已是台灣女性癌症一大威脅,但乳癌篩檢仍偏低,因此,還是要提醒婦女,一定要遵循健康的生活型態-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尤其一定要定期篩檢,才能遠離乳癌的威脅。乳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治癒率相當高,若是透過篩檢早期發現的個案,可以達到82.8%,最後,賴基銘醫師提醒婦女們,要懂得善用國家免費的篩檢政策,像是衛福部提供45到69歲婦女,每2年免費1次乳房攝影檢查,若是有乳癌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則篩檢年齡更可提前至40歲,提早發現治療,才能擁有較高的存活率。

女子體重莫名掉13公斤 竟是罹患乳癌

女子體重莫名掉13公斤 竟是罹患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8歲的賴女士說,13年前,自己的體重莫名的短短兩個月內下滑13公斤,乳房自我檢查時,還意外觸摸到一處硬塊,診斷後竟然已罹患乳癌二期,當時這個噩耗,不僅讓自己無法面對接下來的未來,甚至婚姻更因而畫上休止符。分享抗癌歷程  鼓勵病友賴女士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可說萬念俱灰,但當時心中卻出「要活下去才有希望」的聲音,因而積極面對各項治療,即使治療期間身體不適,只要一打針劑就會吐,頭髮幾乎掉光光,體力也變的虛弱,依舊靠著意志力擊敗病魔的糾纏。現在她不僅每週五上午固定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擔任志工,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鼓勵正在與病魔決鬥的患者,還會藉由聽音樂、種花等園藝休閒,讓自己的心更平靜歡樂。把握免費乳房攝影X光檢查目前台中市共篩檢18641人,發現疑似乳癌個案1417人,確診癌症個案39人; 衛生局專委洪秀勳表示:乳癌自我檢查發現時通常較晚期,建議45至69歲婦女朋友,或二等親內家屬曾罹患乳癌,更可提早40歲開始,定期每2年1次免費乳房攝影X光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婦乳癌轉移肝 竟妄想營養食品能治癒

婦乳癌轉移肝 竟妄想營養食品能治癒#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我國每年新增乳癌個數,首破一萬人,其中,每四個乳癌患者中,就有一名是HER2陽性,不僅較易轉移,且復發風險極高,往往癒後不盡理想。徐婦不敢面對胸部腫塊 就醫後癌細胞已轉移肝就有一名五十一歲的徐姓婦人,前年車禍後,發現胸部有一腫塊,但因她不願面對的心態,始終把硬塊原因歸咎於車禍所致,未料,硬塊卻不斷長大,乳房出現紅腫、乳頭變黑才就醫,經醫師診斷後,確定為HER2陽性,惡性腫瘤已侵犯她兩側乳房,甚至癌細胞也轉移到肝臟。不敢接受治療 竟天真以為自然療法有用徐婦經醫院驗出罹患乳癌,癌細胞早已轉移,更是HER2陽性,在治療上簡直是難上加難的情況之下,因害怕化療所帶來的副作用,竟與先生討論,想先採用「自然療法」,如改變飲食,多做運動和中醫推拿,但光是在添購營養食品上,就花費了20幾萬,病況卻不見好轉,甚至出現食不下嚥、腹脹等問題。所幸一度排斥西醫的徐婦,在眾親友勸說下及醫師的鼓勵下,開始願意接受西醫治療。徐婦說,當接受就醫、然後開始做化療,反而心有放下來、定下來,有種踏實的感覺,採取自然療法時,反而是心情最恐慌的時候。然而,雖她願意接受正規治療,但歷經12次的化療,副作用卻帶來不適,曾讓徐小姐一度白血球降到400多,甚至嚴重到吐血,多次進出醫院。雙標靶藥物 HER2患者新希望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侯明鋒院長表示,目前HER2陽性轉移性乳癌治療有新進展,除了原來的抗HER2標靶藥物,加上2013年7月獲衛生福利部核准的抗HER2/HER3標靶藥物做雙標靶治療,能雙面夾殺HER2訊號傳遞路徑,抑制癌細胞生長。而在經過雙標靶藥物治療之後,目前徐婦接受針劑雙標靶藥物治療後,每三個禮拜定期回診,免去醫院和家裡來往奔波時間及遠離化療所帶來的不適。醫師也提醒,提醒,乳癌若能早期發現,存活率可高達95%, 45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