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

女性天天運動「喘如牛」達15分鐘 罹乳癌風險大減#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天天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相信不再贅述,多數民眾早已知道,而根據英國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如果能每天運動,且達到喘氣流汗的程度十五分鐘,就能夠大大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風險。根據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增乳癌病例數,正式突破一萬例,顯見台灣女性天天動起來!預防乳癌,極為迫切。更年期婦女罹乳癌機率 為八分之一此研究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為追蹤十二萬名女性,依照他們的運動習慣分為四組,再進行抽樣調查。組別則分為,完全不運動、偶爾出門散步、每日短時間運動以及每日長時間運動,研究發現,每天慢跑或體操的女性,長達十五至三十五分鐘左右,罹患乳癌的機率,較沒有運動習慣的女性大幅減少。此外,研究也顯示,體脂肪愈高的婦女,也會提高罹患乳癌的風險,但這些婦女仍可以透過定期的運動,獲得同樣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指稱,更年期後的婦女,罹患乳腺癌的機率為八分之一,換言之每八個中年老婦女,就有一名罹患乳癌,正表示女性天天運動的重要性。

才剛成立「禮儀公司」三個月 她竟驚覺罹癌!

才剛成立「禮儀公司」三個月 她竟驚覺罹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生命總是無常,現年四十歲的王靜聲,可能感受最深,去年六月,因對於生命有不一樣的體悟與視野,才與同樣有不同人生觀的朋友,合資開一間生命禮儀公司,但公司成立不到三個月,竟然遭診斷罹患乳癌,但幸好,因看盡無數人生高峰至凋零的她,淡然接受「人生無常」,冰冷冷道出生命本質,卻又令人難以下嚥的四個字,反倒是周遭的親友比她還要擔心,本來該被安慰的她,竟反過來安撫別人,「安啦!得乳癌又不是明天就會死」她老是如此樂觀抗癌。癌症患者幾乎半數 都有憂鬱傾向在台灣,每年罹患乳癌的婦女病例數,突破一萬大關,乳癌一直是威脅台灣女性健康的殺手,不僅發生率為女性癌症之首,死亡率更居第四位;值得關切的是,台灣乳癌最高危險群在45~55歲,比起西方國家的60~69歲足足年輕了10~15歲,這群女性仍扮演家庭與經濟的重要支柱,倘若在此時此刻突然倒下,整個屋簷下的親人,恐怕會一同陷入愁雲慘霧。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林葳婕秘書長表示,目前台灣針對乳癌治療,在防治篩檢到外科手術、化學及放射治療等領域已有長足進展,但相較之下,對於病人心理需求及心理健康的照顧較為不足。國外研究指出,有約三到五成的癌症患者有情緒困擾(焦慮或憂鬱),其中約有兩成的人符合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患上憂鬱症的比率也較一般人高出三到五倍,並且年齡越輕的患者,情緒困擾的狀況越嚴重。也因此,並不是所有癌症病患,都能夠像王靜聲一樣,得知罹癌之初,就能夠坦然面對,堅強抗癌,為了協助病友,從幽谷之中能夠努力爬起,重拾陽光笑容,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成立「好心情工作坊」總共囊括動、靜態等共十一個不同的課程。林葳婕秘書長指出,病友在生病後,除了面對不同階段的治療及康復之路,更必須面對身心改變和調適,因此課程由病友老師帶領病友,不僅更貼近需求,更可以同理心建立凝聚的情感和歸屬感,也呼籲正在與乳癌患者對抗的病友,能夠正向思考,樂觀以待。

25%乳癌、大腸癌 原因是運動不足

25%乳癌、大腸癌 原因是運動不足#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至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臟病肇因於運動不足,並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週至少應有3天進行增強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所以養成每天動一動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與心肺功能,可預防骨質疏鬆症、高血壓、高血脂,降低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大腸癌、乳癌、憂鬱和失智的風險,也能強「心」益「肺」,提高代謝、增強免疫系統,強化肌肉和骨骼,減少髖關節或脊椎骨折的風險。健康減重     遵循健走4口訣 國民健康署表示,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長期維持每天運動15分鐘的習慣,更可控制體重並延年益壽。對沒有運動習慣的民眾,「健走」是很好的入門運動,不需特殊裝備,只要穿著輕便服裝、運動鞋,並記得「抬頭挺胸縮小腹、雙手微握放腰部、自然擺動肩放鬆、邁開腳步向前行」健走小口訣,即可將健走融入於生活中。因此,國民健康署後續將於11月1日於台北古亭河濱公園再度舉辦健走活動,歡迎民眾走出戶外體驗健走的快樂。此外提醒亦可就近運用社區健走步道,來養成每日健走的規律運動習慣。

樂閱讀/小心乳癌找上妳? 高危險族群勿輕忽

樂閱讀/小心乳癌找上妳? 高危險族群勿輕忽#乳癌

了解疾病的前因後果,一直是醫學界很重要的科學研究項目,因為若能把某個病的來龍去脈推算得越準,那個病就越能被預測及早期被診斷。甚至於預防它的發生。有這些症狀的女性朋友,都算是乳癌的高危險群:• 初經來得太早,使得整個初經到停經的有月經週期,年限變長。• 沒有生產過;因懷孕時會停經9個多月,或產後有哺乳的婦女,停經期會更長。• 停經年齡超過55歲,整個月經週期年限長。• 長期服用避孕藥,服用過多非身體所需的荷爾蒙。許多婦女都很想要知道,乳癌可不可能「事先算出來」?英國臨床照護實證指引(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指出:家族病史肯定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指標!這些2 倍機率風險的族群/只要符合下面六點的其中任何一點,就代表這位婦女至少屬於中度乳癌發生風險的族群,發生乳癌的風險,是一般大眾的2倍。• 母親或姊妹其中一人,在40歲以前罹患乳癌。• 兩位近親罹患乳癌,其中一人是母親、姊妹或女兒。• 三位近親罹患乳癌。• 父親或兄弟其中一人罹患乳癌。• 母親或姊妹其中一人,兩乳皆罹患乳癌。• 一位近親罹患乳癌,及一位近親罹患卵巢癌,且其中一人需為母親或姊妹。因此定期、規律的自我檢查,定時到醫院做乳房檢查,應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從中醫的角度,這些屬於先天體質的部分,當然也可能由於親近的關係,起居、飲食、運動習慣或生活大環境等都很接近所導致。(本文作者/賈愛華、賴榮年)(摘自/中西醫併治夾擊乳癌/大塊文化出版)

癌症變慢性病?節律性化療抑制癌細胞

癌症變慢性病?節律性化療抑制癌細胞#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59歲的女士7年前罹患乳癌,因害怕治療的副作用未接受正規治療,拖了2年多,腫瘤惡化潰爛已無法手術,才就醫接受傳統化療,沒想到治療後腫瘤反而再變大,她再次遲疑並停止治療。經過醫師勸說,決定接受口服方式的節律性化療。醫師呼籲,癌症患者若未在確診後3個月接受正規治療,是及時就醫患者死亡率的3倍,建議癌症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黃健泰醫師指出,口服抗癌藥物早已被使用在癌症治療,但靜脈注射化療藥物仍是治療首選,近幾年治療方式改變,一些細胞毒性藥物已可做為口服劑,因服藥方便且副作用小,用於結腸癌、乳腺癌、胃癌與肺癌等癌症有緩解腫瘤的效果。通常傳統的化療方案是以重複施用最大耐受劑量的藥物,以達到緩解,但通常隨後復發的腫瘤更加惡性的發展。為了避免因傳統化療方案的問題,發展出藥品使用的模式稱為節律性化療。節律性化療非人人皆適合節律性化療最早是以低劑量口服抗癌藥物治療癌症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的化療與傳統化療不同,低劑量的藥物毒性小,對健康細胞的傷害較低,身體可以盡快再接受下一次治療。而頻繁、低劑量化療可以殺死腫瘤的血管內皮細胞,當內皮細胞被殺死,腫瘤的血液供應被中斷,沒有血液供應,腫瘤無法生長。而雖然,節律性化療有它的好處,但非適合每一個人,因此治療與否及治療方式的選擇,應與醫生討論溝通。

乳癌病患亂服偏方 當心癌細胞轉移增死亡率

乳癌病患亂服偏方 當心癌細胞轉移增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48的黃小姐,在去年3月時發現乳房上方有硬塊,進一步檢查後,確認罹患第二期乳癌,腫瘤已有3公分,隨即接受手術及化學治療,目前黃小姐接受治療已有一年半的時間,目前追蹤狀況良好。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乳癌患者每5人中就有1人在新北市,新北市已連續8年蟬聯乳癌發生人數之全國居冠,佔近2成比例,使得乳癌成為新北市女性健康第一大威脅。經期後一周可透過觸診 進行自我檢查雙和醫院一般外科蘇智銘醫師表示,乳癌每年新診斷人口逐年增加,發生人數已破萬,以東方國家來說,女性朋友有2個時期容易好發乳癌,第一是45~50歲,第二則是60~65歲,且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在門診上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僅有21歲,但民眾若能早期發現、治療,五年存活率將可達到88.7~97.5%。那民眾應該要如何自我檢查?醫師表示無家族史的民眾,30歲以後應每年定期做篩檢,若有家族史的民眾則是將年齡往前推5~10年,舉例來說,媽媽在45歲時發現罹患乳癌,女兒就要從35~40歲間開始定期篩檢。除此之外,對於較年輕的民眾,可利用經期後一週進行觸診,若發現有異狀時,應盡速就醫檢查。切勿聽信偏方 當心降低存活率一旦發現罹患乳癌後,患者最常擔心癌症等於死亡、治療等於花錢、治療過程辛苦等,且容易有不治療的迷思,包括害怕受苦、認為治不好、覺得不嚴重、聽信偏方治療和經濟問題。雙和醫院乳癌個管師吳雪綺醫師表示,在門診上最常聽見的偏方迷思,大多都是服用中醫居多,因為在中藥配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非中藥師的調配方或來路不明的中藥等,使得癌細胞轉移,往往到醫院求診時都已是末期,死亡率也大幅增加,所以,醫師提醒民眾定期篩檢,有助於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增加乳癌存活率。

乳房X光攝影 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

乳房X光攝影 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乳癌可經由健檢提早發現治療,且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面對乳癌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除了養成健康生活型態外,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實證,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可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篩檢方法,能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而且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若延誤病情,晚期存活率則驟降至2成多。初經早、停經晚 乳癌風險高另外,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請記得「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另外,婦女的健康也需要男性的關懷,男士們請別忘了提醒女性朋友們,要預防乳癌上身,就要定期接受檢查。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

罹乳癌風險飆升 每180位女性一人中招#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十月,為乳癌防治月,提醒婦女朋友們,應該定期檢查乳房,好讓乳癌無所遁形!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指出,去年大約有七十萬名左右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共近四千名女性,罹患乳癌,換算下來,約每一百八十位女性,就有一人中招,機率並不佔少數,提醒45至69歲以及40至44歲具有乳癌家族史的婦女,應定期接受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確保乳房健康。國民健康署指出,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當今國際上最具科學實證,可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可偵測出乳房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早期乳癌治癒率高 切勿拖到晚期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早期(0、1、2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成,若延誤病情,晚期存活率則驟降至2成多。而世界衛生組織也實證指出,透過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2到3成的乳癌死亡率。根據統計,我國於102年有近70萬名婦女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共發現3,800多名乳癌個案,等於每篩檢180名女性即可找到1名罹患乳癌卻不自知的個案,而因篩檢發現乳癌的婦女,有83.2%是早期,證明乳癌篩檢效益很高,但台灣婦女近2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的比率僅約3成6,代表有許多婦女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癌症防治最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目前已知的乳癌危險因子包括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有乳癌變異型致病基因、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更應該從年輕時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