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

豐滿也不怕!乳房3D攝影機壓板有分尺寸好貼心

豐滿也不怕!乳房3D攝影機壓板有分尺寸好貼心#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乳房X光攝影檢查是目前實證上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不少婦女卻對乳攝時,專用壓板緊壓乳房產生的疼痛而卻步。台東基督教醫院引進新一代智慧乳房X光攝影機,X光劑量更低、可以3D攝影外,專用壓板有彈性還有分尺寸,有助減輕疼痛感,讓婦女不再害怕乳房攝影檢查。 乳癌是台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每十二名女性就有一人可能罹患乳癌,國健署自2004年起補助乳房X光攝影檢查迄今,從乳攝發現癌症的個案中,有超過六成為早期乳癌。而45歲至69歲符合篩檢資格婦女的乳癌發生率,雖然因乳癌篩檢的推動,早期發現增加,死亡率卻趨緩,顯示大規模乳癌篩檢能降低乳癌死亡風險,同時減少晚期乳癌發生率。輻射劑量、曝光時間減少 成像更清晰東基香柏健康管理中心去年1至6月針對婦女擔心乳房攝影時可能產生的胸部疼痛感,進行「乳攝疼痛問卷調查」,依問卷有效樣本數280份分析結果顯示,覺得不痛及輕微疼痛的民眾有41.1%,覺得中度疼痛不適有35%,相當疼痛不適的民眾僅占了18.9%。為了使乳房攝影檢查更符合女性朋友的需求,以及提供更好的檢查品質,引進新一代智慧乳房X光攝影機。 東基原有的乳房X光攝影機已服務超過十年,今年7月汰舊換新,相較於原機型,新一代智慧乳房X光攝影機不只有2D攝影,還可視醫師評估或民眾的需求,做到3D攝影,輻射劑量、曝光時間分別減少了40%、25%。影像醫學科主任郭盛表示,新機的解析度佳、成像清晰,3D攝影使影像變立體,減少2D影像的乳腺重疊問題,判讀更為精準。 新引進的乳房X光攝影機也貼心考量婦女最怕的疼痛問題,攝影時緊壓乳房的專用壓板有彈性、可滑動移位,且由單一尺寸增加為S、M、L三個尺寸,能對不同尺寸的乳房做適度的調整,有助減輕疼痛感。專用壓板分三個尺寸,也是體貼胸部豐滿的婦女,影像醫學科放射師楊芊湘說明,到東基接受乳攝檢查的胸部豐滿婦女為數不少,只有一個專用壓板時,攝影需要比一般尺寸多拍三張X光,影像才會完整,乳攝時間及接受的X光劑量較多,有不同尺寸的壓板,就不用增加攝影的次數。「沒預期的疼痛,不再怕乳攝檢查了」 接受新一代智慧乳房攝影機檢查的王姓婦女表示,雖然早已到了國健署補助的乳癌篩檢年紀,乳房攝影好痛的傳言一直讓人卻步,想不到接受新機器檢查時,只覺得胸部被壓緊緊的,未如預期的疼痛,不再怕乳攝檢查了。 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到非常早期的乳癌,甚至有可能發現原位癌的鈣化點,若能早期發現乳癌並及早治療的存活率很高,第零期及第一期存活率達九成以上,香柏健康管理中心督導林宛儀呼籲,乳癌防治除了自我檢查,45歲至69歲婦女、40至44歲二等親內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要定期安排兩年一次的免費乳房攝影篩檢。

突然長了好大一顆乳房腫瘤!認識罕見葉狀瘤

突然長了好大一顆乳房腫瘤!認識罕見葉狀瘤#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自我檢查時,若在乳房摸到硬塊,總會讓女性朋友心頭一驚!一般大家最擔心的是罹患了惡性乳癌,或良性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而我們今天要講一個比較少見的乳房腫瘤型態:葉狀瘤。葉狀瘤的症狀葉狀瘤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腫塊,患者就診時,可能會這麼說:「我每個月都有自我檢查,都沒發現什麼問題,但突然這個月發現左乳下方摸起來好像有個兩公分附近的硬塊。」也就是說,這個腫瘤可能會在幾個星期內就長了兩、三公分大。葉狀瘤最常見於40多歲的女性,但任何年齡都可能出現葉狀瘤。年輕一點的女性比較可能是有良性葉狀瘤,當年齡變大,出現惡性葉狀瘤的機會也會增加。葉狀瘤的特性葉狀瘤會被叫做葉狀瘤的原因,是因為在顯微鏡下會呈現出葉狀模樣。葉狀瘤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惡性,或甚至同時具有良性與惡性的特徵。多數葉狀瘤是良性的,不僅在觸診時腫塊與乳房纖維腺瘤觸診起來很相像,在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等影像檢查時,亦很難直接區分這個乳房腫塊是葉狀瘤還是乳房纖維腺瘤。當然,葉狀瘤有一些特色,就是葉狀瘤可能會長得很快,或長到特別大,甚至撐到皮膚表面也能看到腫塊模樣。但總之,醫師無法僅從病史、觸診、或影像直接判斷這個乳房腫瘤是葉狀瘤或乳房纖維腺瘤。最終都需要做切片檢查才能確定診斷。良性葉狀瘤當乳房內有較大並生長快速的腫塊時,需要取出腫塊內的組織,判斷是否裡面有惡性細胞的可能。通常取出乳房內腫塊組織的作法,可以是粗針切片,或直接移除整顆腫瘤,再把取到腫瘤組織放到顯微鏡下做區分,確定腫瘤組織特性。如果要在顯微鏡下確診為良性葉狀瘤,那必需這些腫瘤組織分化良好,邊緣完整。有些專家學者認為,若臨床醫師懷疑患者的乳房腫瘤是葉狀瘤的話,應該盡量採取移除整顆腫瘤的作法,而不要採取粗針切片。畢竟粗針切片能取得的組織含量少很多,不一定能讓病理科醫師做出正確判斷。如果確診為良性的葉狀瘤,那麼這結果並不會增加此人後來得到乳癌的機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葉狀瘤屬於比較容易復發的腫瘤,還可能在術後一兩年內就復發,因此患者於手術後務必還是要定期回診,用影像檢查方式追蹤,才能知道是否有復發。惡性葉狀瘤大約四分之一的葉狀瘤是惡性的。不過,惡性葉狀瘤雖然長在乳房,卻跟我們一般提到的乳癌不一樣。普通大家講到的乳癌,是指從乳管或乳小葉長出來的惡性腫瘤,而惡性葉狀瘤則是從乳管、乳小葉旁的「結締組織」長出來的「惡性肉瘤」,在本質上並不相同。因此,惡性葉狀瘤和一般乳癌不一樣,雖然長得比較快,不太會轉移到身體其他器官,而且惡性葉狀瘤擴展自己的勢力範圍時,通常不是經由淋巴系統,因此淋巴結的狀況比較不容易受影響。而惡性葉狀瘤也有屬於自身的癌症分期方式,與一般乳癌分期並不同。既然惡性葉狀瘤與乳癌的行為模式不同,治療方法上也有所差異。提到乳癌治療,我們通常會分成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兩個方面來討論。但由於惡性葉狀瘤的轉移機率很低,絕多數患者只要接受局部治療即可,不需要全身治療。「手術切除」就屬於最重要的局部治療方式。在手術時,除了腫瘤本身,也得多拿一點圍繞於腫瘤旁的正常組織,以減少後來再度復發的機會。倘若患者是於移除整顆腫瘤後,才確診為惡性葉狀瘤,那麼患者會需要再度手術,再拿掉腫瘤周邊附近的組織。假使剛開始評估時就發現腫瘤過大,就要考慮直接開刀移除單側乳房。一般乳癌手術除了切除乳房外,還要廓清淋巴結。然而,在治療惡性葉狀瘤時很少會需要淋巴結廓清手術。因為即使惡性葉狀瘤已經長到挺大的,淋巴結常常幾乎還是沒有什麼變化,並不需要以手術移除。在手術後,惡性葉狀瘤的患者也很少需要全身治療,因此並不需要治療一般乳癌時常見的「荷爾蒙治療」或「標靶治療」,通常都是局部手術治療即可。只有確定已經轉移身體他處的惡性葉狀瘤才會考慮化學治療。(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乳癌術中直接放療 一次治癒早期乳癌

乳癌術中直接放療 一次治癒早期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中45歲傅小姐洗澡發現左側乳房有一顆硬塊,雖不會痛,但她立刻到醫院求診,經超音波導引切片確診為早期荷爾蒙陽性侵襲性乳癌,隨後安排乳房保留手術合併一次性手術中放射治療,讓她不僅保留良好乳房外觀,同時降低輻射劑量及省卻術後漫長傳統放療療程,給予跨科醫療團隊正面評價。可保留較美觀的乳房外觀且副作用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温義煇表示,乳癌近年來高居國人十大好發癌症之首,所幸國內乳癌篩檢普及,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成功率相當高,因此早期乳癌的治療副作用,對患者日後恢復正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傅小姐左乳腫瘤約0.6公分,為早期乳癌病患,經評估術中將腫瘤切除後,若再搭配術中放射治療,可望達到最佳療效。 放射腫瘤科醫師吳偉榤便指出,早期乳癌治療主流以部分乳房切除搭配後續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荷爾蒙治療為主,其中傳統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療程長達六周,且周一至周五每天皆需到醫院接受治療,再加上傳統長療程放療會造成皮膚發紅、脫皮、疼痛,對於患者的生活與工作都會造成極大影響。 手術中放射治療(IORT)是一種放射治療的新技術,在手術中先將腫瘤切除,接著立即對腫瘤空腔周邊進行放射治療,殺滅殘存癌細胞,治療僅需一次,可讓手術及放射治療一次完成,大幅降低輻射皮膚反應、心肺等周遭正常組織劑量,且保留較美觀的乳房外觀。 降低染疫風險,無傳統放療皮膚脫皮、疼痛問題根據歐洲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對於早期乳癌的病患,手術當下做放射治療IORT與傳統手術後體外放射治療相比較,兩者對於腫瘤控制率依樣好,而且接受手術中放射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較少,故術中放射治療在歐美國家運用相當普遍。 吳偉榤強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頻繁出入醫療院所仍有較大風險,早期乳癌患者若能採取一次性的手術中放射治療,除了可大幅降低染疫風險,也能減少罹患乳癌對身心造成的衝擊,不過他提醒,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接受此療法,建議與醫師溝通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為宜。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

北市十大死因 癌症連49年居首、少年首位是自殺#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北市衛生局公布2020年北市十大死因統計結果,慢性疾病就佔了七項,每100人中約有64.5人死於慢性疾病,癌症則連續49年居首,十大癌症死因又以肺癌連續35年蟬聯榜首,女性乳癌列居次。15至24歲青少年首位死因是自殺,25歲以上成人首位死因則是癌症。2020年台北市民死亡人數為1萬7196人,比2019年減4.6%(828人),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全國77歲為高。標準化死亡率是每十萬人口289.6人,低於全國標準化死亡率390.8人,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之外,標準化死亡率最低的縣市。死亡率男高於女 高血壓疾病增最多若依性別觀察,台北市死亡人數、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都呈現男高於女,兩性死因前五名皆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男、女性標準化死亡率分別較前一年減6.6%及減6.1%,其中增幅最顯著分別為男性高血壓性疾病增32.7%,女性血管性及未明示之癡呆症增7.8%,而減幅最大為男性肺炎減19.3%,女性事故傷害減23.3%。十大死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29.9%),其餘依序為心臟疾病(16.3%);肺炎(9.1%);腦血管疾病(6%);糖尿病(4.3%);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2.9%);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7%);高血壓性疾病(2.4%);事故傷害(2.1%);自殺(1.8%)。若與2019年死因統計比較,高血壓疾病上升2名至第8名,自殺上升1名至第10名,事故傷害則退居1名至第9名。平均每天14人死於癌症 肺癌蟬連癌王癌症死亡人數為5146人,平均每天約有14人死於癌症,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196.1人,死亡者平均年齡為72.4歲。十大癌症死因以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居首,其次依序為女性乳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卵巢癌;口腔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前一年相較,卵巢癌前進2名至第8名,口腔癌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分別退後1名,至第9名與第10名。十大癌症死因中,卵巢癌、前列腺(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標準化死亡率都比2019年增加。依年齡層觀察,2020年台北市15至24歲青少年死因前三名分別為自殺(28.4%)、事故傷害(25.7%)及惡性腫瘤(9.5%)。25至44歲壯年則以惡性腫瘤(28.2%)為首、心臟疾病(14.5%)及自殺(14.1%)次之,45至64歲中年仍以惡性腫瘤(46.0%)居首、心臟疾病(14.7%)及腦血管疾病(5.3%)次之;65歲以上老年則以惡性腫瘤(26.9%)、心臟疾病(16.9%)及肺炎(10.8%)分列前三名。北市衛生局提醒,癌症已蟬聯國人死因第1名39年、台北市十大死因之首49年,民眾若落實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等生活型態,可預防癌症的發生。

透過呼吸法幫肺部排濁氣 胸中舒暢百病不生

透過呼吸法幫肺部排濁氣 胸中舒暢百病不生#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回想一下,當你生悶氣、鬱卒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胸口悶悶的感覺?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加參醫師在《簡單豐足:減法養生的52個關鍵字》書中提到,當人承受巨大的隱形壓力,一直擔心著某件事,文學家用「心中有一塊大石頭放不下」來形容,我覺得很傳神。長時間憂怒鬱悶,疾病顯化出來的位置,經常是集中在心胸這一個區塊。中醫稱乳岩、乳毒,起因為憂思鬱結,所願不遂,導致肝脾氣逆、經絡阻塞,在胸部顯化為核從狀硬物。 西醫的角度來看,要預防乳癌的復發與轉移,除了定期檢查追蹤外,照顧到心理層面,盡量避免陷入抑鬱、憂鬱的漩渦中,也十分重要。有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接受心理治療、適時排解壓力,復發與死亡風險可降低四到五成。此外,不只惡性的乳癌,良性的乳腺發炎、乳房腫痛脹,避免壞情緒傷身,也是排除危險因子的好方法。 去恨解悶胸病不生當然人都會有情緒,時而悲傷、時而憤怒,也都是有的。但若你不去擴大它、延長它,讓情緒像一陣風吹來,很快消散,那就很安全,不怕它積累成疾。有一個保命心法,你一定要牢記,那就是「去我執、去自我中心」。 脾氣一來,病氣就來。老愛發脾氣,容易令內分泌失調。而胸中疾患,常跟「所願不遂」有關。你這個願,如果是好願,是為大家好、為提升自我靈性所許下的心願,那就完全沒問題完全無害。但如果你去做了一些好事,是為了能有好名聲、期待人家稱讚或給予回報,那就很容易出事。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強迫人家得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不然你就生氣、就不滿,用情緒勒索人家,像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生病。 「如果你愛我,你應該如何如何。」「我做了這麼多還不都是為你好。」「養狗都還會搖尾巴,養你不如養條狗。」充滿執念地去希望人家滿足你、順你意,人許這種願,傷心悲憤的機率實在太大了。強迫人家替你做什麼,別人不一定會聽你的,一直要一直要,往往更不能如願。但若你開心地自願去為他人做什麼,付出時間、提供幫助、傳遞善意,那你每次都能如願,且沒有人能阻止你。利他,出於無私的愛,結果肯定非常美妙。 無私,化解不滿足的尷尬大自然提供氧氣給我們吸到飽,也沒向人要過一毛錢。太陽讓我們感到溫暖、強健我們的骨骼,也沒跟人討過任何暖氣費、營養費。人啊,活得自然一點,效法自然,有機會就盡量無私去付出,少去想一些有的沒的,怨氣少一點、仇恨少一點。稍微算一下自己曾獲得的種種好康,出生的時候赤裸裸沒帶一張鈔票、一張信用卡,不也活到了現在,一路上獲得的幫助,實在是數也數不完啊!把怨氣都洩掉,才有空間把福氣裝進來。以感謝代替抱怨,心放鬆了,維持健康也會輕鬆許多。 每回當我說利他的時候,都會記得提醒大家要「不求回報」,順手利他,不要帶有目的性的利他,這樣,你才能真正快樂起來。給陌生人一把雨傘,讓他不至於淋成落湯雞,所能獲得的快樂,相當於家庭收入翻倍。經常無私利他、時時感到快樂,免疫力會很棒、大腦也不容易退化。心寬一寸、病退一丈,你快樂、大聲歡笑、大口深呼吸,胸中舒暢,自然百病不生。 練呼吸,鼻孔左右交替隔夜的怨氣毒如蛇,千萬不要把怨氣留到明天。當你覺得天公伯對你不公平,世界欠你一的道歉的時候,趕快來做這項呼吸練習。這個左右交替式呼吸,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它能整合左右、調節陰陽平衡,你將得到月亮與太陽的祝福,成為一名剛柔並濟的生命勇士。各種性格的人都適合練習。 交替式呼吸令過分消極的人獲得滋養的能量、重拾和諧之感,也能讓太亢奮的人平靜下來、緩解躁動不安。最棒的是,這個呼吸法,會幫助肺部排濁氣,因憤恨憂鬱而感到胸悶的人,不妨藉此消消氣。另一個練習的好時機是睡前,經常練習,你會睡得更甜更香更安穩。以下「鼻孔左右交替呼吸分解動作」按圖示動作重複三次,換邊,同樣再做三次即大功告成。

經前乳房脹痛是乳癌警訊?聽聽中醫怎麼說

經前乳房脹痛是乳癌警訊?聽聽中醫怎麼說#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月經來前胸部就開始發脹,隱隱作痛,會不會是乳癌的警訊呢?知名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表示,經前乳房脹痛是婦科病的一個早期且重要的信號,通常與內分泌系統或卵巢功能調節不穩有關,和乳癌沒有直接關係,建議先調適情緒,生理期改穿寬鬆無鋼圈的內衣,經前一周少吃辛辣刺激、高脂肪類的食物,盡量高纖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緩解經前期乳房脹痛。對雌激素與黃體素敏感 較易誘發子宮肌瘤針對經前乳房脹痛,賴睿昕表示,發生的時間通常是排卵後或是月經來臨之前幾天至一週,平常柔軟的乳房變得像結塊一樣,觸碰或是穿胸罩會痛、睡覺翻身壓到也會痛醒,乳頭容易有痛或癢的感覺,但是月經一旦來臨後,這些症狀就會開始消失。賴睿昕指出,中醫認為「乳頭數肝,乳房屬胃」,是中醫經絡理論的說法。中醫所說的十二經絡,足厥陰肝經會經過乳頭,而足陽明胃經則會貫穿整個乳房,因此乳房的健康,與肝經和胃經有關,肝與內分泌有關,胃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有關,主身體功能的運化,當肝氣鬱結,胃的氣血運化失調,乳腺就會開始腫脹不通暢,乳房就會有壓迫感,嚴重時產生硬塊進而導致疼痛。有人謠傳經前乳房脹痛時容易得乳癌,賴睿昕強調,經前乳房漲痛跟乳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卻是代表你屬於對雌激素與黃體素敏感的體質,相對來說反而比較容易誘發子宮肌瘤的風險,此外經前胸部脹痛也容易誘發情緒低落、水腫等情況產生,中醫則重視乳房與與精神因素的聯繫。在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抑鬱,不開心有事容易誘發經前乳房脹痛的可能,通常以調肝養胃的治療為準,方劑中的小柴胡湯、當歸拈痛湯、烏藥順氣散就能有效的緩解疼痛,也可以避免每個月痛苦的循環,但是在中醫治療後,乳房明顯腫塊未隨月經消退,且家族高風險的族群有乳癌、卵巢癌病史,則建議去西醫乳房外科定期接受篩檢,絕對不可輕忽。預防經前乳脹 情緒調適擺第一要預防經前乳脹,賴睿昕說,情緒的調適絕對是擺在第一位,在自己月經將至前幾天,就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太累,適當地休息,保持樂觀情緒,切忌常常發怒或生悶氣,平時多運動,參加適當的社交活動。賴睿昕建議,可在生理期要來前改穿較為寬鬆無鋼圈的內衣,很多人乳房痛時會覺得不穿內衣,或穿無鋼圈內衣比較好,其實不一定。如果本身胸部比較豐滿的女性,反而是穿著支撐力足夠的內衣才能減少乳房過重帶來的不適。而大家運動時最後穿著適當的運動內衣,以減少乳房過度晃動,平時就選擇具有足夠支撐力的內衣,對改善週期性或非週期性的乳房痛都有幫助。此外,臨床上有發現患者少喝咖啡有助於減少乳房脹痛的,醫師說,如果常常乳房痛,可以考慮先避免攝取咖啡因,看看狀況是否改善,刺激性的飲料在月經來前要減少服用,並建議在月經前一周少吃辛辣刺激、節制富含高脂肪類的食物,盡量高纖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緩解經前期乳房脹痛。【茶飲】舒胸理氣茶材料陳皮6g,山楂6g,香附6g,有機玫瑰花3g,生甘草2g、枸杞3g、紅棗3-6枚,水1000c.c.作法1.陳皮、山楂、香附、有機玫瑰花、甘草稍微清洗過,用茶濾袋包好;枸杞、紅棗剪碎。2.把所有藥材加入沸水1000c.c.煮開,靜置10分放涼即可飲用。功效陳皮消導疏通胃氣,山楂通經活血、有機玫瑰花與香附疏肝理氣,甘草紅棗調養脾胃,枸杞補脾益腎,有助於緩解經前乳房脹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小鮮肉減肥胸部卻沒消風 原來得了女乳症

小鮮肉減肥胸部卻沒消風 原來得了女乳症#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門診常有男大學生因肥胖而努力健身,但胸部突出部分卻依然明顯,特此至乳房外科求診,更向醫師表示擔心自己是否得到癌症。衛福部樂生療養院一般外科主任王志堂指出,男性女乳症其實相當常見,主要因性荷爾蒙比例失調,刺激乳腺組織增生,在乳頭下方產生可觸摸到的增生乳腺組織,大小從0.5公分到數公分不等。造成賀爾蒙失調的3大原因胎兒時期:在媽媽子宮內,接受到母體血液中高濃度女性荷爾蒙刺激,導致出生後乳房較為明顯,待女性荷爾蒙消退後,乳房就慢慢恢復正常。發育期:性器官開始發育,體內性荷爾蒙的濃度增加,乳腺組織增生,此時期男性常見於兩側乳頭下方摸到小硬塊,乳頭變得敏感,與衣服摩擦時會痛。隨著男性荷爾蒙持續增加,男性特徵更明顯時,乳房的發育就慢慢消失。雄性素與雌性素的比例失衡:當雌性素的濃度增加,就會誘發男性乳房組織發育。如性腺功能低下、肝硬化、營養不良、腎上腺及睪丸腫瘤、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或是服用藥物皆有可能是原因。當乳腺組織受雌性素刺激,乳腺管開始向乳頭增生延長,周圍的結締組織及脂肪也跟著增生,在乳頭下方摸到對稱性、紮實、有點彈性的硬塊,因腺管增生且沒有形成產生乳汁的腺泡,所以乳頭不會有分泌物。在生長期偶爾會伴隨疼痛,在歷經6-12個月持續刺激後就會進入纖維期,此時乳房要回復正常大小就不太可能,故要治療必須選擇在生長期做治療。單側乳房有不痛、不易移動的腫塊 要警覺是否罹乳癌王志堂表示,用拇指與食指以乳頭為中心置於兩邊外側,由兩側同時向乳頭方向移動,如果在乳頭乳暈下方摸到硬塊,就要懷疑是男性女乳症。如果發現只有單側乳房有不會痛、紮實偏硬且較固定不易移動的腫塊,或腫塊上方皮膚凹陷、乳頭有血樣分泌物,甚或腋下可觸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是乳癌。非病理性男性女乳症可以手術除去皮下脂肪及乳房組織,主要是男性乳癌容易被輕忽,畢竟男性的乳腺組織少,乳癌一旦發生就容易侵犯至周圍組織或淋巴轉移。早期尋求醫療的協助,才可避免無法挽回的結果。

單側乳頭凹陷想整形 竟驗出乳癌

單側乳頭凹陷想整形 竟驗出乳癌#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3歲賴姓婦女左側乳頭凹陷12年,到醫院做乳頭整形,在進行乳房超音波時未發現腫瘤,但手術當下切片送乳暈組織化驗,卻發現原位癌。醫師提醒,後天單側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作祟,有此情況的婦女別輕忽。原位癌難靠觸診發現 婦切病灶「顧不得外觀了」 衛福部彰化醫院乳房外科醫師李忠懷表示,患者12年前曾因左側乳頭凹陷就診檢查,沒有症狀及明顯腫塊,乳房攝影也正常,每年定期追蹤,前年及去年均無異常。近日患者想整形再造左側乳頭,竟意外發現約1.5公分的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就在凹陷的左乳暈下方,後來切除腫瘤,進行乳房保留手術。 賴婦說,這12年來左乳頭凹陷不會痛不會癢,沒有症狀,也摸不到腫塊,直到近來一直覺得左乳頭凹陷很醜,自己也是愛漂亮,才想要整形,沒想到因此發現惡性腫瘤,最後決定切除腫瘤比較重要,顧不得外觀了。 李忠懷指出,原位癌很難靠觸診發現,在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也不一定看得出來,大部分要病理切片才能診斷,但前述三項檢查仍是乳癌篩檢最重要的方式,還是能達到早期發現的功效。 正常乳頭含有緻密的膠原纖維和一層薄薄的肌肉,乳頭平均高度為0.9公分,乳頭凹陷(或稱乳頭內縮)指的是乳頭往內凹,側面看不到凸出的乳頭,可能單側或雙側發生,又分成先天及後天,先天性乳頭凹陷在19至26歲女性中約占3%,通常是雙側凹陷,發生乳癌的機率和一般人一樣。每年2千婦女死於乳癌 乳頭凹陷、乳暈變色也是警訊 至於後天的乳頭凹陷,李忠懷表示,有可能是乳腺炎、乳管擴張或手術等原因,也可能是良性或惡性腫瘤引起,良性的乳頭凹陷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持續數年,當乳頭凹陷迅速發生時,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尤其是單側乳頭凹陷的可能性更高。婦女若出現乳頭凹陷,有任何可疑的異常都應進行切片檢查,若沒有異常證據,最好是每年定期追蹤。 李忠懷強調,除了乳頭凹陷可能是乳癌的警訊,包括乳頭出現分泌物、乳暈顏色變化、乳房外型改變、乳房皮膚紅腫或潰爛等,也是危險警訊,需進一步檢查,釐清是否為腫瘤作祟。 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首位的癌症,每年逾萬名婦女罹患,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人確診、6人因乳癌而去世。因此,國健署提供45~69歲及40~44歲具家族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