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長期嚴重腰痛、無力 恐有椎間盤突出

長期嚴重腰痛、無力 恐有椎間盤突出#腰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嚴重腰痛、下肢無力甚至痙攣性疼痛影響生活?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慢性疼痛,有望透過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解除疼痛、復歸生活。一名46歲的女按摩師,過去1年來都為嚴重腰痛、下肢無力所苦,甚至有痙攣性疼痛,曾受過高達8次手術。就醫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當晚即可下床走路,還立即解除糾纏很久的慢性疼痛。15年內因腰痛動刀 脊椎手術多達8次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最近幾週症狀越來越嚴重,嚴重背部疼痛,爬樓梯、久坐或久站都非常痛苦、困難,夜間也無法入睡。經檢查顯示,腰椎第5節及薦椎第1節(L5-S1)的椎間盤突出,並伴有椎管狹窄及疑似腫塊。這位患者曾從高處跌落,15年內因腰痛陸續接受共8次脊椎手術,包括傳統脊椎融合併內固定手術及脊椎清創手術,卻仍然沒解決腰痛問題。為避免反覆開刀引起沾黏,建議接受新式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術。內視鏡手術對執刀醫師視野清晰,可有快速有效率的移除突出的椎間盤等異物,對患者傷口小、不到1公分,破壞組織少、出血量少。重拾行走能力 避免失能、揮別負面心理手術時間約2小時,因情況較複雜,所以比一般內視鏡時間稍久。當天晚上在醫護人員陪同下竟然可以行走,她感到非常順利,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術後立即擺脫糾纏許久的疼痛,患者自稱是燙手山芋,名望的醫院束手無策、曾裝支架的醫院也不敢動手術。病患終得遠離依賴打類嗎啡過日子的生活,不僅使病患脫離失能危機及絕望心理,也等同救了一個家庭。多年疼痛、心理負擔終就解除,希望一樣正受慢性疼痛所苦的人不要放棄希望,病患也準備開始術後復健。

遠離腰痛、背痛 養成日常5個好習慣

遠離腰痛、背痛 養成日常5個好習慣#腰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脊椎就像傳統帳篷,由肌肉、骨頭、肌腱、神經等連結在一起,密不可分,其中,肌肉擔負支撐力量,如果肌力逐漸流失,退化也會跟著產生,所以要有柔軟健康的腰,肌力必須強,骨科醫師游敬倫不斷強調,肌肉訓練以及腰部的柔軟度鍛鍊能預防腰椎退化。因此,平常的站、走、睡等姿勢就變得很重要,隨時保持正確姿勢並養成習慣,就可遠離腰背痛。振興醫院骨病科主任周溫祥提供以下建議:1)走路時挺胸縮小腹,不要拖著腳底板/站或走路時不要彎腰駝背,肌肉容易疲勞,踏出步伐時要把腳的重心放在腳跟,然後沿著腳的外緣到腳趾,邊走邊留意讓身體的重心保持在骨盆的位置,挺胸、微縮下巴。2)維持良好坐姿/坐著辦公或打電腦時儘量把椅子拉近桌面,讓電腦螢幕靠近自己一些,避免讓身體太往前傾,增加脊椎負擔。臀部要把椅子坐滿,讓腰背完全緊貼椅背,如果椅子深度太深,臀部無法坐滿椅背,就放個靠墊在椅子上,讓腰能完全緊貼著靠墊,並且兩腳平放地上。如果身材較矮小,腳很難平放在地上,可以在腳下墊個小板凳。切記不要雙腿交疊翹腳,這會讓髖關節的關節囊變得緊縮,大腿內側肌肉緊縮,腰部及髖部的活動度降低,嚴重時身體無法完全挺直,造成彎腰駝背,增加腰椎壓力,游敬倫提醒。即使坐得再舒服,也不要坐超過半小時,設個鬧鈴,提醒自己起來動動。3)不要彎腰提重物/搬任何東西,只要比身體的位置還低,就要蹲下或屈膝搬起,不要騰空彎腰(也就是背與大腿呈九十度),以免增加腰椎負擔,「彎腰提起一公斤的物品,腰椎就會承受五倍的力量,」周溫祥說。「搬舉物品時,記得重物不過腰、輕物不過肩,」萬芳醫院復健部主任林伯威提供保護腰背的祕訣。4)揹包包要平衡負重/很多人外出時喜歡揹大包包,周溫祥建議背包重量不要超過三公斤,揹包包時仍要保持身體筆直,如果包包過重最好左右手輪流拎。背帶比較長的斜背包,揹的時候最好把包包放在腹部,不要放在身體兩側。如果每天都必須揹很重的東西出門,最好能使用雙肩背包,讓背包重量緊貼著脊椎,平衡受力。5)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稍微往前彎/姿勢不正確,即使用力打個噴嚏也會受傷。建議打噴嚏或咳嗽時要讓身體往前彎,兩個膝蓋稍微彎曲,可減輕腹部和背部承受的壓力。(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腰痛年輕化 輕鬆做2回春伸展操

腰痛年輕化 輕鬆做2回春伸展操#腰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以前腰痛被視為老化現象,但最近有越來越多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同樣患有慢性腰痛的毛病。腰痛的原因不只是老化,也跟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有關。「腰」這個字由「月」與「要」構成,代表身體的重要部位,日文中也常用腰的諺語表達身體無法活動的樣貌,例如「體力不支」(日文為「腰砕」)、「癱瘓」(日文為「腰抜」)。患有慢性腰痛的人,大多是腰的下部(腰椎)疼痛,很多人誤以為是腰部的肌肉出問題。但是,原因不是腰部,而是因為臀部肌肉萎縮、僵硬的關係。請參照圖,位於臀部的肌肉主要分為臀大肌和臀中肌,以及隱藏於深層的梨狀肌等大塊肌肉,擔任支撐身體的重要角色。一旦這些肌肉變僵硬,原本臀部負責承擔的重量與衝擊,就會轉為由腰部肌肉負擔,導致出現腰痛的症狀。那麼位於腰部和腿部中間的臀部,究竟算是腰的一部分?還是腿的一部分呢?就解剖學的角度而言,它既屬於腰部,也屬於腿部。因此,我們整體院為罹患慢性腰痛患者進行治療時,都是從臀部開始視為腰部。實際上,只需從臀部開始舒緩腰部和腿部,即可改善腰痛症狀。有慢性腰痛困擾的人,只要進行臀部的回春伸展操,就能減緩疼痛問題。請務必養成習慣嘗試看看。臀部的回春伸展操(本文摘自/遠離長照人生的奇蹟抬腰術:不管幾歲開始都有效的腿臀肌力訓練/出色文化)

常常腰痛 你的壓力可能太大了!

常常腰痛 你的壓力可能太大了!#腰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很多人都知道與腰痛有關的危險因子有:女性、肥胖、吸菸、運動等等項目。或許有些人會對於女性屬於腰痛危險因子,感到不可思議。這是因為與男性相比,女性會受到荷爾蒙等影響,除了肌肉量較少之外,也會受到生產、照顧孩子、穿高跟鞋等因素,更容易引發腰痛。長時間坐著 腰痛比率也有逐漸增加另外,普遍認為,藍領階級的勞動者會比白領更容易有腰痛。理由是藍領的勞動方式,像是搬運重物等,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然而,最近因使用電腦辦公而長時間坐著的工作者,罹患腰痛的比率也有逐漸增加的情形,現在來看,幾乎每個人都有腰痛困擾的現象。從一些研究報告當中,可以看出社會、心理性的因素,也成為腰痛的危險因子。先前所介紹過的「與腰痛有關的全日本調查」將在此詳細介紹。在這項調查當中,可以透過下頁「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自我檢核表,看出「壓力」的程度與腰痛的關聯性。於是,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壓力越大 腰痛的風險越高在量表中,壓力越大分數越高,其滿分(=壓力到達最大極﹚為56分。壓力程度為「輕度」,得分屬於0∼18分以下的族群,其引發腰痛的風險定義為一的話,壓力程度為「中度」且得分落在18∼22分的族群其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42倍,壓力程度為「高度」,得分超過23分以上的族群,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56倍。自覺到越大壓力的人,其罹患腰痛的風險也就越高。在同一份調查中,也針對陷入心情低落,即所謂「憂鬱傾向」進行了研究。這叫做「SF-36(MOS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調查 QOF (生活品質﹚的一般性檢查當中,單純探討心理健康的部分,可以簡單地確認是否具有憂鬱傾向。根據報告顯示,滿分100分當中,得分超過52分,具有強烈憂鬱傾向的人,與得分未達52分,較無憂鬱傾向的人相比,前者罹患腰痛的風險比後者高出了1.41倍有關職場與家庭等人際關係上的壓力、緊張、不安等因素,和腰痛有怎麼樣的關聯性,正是我現在進行的研究領域。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請根據最近一個月內的情形,來回答以下問題。完全無的話為「 0分」,幾乎沒有的話是「 1分」,若答案為有時候的話為「 2分」,經常的話是「 3 分」,已經有很多次的話為「 4 分」,請計算出總分。(第 4 ∼ 7、9、10、13 題請反向計分)1) 是否曾因意料之外的事導致精神混亂嗎?2) 是否曾因無法進行重要判斷而感到困擾?3) 是否曾變得神經質,或者感受到壓力?4) 是否能成功處理麻煩?5) 是否能好好應付生活中的變化?6) 是否擅長戰勝壓力?7) 是否一切順利?8) 是否在工作上或人際上有過失敗的經驗?9) 是否曾煩躁過度,到達不堪忍受的程度?10) 工作或人際方面是否順利?11) 遇到不順時,是否容易暴怒?12) 是否有很多工作方面的煩惱?13) 是否善於安排自己的預定行程?14) 是否因麻煩過多而感到困擾?(本文摘自/腰痛自癒!/橙實文化)

95%椎間盤突出 是脊椎末2層問題

95%椎間盤突出 是脊椎末2層問題#腰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大多數(約95%)的腰部椎間盤突出都出現在脊椎的末兩層,L4-5和L5-S1。因為這裡承受了最多的重量,所以這結果一點也不奇怪。這裡的神經和粗大的骶骨和骨盆緊緊纏繞,承受著彎腰、抬起物體和扭轉等動作的主要壓力。當病人有椎間盤突出時,我通常會建議他們「不要彎抬扭」。疼痛防礙日常功能 藥物須搭配物理治療當我們決定注射藥物時,我們會盡力對準疼痛出處,好減少疼痛和發炎。然而,我會謹慎地知會病人,這個程序多少帶點試誤性質。如果有殘餘的疼痛,我們會尋找第二個目標,例如腰椎小面關節或骶髂關節。如果疼痛的是肌肉或肌筋膜,我們可以用激痛點注射。如果危及日常功能,或是病人害怕做一些可能讓疼痛惡化的事情時,就必須搭配物理治療。在疼痛管理上,多模式策略是重要的。「注射後,」病人問道,「我還有辦法知道我會不會做了什麼傷害身體的事呢?」「幸運地是,」我回答,「我們的身體夠聰明,雖然我盡了全力關閉疼痛訊號,減少你的痛覺,但身體仍舊會傳遞警告訊號給你。」保守治療後仍疼痛 建議求診脊椎外科經過保守治療後,如果疼痛仍舊持續,或是有神經功能缺損(像是虛弱或麻痺感),我會讓病人去找脊椎外科醫師。脊椎外科有兩種:神經外科和骨科。他們在住院醫師訓練階段都受過外科專業訓練,在這個階段後,許多人也在脊椎外科方面接受更多訓練。證據仍有爭議。在我自己的觀察中,一半以上的病人在注射後,疼痛都得以減緩,時間通常從幾週、甚至幾個月不等。如果問題是可以自行改善的,像是新的椎間盤突出,除非發生了嚴重的神經根壓迫或狹窄,最好還是不要進行手術。(本文摘自/為什麼痛?/寶瓶文化)

驚!壓力越大腰痛風險越高

驚!壓力越大腰痛風險越高#腰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人都知道與腰痛有關的危險因子有:女性、肥胖、吸菸、運動等等項目。或許有些人會對於女性屬於腰痛危險因子,感到不可思議。這是因為與男性相比,女性會受到荷爾蒙等影響,除了肌肉量較少之外,也會受到生產、照顧孩子、穿高跟鞋等因素,更容易引發腰痛。社會、心理因素也會成腰痛危險因子另外,普遍認為,藍領階級的勞動者會比白領更容易有腰痛。理由是藍領的勞動方式,像是搬運重物等,都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然而,最近因使用電腦辦公而長時間坐著的工作者,罹患腰痛的比率也有逐漸增加的情形,現在來看,幾乎每個人都有腰痛困擾的現象。從一些研究報告當中,可以看出社會、心理性的因素,也成為腰痛的危險因子。先前所介紹過的「與腰痛有關的全日本調查」將在此詳細介紹。在這項調查當中,可以透過下頁「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自我檢核表,看出「壓力」的程度與腰痛的關聯性。於是,就會得出以下的結論。自覺壓力調查表 壓力越大分數越高在量表中,壓力越大分數越高,其滿分(=壓力到達最大極﹚為56分。壓力程度為「輕度」,得分屬於0∼18分以下的族群,其引發腰痛的風險定義為一的話,壓力程度為「中度」且得分落在18∼22分的族群其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42倍,壓力程度為「高度」,得分超過23分以上的族群,罹患腰痛的風險為1.56倍。自覺到越大壓力的人,其罹患腰痛的風險也就越高。在同一份調查中,也針對陷入心情低落,即所謂「憂鬱傾向」進行了研究。這叫做「SF-36(MOS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 」,調查 QOF (生活品質﹚的一般性檢查當中,單純探討心理健康的部分,可以簡單地確認是否具有憂鬱傾向。根據報告顯示,滿分100分當中,得分超過52分,具有強烈憂鬱傾向的人,與得分未達52分,較無憂鬱傾向的人相比,前者罹患腰痛的風險比後者高出了1.41倍有關職場與家庭等人際關係上的壓力、緊張、不安等因素,和腰痛有怎麼樣的關聯性,正是我現在進行的研究領域。自覺壓力調查表 (PerceivedStressScale)請根據最近一個月內的情形,來回答以下問題。完全無的話為「 0分」,幾乎沒有的話是「 1分」,若答案為有時候的話為「 2分」,經常的話是「 3 分」,已經有很多次的話為「 4 分」,請計算出總分。(第 4 ∼ 7、9、10、13 題請反向計分)1) 是否曾因意料之外的事導致精神混亂嗎?2) 是否曾因無法進行重要判斷而感到困擾?3) 是否曾變得神經質,或者感受到壓力?4) 是否能成功處理麻煩?5) 是否能好好應付生活中的變化?6) 是否擅長戰勝壓力?7) 是否一切順利?8) 是否在工作上或人際上有過失敗的經驗?9) 是否曾煩躁過度,到達不堪忍受的程度?10) 工作或人際方面是否順利?11) 遇到不順時,是否容易暴怒?12) 是否有很多工作方面的煩惱?13) 是否善於安排自己的預定行程?14) 是否因麻煩過多而感到困擾?(本文摘自/腰痛自癒!/橙實文化)

腰痛就是腎臟出問題?專業醫師大解密

腰痛就是腎臟出問題?專業醫師大解密#腰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位於腰後兩側的腎臟,又稱「腰子」,因為疾病不容易被了解,加上人人耳聞「洗腎」色變,許多人對某些症狀常有相同的疑問,例如:「腰痛就是腎臟不好嗎?」、「出現症狀時應該看泌尿科或腎臟科呢?」事實上,腰痛來源很多,機件、皮膚、神經都有可能是兇手,對於難解的腰痛問題,專業腎臟科醫師教你如何找出兇手!腎臟功能不好並不會出現腰痛情形亞東醫院腎臟科醫師徐愷翔表示,腎臟對於人體排毒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腎臟是否能發揮正常功能對於調節體內環境、排除毒素非常重要。腎臟的好壞通常取決於腎臟是否能發揮正常功能,因此單以功能而言,腎臟功能不好多半不會出現腰痛的症狀。徐愷翔醫師表示,除了腎臟外,後腰部的人體組織,包括:脊椎骨、脊椎附近的神經、以及表淺的肌肉、肌腱、皮膚,都有可能是腰痛的來源。腎臟結構、功能出問題要分別看不同科此外,許多病人對於自己該看泌尿科或腎臟科也常感到疑惑,徐愷翔醫師認為,如果腎臟裡頭長了腫瘤、長了膿包、長了石頭,都是屬於「硬體」也就是結構性上的疾病,通常我們會請泌尿科醫師幫忙。如果是腎臟的排毒功能下降,體內的尿毒上升,可以看作是「軟體」也就是功能上的異常,這時候請由腎臟科醫師來傷腦筋。檢驗尿毒素含量可看出腎臟功能是否良好另外,徐愷翔醫師也提到,若將腎臟疾病大致分為功能不佳與結構異常。對於腎臟的結構,醫師常會安排超音波檢查,在沒有輻射線的狀況下,大致了解是否有結構的異常。針對腎臟的功能部份,由於排毒是腎臟的重要功能,因此醫師可能會檢驗您血液當中的尿毒素含量,一旦尿毒素上升,可能就是腎臟怠忽職守了!

腰痛一年 9顆爆裂型突出椎間盤作怪

腰痛一年 9顆爆裂型突出椎間盤作怪#腰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40歲的女業務長期腰痛,除了要跑業務趴趴走,同時也為長期腰痛所苦,由於她擔心手術傷口大、恢復期長,因此只要腰痛,就自行服用止痛藥,陸陸續續長達一年的時間。有次起床引發劇烈坐骨神經痛,到院接受脊椎內視鏡神經減壓手術,取出爆裂型突出椎間盤高達9顆。長期腰痛 取出9顆爆裂型椎間盤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不僅腰部一動就痛,腰部直不起來,更牽連到臀部、大小腿後側的痠、麻、痛,更是痛到不能走路。經過診斷及檢查,患者是因第五腰椎與第一薦椎間的爆裂型的急性椎間盤突出壓迫腰椎神經,引起劇烈坐骨神經痛。楊椒喬醫師指出,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避免破壞與拉扯脊椎旁大面積的肌肉與組織,同時保護脊椎神經不受傷害,總計竟取出高達9顆椎間盤突出,其中3顆大小還超過1公分。術後患者馬上止痛、立即下床,並在隔天就能出院返家。椎間盤只要突出1公分 就會引起劇烈疼痛椎間盤突出可說是一種文明病,幾乎每3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或曾經遭受過這種疾病的折磨。椎間盤突出最常發生在40至50歲之間的病人,其中大約90%的椎間盤突出影響第五腰椎和第一薦椎神經根。一般椎間盤突出只要1公分左右,在壓迫到脊髓和脊髓周圍的神經時,即會引起患者劇烈疼痛。而這位患者的椎間盤被爆裂式的擠壓出脊椎前後側,十分罕見,難怪如此疼痛。院長楊椒喬醫師提醒,患者在術後1~2個月內必須避免提重物,避免過度彎腰,避免劇烈的活動,並應維持良好的姿勢,以避免造成椎間盤的壓力,才是避免再度復發的不二法門。 (取出的爆裂型突出椎間盤高達9顆。/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其中有3顆爆裂型突出椎間盤大於1公分。/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