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孩童發燒又頭痛 當心感染腦膜炎

孩童發燒又頭痛 當心感染腦膜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家長對於小孩發燒都會感到緊張不已,擔心會「燒壞腦子」!但醫師指出,孩童發燒是對於細菌或病毒的正常反應,如發燒時孩童精神活力與食慾正常的話,通常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但如感冒發燒的同時出現頭痛、嘔吐、精神或食慾不好、肢體無力,尤其是頸部僵硬等症狀,就要當心是細菌性腦膜炎,須儘快尋求小兒科醫師診治。一名10歲學齡女童,白天起有輕微感冒咳嗽症狀,半夜開始頭痛,送至急診求治後,經脊椎穿刺術確定為細菌性腦膜炎,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目前患童已出院無併發症。食慾差、嘔吐 是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簡穎瑄醫師說,燒壞腦子指的是腦膜炎引起的發燒,會由病毒或是細菌入侵腦部造成傷害,而非單純發燒就燒壞腦袋。值得注意的是腦膜炎病程快,且致死率有3成,症狀包括:精神差,食慾不好,嘔吐,昏迷,肢體無力,複視或退燒後仍感到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若是難以判斷,請就近尋求兒科醫師協助

阿伯長期發燒、久咳以為肺癌 竟是蟹鉗卡肺…

阿伯長期發燒、久咳以為肺癌 竟是蟹鉗卡肺…#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改變的關係,導致罹癌人數不斷增加,也讓許多醫師提高對癌症的敏感度,只要有長期病症不癒,就要懷疑可能是癌症所致。而中國就有一名六十三歲的蔡姓男子,半年來因持續發燒、咳嗽,醫師一度懷疑罹患肺癌,但經手術後,竟在男子肺部夾出一隻小蟹鉗,令醫護人員大為吃驚。阿伯經手術夾出蟹鉗 症狀逐漸消失據大陸《東南網》報導,這名阿伯平日嗜吃蝦皮,但蝦皮中卻常常混有小螃蟹,又因吃飯速度過快,導致這隻蟹鉗就不知不覺的跑進左肺,引發高燒及久咳不止的症狀。所幸經手術後,夾出長1.6公分,寬0.5公分的小蟹鉗,症狀終於逐漸消失。當地醫院也進一步指出,除了阿伯之外,光是四月就收治了四名同樣是異物卡肺的患者,其中更夾出螺絲釘、文蛤殼等等,幾乎都是吃飯時邊說話邊笑所致。醫師也提醒,吃飯不能嘻笑怒罵,更不能吃得太快,以免異物卡肺。

台商染禽流感接觸122人 兩人發燒排除感染

台商染禽流感接觸122人 兩人發燒排除感染#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於4月25日確認第四例境外移入H7N9流感確定病例,仍持續於醫院接受治療。已掌握的密切接觸者包括個案家屬、同事、同機座位附近旅客及醫護人員共計122人。兩人有發燒症狀 檢驗後排除感染經醫師評估後有24位已給予預防性投藥,其中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有2人,1名於4月26日經檢驗已排除感染,另1名於4月26日晚上出現發燒、頻尿、肌肉痠痛及疲倦等症狀,今日(4月28日)採檢送驗結果為陰性排除感染。疾管署指出,目前將持續追蹤第四例接觸者的健康狀況,並請所有接觸者自主健康管理10日至追蹤期滿,期間若接觸者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時,請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

發燒、咳嗽似感冒  輕忽恙蟲病恐致死

發燒、咳嗽似感冒 輕忽恙蟲病恐致死#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本周就是清明掃墓連假,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立信醫師提醒民眾,由於春夏之際正值野外恙蟲肆虐時期,一旦被恙蟲叮咬後,病狀大部分是發燒、肌肉痠痛、咳嗽,往往被民眾誤以為是感冒,忽略就醫,有可能造成死亡,應多加留意。民眾在掃墓祭祖,容易接觸到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風險。王立信醫師表示,恙蟎常在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叮咬,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為9至12天,仔細找尋可能超過9成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患者常伴隨有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因為與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常被忽略。長袖衣褲護全身清明到郊外掃墓,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需進入草叢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快走與慢跑減重優劣評比 快走大勝!

快走與慢跑減重優劣評比 快走大勝!#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全民努力甩油的時刻,你用對方法減重了嗎?相信許多剛開始制定減重計畫的民眾,實行前幾天,都會異常勤奮,且死守計畫表,但隨著時間流動,減重意志便開始被以下詞彙給消磨殆盡:「工作好累,不想跑步」、「跑步好累,還會全身痠痛」還有「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好麻煩」,但你知道,其實減重不需要那麼「激烈」嗎?台灣肥胖醫學會方銀漢醫師就指出,減重反而不推薦慢跑或激烈運動,最推薦則是「快走」。快走與慢跑在降血壓、血糖、膽固醇 效果一樣先往前翻閱,沒多久之前由「美國心臟學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快走跟慢跑,其改善身體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的效果上,幾乎是一模一樣,最重要的是對於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的病患,快走反而比慢跑好上許多,可減少運動對身體的負擔。另外,方銀漢醫師更指出,在消耗熱量上,雖然從A點到B點,慢跑消耗的熱量的確會比快走多,但慢跑與快走卻有以下的優缺點差距:1) 快走比較輕鬆,所以可以持之以恆,持續下去,再接再厲,與肥肉進行長期對抗戰。2) 民眾若平時無運動習慣,突然的發憤立志要慢跑減重,得到的反效果,很可能是換來隔天全身性的痠痛,進而催促著意志力消磨殆盡。3) 慢跑,的確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一旦造成運動傷害,未來要繼續靠運動減重,就顯得困難許多。4)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快走則比慢跑好上許多。英高齡老翁 靠健走心臟病不藥而癒時間再往前推進,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英國有一名高齡77歲的老翁,多年前罹患心臟病,且嚴重到心臟必須裝上支架,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但在那開刀後的那天起,這名老翁開始健走,每日堅持走上五公里,二十多年來,他累積的腳程,已可繞地球整整一圈,當然,他的心臟病幾乎不藥而癒,獲得良好的控制。方銀漢醫師則說,來到他門診上的減重患者,運動方式都會比較推薦快走,雖然快走消耗熱量不如慢跑,但一點一滴長期觀察下來,快走的效果反而比較好,另外,方銀漢也提醒,根據研究,運動完喝無糖豆漿或是吃茶葉蛋等蛋白質食物,能增長肌肉,提升身體代謝率,但切記運動完別再喝含糖飲料,尤其是含糖的運動飲料,除非必要,否則運動後喝下運動飲料,很可能把消耗熱量補回去。

樂閱讀/發燒反應可促進毒素排除

樂閱讀/發燒反應可促進毒素排除#發燒

全身療法治療師知道,那些在幼兒期飽受一個接著一個感染所侵襲的「柔弱」孩子,年長後會比較不容易罹患慢性疾病。相信生物性療法的醫生總會使用熱的芥末膏藥,來促進並協助這種最有效的治療反應。而當皮膚疹「發不出來」、當皮膚疹「轉向體內」,或當身體本身的發燒反應不夠強而無法在沒有人工刺激的情況下克服感染的時候,尤其會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但是一般來說,現代醫療不會把體溫升高當做是一種醫療反應,反而認為是某種對身體有害的情況。當發生感染時,現代醫療嘗試的做法,通常都是用盤尼西林和其他抗生素來壓制感染。今天,幾乎所有用來對抗感染和發炎疾病的藥物都含有抗生素或類固醇,這些物質會抑制發炎及合併的發熱反應。自主性的發熱反應是必要的如果身體無法或不被允許產生自主性的發熱反應,讓自己擺脫感染時的毒素,這些毒素就會沉積在間質的儲存細胞裡,造成蓄積性中毒,並進一步降低剩餘的儲存能力,同時降低免疫活性組織反應的能力。最後,可能還會形成間質「堵塞」並合併抵抗力下降的情況,最終成為像癌症這種慢性病得以發展的主要前提條件。有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許多癌症病人在發病之前都很「健康」,他們早期的醫療記錄幾乎都是一片空白。他們通常沒有任何嚴重的發熱疾病,因此未能讓自己免於先天性與蓄積性中毒的窘境。驚人的研究發現凡‧亞德納(M. von Ardenne)、藍伯特(Lampert)等學者發現,癌細胞對高溫很敏感,在大約攝氏40.5度左右,身體裡的惡性細胞就會受到不利的傷害。另一方面,要損傷健康的細胞則需溫度升高到約攝氏43度。因此,發燒和體溫上升不僅會促進防禦能力,還能把癌細胞弱化到可以更快被防禦機制摧毀的程度,而健康的細胞則絲毫不受影響。藍伯特提出報告說,如果動物宿主在接種腫瘤細胞之前先洗一個熱水澡,那麼接種的腫瘤將不會「產生影響」,而對腫瘤進行的實驗也顯示,腫瘤生長的速度會大幅降低。在某些個案裡,也可能發生腫瘤完全萎縮的情況。發熱療法還有另一個好處:如果某個病人間歇性地接受高劑量的化學療法,並且正處在發熱治療的顛峰時,那麼藥量就可以降低1/3之多,有時候甚至可降到1/2。治療的效果幾乎完全一樣,卻能減少化療的副作用。因此,就我來看,發熱療法的價值已經沒有什麼爭議了,而且這個方法的確被證實有它臨床的實用價值。發熱療法讓癌症病患的內在環境得到改善,因為受阻的通道都被打開了,包括打開最重要的大腸「過濾器」,並且促進抑制腫瘤生長的抵抗力。(本文作者/喬瑟夫.以色斯)(摘自/癌症大震撼!/柿子文化出版)

急性發燒伴隨出血 恐血癌前兆

急性發燒伴隨出血 恐血癌前兆#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急性血癌早期檢測不易,急性發燒、貧血、紫斑出血可能是癌症前兆!醫師表示,民眾需多加留意身體徵兆,因急性血癌往往伴隨急性發燒,出血、貧血、血小板急速下降等併發症,和一般感冒發燒略有差異,因此患者若發燒、帶有貧血或紫斑出血,應儘速就醫確診。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高偉堯醫師表示,急性血癌大多是早期造血幹細胞發生成熟障礙且大量增殖,而慢性血癌則是較成熟的造血細胞產生異常病變所引發,因此慢性血癌常通常可透過健檢發現,如白血球過高等;但血癌周邊血液常規檢查中,不成熟的芽球性細胞,不一定可以檢測出來,使得急性血癌檢測的困難度增高。因急性血癌早期檢測不易,民眾若有急性發燒、貧血、紫斑出血的情況可能是癌症前兆,千萬不能輕忽。此外,血癌不只是會影響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的生成,進而引發貧血、出血、感染等併發症,嚴重者還可能發生器官衰竭或死亡。不放棄治療!目前治療血癌方式有化學藥物治療、血液幹細胞移植等,高偉堯醫師建議病人配合醫囑、積極治療,仍有根治與治癒的機會。

《破除迷思》小孩發燒不會燒壞腦袋!

《破除迷思》小孩發燒不會燒壞腦袋!#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很多家長只要小朋友一發燒,就會神經緊繃、很擔心,加上坊間一直流傳著「發燒會燒壞腦袋」或是「某某鄰居小時候就是發燒拖太久才會燒到耳朵聾掉」等說法,因此,父母們往往一發現孩子發燒,就趕緊抱到醫院求診,甚至要求打退燒針或打點滴。不過,小兒科醫師提醒,發燒本身並不會燒壞腦袋,而是疾病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的可怕!關於「小孩發燒會燒壞腦袋」這樣的說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吳宗侔醫師表示,真相是因為那些小孩罹患了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而留下神經後遺症,與發燒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吳宗侔醫師說,小朋友發燒的前一、二天家長都可以自行觀察,其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都是觀察指標。其實發燒本身其實並不可怕,因為發燒其實是生病時人體自我保護的機制,而41℃以下並不會造成傷害,且適度發燒可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6大危險病徵辨重症吳宗侔也強調,發燒有無、體溫高低都不一定能代表疾病的嚴重度,兒童生病時,重要的是觀察有無重症的6大危險病徵:1)三個月以下嬰兒出現發燒38°C。2)尿量大幅減少,超過8小時沒尿尿或哭泣時沒有眼淚。3)意識不清,持續昏睡、未發燒時燥動不安、眼神呆滯,或肢體痙攣、肌抽躍、肢體麻痺、感覺異常,或持續頭痛與嘔吐、頸部僵硬。4)咳痰有血絲,或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吸氣時胸壁凹陷。5)心跳速度太慢、心跳不規則,或無法正常活動,例如不能爬樓梯、走小段路會很喘,或嘴唇、手指、腳趾發黑。6)皮膚出現紫斑。吳宗侔醫師也提醒,無論有無發燒,如果兒童出現上述情形,需儘快找兒科專科醫師診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