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

不可不知!發燒、呼吸急促是心病警訊#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剛出生7天的女嬰,因發燒、呼吸急促住院治療,而入院檢查時發現有明顯的心雜音,立即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結果發現是先天性心臟病-膜邊型心室中隔缺損,後來,在醫師給予利尿劑和強心劑後,病情已慢慢獲得控制和改善。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王嘉慶醫師表示,小朋友在做身體檢查時,偶爾會發現有心雜音,這是因為血流通過心臟振動而產生的聲音,並不全然是異常,有時候心臟構造正常的小朋友,在生病發燒或激烈運動後,也可能產生心雜音,但心雜音中不乏有些情況是因心臟構造異常所致。心室中膈缺損 在先天性心臟病中佔2成一般來說,正常心臟有左右兩個心室,中間有心室中膈做為分隔,而所謂的心室中膈缺損,指的是心室中膈上有了破洞,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裡約佔了20%~25%,且依據缺損的位置有不同的分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第二型或稱膜邊型,但對於東方人來說,主要是以第一型特別多。王嘉慶醫師表示,心室中隔缺損大小會影響症狀出現的時機。小的缺損可能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只有在聽診時可能會被聽到心雜音;較大的缺損可能在嬰兒時期造成餵食困難、呼吸喘、盜汗、體重成長過慢、容易疲勞,嚴重時則會因併發心臟衰竭及肺高壓,而有發紺、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缺損部分大 恐會引起心衰竭在治療方面,小的缺損通常不需要治療,僅需定期追蹤,確定沒有其他併發症,且有些較幸運的病患,在追蹤時缺損會完全自行癒合;而較大的缺損若引起心衰竭症狀,通常會先給予藥物以控制症狀,部分的缺損在追蹤時會自行變小,但有一部分則會因持續心衰竭,而必須及早接受手術治療。

透過簡訊助戒菸 成功效果竟加倍

透過簡訊助戒菸 成功效果竟加倍#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科技隨著時代在進步,現在生活中人手一支手機已是常見現象,但你有聽說過簡訊也能戒菸嗎?根據美國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透過簡訊戒菸計畫的民眾,成功戒菸率竟可提高1倍。傳遞正面訊息 幫助民眾戒斷菸癮該項研究來自於喬治華盛頓大學,針對500名計畫戒菸的民眾們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參加簡訊戒菸計畫,並且在過程檢驗他們唾液,以確保大家在這段期間內都沒有偷抽菸。這個研究的過程,會傳送簡訊到吸菸者的手機裡,告訴他們戒菸的可以省下多少錢,甚至也會提供各種不同的建議,此外,大家也可以透過簡訊表達自己戒菸的感受,並且會根據收到的內容給予適當的回應,幫助大家在戒菸的過程中能夠持之以恆的保持下去,且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參加此計畫戒菸的民眾,成功戒菸率為11%,沒參與此計畫並戒菸成功者為5%,目前此研究報告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

呼吸喘、發燒險喪命 竟是弓形蟲在作怪

呼吸喘、發燒險喪命 竟是弓形蟲在作怪#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日前,一位45歲的婦人因呼吸喘、上腹部不適以及輕微發燒,在他院就醫時,原以為是腸胃炎,服用藥物後症狀仍未緩解,反而呼吸喘的情形越來越嚴重,趕緊到花蓮慈濟醫院就診,發現竟是「弓形蟲」作祟,生命一度垂危!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蔡人植醫師表示,弓形蟲為一種細胞內寄生的原蟲,人類常因接觸受貓糞汙染的泥土或清理貓沙時,誤食經貓科動物糞便污染的水、食物,或是吃到未經煮熟的牛、羊、豬肉的弓形蟲囊體而被感染。蔡人植醫師表示,感染「弓形蟲」後,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或孩童中,少部分病患會出現明顯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為淋巴結腫大,病人常會有倦怠感、偶爾會有輕微發燒,這些症狀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後就無症狀。弓形蟲侵犯腦 易引起腦炎但是像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潛在的弓形蟲再活化時,腦部是最常被侵犯的部位,容易引起腦炎、意識不清、抽蓄、肢體動作障礙等症狀。因此像婦人免疫功能正常,且沒有飼養貓,近期內也沒有食用生菜或是生食肉類的情況下,感染「弓形蟲」,確實相當罕見。 蔡人植醫師提醒民眾,弓形蟲並不會直接人傳人,但如誤食遭到貓糞便中的弓形蟲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便可能感染;另外,懷孕婦女也應避免接觸來路不明的貓,需要清理貓沙時應戴手套,清理後必須洗手外,也要注意飲食習慣,避免生食降低感染。

孩童發燒又頭痛 當心感染腦膜炎

孩童發燒又頭痛 當心感染腦膜炎#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許多家長對於小孩發燒都會感到緊張不已,擔心會「燒壞腦子」!但醫師指出,孩童發燒是對於細菌或病毒的正常反應,如發燒時孩童精神活力與食慾正常的話,通常不用擔心會「燒壞腦子」。但如感冒發燒的同時出現頭痛、嘔吐、精神或食慾不好、肢體無力,尤其是頸部僵硬等症狀,就要當心是細菌性腦膜炎,須儘快尋求小兒科醫師診治。一名10歲學齡女童,白天起有輕微感冒咳嗽症狀,半夜開始頭痛,送至急診求治後,經脊椎穿刺術確定為細菌性腦膜炎,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目前患童已出院無併發症。食慾差、嘔吐 是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簡穎瑄醫師說,燒壞腦子指的是腦膜炎引起的發燒,會由病毒或是細菌入侵腦部造成傷害,而非單純發燒就燒壞腦袋。值得注意的是腦膜炎病程快,且致死率有3成,症狀包括:精神差,食慾不好,嘔吐,昏迷,肢體無力,複視或退燒後仍感到頭痛、頸部僵硬等症狀,若是難以判斷,請就近尋求兒科醫師協助

阿伯長期發燒、久咳以為肺癌 竟是蟹鉗卡肺…

阿伯長期發燒、久咳以為肺癌 竟是蟹鉗卡肺…#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改變的關係,導致罹癌人數不斷增加,也讓許多醫師提高對癌症的敏感度,只要有長期病症不癒,就要懷疑可能是癌症所致。而中國就有一名六十三歲的蔡姓男子,半年來因持續發燒、咳嗽,醫師一度懷疑罹患肺癌,但經手術後,竟在男子肺部夾出一隻小蟹鉗,令醫護人員大為吃驚。阿伯經手術夾出蟹鉗 症狀逐漸消失據大陸《東南網》報導,這名阿伯平日嗜吃蝦皮,但蝦皮中卻常常混有小螃蟹,又因吃飯速度過快,導致這隻蟹鉗就不知不覺的跑進左肺,引發高燒及久咳不止的症狀。所幸經手術後,夾出長1.6公分,寬0.5公分的小蟹鉗,症狀終於逐漸消失。當地醫院也進一步指出,除了阿伯之外,光是四月就收治了四名同樣是異物卡肺的患者,其中更夾出螺絲釘、文蛤殼等等,幾乎都是吃飯時邊說話邊笑所致。醫師也提醒,吃飯不能嘻笑怒罵,更不能吃得太快,以免異物卡肺。

台商染禽流感接觸122人 兩人發燒排除感染

台商染禽流感接觸122人 兩人發燒排除感染#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於4月25日確認第四例境外移入H7N9流感確定病例,仍持續於醫院接受治療。已掌握的密切接觸者包括個案家屬、同事、同機座位附近旅客及醫護人員共計122人。兩人有發燒症狀 檢驗後排除感染經醫師評估後有24位已給予預防性投藥,其中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有2人,1名於4月26日經檢驗已排除感染,另1名於4月26日晚上出現發燒、頻尿、肌肉痠痛及疲倦等症狀,今日(4月28日)採檢送驗結果為陰性排除感染。疾管署指出,目前將持續追蹤第四例接觸者的健康狀況,並請所有接觸者自主健康管理10日至追蹤期滿,期間若接觸者出現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時,請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

發燒、咳嗽似感冒  輕忽恙蟲病恐致死

發燒、咳嗽似感冒 輕忽恙蟲病恐致死#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本周就是清明掃墓連假,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王立信醫師提醒民眾,由於春夏之際正值野外恙蟲肆虐時期,一旦被恙蟲叮咬後,病狀大部分是發燒、肌肉痠痛、咳嗽,往往被民眾誤以為是感冒,忽略就醫,有可能造成死亡,應多加留意。民眾在掃墓祭祖,容易接觸到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風險。王立信醫師表示,恙蟎常在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叮咬,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為9至12天,仔細找尋可能超過9成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患者常伴隨有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因為與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常被忽略。長袖衣褲護全身清明到郊外掃墓,呼籲民眾落實「自我保護」措施,如需進入草叢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快走與慢跑減重優劣評比 快走大勝!

快走與慢跑減重優劣評比 快走大勝!#發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全民努力甩油的時刻,你用對方法減重了嗎?相信許多剛開始制定減重計畫的民眾,實行前幾天,都會異常勤奮,且死守計畫表,但隨著時間流動,減重意志便開始被以下詞彙給消磨殆盡:「工作好累,不想跑步」、「跑步好累,還會全身痠痛」還有「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好麻煩」,但你知道,其實減重不需要那麼「激烈」嗎?台灣肥胖醫學會方銀漢醫師就指出,減重反而不推薦慢跑或激烈運動,最推薦則是「快走」。快走與慢跑在降血壓、血糖、膽固醇 效果一樣先往前翻閱,沒多久之前由「美國心臟學會」所發表的研究指出,快走跟慢跑,其改善身體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的效果上,幾乎是一模一樣,最重要的是對於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的病患,快走反而比慢跑好上許多,可減少運動對身體的負擔。另外,方銀漢醫師更指出,在消耗熱量上,雖然從A點到B點,慢跑消耗的熱量的確會比快走多,但慢跑與快走卻有以下的優缺點差距:1) 快走比較輕鬆,所以可以持之以恆,持續下去,再接再厲,與肥肉進行長期對抗戰。2) 民眾若平時無運動習慣,突然的發憤立志要慢跑減重,得到的反效果,很可能是換來隔天全身性的痠痛,進而催促著意志力消磨殆盡。3) 慢跑,的確比較容易造成運動傷害,一旦造成運動傷害,未來要繼續靠運動減重,就顯得困難許多。4)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快走則比慢跑好上許多。英高齡老翁 靠健走心臟病不藥而癒時間再往前推進,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英國有一名高齡77歲的老翁,多年前罹患心臟病,且嚴重到心臟必須裝上支架,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但在那開刀後的那天起,這名老翁開始健走,每日堅持走上五公里,二十多年來,他累積的腳程,已可繞地球整整一圈,當然,他的心臟病幾乎不藥而癒,獲得良好的控制。方銀漢醫師則說,來到他門診上的減重患者,運動方式都會比較推薦快走,雖然快走消耗熱量不如慢跑,但一點一滴長期觀察下來,快走的效果反而比較好,另外,方銀漢也提醒,根據研究,運動完喝無糖豆漿或是吃茶葉蛋等蛋白質食物,能增長肌肉,提升身體代謝率,但切記運動完別再喝含糖飲料,尤其是含糖的運動飲料,除非必要,否則運動後喝下運動飲料,很可能把消耗熱量補回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