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油炸料理、喜吃肉、捨不得剩菜總是反覆加熱食用,眾所皆知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在台灣,大腸癌蟬聯14年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但大腸癌可以預防,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建議每2年1次定期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第1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第2步應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
愛吃油炸料理、喜吃肉、捨不得剩菜總是反覆加熱食用,眾所皆知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在台灣,大腸癌蟬聯14年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但大腸癌可以預防,而且早期發現治癒率相當高!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建議每2年1次定期篩檢,可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第1步先做糞便潛血檢查,若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第2步應儘早接受大腸鏡檢查,以免延誤就醫治療黃金期。
端午節就快到了,粽葉飄香,讓人不禁直流涎!但正在化療期間的癌症病人若想過佳節,也常擔心自己能夠吃粽子嗎?營養師就建議,癌友們可選擇較易消化的五穀粽取代糯米粽,再補充適量蔬菜、水果、蛋白質,搭配堅果。以下更提供一道「五穀健康粽」食譜,讓癌友們不僅能吃得健康,還能跟家人團聚一起動手包粽!
每到端午節,許多家庭會自製甜口味的鹼粽,雖然現在已不用具有毒性的硼酸,但製作過程中還是會用到以碳酸鈉、碳酸鉀、氫氧化鈉為主要成分的鹼水、鹼粉。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提醒,這類鹼水是強鹼,通常無色無味,要是用一般寶特瓶裝,很容易被不知情的家人誤喝,民眾必須當心,了解後續處置辦法。
68歲劉先生近日因腹部疼痛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在腹股溝處有一個近30公分大的腫瘤,大千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李承哲安排手術切除後進行病理切片,報告證實為惡性脂肪肉瘤,所幸腫瘤並未轉移。劉先生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持續追蹤避免復發。
一位46歲女士是兩個小孩的媽媽,2021年1月才做了人生第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没想到接到醫院通知篩檢結果竟為異常,連忙到婦產科門診就醫並進行切片檢查,醫師診斷為「子宮頸上皮細胞中度變異」癌前病變,她立即於2月接受子宮頸錐狀切除手術,之後經過4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均無異常,追蹤至2022年4月無大礙,終於放下心中大石。
當最親密的家人走到了生命最後一刻,你會選擇隱瞞病情還是如實告知?不論對於家屬或醫師,這永遠是醫院病房裡最大的難題之一,每做出一個決定,都像是死神握著鐮刀一般,左右病患的生命意志。在外科醫師賴俊佑的內心,也曾與自己拉扯過義務與道德的兩端,最終他明白,擁有「同理心」,才是走在成為真正的醫師的道路上,最難能可貴的信念。以下摘文出自《開刀房的溫暖》一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的健保給付制度,可說是全世界的典範,台灣人光是感冒看醫生,都享受著健保帶來的方便,然而,並不是所有病症的醫藥費都能夠給付,尤其種類繁多的癌症,給付的規範相當繁雜,這也呈現了兩樣情,若癌友獲得健保給付,簡直是幸運之神眷顧,大大減輕經濟壓力,若必須全自費,即便有再新的藥物、再好的治療方法,若負擔不起,也只能拚死拚活的籌錢、工作,卻同時面臨抗癌的辛苦。自費及健保給付,讓癌友的治療之路呈現「兩樣情」。淋巴癌上身 受惠健保給付男大生抗病成功陳先生今年23歲,二月剛從大學畢業。看起來比別人晚了一些,原因是他在就學期間一度休學、全力抗癌。那時他的脖子上出現不明腫塊,由於沒有痛感,原本他並不在意,直到脖子的腫塊愈來愈大,像是頸部兩側塞了顆乒乓球,他才趕緊就醫,確診為惡性的何杰金氏淋巴瘤。休學接受化療期間,雖然副作用讓他相當難受,從口腔到胃腸道嚴重潰瘍,全身痛到無法入睡,平時連喝水都像是幾十把刀在喉嚨裡割,但在家人鼓勵下,他撐過經化療的痛苦,疾病終於緩解。原以為已經痊癒,沒想到規劃赴日留學準備相關健檢文件時,醫院卻通知他癌症復發!在醫師苦勸下,他接受二線化療、自體幹細胞移植。有鑒於他屬於高復發風險族群、醫師建議他接受標靶藥物,作為鞏固治療。但鞏固治療的藥物所費不貲,每個月20~30萬,完成整個療程要價約莫兩百萬。所幸,陳先生用藥時,健保開始給付。讓他可以持續安心治療,不需要擔心費用壓力。陳先生說,自己一路走來的治療,幾乎都有健保給付,健保真的幫了大忙!他也樂見其他癌病友可以不再因為過高的經濟負擔而面臨自費用藥抉擇。8顆腦瘤只能全自費?機車行老闆耗盡半生積蓄阿煌兩年多前因為頻繁跌倒、就醫檢查,原以為是貧血,沒想到在腦袋裡發現8顆腫瘤,經診斷為肺腺癌第四期合併腦轉移。面對治療,「腦袋裡的腫瘤有8顆,超過健保給付規定的3顆,因此只好8顆全自費接受加馬刀治療」阿煌不解地說:「難道不能幫我付3顆,多出來的5顆我自己付?」阿煌生病兩年來,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所有治療都努力嘗試了,但只有化療獲得健保給付,每月高達15萬左右的治療費用,雖然有商業保險,但商業保險也是有上限的。阿煌說,治療與生活費幾乎花光了積蓄,「本來想省錢,請醫師乾脆把標靶停掉,但醫師建議不要停、先減藥,這才讓每個月藥費又省幾萬塊!」沒錢只好回機車行上班 過程簡直出生入死他說,初罹癌時也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積極接受治療,加上當時有點積蓄,認為應該好好休養,先遠離對肺部傷害較大的機車行工作,因此將機車店頂給妹婿打理,沒想到龐大的藥費讓存款快速縮水。為避免坐吃山空,阿煌回到已經交給妹婿打理的機車行,一邊治療一邊工作,也為避免再次吸入致癌物質,口罩片刻不敢離身。阿煌說,癌症新藥治療的費用真的很龐大,若是健保也出一點,自己再出一點,一定能減輕我們的壓力。仍在服藥治療的阿煌,目前繼續在機車行裡打拚,幫忙換換機油、露個臉讓信任的老客戶持續上門光顧,維持機車行的生意,也才有錢繼續拿來付醫藥費。(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原文為:癌症自費極昂貴 有無健保給付是「天堂地獄之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罹患癌症後,除了治療外,許多癌友最先問的事情就是:「三餐該怎麼吃?」抗癌路漫漫,腫瘤除了會增加能量消耗外,治療過程又可能經歷各式各樣的副作用,許多癌友體重便在過程中失守,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若缺乏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可能會造成外觀的改變,進而影響心情,嚴重時甚至會產生癌症惡病質,讓食慾變得更差,加速身體機能的流失,將更難維持抵抗力,造成疾病惡化的惡性循環。在臨床上,許多癌友未必是死於癌症,更多是因為營養不良導致惡病質而離世。因此,維持體重不僅可以降低治療過程的副作用,更能兼顧生活品質,讓治療效果更好,而注重營養則是維持體重的不二法門。諮詢營養師,維持體重、觀察三餐維持體重是癌友治療期間的重要任務,如此一來,身體才能有足夠的能量對抗癌症。癌友可以參考營養不良評估表MST(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勾選,檢測自己的營養不良分數,只要大於等於2分,建議盡快尋找醫療協助、諮詢營養師。MST表格,主要參考2個指標,一個是進食情況,另外一個是體重減輕狀況。每日觀察自己的進食量,在三餐固定份量的情況下,本來可以吃一整份餐點,但現在只能吃6、7成,甚至一半都不到時,就是身體的發出警訊。在沒有刻意減重的情形下,體重減輕也是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請參照下面的「營養不良評估表」。一旦確診罹癌後,建議可以請醫師或個管師協助轉介醫院的營養師,及早維持營養狀況,才能有好的體力與狀態面對疾病,戰勝癌症。營養師會根據癌友的生活習慣、療程、副作用、身體共病等狀況,量身打造專屬癌友的飲食建議;吃不完、做不到的話,營養師也能幫忙想對策,設法在有限的食慾中,盡可能滿足癌友的營養需求。諮詢時,癌友們也可以將親朋好友送的各式營養補充品,請營養師代為評估,由營養師給予補充的相關建議,相較盲吃眾多昂貴的營養補充品,營養師更能正確地指導癌友如何均衡飲食、維持體重、正確使用營養補充品,吃得巧、吃得好,身體自然就會好。特殊病患,更需諮詢營養師1. 同時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的癌友:雖然攝取足夠的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是癌友飲食的重要原則之一,但有許多癌友在罹癌前便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疾病,每日飲食更要諮詢營養師,才能吃得安全。例如有些腎臟病患者要特別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為此需要定期檢驗血液生化值,由營養師估算出適宜的每日蛋白質攝取量。2. 特殊癌別(如頭頸癌、消化系統)癌症患者:部分頭頸癌患者因疾病而無法吃固態食物,所以需要吃天然食物攪打成的液體飲食或是營養品,營養師會針對個人特殊狀況,提供飲食建議。胰臟有內外分泌的功能,會影響消化、吸收甚至代謝功能,因此胰臟癌患者的營養不良風險較高。另外消化系統的癌症患者,例如食道癌和胃癌,也同樣有較高的營養不良風險,這些癌友更需要營養師的評估與建議。營養不良評估表(Malnutrition Screening Tool )1、 最近(6個月內)沒有刻意減重下,是否體重減輕?□否(0分)□不確定(2分)□如果是,請問減輕幾公斤?1~5(1分)6~10(2分)11~15(3分)>15(4分)□不清楚幾公斤(2分)2、 常因為食慾不振而吃得少嗎?(和平時比較,攝食量少於1/4就算)□ 否(0分)□ 是(1分)*MST分數為_____,分數大於/等於2分,建議尋找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以利維持營養狀況。我該怎麼吃?訣竅是什麼?「該怎麼吃?」是癌友時常有的困擾。由於牽涉不同癌別、不同副作用,以及每個癌友本身飲食習慣、身上共病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但大原則是「先達到足夠的熱量,同時攝取優質的蛋白質,達到飲食均衡。」盡量選擇新鮮食材,不過度調味,維持好的進食習慣與品質。先有足夠熱量,再追求飲食均衡每個人每天就算身體靜臥不動,光是呼吸、消化等維持身體日常機能運作,就會消耗一定的熱量,正是所謂的「基礎代謝率」。網路上有許多計算熱量需求的小工具,癌友可以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年齡、活動型態,就能得到自己的數值。當然,可以到營養諮詢門診,請營養師做整體營養評估,這是更精準的做法。癌友時常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卻遠遠不足。熱量若是不足,吃進的食物都用來維持身體的基礎代謝,蛋白質也會被身體當作熱量消耗,沒有多餘的蛋白質協助身體修復落髮、傷口、提升白血球等抗癌工作。所以建議癌友,每日進食首要條件是達到熱量需求,蛋白質才能有效被利用,體重才得以維持。先攝取足夠熱量、優質蛋白質,接著再追求飲食均衡。一般的狀況下,癌友的餐盤與一般人並無不同,可以參考國民健康署推動的「我的餐盤」,每餐皆需要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才能攝取到日常所需的營養。維持三餐,不足的部分由點心補齊建議癌友最好可以維持定時三餐,除了觀察進食量是否有變化,每餐也能清楚知道哪類食物沒有吃完,就能在點心時間補足。例如蛋白質沒吃完,可在下午點心時間吃1顆茶葉蛋,或者在飲品中添加蛋白粉;若是蔬菜水果沒吃完,到了下午,就打杯蔬果汁當飲料喝等(蔬菜可以先汆燙、水果選擇可去皮且避免腐壞的部分)。另外,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容易噁心、嘔吐、味覺改變,連吃都很困難,建議化療後病人食慾較差時可以「少量多餐」。但每餐吃得少少的,很難估計真正進食量,這時候把握「熱量、營養密度高」的選擇原則,在有限的食慾下,吃進較多的熱量與營養。舉例來說,濃湯的熱量密度就較清湯來得高,這時候也可以在湯品中加入高蛋白粉。同時可嘗試高熱量的飲品,通常愈濃稠、熱量會愈高,例如酪梨牛奶。(癌友若擔心鮮奶的生菌,可選擇奶粉泡的牛奶、保久乳或豆漿)如果真的吃不下,只要能引起食慾的食物都能嘗試看看,吃些糕餅類、高熱量的東西幫助補充熱量並無不妥,這時想加糖或是布丁也可以,另外,堅果飲也是不錯的選擇,堅果1克就有9大卡的熱量,先顧及熱量,有了食慾再考慮蛋白質。真的吃不下,營養補充品是好幫手市面上有許多針對癌友設計的營養代餐,如癌症均衡營養品,1罐大約250大卡,兩罐等於一餐,內含所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如果真的吃不下,也無精力準備飲品補充熱量,可以考慮其中幾餐以營養補充品替代。舉例來說,癌友若現在一餐只能吃到6成,剩下4成就可以利用1至2罐營養品補充。甚至這些配方還能針對癌友特殊的身體狀況做調整,像是便秘,則加強膳食纖維的配方,能有效幫助腸胃蠕動。其他較有科學證據的營養補充品如下:魚油:魚油因含有Omega-3 脂肪酸,可以減輕癌細胞所引起的身體發炎反應,建議癌友可以補充,一天上限是5克。如果有些營養品內含魚油,就不需要另外補充魚油;若購買的是無魚油的配方,則可以另外補充,癌友可依自身經濟條件選擇。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左旋麩醯胺酸是人體必要的一種胺基酸,可協助修補癌症患者的傷口、口腔黏膜、腸胃道黏膜破裂等。不過使用時需注意,每日需要足夠熱量,左旋麩醯胺酸才能有效運用。建議補充時機點是化療前、化療中,化療後如果有口腔黏膜受損情形,也可繼續食用。預先保護黏膜組織,是避免口腔黏膜破裂時,導致吃得不好,而消化道黏膜受損,則容易使消化吸收變差。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是一般民眾平時選擇營養補充時的首選,對於癌症患者,更能穩定神經、修復傷口。高蛋白粉:市面上有許多蛋白粉品牌,若癌友的蛋白質實在攝取不足時,可以購買蛋白粉,蛋白粉主要有乳清蛋白、大豆蛋白2種,因為經過純化,10克蛋白粉約1份肉(約1兩肉),可視三餐狀況在飲品中添加,增加蛋白質,熱量密度也會比較高。另外,市面上也有黃豆粉可以選用,相對蛋白粉便宜,但並未經過純化,所以黃豆粉成分中會有醣質,需要吃得更多才能達到蛋白粉的量,黃豆製品也容易產生脹氣,可能造成癌友腸胃不適,購買時請注意營養標示說明。聚餐、外食放心吃,癌友放寬心最重要每天自己煮三餐,有時也想要變換口味,癌友只要選擇烹調方式較為健康的餐廳或餐點,外食不必有壓力。外食有各種菜色,只要滿足熱量與優質蛋白質攝取的原則,癌友可以盡情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來吃。有時想吃西餐牛排,肉類的相對份量多,蔬果類較少,下一餐或點心補齊即可;有時吃義大利麵或燉飯,澱粉較多,熱量也偏高,雖然並非營養師建議的餐點首選,但癌友若吃不下,就想吃義大利麵,當然可以吃,其他蔬菜、水果、蛋白質同樣在點心或下一餐補足即可。若是上班族、生活忙碌的癌友,現在也有許多烹調簡單的健康便當可以選擇,然而健康便當要特別注意熱量相對較低,有時飯的份量偏多、蛋白質不一定足夠,可以自己調配飯量,甚至多購買一顆茶葉蛋,即能補足優質蛋白質。最重要的是,希望癌友保持心情愉悅,把握以上重點原則,飲食限制不需太多,下一餐均衡、補足就好了。人是群聚動物,跟朋友聚餐,心情好,更能吃得下餐點,體力也會慢慢提升,更能跟大家出遊、聚會,形成正向循環,是抗癌很重要的環節。(本文摘自/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博思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