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1種藥能治N種癌?帶你看超神奇「1療法」罕病能治癒:還能客製化療程

1種藥能治N種癌?帶你看超神奇「1療法」罕病能治癒:還能客製化療程#癌症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除了可以根據原發部位進行治療,還能夠根據特定基因突變,利用一種藥物治療多種癌症。記得那是一位90幾歲的阿嬤,發現胃癌時就已經是第四期。目前,胃癌的標準治療是化學治療,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許可,可能需要使用到2種~3種化療藥物合併治療,因此副作用往往也不低⋯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

五月母親節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開跑 癌症穩坐國人奪命冠軍 台灣癌症基金會籲女性定期癌篩#癌症

近年來,癌症已成為台灣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根據衛福部111年公佈的資料,女性十大死因中 ,癌症仍然居首位。其中,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是女性發生率排名前三的癌症,而子宮頸癌位居第11 。五月母親節,台灣癌症基金會鼓勵全國女性,特別留意自身及身邊的女性友人和家人的健康情況。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女性健康篩檢活動(National Women’s Check-up Week),今年有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關懷女性健康,呼籲女性們在五月安排最重要的約會#MakeTheMostImportantDate,一起健康篩檢! 亞太區最新女性健康調查發現:女性對健康重視程度不足 根據羅氏診斷亞太區年度調查顯示,女性嚴重忽視自己的健康,尤其是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子宮頸癌。該項調查涵蓋亞太地區近3,000名女性,探討其健康意識和態度,主要發現 如下: 女性時間緊迫:近半的女性把家庭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經常因而延誤甚至中止醫療治療。 恐懼:超過三分之一的女性從未接受過子宮頸篩檢。指出對子宮頸癌篩檢感到焦慮的原因包括篩檢時的疼痛和不適(17%)、對篩檢結果感到恐懼(17%)或感到尷尬,均為缺乏篩檢行動的主因。 對子宮頸癌的疾病意識不足:超過半數的女性對健康篩檢,包括子宮頸癌診斷方法,幾乎一無所知。調查發現,即使了解一些篩檢的資訊,仍未採取行動。許多女性則因認爲自己沒有健康問題而未進行篩檢。 女性健康被社會環境忽略:絕大多數(71%)的女性認爲自己的健康重要程度被低估,且認爲社會對女性疾病給予的關注有限。 癌症蟬聯奪命冠軍,台癌籲女性定期癌篩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五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及肺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以確保自己的健康。過去幾年因為新冠疫情,癌篩檢數量一度嚴重下滑,不過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資料顯示 ,112年至4月底篩檢量為179萬3,756人次,相較111年同期篩檢量已增加6萬6,165篩檢人次(3.83%)。只要及早篩檢就有機會有效降低死亡率,相較於10年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的人數已逐年下滑。而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也能享有2年1次免費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近期亦有立委倡議應下修免費乳房攝影的年齡限制。這些政策及資源都有望帶來改變,讓死於肺癌及乳癌的人數下降。尤其實證顯示,癌症篩檢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或死亡率,像是抹片篩檢可降低6至9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以降低4成的乳癌死亡率,因此特別在母親節之際,呼籲女性在兼顧家庭及工作之餘,更要重視自己的健康。  女生們最重要的約會,一起健康篩檢! 台灣羅氏診斷總經理趙樹蕙表示,羅氏診斷深知女性健康所面臨的獨特挑戰,在母親節發起亞太區五個市場之全國女性健康篩檢活動來支持關懷女性健康,特別是提高針對可預防的子宮頸癌篩檢的認知。希望鼓舞台灣女性在承擔家庭和社會諸多責任下,能夠優先關注自身的健康,攜手突破障礙以確保每位女性能獲得應有的健康照護。溫馨五月呼籲全國女性健康篩檢,守護自己也守護身邊的人,現在就邀身邊的女性親友們一起預約安排健康篩檢吧!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活動 鼓勵臺北市民做篩檢抽好禮 台灣癌症基金會辦理【i推薦․愛篩檢】臺北市癌症篩檢獎勵活動,鼓勵設籍台北市且50歲以上民眾做腸癌篩檢、45歲以上女性做乳癌篩檢、30歲以上女性做子宮頸抹片篩檢、30歲以上民眾做口腔癌篩檢。凡符合活動資格的台北市民,於活動期間113年4月15日至6月14日完成任一篩檢即可參加抽獎乙次,獎品包含Apple系列3C產品、Dyson系列家電等。每完成一項篩檢則多一次抽獎機會,完成越多篩檢項目中獎機會愈高。詳細活動辦法以及獎勵品,請至活動網站查詢:https://2024.canceraway.org.tw/ 【圖】羅氏診斷亞太區發起五月母親節關懷女性健康活動,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和泰國共同響應,鼓勵女性安排健康篩檢之約

乳癌飲食怎麼吃?營養師揭「飲食指南」術後、化療、追蹤期一次看

乳癌飲食怎麼吃?營養師揭「飲食指南」術後、化療、追蹤期一次看#癌症

乳癌為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一位,發生率逐年遞增且有年輕化趨勢,但隨著醫學的進步,乳癌治療成效越來越好。不過,許多病友對於「罹患乳癌後的飲食」有許多顧慮,例如乳癌可以吃黃豆嗎?乳癌可以喝牛奶嗎?其實,這些食物都是可以攝取的,乳癌從治療到抗癌追蹤期間,吃對食物能避免復發。

沒罹患乳癌卻切除乳房,是正當防禦還是過度擔心?醫:4類人才適合

沒罹患乳癌卻切除乳房,是正當防禦還是過度擔心?醫:4類人才適合#癌症

2013年,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因為擔心罹患乳癌,毅然切除健康的雙乳並進行義乳重建,這樣做法也引起全球討論,到底「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是否是必要的?台灣乳房重建協會理事長、乳房再造權威鄭明輝於《乳癌奇蹟治癒》一書中,分享乳癌相關的衛教知識,包括凍卵的時機與選擇、術後正確保養和定期追蹤,幫助民眾戰勝乳癌。以下為原書摘文:

賴副總統參訪北榮 讚揚重粒子尖端治癌

賴副總統參訪北榮 讚揚重粒子尖端治癌#癌症

賴清德副總統今(4/10)日參訪臺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馮世寬主任委員陪同出席,由陳威明院長代表接待,並由李偉強副院長、重粒子及放射腫瘤部劉裕明主任等主管陪同實地參訪。賴副總統對於臺北榮總引進重粒子設備,提供國人最先進精準癌症治療十分敬佩,並對於重粒子治療的適應症及療效等先進癌症治療領域相當感興趣,陳威明院長逐一詳盡說明,讓賴副總統更了解臺灣在癌症治療上的重大成就。 賴副總統表示,「健康台灣」是他念茲在茲的政見之一,期待不僅國人的平均壽命能更長,而且還要更健康,而癌症是國人死因之首,有效對抗癌症的威脅是他未來全力以赴的任務。臺灣作為亞洲醫療科技發展的先鋒之一,能夠在這個領域保持領先地位,不僅是對我們國家的醫療事業與科技產業的肯定,更是對病人及社會的責任與承諾。臺北榮總著重發展急、重、難症醫療,發展具國際領導與創新的醫療技術與研究,設置研發中心並積極發展國際醫療雙向合作,成為國際醫事人才培育、精準醫學及尖端研究之卓越中心,造福許多來自國際的癌症患者,充分展現臺灣卓越的醫療軟實力。 臺北榮總是全球少數在醫院內擁有重粒子治療設備的醫學中心,提供跨團隊與全方位的癌症治療照護 自112年5月開幕至今已治療近200位病人,開啟癌症放射治療的新里程碑。完成治療案例中以胰臟癌症佔最多數,約三分之一;攝護腺癌約四分之一居次;肝癌約佔五分之一,其他如肺癌、骨肉癌、頭頸癌,脊索瘤等也已完成多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原本無法切除、不易治癒的胰臟癌有突破成效,重粒子治療後腫瘤縮小成可開刀切除根治。重粒子療法亦可讓攝護腺癌、肝癌、肺癌等病人總治療次數較早期光子治療減少一半以上,除治療成效佳之外,病人亦可保有高生活品質;另外目前已完成1位弱勢病人免費療程,未來院方仍持續保留每年2%名額免費提供給需重粒子治療挽救生命的低收入病人,為大眾健康福祉努力。 陳威明院長說明,臺北榮總基於「與人共好」的理念,與其他國內外醫療體系密切合作,包括去(112)年5月1日與衛生福利部北區十家部立醫院簽訂合作意向書、12月12日與馬偕醫院簽訂合作意向書、今年2月22日另與三軍總醫院建立合作關係;國際上更與美國梅約醫學中心自去(112)年4月簽訂雙方合作意向書,未來將合作申請臺灣科技部及美國衛生研究院(NIH)重粒子醫療研究計畫,除提升臺灣在國際醫療能見度,並朝向建構更完整轉診模式及醫院間轉介合作重粒子治療,攜手共同照護民眾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