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治療引發更年期症狀,可用中醫茶飲加上穴位按摩幫助緩解!50歲的林小姐去年確診乳癌第1期,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但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因此至門診求助。經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成的類似更年期症狀。
乳癌治療引發更年期症狀,可用中醫茶飲加上穴位按摩幫助緩解!50歲的林小姐去年確診乳癌第1期,經外科手術後持續接受化療,並服用抗荷爾蒙藥物,但身體卻開始出現潮熱盜汗等不適,不僅晚上不斷被熱醒,白天也因情緒暴躁讓工作受到影響,導致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因此至門診求助。經診斷為因乳癌治療造成的類似更年期症狀。
53歲的黃太太鼻翼有個小疙瘩,她認為是年輕時留下來的痘疤,之前疫情戴口罩沒有注意,脫掉口罩發現疙瘩隆起變大,塗痘痘藥膏無法消除,洗臉曾經流血。黃太太去看皮膚科,醫師懷疑是皮膚癌,建議找整形外科處理,黃太太一聽到皮膚癌,整個人差點沒暈過去,她心想如果是癌症,她不要治療⋯
今晨(18日),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總召許家蓓罹患子宮內膜癌辭世,據了解,許家蓓5月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且發現骨轉移,演變成轉移性骨癌,雖然在接受化療後病情逐漸改善,但治療仍趕不上癌細胞蔓延速度。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癌是台灣婦癌首位,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籲停經前後留意異常出血,每年定期婦產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
單身女子小安在事業有成之際,發現胸部摸到腫塊,但卻因為害怕而延誤就醫3年,直到40歲之後無法像正常人般行走,需依賴輪椅才能行動,才被確診為HER2弱陽性乳癌晚期,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脊椎。原先她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及化療,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半年後腦部腫瘤再次復發,新型HER2弱陽性治療成她最後的希望。
飲食作息不正常,健檢發現腸息肉,才知罹患腸癌第3期!38歲的科技新貴黃先生,BMI指數27.2,體重過重,平時亦有飲酒習慣。近半年來積極運動健身,體重減輕8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卻輕忽了早已出現的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等腸癌徵兆,健檢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發現有多顆腺瘤型息肉及一顆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大腸癌第3期。
運動有益身心健康,更有助癌症病人降低復發風險,但要注意,運動不是「有動就好」!若對於運動時機、頻率及方式不夠了解,反而「有動不一定有效」。癌症希望基金會偕物理治療師、運動專家共同推出「癌後運動處方」,建議病友運動先從5大核心能力開始,才是有效鍛鍊。
癌友除了手術、化療和放療,抗癌一定要運動!前美國運動醫學會前會長、賓州州立大學公共衛生科學系特聘教授凱瑟琳.施密茨(Kathryn Schmitz)於《動結癌症》一書中,根據最新科學證據,從癌症治療前、手術後、化療放療期間、重建時期、治療後,一直到癌後餘生,設計出癌友專屬的「動」結癌症計畫,幫助癌友對抗癌症。以下為原書摘文:
微塑膠污染與心臟病、生育問題和癌症有關,最近的研究也表明它們可能會降低精子數量。 大家紛紛開始關心如何避免微塑膠?《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教民眾從日常生活與廚房開始,減少微塑膠污染,需要注意以下5種產品,避免在無意間吃下過多的塑膠微粒,導致潛藏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