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青春期還沒到,為何孩子會性早熟?醫師圖解懶人包

青春期還沒到,為何孩子會性早熟?醫師圖解懶人包#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兒童生長發育門診中,常見到性早熟孩童家長擔心詢問:「為什麼一樣是性早熟,同學就有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但自己的孩子卻沒有安排,會不會是醫師疏忽?若沒有做腦部檢查,會不會腦部有病變但卻沒被發現?」 、「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是中樞性早熟必做的檢查嗎?對孩子會不會有風險?」為解決家長長久以來的疑問,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邱巧凡,在2020年5月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內分泌學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的研究成果,即針對林口長庚醫院自1997~2017年共20年間的中樞性早熟女童案例,進一步探討執行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的結果分析,不僅提供臨床醫師在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安排決策上的參考,以下亦針對家長常見問題做詳細說明。問題1、何謂中樞性早熟?邱巧凡表示,因為「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的提早活化,使得兒童過早出現第二性徵,例如:女孩在8歲前乳房、陰毛發育、10歲前初經來潮;男孩在9歲前睪丸體積變大、陰莖長大、陰毛發育、變聲、長喉結等。問題2、導致中樞性早熟的原因?整體而言,女生的中樞性早熟高達80~90%皆為「特發性」中樞性早熟,即為成因不明,非腦部結構性病變導致。反之,在男孩中「特發性」中樞性早熟僅佔25~80%,足以顯見,男孩病理性腦部病變的機率相對高上許多!邱巧凡根據2018年美國一份整合分析研究說明:「根據1990~2015年共25年間,共整合6個資料庫、15個研究、1,853個案例發現,若以年齡層區分,6~8歲女孩只有3%有異常腦部影像;6歲以下女孩約有25%有異常腦部影像發現」。簡而言之,中樞性早熟的孩童中,以男孩及小於6歲的女孩,有較高的病理性腦部病變機會。而針對台灣,邱巧凡統計20年間403位中樞性早熟女孩個案,並以其中251位非其他因素排除且順利完成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的女孩個案進一步分析,發現當中76%皆無腦部異常影像,但其餘24.3%有腦部影像異常,又以年齡愈小的中樞性早熟,其腦部影像檢查異常發現的機率愈高。儘管如此,這些個案仍以性早熟針劑(GnRH agonist)治療為主,不需額外治療,如手術治療的介入。這樣的研究成果亦提供臨床醫師決策參考,以幫助評估中樞性早熟兒童進一步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的衡量,包含:1. 評估病史,了解病患是否有腦部相關病變或曾接受治療(如腦炎、腦膜炎、腦瘤、顱內出血、曾接受過放射治療等)2. 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相關症狀(如頭痛、嘔吐、癲癇、肢體無力、視野障礙、多喝、多尿等)3. 青春期的進展速度4. 性別與年齡醫師建議符合「4大條件」,應做腦部核磁共振檢查1. 所有中樞性早熟男孩2. 小於6歲的中樞性早熟女孩3. 中樞性早熟合併快速青春期進展(Rapid progression)4. 中樞性早熟合併中樞神經相關症狀(如頭痛、嘔吐、癲癇、肢體無力、視野障礙、多喝、多尿等)經醫師評估存在一定的腦部病變風險時,為清楚鑑別腦垂體與下視丘部位可能存在的病兆,特別是大腦碟鞍部的核磁共振影像是必要的檢查且需要搭配靜脈注射顯影劑。而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依據個別孩童的狀況,權衡檢查的利弊,適當安排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邱巧凡補充,一般而言,核磁共振檢查是無輻射性的安全檢查,可清楚呈現腦部結構異常與血管病變。但是檢查耗時(一般約需30分鐘),檢查過程須配合指令靜止不動,由於儀器發出聲響較大,年紀小的兒童單獨在儀器內常常會害怕、躁動,因此在年紀較小或不能配合的兒童,常常需要事先給予鎮靜藥物,讓孩子睡著以順利完成檢查。邱巧凡提醒,家長只需平時多留意孩子的相關症狀,看診時向醫師說明完整的病史資訊,並配合定期追蹤,幫助及時發現問題、早期診斷與治療。若醫師研判孩子腦部病變風險是低的,不需要進一步腦部核磁共振檢查,也請安心配合醫師建議,不須過度恐慌。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非青春期就長高?醫:孩子「性早熟」恐是內分泌失調

非青春期就長高?醫:孩子「性早熟」恐是內分泌失調#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的孩子在對的時間生長嗎?」台中佳鴻診所小兒內分泌專科醫師詹佳蓉表示,根據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的論文,目前台灣青少年的身高在全球各國之中排名第57名;過去35年因為公衛環境改善及營養的提升,成人平均身高也增加了8公分。不過根據教育部體育署的統計資料,近10年中小學學生的平均身高並沒有顯著增加,若參考國外的資料來看,性早熟的比例增加會影響成年後的身高,可能減少或停滯。因此,如果你的孩子在「非青春期」的時候一下子長高很多,要留意是否有性早熟的情況,詹佳蓉呼籲,家長須注重孩子的身高發展,過快、過慢都得提高警覺。最終成人身高 先天、後天都是關鍵詹佳蓉指出,最後的成人身高會受到先天與後天的影響,先天指的是父母的遺傳身高,基本上父母的身高較高,小朋友的成人身高較高的機率也比較大。後天的因素就複雜許多,包括營養、情緒、課業壓力、疾病,疾病的話像是內分泌疾病,比如說甲狀腺功能低下、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還有重大疾病等等,都是潛在原因。「出生的狀況和成年後的身高也有關係,尤其是出生體重如果偏輕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成年的身高」,對於低出生體重兒,家長須定期追蹤孩子的身高體重,努力提供均衡的營養、維持定期的運動、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還是有機會可以改善。至於如何判斷孩子的身高有沒有問題?詹佳蓉表示,若家長觀察到幾個情況,心中的警鈴就應該響起,即使在疫情期間,也要把握在對的時間,尋求專業協助。1. 孩子和學校裡的同學身高相比都差一個頭以上2. 哥哥或姊姊比家裡的弟弟或妹妹還矮3. 在非青春期期間身高成長飛快4. 收到學校生長異常通知單生長激素治療 數位醫療成溝通橋梁 在醫師專業評估後,假使孩子真的有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情況,詹佳蓉表示,確實可及早透過生長激素治療,有機會成長至理想身高,加上目前數位醫療的發展,也能夠透過監測,更加關切孩子對於治療的適應程度,與醫師進一步討論治療方案。身高議題勿操之過急 確保孩子健康為首要最後,詹佳蓉提醒家長,身高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健康的指標。因此,若認為身高發育有異常,應該先求診小兒內分泌遺傳專科,經過醫師仔細檢查後,如果確認並非疾病引起,也沒有生長激素不足的問題,也就是說孩子雖然矮小,但是很健康,會希望家長用正面的態度幫助孩子接受並喜愛自己的樣子:「沒有生病是一件好事,表示孩子在健康且正確的生長路途上」。(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如何高人一等?青春期轉骨6攻略

如何高人一等?青春期轉骨6攻略#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高人一等」是多數家長對子女期盼,因此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有疑問「我的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情?」許多人認為女孩初經、男孩喉結或變聲就入青春期,其實是錯誤的迷思。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申一中表示,臨床測量小孩青春期身體發育的體表特徵變化,是根據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評估,如乳房大小、生殖器、睪丸體積、陰毛和腋毛的發展,分五階段診斷,初經或變聲已到第三或第四階段。青春期轉骨可參考「兩多兩少、一減一加」策略。兩多:多睡眠、多運動1.多睡眠:在青春期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骼快速成長,所以想要長高,關鍵在於「生長板」。而生長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晚上9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因此建議家長要多督促孩子在10點前上床睡覺,且睡足8至9小時。2.多運動: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也可以刺激生長板,加速骨骼的生長與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使骨骼與肌肉發育。兩少:少吃甜食、少吃油炸1.少吃甜食:含糖食物或飲料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會刺激胰島素快速升高,而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會互相擷抗,當小孩吃下過多甜食、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有研究顯示,以20公斤體重的孩子來說,喝超過350cc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2小時。2. 少吃油炸:油炸食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所以應盡量減少食用,以免體脂肪過高,容易干擾內分泌而造成提早發育早熟。一減:適度減胖防性早熟過重或肥胖的學童須減重,肥胖導致長不高的原因包括:1.體重過重壓迫骨骼。2.腦垂體分泌生長因子減少,肥胖的人因為脂肪過多,影響體內代謝的異常進而生長因子分泌減少。3.易性早熟:肥胖的兒童,體內脂肪細胞裡含有一種芳香化酶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將雄性素轉化為雌性激素,引起性腺發育混亂。所以肥胖的男孩女孩容易性早熟。一加:加上個人化轉骨方民間有許多「轉骨方」,家長有時四處打聽、自行買藥調配或隨便買成藥,內容多為各家經驗方或以草藥為主,但未必人人適用,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調整。例如男生屬陽,易怕熱流汗,就要加補陰藥材;女生屬陰,易手腳冷、怕冷,就需用補陽藥材,最好經中醫師診斷,調配個人化的處方,並定期回診。申一中醫師提醒,父母應用平常心看待孩子身高,雖然青春期發育一生只有一次,錯過機會不再,但不要給孩子太多壓力,或只注重身高而忽略其他發展,不妨給他們心理建設,用正向態度來面對成長這件事。

顧好青春期避婦科病!少女經期8守則

顧好青春期避婦科病!少女經期8守則#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健康的飲食是孩子吃對正確營養、養成好體質的關鍵,而要讓女孩在生理期間擁有好情緒、減輕疼痛,良好的生活保養更是密切相關。青春期少女注意做好經期保健,避開不該做的事,既能減少月經時的小麻煩,還能降低未來罹患婦女病的機率。• 守則1)生理期也要運動/平時培養運動習慣對增加骨質密度,刺激骨骼生長很有幫助,而經期間適當、輕鬆的運動也能促進青少女的血液循環,讓經血排出更順暢。• 守則2)正常作息、不熬夜/睡眠充足能使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過度勞累也是引發經期不順的原因。而且大部分的成長激素都是在晚間睡覺時分泌的,尤其在深度睡眠的時段分泌得更好。因此發育成長中的少女,每天睡覺至少要達到8小時,且最好在晚上10點左右就寢最佳。不過,學子們難免因為課業壓力而有必需夜讀的狀況,那麼就盡量不要超過11點才上床睡覺。因為晚上11點至半夜3點是身體肝經、膽經運行的時間。尤其是肝的經絡環繞子宮,肝的氣血虛耗會讓子宮機能處在不穩定的狀態下,不但容易經痛,也提供了陰道細菌孳生的環境,引發陰道炎或尿道感染。• 守則3)壓力要適當排解/在升上國中之後,孩子必須面臨比過去生活更嚴峻的讀書與考試壓力,加上青春期「轉大人」的心理變化,讓這些緊張、焦慮的情緒容易產生「肝氣鬱結」(情緒鬱悶與肌肉緊繃)、「肝鬱化火」(情緒起伏大,加上火氣大與發炎)的現象,導致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素亂,出現經痛或經期不規則情形。• 守則4)動手寫月經日記/從女兒第一次來經之後,可教導她們自我記錄生理狀況。由於該階段的月經可能較不穩定,可以透過月經記錄了解有無異常,例如經期過長或是經血量過多等特殊狀況,以提早考慮是否就醫。• 守則5)陰部避免過度清潔/經期時外陰部以溫水擦洗即可,千萬不可以清洗陰道;更要避免使用鹼性清潔用品過度清潔,破壞在經期已非弱酸性的陰道環境,否則抗菌能力低的行經期陰道,將有搔癢不適或細菌感染現象。• 守則6)洗頭一定要立即吹乾/剛洗完頭時,頭皮毛細孔是打開的,沒有立即吹乾的話,水分會很快冷卻並停留在頭皮表面,產生寒濕停滯的狀況。行經期間免疫力相對低下,萬一再加上氣候不穩定、吹風之後,風寒就因此入侵,便容易發生感冒、頭痛現象了(少部分女性則會常態性的發生經行感冒與頭痛症狀)。另外,也要注意保暖,即使天氣炎熱也千萬不可用冷水洗頭、洗澡。• 守則7)經期洗澡採淋浴式/有人可能會想月經來時,躺在浴缸裡泡澡多舒服啊!但其實生理期的時候,子宮頸比平時呈現較為開放的狀態,髒污一旦進入子宮內,便會增加感染機率,所以洗澡還是採用淋浴方式為佳。• 守則8)不要縱容自己胡亂發脾氣/女孩子在碰到大姨媽來訪時,因為荷爾蒙的波動及身體變化,難免有情緒不佳的時候。不過青春少女可別因此放縱自己太過情緒化的反應,過於憤怒、抑鬱將會導致「肝氣鬱滯」氣滯脹痛的症狀,「怒傷肝」造成血行不暢、血瘀刺痛的病況,對經期不順反倒有推波助瀾的效果!(本文摘自/10秒有感,按對穴位立即甩掉生理痛/台灣廣廈出版)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 轉骨6重點

想要孩子「高人一等」 轉骨6重點#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高人一等」是許多家長對子女的期盼,在接近青春期時,許多家長會疑惑「小孩開始發育了嗎」、「該注意或避免什麼事」、「有沒甚麼加強的辦法」?許多人認為女孩初經、男孩喉結或變聲就入青春期,其實是錯誤的迷思。青春期轉骨 遵守「2多2少、1減1加」技巧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兒科醫師申一中表示,臨床測量小孩如何轉變成大人的身體發育,會根據身體初級和第二外部性徵的發育標準評估,如乳房大小、生殖器、睪丸體積、陰毛和腋毛的發展。此標準為Tanner scale或Tanner stage,分5階段診斷,初經或變聲已到第3或第4階段。青春期該注意或避免的事項,可參考「2多2少、1減1加」策略: 2多:多睡眠、多運動1)多睡眠/青春期時腦下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刺激骨骼快速成長,長高的關鍵在「生長板」。而生長激素白天分泌量較少,主要集中在晚上9到12點間分泌最旺盛。建議家長多督促孩子10點前上床睡覺,且睡足8至9小時。常聽到小孩晚睡的前3大原因分別是:(1)功課多寫不完、(2)上才藝班或補習很晚才到家、(3)上網滑手機,家長應調整規劃,達到早睡才對身體發育最有利。2)多運動/運動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也可刺激生長板,加速骨骼的生長與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使骨骼與肌肉發育。 兩少:少吃甜食、少吃油炸1)少吃甜食/含糖食物或飲料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刺激胰島素快速升高,而胰島素和生長激素會互相擷抗,吃下過多甜食、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國內外研究顯示,20公斤體重孩子來說喝超過350cc含糖飲料,體內生長激素會停止分泌2小時。2)少吃油炸/油炸食物熱量高,容易肥胖且容易造成性早熟,應該盡量減少食用,以免體脂肪過高,干擾內分泌而造成提早發育早熟。 一減:減少接觸環境賀爾蒙環境荷爾蒙也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兒童可能無意中接觸干擾內分泌的化學品,導致發育失調。盡量少接觸塑膠製品,以免接觸如塑化劑等會影響發育的物質。盡量以不鏽鋼或陶瓷,取代塑膠容器,才能減少塑化劑對健康的威脅。 一加:加上個人化轉骨方民間有許多「轉骨方」,家長有時四處打聽、自行買藥調配或隨便買成藥,內容多為各家驗方或草藥,但其實未必人人適用,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調整。例如男生屬陽,易怕熱流汗,就要加補陰藥材;女生屬陰,易手腳冷、怕冷,就需用補陽藥材,最好經中醫師診斷調配個人化的處方,並定期回診評估。不需過度強求 反增孩子壓力申一中醫師提醒,父母應用平常心看待孩子身高,雖然青春期發育一生只有一次,錯過機會不再,但身高也受到基因影響,不需要過度要求。不妨給孩子心理建設,用正向的態度來面對成長,不要給予過多壓力,或只注重身高而忽略其他發展,讓身高成為人際關係的障礙。

青春期還長不高?5原則趕走發育不良

青春期還長不高?5原則趕走發育不良#青春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開學了,許多小朋友經常會為了寫功課,或是沈迷於網路,進而到半夜才睡覺,加上秋老虎天氣仍然炎熱,飲料一杯接著一杯喝,小心這些行為都可能影響兒童健康及正常生長!醫師提醒,發育階段的孩童需要充足的睡眠,建議晚間11時前就要熟睡,而攝取過量的糖分,除了容易造成肥胖外,也會抑制生長激素正常分泌,成為影響健康和生長發育不良的元兇之一。兒童生長遲緩 先天、後天因素影響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朱德明指出,兒童生長遲緩有先天及後天因素。先天因素例如染色體異常、先天骨骼發育不全、新生兒體重低於2500公克等;後天因素則包括貧血、肥胖、糖尿病、氣喘、先天性心臟病、肝腎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異常,以及生長激素缺乏症等等。孩童作息不正常 生長發育容易受影響 由於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間,介於夜間11時至凌晨2時,若沒有進入熟睡階段,生長激素分泌易受影響,就可能造成生長激素分泌不足的現象,成為影響孩童正常生長的原因之一。朱德明醫師觀察發現,現代孩童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晚睡,就很容易導致生長遲緩。3項臨床指標 需留意是否為生長遲緩朱德明醫師表示,當孩童的生長曲線圖,身高落在第3個百分位以下、每年身高生長速率低於4公分,以及骨齡比實際年齡遲緩2年以上,就要留意是否有生長遲緩的現象。建議諮詢專業醫師,進一步評估及檢查,以排除其他因疾病造成的生長遲緩。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經由專業醫師判斷,需要時可以藉由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進一步釐清是否為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或是病理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 生長發育達正常標準曾經有一名小二男童身高只有109公分,由學校護理師發現其生長發育遲緩,轉介至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特發性生長激素缺乏症」;收治這名男童的朱德明醫師評估後,給予施打生長激素治療,小男童第一年就長高了12公分,持續治療8年的時間,目前身高已經有172公分。5要點提醒 正常生長發育不難孩童生長遲緩的原因很多,朱德明醫師強調,如果是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孩童,應遵循醫囑,接受正確的生長激素治療,生長遲緩的情況便可能獲得改善;不過,必須把握骨骼生長板閉合前的治療黃金期才有效,通常女生骨齡在14歲、男生骨齡在16歲以後,就不宜使用藥物治療。目前健保給付對象,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氏症候群、SHOX基因異常者。朱德明醫師建議,想要正常生長發育,5點建議一定要做到:1) 首先要早睡、不熬夜,晚間11時前熟睡。2) 平緩規律持續性運動,例如跳繩。3) 補充鈣質飲食,可幫助骨骼生長,不宜飲用含糖飲料。4) 避免接觸環境荷爾蒙,例如免洗餐具、塑膠製品等潛在內分泌干擾物質的危害。5) 避免食用雞皮、內臟、油炸食物,以免容易性早熟而影響正常生長發育。(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