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闖禍!父母別先怒飆「你錯了」,善用「提問3階段」開啟對話

孩子闖禍!父母別先怒飆「你錯了」,善用「提問3階段」開啟對話

2022/5/12
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該怎麼溝通才能確實傳達彼此的感受?張曦允老師在《青春期父母的機智教養中》建議,避免直接說教「硬碰硬」,激起孩子的抵抗心態或假意順從,不妨善用「提問3階段」來引導孩子進入問題、理解問題,達成溝通目的。以下為原書摘文:

本篇文章目錄

提問的妙用,蘇格拉底早知道

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提問,更被譽為史上最優秀的老師。他透過持續的提問,讓學習者不斷地思考,進而找出最接近本質的想法,在提問的最後,學習者會自然而然地提出貫穿問題核心的提問,那就是找到真正的答案的時刻。和蘇格拉底對話的人,往往會對這個過程感到震撼又著迷。

時至今日,蘇格拉底的對話法仍然深具魅力。尤其當我們想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做錯時,這個對話法可以發揮很強大的力量。

大部分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都不會「提問」,而是直接「說教」,相信直接點出問題,就能讓孩子覺醒,甚至能改變問題行為。然而,孩子可能會因為急於擺脫被說教時的不舒服的感受,暫時表現出順從、反省的態度,但這反而會讓孩子失去真心反省的機會。

「漏斗式提問」3階段釐清問題

若想要讓孩子真心反省,就不該「說教」,而是要「提問」。

「漏斗式提問」是很好用的技巧。是指從較廣大、簡單的部分開始,逐漸深化問題來詢問,讓孩子真正自我反省。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結合「漏斗式提問」的方法就是「F→W→IF」對話法。這個對話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F(Fact check)」,是指確認事實。

「請你先把你做的事情寫下來。」

當孩子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行為時,我會先請孩子寫下他做了什麼行動,再以此為基礎來確認是否屬實,接著進一步瞭解整個事件發展的脈絡。

第二個階段是「W(Why)」,也就是詢問孩子做出問題行為的理由。

「你為什麼那麼做呢?」

我非常重視第二個階段「W」。即使犯錯了,也應該要給孩子能為自己辯駁的機會。從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得知孩子不得不那麼做的原因。否則,他們即使知道自己犯錯,也不會去反省,因為孩子失去被理解的機會,心裡只會覺得自己很委屈。

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辯解,也可以瞭解孩子對於整個事件的想法,才能藉此引導他們,使他們自己意識到問題所在。如同在嫌疑犯被定罪之前,都要遵守「無罪推定原則」一樣,我也會透過「詢問理由原則」,試圖理解和同理孩子們。

透過「為什麼?」這個問題掌握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想法後,最後一個階段則是「IF(If you)」。

「如果你是○○○的話,你的心情會是如何呢?」

透過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孩子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去思考受害者的心情。

「沒辦法無視扎在自己手上的小刺,卻看不見自己釘在他人胸前的大鐵釘」,人類就是會有這種盲點的動物。不過,只要換位思考,就可以客觀看待自己、反思自己的行為。如果孩子懂得換位思考,就算大人沒有向孩子射出「你做錯了」的箭,他們也能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如同大海有淨化的能力,孩子們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提問式對話法」,可以引導出孩子潛在的問題解決力。

不再說教,讓「對話」引導孩子反思

前面提到的對話法並非只有老師才能做到,也很適合父母使用。有個孩子因為對他人言語霸凌而惹出了問題,孩子的母親和孩子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使他深刻反省了自身的錯誤,也開始改變錯誤的說話習慣。家長的智慧,有時甚至會令老師刮目相看。

我不只擔任導師,也在學生事務處負責行政工作,所以要不斷面對各種問題學生。有些學生持續因為同樣的問題行為受到懲戒,然而,他們的態度就如同自己是學務處的VVIP般,目睹這些孩子的狀況,我感到非常憂心,也體會到要讓他們真心悔悟難如登天。

請記住,讓孩子體會自己錯誤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話」。如果明明進行了「對話」,孩子卻依然故我地反覆做出問題行為,那麼您對子女說的內容可能就不是「對話」,而是「說教」了。

「對話」和「說教」最大的差異在於,「對話」的本質是「提問」,而父母是從孩子身上得到問題的答案,還是自己單方面灌輸內容,會左右是否真的在「對話」。「提問」代表著想瞭解孩子的心情,並且給予孩子反思自身行為的時間。如果父母單方面想灌輸自己的價值觀或想法,孩子就絕不會針對自己的問題行為來反省。

不良的習慣和行為很容易養成,要往好的方向產生變化,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只要反覆叩問孩子的心門,總有一天,孩子會真心體會到自己的錯誤,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會迎接到孩子開始變化的歷史性時刻。

期盼爸媽們能善用對話技巧,給予孩子悔過自新的機會。

曦允老師的溫柔叮嚀

我因為脊椎側彎,有段時間會做SNPE(Self Natural Posture Exercise,自我姿勢矯正運動)。指導我的老師說明這個運動為什麼有效。他提到,如果依靠他人的力量來矯正脊椎,雖然效果立竿見影,但沒有他人的協助時,脊椎很快就會回到原本的狀態。但是,如果自己就能進行矯正姿勢的運動,雖然會花一點時間,但可以維持很久,也才能根本地矯正成良好的姿勢。我想著,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不也是這樣嗎?

以父母或教師的力量來矯正孩子的問題行為時,雖然短期就能見效,卻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想要幫助孩子自主產生變化,就算會多花一點時間,也請信任孩子吧!總有一天,他們能夠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

(本文摘自/青春期父母的機智教養/台灣廣廈)

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你可能還會想看
加 uho 好友
熱門話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