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

減重難?營養師分享健康減重三原則

減重難?營養師分享健康減重三原則#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107年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定義「肥胖」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等於24為過重、大於等於27是肥胖、大於等於35就是重度肥胖了。不少人努力追求消除大肚腩以及找回窈窕曲線,但有些人為了達到速效,採取激烈方法,反而影響自身的身體建康。臺中慈濟醫院營養師宋明憲提出「健康減重三原則」,有耐心地按部就班執行,即可重返美好體態。體重過重 容易引發三高現代人生活習慣多趨向於缺乏運動、外食,加上精緻高糖、高脂等不當飲食,累積出危害健康的肥胖問題。宋明憲營養師表示,體重過重及肥胖的人可能增加罹患慢性疾病機會,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且會明顯增加病人死亡率和其他併發症發生率,與健康息息相關。宋明憲營養師提出健康減重三個原則:1)每天減少500大卡:三餐定食定量,養成均衡飲食的健康飲食型態十分重要。建議每天熱量控制在1200至1800大卡之間、或每天減少500到750大卡,並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蔬菜、水果、未精製的全穀雜糧類等天然食材為主;其次,多喝白開水,避免含糖飲料,限制攝取高能量密度食物(如蛋糕、炸雞、冰淇淋等高糖、低纖維、高脂肪的加工食品),避免攝取加工肉製品,減少食用高鹽及鹽漬食物。2)適當運動:足夠的活動量是預防「復胖」、維持健康體重的重要關鍵。持續不間斷運動,建議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增加體能活動以消耗熱量,若是無法有30分鐘空檔,可以參考少量、多次的運動型態(每次10分鐘,每日累積約40分鐘)也會有效果。3)持之以恆:付諸行動、毅力、恆心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固定時間天天量體重,以監控體重變化,提醒自己維持健康體重。重量上升,馬上檢視飲食及活動量,力行「聰明吃、快樂動」撇步,避免成為過重或肥胖一員。

芒果長黑斑不能吃?營養師來解秘

芒果長黑斑不能吃?營養師來解秘#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芒果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芒果果實含有糖、蛋白質、粗纖維、維生素A的前體胡蘿蔔素以及維生素C。最近在網路上流傳芒果外觀如有黑點就不能吃,甚至還有人因吃了有黑點的芒果,造成身體不適送醫的訊息。對此,安南醫院消化科蔡坤峰醫師指出,造成芒果果實黑點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及黑斑病,若是輕微受損,切除受害部位仍可食用,若果實已明顯腐敗,變色變味,就不宜吃下肚。芒果出現黑斑 為褐變現象農委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表示,芒果皮含有多酚氧化酶類,運輸過程中若受到擠壓,或儲存當中經過了冷凍,其果肉細胞受到破壞,胞內酚類物質會氧化成褐色的醌類物質,而在外皮上出現黑色的斑點,這種情況被稱作「芒果褐變」。這些變異僅侷限在果皮表面,果肉是沒有問題的。另外,芒果患炭疽病及黑斑病,分別是受特定病原真菌及細菌危害,會在果實表面造成黑點,這類病菌並不會感染人體;表面若是輕微受損,切除受害部位仍可食用,並沒有安全疑慮,但如果芒果已明顯腐敗,有變色變味等情形出現時,就應該丟棄不宜再吃。芒果黑斑若只是長在表面 還是可以吃安南醫院臨床營養科王儷瑩組長表示,芒果或香蕉等水果,含有多酚類氧化酶和酚類,所以表皮受損時,這類物質就會開始產生反應,並在氧氣的作用下變成黑色物質。如果芒果黑斑只是長在果皮,沒有深入到果肉里,只要清洗乾淨,把皮剝掉,還是可以吃的。但如果出現較大面積的黑點,並且果肉也已腐爛,這樣的芒果就建議丟棄不食用。營養師建議有糖尿問題病患要小心選用芒果,依照營養師所建議的份量食用以免血糖飆升。王儷瑩組長也強調由於芒果生長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般在10℃左右即出現冷害,而高溫則加速其腐爛,密封又易變質出現異味。買回家請立即吃完或馬上冰冰箱,賞味期不要超過3天。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今年六月我國衛福部公佈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和肺炎」仍長居十大死因前三名,而癌症更是連續37年排行首位。這樣的結果一再顯示飲食、生活型態甚至是壓力,影響現代人罹患疾病比例越來越高的重要因素。高鈉、低全穀、低水果攝取量 為三種飲食危險因子所導致的因素也可以從今年度4月國際醫學期刊Lancet刊登一篇涵蓋全球195國探討飲食危險因子對於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之研究結果中得知。研究發現高鈉攝取量、低全穀類攝取量、低水果攝取量此三種飲食危險因子導致之死亡人數占不良飲食導致死亡數的高達一半。甚至2017年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死亡數是可以透過調整飲食而預防的,不良飲食導致全球11百萬人死亡。在此篇研究中,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比起抽煙等其他危險因子,不良飲食導致的死亡數更多。從改變開始 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因此,在此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從平時的改變開始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罹病風險。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國人可以從這幾項來進行改變: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限制含糖飲料: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依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即200大卡),換算糖量即不可超過50公克。3)減少加工食品攝取,以降低高鈉量的獲得。4)限制加工肉類,如:火腿、培根、熱狗等。5)維持理想體重:建議國人的BMI維持在18.5~24同時成人腰圍維持90cm(男性)、80cm(女性)以下。6)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7)定期做健康檢查,可提早得知問題,有效達到預防勝於治療。8)戒菸、戒酒、戒檳榔。

含糖飲成癮恐三高!營養師教3方法

含糖飲成癮恐三高!營養師教3方法#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手搖飲料聞名國際,各式各樣飲料店密集林立。雖然許多民眾都知道飲料會對身體帶來負擔,但仍忍不住飲用。究竟含糖飲料的壞處除了變胖,對身體會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影響?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的添加糖,不僅會造成肥胖及齲齒(蛀牙),也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可能誘導許多慢性病,包括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等發生及甚至癌症。逾9成國小至高中生 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毛柔壹表示,根據103-10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高達91.7%國小學童、94.8%國中生、90.9%高中生、74.7%的19-64歲成人及40.5%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週至少喝1次含糖飲料,且其中4成民眾每週至少喝7次以上。避免攝取過多添加糖 飲食3方法國民健康署因應全球減糖趨勢與維持國民健康目的於107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首次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2000大卡為例,則每日添加糖攝取熱量不宜超過200大卡,也就是50公克糖(約10顆方糖,每顆方糖含5公克糖,每公克糖可產生4大卡熱量)。為了避免攝取過多添加糖之攝取,毛柔壹營養師建議民眾可參考以下方法:1) 多喝水多健康/建議成人每日飲用6至8杯水(每杯240毫升),由於水可以協助體內代謝,並補充流失的水分,可分多次、小口慢飲,也可使用無糖茶飲代含糖飲料或在水中加入新鮮水果切片自製檸檬水等,增加水量攝取。2) 聰明選/購買市售包裝飲品時,可利用營養標示與成分選擇糖含量標示為0者最健康,亦可選擇熱量與糖量較低、較無負擔的飲食,並在購買手搖飲料時,選擇無糖或微糖及減少配料的添加。3) 原味乳最好/原味乳的糖並非額外添加的糖,其中富含鈣質、蛋白質與多種維生素,是飲品中的好選項。由於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大多不足,107年公布「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攝取1.5至2杯乳品類是最容易滿足鈣質需求的方法,然而一般調味乳大多含添加糖,建議民眾最好選擇原味乳。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

雞精怎麼選?製程、來源是關鍵#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這一兩年,市場興起滴雞精的風潮,除了一些知名品牌外,也有許多小品牌或小牧場的滴雞精,而且價格相差非常多,從一小包50元到200元不等,但是滴雞精真的像廣告說的這麼厲害嗎?和傳統雞精又有哪裡不同?營養師指出,雞隻整體營養價值不會差異太大,但針對雞精的選購,最重要的是從雞隻來源、雞精製程到飲用後的功效認證,都能透明公開有實證,才是確保有效的關鍵!適齡雞隻萃取蒸煮 不殘留油脂、膽固醇才是好雞精老母雞燉雞湯、滴雞精的概念已經深植人心,也有些業者會特別強調滴雞精是使用老母雞作為原料;然而,根據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在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 13週成熟可出貨齡與56週的老母雞相比,「老母雞」滴雞精的油脂含量比「適齡」母雞多出一倍。張美菁營養師指出,若滴雞精中油脂含量提高,胺基酸、胜肽等物質的含量就會下降;因此,消費者在選購雞精產品時除了一定要經過離心去油程序,做到零膽固醇和零脂肪外,也必須經過10小時以上超過攝氏100度的高溫高壓蒸煮,才能夠真正萃取出雞肉的精華。台灣禽流感案例頻傳 電腦環控封閉飼養更有食安保障民眾常以為「放山養」的雞隻十分健康。但張美菁營養師指出,在台灣,放山養有許多疑慮!台灣位處東亞候鳥遷徙地帶,每年冬天總會有禽流感事件,放山養的雞隻便有被感染的風險,再加上台灣夏天高溫、冬天寒冷又多雨,雞隻和想像中健康跑跳差很大!若採用「密閉水簾式」的封閉雞舍飼養,可阻絕雞隻與一般鳥類的接觸與感染機會,不用擔心禽流感;並透過電腦化的管控,讓溫濕度與飼料、飲水、排泄物的衛生條件有十分良好的控制,才能有效降低傳染病的疑慮,食安更有保障。忙碌職業孕婦補充營養又想窈宨 攝取傳統雞精均衡飲食身為過來人的月子餐專家施雅茵副理則分享,滴雞精的價格從一包幾十元到上百元都有,但是價格和營養價值值得多比較,自己懷孕時也曾為了貧血及瘦弱體質所困擾,擔心無法給孩子足夠的營養,因為不想用可能來自化學合成的補充劑(如:鐵劑、葉酸補充劑),所以最後選擇擁有許多科學實證的傳統雞精做為主要的營養補充品,可以輕鬆調好孕期體質,同時照顧媽媽與寶寶的健康。(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營養師量身打造 6大族群進補原則

營養師量身打造 6大族群進補原則#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驟降,又到了進補旺季。冬令進補是中華傳統的飲食文化,但隨著物資生活富裕,現代人大多營養足夠,傳統、坊間的食補大多蛋白質及油脂偏高,吃補的可能增加身體負擔。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顏妙容營養師為大家提供以下幾點進補原則,聰明進補安心吃、營養均衡不過量:1)烹調少油半水酒麻油雞、薑母鴨在製備過程中多會將肉類和薑片以麻油爆炒過後加酒烹煮,雖可增加補品特殊風味,但酒精對血壓、尿酸造成的影響可能誘使慢病患者疾病惡化。 建議可省略爆炒薑、肉類的步驟或減少麻油用量。 可用半水酒烹調,並讓酒精於烹煮過程中揮發掉再食用。 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以及避免食用動物皮。2)添加蔬菜一般補品多以內臟或肉類為主要材料,富含蛋白質及油脂,但容易於大快朵頤吃肉時,忽略蔬菜的攝取而飲食失衡。 可於湯鍋中加入蔬菜,如高麗菜、菇類、茼蒿等蔬菜於補湯中。 一日建議蔬菜攝取量為煮熟後青菜1.5碗,可斟酌用量添加蔬菜於湯品中。 牙口功能較不佳的長輩可增添如蘿蔔、瓜類、菇類、菠菜等質地較軟嫩的蔬菜。而常見的南瓜、芋頭、玉米等屬於主食類蔬菜,若需控制血糖,需留意攝取。3)輕醬料羊肉爐、藥燉排骨多會搭配味噌豆腐乳醬或豆瓣醬食用,大多過鹹、含鈉量較高。 用薑末、蒜末、蘿蔔泥、香菜、辣椒與醬油、水果醋等調味,減少鹽分攝取。 藥燉補品盡量不額外加鹽巴調味。 煮火鍋用昆布或蔬菜熬煮湯頭,利用蕃茄、蘿蔔、洋蔥等增加湯頭自然甜味。4)減少加工製品近年來補湯火鍋化,許多人喜愛加入配料如魚餃、蛋餃、丸類、蟹肉棒等。然而這類火鍋餃丸類都是加工類製品,磷含量及油脂偏高,應盡量避免。 可選擇脂肪較低的蛋白質來源,如魚肉、雞肉、海鮮或豆腐等。 多種蔬菜、菇類及藻類入鍋。 麻辣鍋偏油,建議鍋物選擇以蔬菜熬煮的湯頭。5)量身打造聰明吃冬暖食補受大眾歡迎,但身體狀況因人而異,以下提供不同族群進補留意建議,過個身心滿足的冬季。 一般民眾:無特別限制,但需注意油脂和肉類份量。多採用蔬菜、菇藻類,增加食材豐富性與飽足感。 糖尿病:建議進補以少油、高纖,適量醣類及優質蛋白質為原則。並注意主食類蔬菜如芋頭、南瓜、玉米、山藥等攝取量。 高血壓患者:建議留意烹調用酒量,食材或沾醬以天然風味為宜,湯品及沾醬注意鹽量的使用。 減重者、高血脂患者:建議減少烹調用油,進食時可刮除上方浮油,避免攝取動物皮。 腎病患者:需留意肉類蛋白質及湯之攝取量,實際可進食份量因病情而異,建議諮詢營養師。 痛風患者:內臟熬煮的高湯普林含量高,建議少喝湯,多喝水。須注意肉類份量,每餐建議以2兩為限。(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45期資料)

焦香酥脆致癌危機?快學2招防癌

焦香酥脆致癌危機?快學2招防癌#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焦香酥脆才好吃?當心致癌物已經吃下肚!許多人烤肉總喜歡烤到表面微焦、吃起來有脆脆的口感,但肉類、海鮮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經高溫燒烤,容易產生雜環胺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衛福部食藥署發現,這些食材烤焦後化學物質隨烤焦程度有增加趨勢。提醒大家,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切除,若是較不易熟的食物,也建議可以先蒸、煮過,再燒烤,以免吃下致癌物質影響健康。做到兩件事就能防癌、開心過中秋翻開農民曆食物相剋表,海鮮類食物常常列出一個「毒」字,所謂的「毒」是泛指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常見的海鮮類,如:魚類、蟹、螺、蛤等,可能是因為過去的儲存條件不佳、海鮮類保存不易,容易造成腐壞、腹瀉等問題。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張瑀芳提醒,中秋烤肉看似致癌危機四伏,但不需過度擔心,只要做到2件事,就能輕鬆防癌、開心過中秋:1) 搭配蔬果有技巧/張瑀芳營養師建議,可以將「土司夾烤肉」換成「蔬菜夾烤肉」;烤肉和洋蔥、大蒜、彩椒等一起串烤;也可將蔬菜類、菇類放在鋁箔盒中蒸烤。水果部分可選擇低GI的當季水果,如:奇異果、火龍果等;而柚子需適量攝取,一次半顆為限,若有使用藥物治療中的人則要詢問醫師,以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影響治療。多吃蔬果可以提供膳食纖維幫助腸胃蠕動,預防中秋大魚大肉後容易發生的消化不良、便秘等腸胃問題;選擇不同顏色的彩虹蔬果,還可以攝取到豐富的植化素,幫助預防癌症、對抗自由基。2) 起身運動甩熱量/中秋節除了烤肉外,還有高熱量的月餅,常常讓人不知不覺胖一圈,建議大家還是要維持運動習慣,不要只坐著烤肉、吃月餅,還要起身動一動,才能遠離疾病與癌症。

活動/健康減重-暑期班

活動/健康減重-暑期班#營養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鑑於肥胖已證實會導致許多慢性疾病發生,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將利用暑假舉辦「體重控制班」,在為期二個月的課程裡,透過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等專業的團隊,指導學員們正確、有效的減重技巧,將均衡飲食落實於生活中;再搭配易學的韻律舞,讓學員成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小幫手!本次暑期減重班由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美容師和2名國家合格認證韻律老師共同指導學員,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即日起報名至6/29日截止,報名專線:037-261920轉2135、2122。對象:60歲以下,BMI>24 或體重>10%理想體重範圍地點:營養門診時間:自106年7月3日至8月18日,每週一、五          15:00~17:00,共15天(30小時)洽詢:苗栗醫院營養室:037-261920轉2135、2122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