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別把孩子當「縮小版成人」餵藥!醫改會警告:家長必知「兒童3藥訣」

別把孩子當「縮小版成人」餵藥!醫改會警告:家長必知「兒童3藥訣」#頭痛

伴隨國內新冠疫情升溫,兒童確診人數節節攀升,而兒童康復後的長新冠症狀也讓家長們人人自危。面對兒童若出現呼吸道症狀、發燒等情形,有些家長為了減少染疫風險而不願帶嬰幼兒就醫,反而誤信網路相關資訊,寧可自行至藥局購買指示藥品,或直接以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讓人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經前頭痛、身體虛?荷爾蒙改變耗氣血,中醫師親授「4穴位」緩解

經前頭痛、身體虛?荷爾蒙改變耗氣血,中醫師親授「4穴位」緩解#頭痛

女生經期頭痛,中醫又稱之為「經前外感」;原因和女性經前荷爾蒙改變,易受到外在風邪影響導致。中醫師吳宛容分享,門診碰到不少女性常會反應,自己在月經來前1週特別容易頭痛,也就是月經前身體的抵抗力變差,受到外在風邪影響、入侵,通常最容易發生在氣虛體質的女性身上,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身體元氣不足時,就會表現出來。這類體質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在經期前會感受到抵抗力下降、身體活動力減退,以及精神不振、氣短懶言、語音低微等反應。

頭痛竟是因關節炎、骨刺是骨頭?醫破解5大骨科迷思

頭痛竟是因關節炎、骨刺是骨頭?醫破解5大骨科迷思#頭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以為骨科疾病就是骨頭本身不適所發生的問題,事實上,許多常見的疾患,竟然與骨科有關聯。以下是一些常見迷思的破解,有相關困擾的人,必須要詳細了解。迷思1:偏頭痛、暈眩等問題不是腦循環就是耳部問題引起的?解說:偏頭痛、暈眩當然是跟頭部有關,但問題不只如此。頭部也分內外,組織還分神經、血管、骨骼關節。這些不適常常跟很多腦部顱骨內外血管神經與頸椎肌肉的問題相關,一樣會造成偏頭痛。醫學上所指的「偏頭痛」具有許多的特徵,而頭痛一邊只是其諸多特徵之一而已。女性的患者要比男性患者多,而亞洲人患者要比白種人少。偏頭痛可以是一種「搏動性」的頭痛,會有像血管搏動的規律性。通常疼痛發生在頭的一邊,也常出現在前額、兩側、頭頂、後頭部,甚至眼眶後方位置。患者經常有噁心、嘔吐的現象,並且還會怕光、怕吵,也常伴隨著許多神經系統的症狀,如:單眼或雙眼的視力模糊、閃爍的光點或線條等。另外,像一側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暈眩等等,這些併發症很像是腦部短暫缺血的症狀,嚴重的話,也有可能造成腦中風。▲圖1-1 偏頭痛造成偏頭痛的原因很多,有遺傳的因素,也有許多誘因會引發症狀,像是壓力大、月經、失眠、吸菸,甚至某些食物也會引發偏頭痛,像味精、酒精等。還包含了頭部一些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當接觸到某些刺激,神經、血管會產生反應造成腦部血管收縮時,就可能造成一些神經性的症狀。頭部的血管擴張時,就產生搏動性的疼痛。另外,顱骨與頸椎關節肌肉的問題,像頸椎退化性關節炎與頭頸部慢性筋膜炎也會造成偏頭痛。此時再生醫學對於修復神經、血管、韌帶與筋膜就有重要影響。迷思2:引起疼痛或手腳發麻的是骨刺,骨刺就是骨頭嗎?照X光一定可以看到?解說:骨刺最常見的原因是骨關節炎或退化性疾病造成的關節損傷。全身可動關節包含脊柱之間的關節軟骨,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損,而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和痛風也會損害關節。骨刺經常在關節或肌腱受傷後形成,當身體在骨骼關節韌帶受損時,它會嘗試通過在受傷區域添加骨骼來修復的結果,就是會產生無用甚至有害的骨刺。骨刺的症狀在通過X光檢查尋找疾病之前,病患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骨刺,只有骨刺在壓迫神經、肌腱或身體其他結構引起不適時,才會令患者感覺到受影響的關節疼痛或僵硬。如果骨刺壓迫脊柱神經、手臂或腿部,則會出現無力、麻木或刺痛與肌肉疼痛痙攣。若有腫塊出現在手和手指上也可能是骨刺,此時若繼續鍛鍊受影響的關節,症狀可能會變得更糟。骨刺也可能會斷裂並卡在關節空腔中,這種叫做「游離體」(free body),卡在關節中間會使關節退化、發炎更為嚴重。因此骨刺常常引起疼痛或手腳發麻,但骨刺不只是骨頭,它還包含變肥厚的骨關節韌帶與纖維組織,由於也會圍繞在神經與血管周邊並引起壓迫。▲圖1-2 骨刺生成位置圖一般而言,骨刺在X光下大部分時間是可以看得見的,但韌帶與纖維等軟組織增生伴隨骨刺所造成的壓迫現象,需要核磁共振(MRI)的檢查才能清楚可見。迷思3:骨質疏鬆就是缺鈣嗎?骨泥是水泥嗎?運動就能逆轉骨質疏鬆嗎?解說:骨頭是身體的支架,骨質就是支架的內涵,而骨頭的成分88%是鈣質,12%是膠原蛋白,因此說骨質疏鬆就是缺鈣,此話只對了8成。老人家骨質疏鬆,其實鈣質要補充,蛋白質也要補充。所謂的骨水泥是指能運用在醫療上骨頭損傷與缺損,用於治療補充上,或黏合人工關節與骨頭的材料。醫療用的骨水泥的成分其實有許多,主要分為:可吸收材料或不可吸收材料。可吸收材料骨水泥有鈣質成分或膠原蛋白等,不可吸收材料也有壓克力成分或其他化學合成成分的。由於材料不同特性也不同,用法用途也不同。例如:脊椎壓迫性骨折常使用椎體成型術治療(Vertebroplasty),就是所謂的灌骨水泥。一般會將一種不可吸收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稱骨水泥)的醫療壓克力材料注入椎體骨折損傷處,待骨水泥於椎體內硬化後,可使骨折處得到良好的支撐,進而減緩患者的疼痛。但其硬度相較於周邊椎體高出非常多,臨床上會造成臨近上下節椎骨再骨折高達1/3的可能性。再生醫學可以採取含鍶鹽與氫氧磷灰鈣的可吸收促進骨生長物質,再混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達到支撐骨損傷並促骨再生,同時減少骨水泥過硬的問題,並還可以增加操作時骨水泥黏稠度,減少了骨水泥滲出與進入血管的風險。至於運動,絕對可以加強骨質的密度與蛋白質的強度,所以運動也是可以逆轉強化骨質疏鬆的,但要正確的運動才不會造成運動傷害,以免得到反效果。迷思4:脊椎是直的,腰痠背痛是因為脊椎側彎?解說:脊椎是直的、也是彎的,其實脊椎正面是直的,所以從外觀來看,人是左右平衡的。但由於人從出生到發育的過程,會產生一系列的脊椎初級與次級的彎曲變化。從側面來看,人要把頭抬起來要把腰直起來,就產生後彎的角度。而胸椎與骨盆則是向腹側彎曲產生一個空腔,就是我們的胸腔與腹腔。所以,脊椎側面是一個具有生理學健康自然的彎曲型態。脊柱側彎患者脊椎有不正常的脊柱曲線,常會伴隨脊椎旋轉的一種狀況。因此造成脊椎正面呈現S型、C型等的形狀,而非垂直左右平衡。脊柱側彎的原因,可分為結構性及非結構性2種。結構性脊柱側彎症原因在於脊椎本身變形,只有矯正治療脊椎本身才能改善,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彎占80%,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圖1-3 正常脊椎正面直立、左右對稱還有肇因於其他特定病因,例如神經肌肉病變、退化、感染、腫瘤等等。非結構性脊柱側彎症,則是由於姿勢不良、長短腳、骨盆傾斜與肌肉痙攣等原因次發產生脊柱形變,在躺下來時候會消失,故又稱「姿勢性脊柱側彎」或「功能性脊柱側彎症」,只要姿勢不良原因改善了,側彎自然恢復正常。各種肌肉痠痛與姿勢不良會引起姿勢性脊柱側彎,而結構性脊柱側彎症也同樣會造成肌肉痠痛與姿勢不良,因此如何治療脊柱側彎,便首要了解肌肉痠痛姿勢不良的原因與脊柱側彎的本質。迷思5:脊椎滑脫會導致腰部殘廢?解說:所謂脊椎滑脫症是指腰部椎體往前或往後位移,大部份患者因為長期姿勢不良、久坐、重覆性用力彎腰及習慣性駝背,使得腰椎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和小面關節受損退化、不穩定鬆脫,導致腰椎滑脫。也有脊椎滑脫患者是因外力傷害,造成椎弓斷裂或先天脊骨發育不良所導致。脊椎滑脫的病徵在站立和行走的時候,因為重力的關係,椎體不穩定向前或向後滑動,引發腰部的肌肉痠痛,同時,神經也因椎體不穩前後拉扯與關節韌帶不當增生壓迫神經而產生下肢麻痛無法緩解,因此也會造成相當大的痛苦產生所謂的殘障。腰椎側面前彎及後仰的動態X光檢查,可以查明滑脫的部位及不穩定程度。另外還有左右側45度角的腰椎X光檢查,可以看出椎弓是否斷裂,或只是退化而產生鬆脫的小面關節。當病人有神經壓迫症狀時,必須進行核磁共振檢查,來了解神經根受壓迫的部位及嚴重程度。脊椎滑脫症在症狀輕微者可藉保守療法而獲得改善,包含臥床休息去除重力讓背部肌肉鬆弛,加速肌肉復原減少痠痛,再輔以肌肉訓練強化肌肉健康。消炎藥物治療包含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藥及肌肉鬆弛劑,但藥物常有其副作用造成肝腎胃的損傷並非好的治療方式。復健治療如接受熱療及電療方式,促進肌肉血液循環,也可以緩解痠痛,但常無法持久與根治問題。而外科手術治療用於嚴重的病人,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果來解決問題但有其風險。至於,骨科神經再生醫學,則可以搭配傳統醫學使用,或用於不願手術或無法手術的病患。手術目的是神經減壓,以解除神經壓迫,再以補骨及內固定達成腰椎穩定。再生醫學搭配手術用於幫助補骨促進骨融合與加強神經肌肉萎縮再生。▲圖1-4 脊椎滑脫解剖病理圖(本文摘自/骨科延壽密碼:老而彌堅不是夢,再生醫學掌握自體修復的關鍵!/時報出版)

頭突爆痛、四肢癱軟是急性腦中風嗎?醫授4招速測保命

頭突爆痛、四肢癱軟是急性腦中風嗎?醫授4招速測保命#頭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名50歲婦女在與家人聊天時,頭突然有如爆炸般疼痛且噁心想吐,隨後四肢癱軟無力、意識逐漸模糊,送往醫院急診時已呈現重度昏迷,經醫師評估是為「動脈血管瘤」破裂所導致的腦中風,經神經外科團隊緊急手術後,病患才恢復清醒。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鄭均洹表示,每年約每10萬人就有180人患腦中風,其中出血性腦中風約佔50人,動脈瘤破裂所導致的腦中風則約佔10人,不僅發生時情況危急,可能會有立即性生命危險之外,也會造成部分功能的缺損,也會讓病患和家屬面對許多後續治療問題。腦中風動脈瘤破裂,2種手術選擇鄭均洹指出,動脈瘤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種處理方式:腫瘤未破裂:只要直徑小於0.7公分,可以持續採取觀察方式。病患到醫院即是破裂狀態:有2種選擇。1. 確定動脈瘤位置,開顱進去將顱骨打開,直接進入將動脈瘤夾閉。2. 由於病患動脈瘤位置相對不確定,而且比較深部,所以最後採用線圈栓塞動脈瘤方 式,也讓手術風險變小。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彥中表示,該病患一開始完全沒有徵兆,突發性頭痛欲裂並伴隨四肢癱軟、意識模糊昏迷,送到醫院時已生命垂危,然而在經過緊急檢查後發現並非單純的腦出血或腦中風,而是腦部血管瘤破裂合併嚴重高血壓。居家4招檢測急性腦中風根據統計,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等慢性病疾病,其發生腦出血的危險性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民眾若想居家篩檢是否出現腦中風急性現象,陳彥中呼籲可掌握以下4招:手:雙手平舉,看有沒有單側瞬間無力狀況發生。嘴:照鏡子並觀察嘴巴有沒有歪斜現象。說:跟別人對談,有沒有口齒不清、講話問A答B或表達不清楚的情形。快:如果發現有以上3種現象,趕快打119或趕快送急診,請專業的神經科醫師進行評估。目前腦中風已是可治療的急症,經醫師專業評估,出血性中風可由神經外科手術移除血塊;缺血性中風可利用靜脈血栓溶解劑和動脈導管,打通阻塞的腦血管。陳彥中提醒,民眾善用以上方法可快速辨認腦中風症狀,建立及早發現與及早復健的觀念,才能緊急保命。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

頭痛吃藥沒用?可能是身體缺乏「這種礦物質」#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位年輕女性上班族平時並無慢性疾病,在連續幾天熬夜加班後,有天起床突然天旋地轉、冷汗直流,還把早餐都吐了出來。就醫後診斷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導致的「前庭型偏頭痛」,服藥後逐漸好轉,也恢復正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李亭儀表示,偏頭痛是女性很常見的疾病,主要與遺傳有關,當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就會引起偏頭痛。主要表現在單側、搏動性頭痛,也會伴隨怕光、怕吵,甚至發生噁心嘔吐的狀況。 4成民眾從眩暈頭悶脹開始發作有高達4成的偏頭痛患者並不會明顯頭痛,而是會眩暈,稱為前庭型偏頭痛,發作時頭會有悶悶脹脹的感覺,持續有像是天旋地轉的暈。而如果長期吃止痛藥都沒有效果,專家提醒,也可能是體內缺乏鎂導致。為什麼鎂會與頭痛有關係?營養師宋明樺表示,身體缺鎂會引發血管不正常的收縮與膨脹,肌肉也會緊繃,這些都容易引起偏頭痛。日本營養師、分子整合營養醫學顧問吉川圭美也說明,如果壓力大,鎂更會從身體透過尿液而排出。 多攝取「鎂」有安定神經效果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存在於肌肉與骨骼之中,總重量約為25g,與體內超過300種以上的酵素反應有關,更有安定神經的效果。國外甚至有研究指出,透過靜脈注射鎂,對急性偏頭痛有改善效果;而每天固定補充一定份量的鎂,也減緩了偏頭痛的發作次數。 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成果」報告,國人對於鎂的攝取平均更不到八成。吉川圭美營養師建議,在食物中像是魚類、海藻、豆類等都有豐富的鎂,可以多攝取。營養師宋明樺也提醒,若是經常性頭痛的民眾,也要留意像是起司、巧克力、柑橘類是否攝取過多,這些食物由於含有酪胺酸也容易引發血管痙攣導致偏頭痛。或許民眾透過營養的注意與生活作息調整,或許就有機會擺脫吃止痛藥的輪迴。

偏頭痛治療新紀元!超前部署123預防頭痛不再來

偏頭痛治療新紀元!超前部署123預防頭痛不再來#頭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家對偏頭痛或許不陌生,依流行病學推估,平均十人就有一人罹患,全台估計約有200萬人有偏頭痛。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偏頭痛甚至是全球年輕族群「失能疾病」之首,嚴重度不容小覷。部分患者習慣偏頭痛「症狀」發作後,自行購買止痛藥來緩解,卻不知道偏頭痛是一種「疾病」,可被治療及預防!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楊鈞百主任分享,診間有位女性患者,每當壓力增加或情緒不穩,偏頭痛伴隨眩暈感便隨之而來,一發作便劇烈頭痛、頭昏眼花又怕光怕吵,容易站不穩,這時先生就會在身旁攙扶。這樣的狀況親友早習以為常,總開玩笑他們夫妻愛得如膠似漆「黏條條(台語)」。某次回診,該患者夫妻聽到醫師介紹已有預防性治療可改善偏頭痛,先生二話不說就自費讓太太以肉毒桿菌素治療(當時需自費),經過數次治療後偏頭痛大大獲得改善。患者回診時笑著告訴醫師:「現在先生終於不用對我『黏條條』了!」掌握偏頭痛超前部署123口訣,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楊鈞百主任表示,偏頭痛好發於20至50歲女性,誘發因子包括飲食、情緒、壓力遺傳與睡眠品質等,有些女性也特別容易在月經前後偏頭痛發作。「前一段時間,很多人會因疫情起伏或經濟受創感到恐慌、長時間盯著3C產品、居家上班甚至孩子在家吵吵鬧鬧等所帶來的心理壓力,都容易促使偏頭痛復發。」台灣頭痛學會為了提升國人對於偏頭痛的病識感,今年特別構思「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楊鈞百主任解釋:「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恐讓頭痛更痛,應儘早就醫治療;要預防偏頭痛可靠3招:1運動、2紓壓及3使用預防性藥物。」期望透過該口訣,幫助有偏頭痛困擾的民眾及早正確就診。楊鈞百主任提到,只要頭痛反覆發生,持續4至72小時,伴隨噁心、畏光、怕吵等症狀,且越動越痛,即有可能為偏頭痛發作。部分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只吃止痛藥緩解,楊鈞百主任提醒,「過度依賴止痛藥就像飲鴆止渴,反而會讓病情惡化。」止痛藥僅能治標、預防性治療可治本楊鈞百主任說,如今偏頭痛治療,已不再是消極止痛,還可積極進行預防性治療。健保近兩年已給付多款預防性藥物,包含療效持續1個月的CGRP單株抗體及療效長達3個月的肉毒桿菌素,「這些預防性藥物可針對偏頭痛的機轉,改善頭痛頻率與強度;另一好處則為療效持續時間長,適合疫情期間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可為不喜歡每天服藥的患者帶來更多方便性。」楊鈞百主任呼籲,預防偏頭痛要先避免誘發因子,患者可藉由紀錄日常飲食作息來提醒自己;此外,謹記「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內容,若有偏頭痛問題應及早尋求專治偏頭痛的神經內科,勿過度吞服止痛藥或感冒糖漿,以免頭痛惡化反而影響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