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

防癌就要吃對食物!網友熱議「防癌食物10大排行」靠吃降罹癌風險

防癌就要吃對食物!網友熱議「防癌食物10大排行」靠吃降罹癌風險#罹癌

說到最可怕的疾病「癌症」,其實與身體吃進什麼東西大有關係!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有30~50%的癌症可藉由飲食、作息習慣調整,來降低罹癌機率。到底哪些食物能防癌?又能防什麼癌呢?每日均衡攝取「這10種防癌食物」,加上飲食習慣少油、少鹽、少糖,就能預防癌症的發生。

該告訴大家我罹癌了嗎?用「4關鍵」教你判斷

該告訴大家我罹癌了嗎?用「4關鍵」教你判斷#罹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癌友不僅在對抗疾病的過程中辛苦,也可能一下子不懂得如何帶著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心情,來面對周遭的人際關係與關心的眼光。由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出版的《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一書中,記錄了許多癌友的心情故事,以及用同理心的角度出發,在癌友必須面對該怎麼告訴家人朋友「我罹癌了」這件事上,給予心理支持與建議。以下是原書摘文:我渴望回歸正常生活,又擔心別人的眼光癌友經常在人際關係上會遇到「我覺得對方不懂我的心情」、「知道我生病了,大家跟我的互動好像跟以前都不一樣了」、「我覺得自己變得格格不入,無法融入他們的聊天話題」、「我怕別人關心我,覺得很有壓力」,問題可能不只出自於「是否該讓大家知道我生病了?」,而是我們習慣在關係中表現得小心翼翼,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也無法真實地告訴他人自己的感受。是否該讓大家知道我生病了?針對這個議題,整理出在實務經驗中的4點反思:1. 絕對有權利篩選要告知的對象這點取決於關係的親疏遠近、對方的特質、友善程度、對疾病的認識程度等,我們絕對有權利篩選要告知的對象。「但對方的回應、關心,讓我好有壓力,該怎麼處理?」請記得,練習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練習說出感謝,同時也讓對方瞭解到,他的關心其實已經讓你感受到壓力,最後也可以告訴對方用什麼方式對待你,會讓你感覺比較好。2. 對方情緒,不是你的責任負面的情緒,經常是拋出的那方無感,撿起來的人痛苦萬分啊!如果我們已經嘗試跟對方表達自己的感覺,也主動溝通,希望對方調整互動方式,但對方無法體諒,甚至認為「關心你還挑剔」之類的不滿,請勇敢拒絕對方的「跨越界線」和「情緒勒索」。我們可以暫時離開不舒服的情緒現場,不需隨之起舞,用冷處理來等待對方想清楚,也提醒自己「破壞關係並不一定不好」,過去我們習慣的關係模式,太常因為害怕破壞關係而不自覺配合、討好,最終也沒有因此帶來真正滿意的關係,所以,建立我們真正喜歡且自在的關係更為重要。3. 不一定要守著舊有的人際圈這點反思並不是鼓勵拋棄原有的人際關係,而是指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中,人際圈本來就一直在轉變,總有新朋友的出現、交往,和舊朋友的流逝,生病階段也可能正面臨到人際圈的轉變。「我突然發現曾經很要好的那位朋友,現在聊起來怎麼就是覺得不舒服!」、「以前幾個月一次的固定聚餐,我現在認為沒有意義,不想再參加了!」其實有這些感覺和想法都很正常,因為自己的身心狀態的確都在改變中,對生活、關係的認知和價值觀也是,自然會影響到人際圈,也可能開始覺得哪些人變得沒有那麼合適來往了、哪些人聊起來比以前自在。尊重自己的選擇,不再勉強,建立感覺比較舒心自在的關係,這樣的選擇並沒有好壞及對錯。4. 關於職場病友若未能主動告知病情,多是擔心不錄用、異樣眼光、被否定工作能力等,但隱瞞的結果,反而經常會讓自己飽受更大的壓力。因此,建議大家盡可能不要因為擔憂而隱瞞病況,這很有可能導致他人不夠瞭解你的需求。畢竟隱瞞病況,可能較難拒絕不堪負荷的工作量,也可能在看診請假上較困難,事後想再溝通或表明生病的事,反而會變得更加不容易,甚至導致身心壓力,更會影響健康。另外,告知主管雖有其必要性,不過,是否需要告知同事,我認為可以自行拿捏,這個拿捏標準取決於這位同事跟你有無工作內容上的交集、是否有需要這位同事協助之處,或者在觀察後,感受到的友善程度等。回歸職場,調整步調現代社會講求高效率、快步調,卻也造成很多壓力和疾病問題,於是,也造就慢活的興起和正念的趨勢。所謂慢活,指不陷入過度競爭的比較心態和追求優劣,將眼光回歸到自己的身上、步調上,反而步伐會更趨穩健和高效率,慢慢來真的比較快。正念,則指真實覺察自己各種當下的狀態,不帶批判和責怪,開放的理解自己,並允許負面情緒的流動。將這2個觀點應用在回歸職場中,有6點建議提供參考:1. 遇到求職或工作挫折時,不鑽牛角尖,將眼光放到其他優勢面向。2. 也許沒有獲得他人的讚美,但學習讚美自己,多正面鼓勵自己,為自己打氣後,再重新思考符合自己客觀、可行的目標。3. 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有負面情緒是很自然的事,也一定有它冒出來的需求,好好和它對話,而不是壓抑和逃避,並採取適時的休息和放鬆。4.  不須比較、不須證明,做到自己能力所及就好,接納自己的各種狀態,有時「放自己一馬」也是很重要的事。5. 享受和紀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讓自己的眼光偶爾轉移注意力,除了工作,生活中還有很多重要且美好的時刻,開放自己的五感體驗,當我們愈能覺察自己身體感官上的刺激,也就愈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而滿足自己的需求。6. 建立能令自己內在安定的信念或信仰,信念是經歷人生低谷時的心理暗示,可以協助我們維持自我效能、保持較安定的心,可以藉助宗教或其它自我反思的機會,累積屬於自己的信念。4個心理準備練習最後,來總複習一下,在回歸職場之前,邀請你思考以下4點問題,判斷自己是否已經做好回到職場工作的心理準備了?回答肯定的答案愈多,表示心理準備的程度愈好!1. 把健康看得比工作更加重要了?2. 適時的休息和放鬆,對你而言代表正面意義?3. 勇於拒絕該拒絕的人事物?4. 能夠真實表達自身的需求和感受?(本文摘自/我要活得比過去精彩:解鎖癌友真心話,戰勝心障礙/博思智庫)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

突被告知罹癌 身心如何消除不安?#罹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你我都是癌症候選人!人體每天都會形成五千至六千個癌細胞,體內的免疫細胞也會將之擊退。然而,那些沒被消滅的癌細胞,會花長達數十年的時間慢慢變大成腫瘤。因此,如果人類的壽命長達一百五十年,應該所有的人都會罹患癌症。在癌症已從「絕症」變成「慢性病的時代,我們需要:積極防癌→罹癌後做好心理調適→與醫師討論治療計畫→安心接受治療→維持健康,持續追蹤。癌症與飲食生活、環境、基因和生活習慣 息息相關醫師在問診時會詢問患者諸多事項。其中,一定會問及家族病史,詳細詢問與病患有血緣關係者所罹患的疾病和死亡原因。這是因為疾病有時會和遺傳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若家族中有人罹患癌症,大致來說,會和以下兩件事有關:第一是基因問題。也就是說,這些人體內引發癌症的基因與讓癌症加速發展的基因非常活躍,或者缺少可以抑制癌症的基因。擁有這些基因的人,就比較容易罹患癌症。但不只是癌症,其他疾病也一樣,生病不單只有基因的問題。除了基因之外,另一個和癌症有關的代表性因素就是環境因子,換句話說,就是因「生活習慣不良」而引發癌症。一般認為,環境因子和罹癌的關係更加密切。若是在同一個家庭生活,飲食、運動、抽菸、飲酒等各種生活習慣,會從祖父、祖母、父親、母親,一直到孩子,代代相傳,這種生活環境或許會形成容易罹癌的體質。大家只要思考一下食物就可以了解。「口味較重」、「口味較淡」、「甜的」、「辣的」等,每個家庭偏好的調味方式都不一樣,這就是代代相傳的家鄉味。若是住在海邊、以捕魚為業的家庭,每天吃的菜色應該多半是魚類料理;以務農為業的家庭,飯桌上應該會經常出現當季蔬菜。至於料理的烹調方式,也一樣會代代相傳。我們知道,口腔內的牙周病菌、胃壁上的幽門螺旋桿菌與長住在腸內的數兆個腸內細菌,或是皮膚上的常見細菌等,都和疾病有密切的關係。這些和我們人類共生的細菌,主要是遺傳自父母親,因此和家人罹患相同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所以,如果家人和親戚中有很多人都罹患癌症,就必須多加注意飲食內容和生活習慣。癌症不只是基因的問題,也與飲食生活和環境脫不了關係。被告知罹癌 如何活得滿足?不管罹患什麼樣的疾病,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消除患者的不安。為了幫助患者消除正在與癌症搏鬥的不安,在安寧病房與緩和醫療病房裡,除了醫療之外,還會進行各種措施。在基督教系的安寧病房設有禮拜堂,神父或牧師可以來跟患者談話,此外也有佛教系的安寧病房,而這些具備宗教功能的設施,就是為了緩和患者在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安而設立的。若是國立或公立醫院,雖然無法將宗教融入醫療活動,但並不會阻止患者本身的信仰和信心。即使是國、公立醫院,若患者或家屬有需要,還是可以請神父、牧師或法師到醫院來探望。生命終有一天會走到終點。直到最後一刻,醫護人員都會竭盡全力「讓患者活得滿足」。當然,不管在什麼狀況下,離別都是痛苦而悲傷的,但患者若能和醫師、護理師,以及家人和重要的人建立起信賴關係,一定可以心懷滿足、感謝,帶著笑容離開人世。當生命步入終點時,「讓患者活得滿足」便是第一要事。因此,病患若能信賴醫療團隊,家人與重要的人,一定能了無遺憾、心無畏懼地離開。(本文摘自/日本醫學博士打造的全面抗癌計畫/時報出版)

力行5個防癌好習慣 遠離罹癌風險!

力行5個防癌好習慣 遠離罹癌風險!#罹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2月4日為世界癌症日,呼籲每個人都應採取各種行動來減少癌症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共同以積極和鼓舞人心的方式提高癌症防治措施。台灣癌症基金會身為國際抗癌聯盟的成員,多年來倡導「全民練5功」癌症預防宣導計畫,賴基銘教授也呼籲:癌症是可以預防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包括飲食、運動、肥胖、菸害等皆有密切關聯,希望國人確實做到「全民練5功」,一起守護你我健康。全民練5功:實踐這5招健康生活型態,可以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遠離癌症的威脅。防癌好習慣一:蔬果彩虹579台灣癌症基金會許嘉芸營養師強調,蔬果中的防癌抗癌物質-植化素,存在於五顏六色蔬果中,應遵守「蔬果彩虹579」的飲食原則,多色且足量的攝取蔬果,足量即是每日男性9份、女性7份、兒童5份。防癌好習慣二: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以上,減肥者300分鐘以上。賴基銘教授說,根據國衛院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15分鐘,可延長3年壽命,還可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0%。透過規律運動不但可以控制體重,也是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每天至少30分鐘、每周從事150分鐘以上的運動,有助於預防包括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腎臟癌的發生。防癌好習慣三:體重控制賴教授強調,肥胖是癌症的警訊,研究顯示,體重若超過個人理想體重的40%,男性罹癌風險將增加33%,女性則增加55%。維持體重必須控制身體質量指數(BMI)18.5~24間,或是男性腰圍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公分為基準。防癌好習慣四:遠離菸檳,電子菸更要注意!賴教授,嚼檳榔除了會造成牙齒本身和牙周組織嚴重的破壞外,更可能引發口腔、咽、喉與食道的癌症,所以千萬別為了小小口慾,埋下致癌的因子。根據研究發現,癌症的死亡約有30%和抽菸有關,而且不只是吸菸者本身有風險,二手菸對於健康的危害絕不亞於當事者。雖說近年來,我國抽菸率下降到13%4,創歷史新低,然而,電子菸成分中的甲醛,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恐有致癌風險;即使是選擇不含尼古丁成分的菸油,仍會影響肺部的健康,而且有心理成癮的風險。防癌好習慣五:定期篩檢,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健康盤點面對癌症罹患人數持續上升,醫療支出持續增加的現況,定期篩檢是早期發現癌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工具。目前政府提供國內常見四大癌症(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的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條件之民眾,可以就近至健康中心、衛生所、診所、醫院進行檢查。之外,因應癌症年輕化的趨勢,除了平常定期追蹤自己健康狀況之外,在乳癌方面,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早期開始定期追蹤,肺癌高風險族群也應該要自主「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而子宮頸癌方面,自2007年起,UICC開始推廣「疫苗+篩檢」 的觀念,鼓勵大家除了30歲後的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現政府也開始推廣國中生HPV疫苗施打,更進一步進行健康預防。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 恐無法確知罹癌否

攝護腺動脈栓塞術 恐無法確知罹癌否#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疾病之一,有關運用「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方式,近來經由媒體和社群媒體的傳播,引發民眾關切和討論。衛福部苗栗醫院泌尿科劉明岳醫師表示,造成男性排尿障礙的病因很多,攝護腺肥大只是原因之一,其他病因包括膀胱結石、膀胱腫瘤、攝護腺癌、尿道狹窄、膀胱收縮不良等,需經泌尿專科醫師協助,找出確定之病因,才能對症選擇最佳治療方式,若一昧追求新治療方式,不僅症狀無法改善,且反而有加重病症之風險。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 未納入醫療保險系統劉明岳師醫師表示,經泌尿專科醫師診斷為攝護腺肥大而導致的排尿障礙,有許多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治療、低侵入性治療及各種手術治療等。依據台灣泌尿科學會資料指出,至今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等,都未將「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列入常規治療選項,而是「研究階段」之選項,也未納入醫療保險系統,其治療的效果還不明確,且有一定的風險,有可能造成急性尿滯留、血尿以及直腸潰瘍出血,並非全無副作用。進行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 恐無法化驗是否有攝護腺癌此外,研究顯示,傳統泌尿科攝護腺刮除手術,在65歲以下的病患中,13%被意外發現有攝護腺癌,而大於65歲者更高達29%。若是進行「攝護腺動脈栓塞手術」,則無法取得攝護腺檢體,無法化驗是否有癌症病灶,就無法知道是否有潛藏的攝護腺癌。劉明岳師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對於攝護腺治療,有藥物治療及傳統攝護腺刮除、雙極電燒攝護腺刮除、雷射攝護腺切除等多種手術治療方式,治療成效良好。日前也有一位鄉親,因攝護腺肥大接受手術,發現攝護腺組織內有癌細胞,進而順利接受攝護腺癌的標準治療,獲得良好的預後效果,患者和家屬相當滿意。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

雙子宮竟單邊罹癌 3D微創助解危#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4歲黃奶奶,沒有月經已20多年,但近來常有陰道出血問題,經超音波檢查發現黃奶奶是罕見的子宮畸形「雙角子宮」,其中一個子宮內膜厚度正常,另一個子宮的內膜則明顯變厚達3.4公分,進一步採取子宮鏡檢與內膜搔刮術,確診為「子宮內膜癌」第二期,以「3D 腹腔鏡影像系統」進行微創手術切除子宮、兩側卵巢及骨盆腔淋巴,及術後搭配放射線治療,黃奶奶恢復良好。子宮發育異常 來自胚胎時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癌科主任葛裕民表示,女性子宮在胚胎時期是由兩條細細的管子 (醫學上稱苗勒氏管)發展到中間接合後,發育出子宮腔,最上端不融合形成左右輸卵管,最下端融合形成陰道的上端。如發生苗勒氏管尾部不融合或融合異常就可能導致子宮的異常發育,發生率約為5%,有的人日常並無症狀,有的人則是出現習慣性流產、不孕、性行為異常時,赴醫檢查才發現天生子宮異常。葛裕民指出,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50歲以後停經的女性、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乳癌治療等患者,台灣地區罹癌人數逐年上升,發生率約10萬分之14,黃奶奶除了有雙角子宮且單側罹患子宮內膜癌,在臨床上相當罕見,需經驗豐富的婦癌醫療團隊,才能協助患者揪出病灶,並妥善治療。3D 腹腔鏡影像 可清楚呈現器官位置葛裕民說明,微創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癌的安全性已廣泛被證明,由於3D影像清楚呈現骨盆腔器官相關位置,將手術視野放大並立體化,讓醫師在手術時,能精準地切割、止血,縮短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患者恢復較快,並降低併發症的發生,術後再輔以放射線治療,以徹底清除癌細胞。陰道異常出血 應就醫找病因年輕女性在未有性生活之前就能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臨床研究也證實了施打疫苗,可降低約7成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葛裕民提醒,子宮內膜癌大多會發生異常出血的現象,停經後的婦女若出現此症狀,約有十分之一是子宮內膜癌所致,而尚未停經的女性,造成異常出血的狀況相當多,故建議舉凡出現陰道異常出血的情形,應儘速就醫,即時找出病因。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

不想罹癌!營養師建議從改變飲食開始#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今年六月我國衛福部公佈2018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和肺炎」仍長居十大死因前三名,而癌症更是連續37年排行首位。這樣的結果一再顯示飲食、生活型態甚至是壓力,影響現代人罹患疾病比例越來越高的重要因素。高鈉、低全穀、低水果攝取量 為三種飲食危險因子所導致的因素也可以從今年度4月國際醫學期刊Lancet刊登一篇涵蓋全球195國探討飲食危險因子對於非傳染性疾病發生率及死亡率之研究結果中得知。研究發現高鈉攝取量、低全穀類攝取量、低水果攝取量此三種飲食危險因子導致之死亡人數占不良飲食導致死亡數的高達一半。甚至2017年全球約有五分之一的死亡數是可以透過調整飲食而預防的,不良飲食導致全球11百萬人死亡。在此篇研究中,研究人員甚至認為比起抽煙等其他危險因子,不良飲食導致的死亡數更多。從改變開始 有效降低罹病風險因此,在此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從平時的改變開始可以更有效的降低罹病風險。簡鈺樺營養師建議國人可以從這幾項來進行改變: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2)限制含糖飲料: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依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為限(即200大卡),換算糖量即不可超過50公克。3)減少加工食品攝取,以降低高鈉量的獲得。4)限制加工肉類,如:火腿、培根、熱狗等。5)維持理想體重:建議國人的BMI維持在18.5~24同時成人腰圍維持90cm(男性)、80cm(女性)以下。6)每週運動150分鐘以上。7)定期做健康檢查,可提早得知問題,有效達到預防勝於治療。8)戒菸、戒酒、戒檳榔。

史上最快!台灣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

史上最快!台灣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報告指出國人每5分18秒就有1人罹癌,比前年快了8秒鐘,前五大癌別依序分別為大腸癌、肺癌、肝癌、乳癌、口腔癌,皆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台灣癌症基金會教您只要從生活與飲食中調整,落實「全民練5功」整合性預防觀念,就可以輕鬆提昇身體抗癌力,遠離癌症威脅。不再宿命論!養成5生活習慣  遠離癌症威脅台灣癌症基金會鄭欣宜營養師指出,癌症預防並不困難,只要遵循台灣癌症基金會的「全民練5功」,從日常生活中落實及併行這5大生活習慣,就可以至少降低60%~70%罹癌風險,全面性的改善健康狀態,讓您輕輕鬆鬆達到癌症預防的目的喔!●蔬果彩虹579/抗癌植化素,存在於不同顏色的蔬菜當中,不同顏色的蔬果含有不同抗癌功效的植化素,可依循彩虹原則「紅、橙、黃、綠、藍、紫、白」多色多樣蔬果均衡攝取,兒童一天份數建議攝取5份蔬果、成年女性攝取7份蔬果、男性攝取9份蔬果,以攝取到不同功效的植化素!另外也有研究指出攝取膳食纖維越多,結腸直腸癌的風險越低!●規律運動/ 肥胖、不健康飲食及運動量不足為大腸直腸癌及女性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子,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 30分鐘,達心跳速率每分鐘130下!另也提醒維持理想體重及注意腰圍的控制,男性腰圍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小於80公分,減少代謝症候群慢性疾病的發生!此外也必須小心「隱藏性肥胖」,注意體脂率,建議男性體脂肪率介於17~23%,女性為20~27%。●遠離三害/肺癌的發生率與吸菸、二手菸最有直接的影響、口腔癌與抽菸、檳榔、酗酒等息息相關,建議大家能遠離「香檳酒」(香菸、檳榔、飲酒過量),並攝取多樣化的蔬果,補充不同營養素。 ●癌症篩檢/國健局已推出免費篩檢,將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及口腔癌等國人發生率高的四大癌症,列為癌症篩檢的重要工作,只要有符合篩檢的年齡那就能免費做檢查,另也有統計發現藉由癌症篩檢,早期介入治療,可有效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