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大小眼、複視,別以為只是眼睛問題,小心有可能會是肌無力症!45歲的陳小姐從去年前開始,經常早上10點過後就沒力氣,甚至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困難等症狀,短短1年進急診超過5次,連中風檢查都做過,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終於確診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
莫名大小眼、複視,別以為只是眼睛問題,小心有可能會是肌無力症!45歲的陳小姐從去年前開始,經常早上10點過後就沒力氣,甚至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困難等症狀,短短1年進急診超過5次,連中風檢查都做過,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終於確診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
甲狀腺也會引起胸悶!70多歲郭老先生最近常因日常活動,造成胸悶喘與呼吸困難,就醫後發現,胸腔有一顆巨大約13公分且鈣化的甲狀腺腫瘤,醫師評估後此巨大甲狀腺結節已壓迫氣管和肺臟造成胸悶情況,建議手術切除,醫師在其頸部與胸骨上段進行微創開胸手術,住院1週後即順利出院,經病理檢查報告確認是良性鈣化的甲狀腺結節。
「歌神」張學友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緊急停辦演唱會。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表示,除了老年人與患有呼吸道共病族群外,1歲以下嬰兒更是RSV感染以及併發重症住院的高危險群,感染後易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或併發肺炎與支氣管炎,後遺症影響恐長達10年;月子中心、托嬰中心等場所更易發生RSV群聚,因此家長除了平時減少帶嬰幼兒出入人多聚集場所、勤洗手外,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以降低RSV感染與重症風險。 張學友日前在演唱會前夕宣布,自己因感染RSV,不得不停辦演唱會,引起各界譁然。黃立民醫師說明,RSV是一種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的病毒,常見於嬰幼兒族群,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對於是1歲以下嬰兒與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感染RSV後住院風險較高。 黃立民醫師表示,RSV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成反比,1歲以下嬰兒因肺功能尚在發育,支氣管如筆尖般狹窄,一旦感染後會導致呼吸困難且急促和氧氣濃度降低,嚴重症狀可能出現缺氧、發紺、肋骨下凹陷,需住院治療,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此外,嬰兒感染RSV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睡眠等日常作息,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足,更不利於復原。 黃立民醫師指出,嬰兒一旦感染RSV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通常會建議留院觀察,超過八成的RSV住院為健康足月的嬰兒,RSV幾乎可說是1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 此外,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每位感染者可傳染給4位嬰兒,在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等場所,不時會發生群聚感染事件。 RSV感染對嬰兒造成的影響不僅於患病期間。黃立民醫師說,感染過RSV也無法帶來終生免疫,更可能留下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恐損害呼吸道功能持續長達10年,影響孩子的童年。 黃立民醫師表示,家中如有年幼嬰兒,除了要注意月子中心、托嬰場合的感染控制外,也建議盡量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場合,當家人有感冒症狀時也要隔離避免傳染給嬰幼兒。而最好的預防方式是讓嬰兒接種單株抗體,可預防RSV感染及重症。 黃立民醫師也提醒,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有喘鳴聲、活動力變差等情形,一定要盡快就醫,如併發肺炎、細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造成的傷害與影響甚鉅,家長應重視疾病預防。
隨時都要擔心肚子痛到像生產痛,甚至喉嚨腫痛無法呼吸,當心可能罹患罕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AE)!一名35歲壯男突然休克昏倒,送醫診治意外發現自己為HAE患者,天天擔心發病像不定時炸彈。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提醒,此病經常與過敏、蕁麻疹混淆,但若未及時治療恐致命,可透過3大症狀特點來分辨。
一名35歲李姓產婦懷孕第2胎,因有妊娠糖尿病且產程延遲,因此接受剖腹生產,產後第2天下床時,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及昏倒,檢查發現其血壓、血氧濃度過低且心跳加速,經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她發生少見但致命的產科急症「羊水栓塞」,立即轉入加護病房照護。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病人順利恢復、平安出院,也讓她如願再見到寶寶。
月子中心/產後護理機構是照顧產後媽咪和新生兒的第一線,但面對高傳染力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引發群聚感染,往往造成家屬與機構沉重的負擔。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15日攜手台灣母胎醫學會與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首度推出「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宣導專案,幫助月子中心/產後護理機構照護人員提升家長RSV疾病認知與預防意識。 台灣坐月子文化盛行,產後護理產業也蓬勃發展,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產後護理機構家數與入住產婦人數近年皆呈現成長趨勢,機構數從2013年的171家,增加至2024年的266家;除此之外,2022年入住產婦人數更較10年前增加1.2 倍。然而新生兒在嬰兒室集中照護,一旦病菌入侵,易引起群聚感染,其中RSV是讓家長與機構感到棘手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RSV 恐釀嬰幼兒「氣喘、呼吸道受損」,影響可伴隨至成年,六成嬰兒可再次感染RSV,醫籲積極預防減少重症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主委江明洲醫師指出,RSV初期症狀為發燒、咳嗽及喘鳴,卻可能快速惡化,併發嚴重的細支氣管炎和肺炎。如果延誤就醫而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等症狀,嬰兒需要立刻住院或使用呼吸器支持治療,住院率高達腸病毒的7倍;即便痊癒,也可能增加4倍氣喘風險,影響呼吸道功能長達10年以上,可說是1歲以下嬰兒的最大威脅。 RSV具有高度傳染性,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感染RSV症狀一般較輕微,常在無意中傳染給更小的嬰幼兒。江明洲醫師指出,每位成人感染者可傳染給近5位嬰兒,並且感染後也無法終身免疫,有6成嬰兒會再次感染,因此嬰幼兒家長與產後護理機構業者更應積極預防RSV,才能避免RSV群聚風險。 守護母嬰第一線!產後護理機構落實感控 有助降低RSV群聚風險 由於RSV沒有特效藥,目前RSV最有效的預防方式之一是接種單株抗體,並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加以預防;政府也要求醫療院所、月子中心或托嬰機構等,一旦發現RSV感染個案,必須通報疾管署執行隔離、協助就醫、全面消毒,以及嚴格落實分群照顧。 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蕭勝文醫師指出,產後護理機構如能具備良好的感染控制措施並強化預防衛教宣導,並與專業醫療團隊建立轉銜機制,對於產後媽咪與新生兒來說,可提供更安心安全的環境,可更放心地專注於產後康復和育嬰,也有助於促進她們恢復體力、精神健康和身體機能。 跨領域合作新起點!首屆【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專案開跑醫學會與產後護理協會攜手鼓勵月子中心提升感控能力,打造完整RSV防護網!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表示,為賦能產後護理機構提升感染控制品質,本次與台灣母胎醫學會、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攜手推出「嬰幼兒健康預防安心機構」衛教宣導專案,將提供一系列完整的家長衛教素材及醫護教育活動,盼透過各產後護理機構的影響力,引導家長建立更完善的疾病預防意識,讓家長在月子中心能放心休養、寶寶能安心成長,降低RSV的群聚感染風險。 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理事長吳坤光醫師與秘書長林衣陵也表示,透過此衛教專案,不只可為產後護理機構發展帶來正面影響,同時也為嬰幼兒健康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最後,兩大醫學會與台北市產後護理之家協會共同呼籲各界關注嬰幼兒健康預防,並鼓勵產後護理機構積極報名,共同打造讓家長放心、嬰幼兒安心的成長環境。
氣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台約200萬人受困擾,等同每10人就有1名患者,其盛行率與糖尿病不相上下。然而醫師提醒,最近隨著天氣逐漸回溫,少了乾冷空氣的刺激,氣喘發作次數隨之下降,部分患者便會自行減少回診頻率或停藥,反而會加劇氣喘症狀急性發作。
清明連假到來,是家族聚會、親友一同外出踏青的好時機,但時序入春,季節交替之際也是各種病毒、感冒的盛行時刻,政府日前公布今年首例本土百日咳病例,一名1個月大的男嬰不幸受到感染,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和雙側肺炎,幸好及時治療最終順利出院。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陳信儒醫師表示,百日咳是一種高度傳染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百日咳桿菌引起,雖好發於嬰幼兒,但成人也會感染。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若尚未完全接種疫苗的嬰幼兒感染到,後果可能非常嚴重,然只要接種相關疫苗產生抗體,就能避免感染與重症發生。 政府公費疫苗接種時程指引建議,嬰幼兒在出生後的2、4、6、18個月及滿5歲前應按時程接種百日咳相關疫苗,但為避免成人感染百日咳後傳染給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嬰幼兒,並考量一般民眾接種百日咳疫苗3至5年後,抗體便會開始下降,若無追加疫苗,都會成為易感宿主。因此,建議孕婦和嬰幼兒照護者可選擇自費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Tdap)混合疫苗。 另外,指引也建議,孕婦每次懷孕的第28到36週期間接種一劑疫苗,以保護尚未出生的嬰兒,若在懷孕期間未接種,則應在生產後立即接種。陳信儒醫師指出,每次接種疫苗的保護力約維持3至5年,如果這段時間內迎來第二胎,照護者可不必再接種,而成人Tdap疫苗屬於自費疫苗,每劑費用大約在1,500至2,000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百日咳病例多集中在尚未完整接種疫苗的3個月以下嬰幼兒,顯示孕婦及嬰幼兒照護者接種Tdap疫苗的觀念仍需加強。 陳信儒醫師建議,若要針對百日咳給予嬰幼兒最佳的保護,密切照護者都要接種Tdap疫苗產生疾病保護力 現在門診也遇到不少「疼孫」的阿公阿嬤來諮詢相關事項,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應子女的要求前來。有一些阿公阿嬤起初不太情願,對接種疫苗的原因也不清楚,但經過醫師詳細的解釋後,大多能理解這種「為愛挨針」的做法,不僅能保護自身健康,也防止嬰幼兒遭受感染。 除接種疫苗預防感染外,陳信儒醫師也呼籲,連假外出活動與親友交流難免,但家長們得特別留意病毒傳播,特別是個人衛生方面,像是咳嗽禮節、呼吸道疾病預防等,若家中有嬰幼兒,也應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勤洗手及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有任何疫苗接種相關諮詢,民眾可洽家庭醫學科門診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