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歲張先生近期發現用餐時,時常感到食物「吞嚥不下去、卡在喉嚨」,尤其乾硬或易散碎食物更是難以下嚥,讓用餐變得緊張又痛苦。後到奇美醫院就醫,經復健科醫師檢查,發現張男喉部上提與舌頭力量不足,導致吞嚥效率不佳,應是老年性吞嚥障礙,所幸經復健後逐漸改善,用餐吞嚥時喉嚨不再卡卡,食慾明顯回升。
72歲張先生近期發現用餐時,時常感到食物「吞嚥不下去、卡在喉嚨」,尤其乾硬或易散碎食物更是難以下嚥,讓用餐變得緊張又痛苦。後到奇美醫院就醫,經復健科醫師檢查,發現張男喉部上提與舌頭力量不足,導致吞嚥效率不佳,應是老年性吞嚥障礙,所幸經復健後逐漸改善,用餐吞嚥時喉嚨不再卡卡,食慾明顯回升。
一名70多歲男性甲狀腺乳突癌患者,確診20年來多次復發且對放射碘治療無效,使用一線標靶藥物後仍惡化,肺部腫瘤持續增大、癌指數飆破千。經醫師評估改用接續標靶藥物治療後,腫瘤逐漸縮小,癌指數降至100以下,雖出現手足皮膚反應影響行走,但透過劑量調整與護理,副作用獲得控制,治療成效顯著。
不少人都有喉嚨痛的經驗,常見原因包括感冒、流感或扁桃腺發炎。雖多為輕微感染,但若未妥善處理可能惡化。建議多休息、補充水分、保持口腔清潔,必要時就醫。《優活健康網》整理喉嚨痛的衛教知識,包括喉嚨痛可以吃什麼?喉嚨痛不能吃什麼?並分享喉嚨痛的舒緩秘訣,幫助民眾減輕不適。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失智症已成為社會不可忽視的議題。許多失智患者在病程中會出現吞嚥困難,導致營養不良、脫水、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當家屬面對是否要插鼻胃管的抉擇時,常會感到猶豫不安。這時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由醫療團隊和家屬一起討論病情、治療方式和可能後果,有助於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最好決定。
59歲陳先生多年來深受胃食道逆流所苦,雖多次接受胃鏡檢查結果皆顯正常,但近1年卻開始吞嚥困難,甚至體重驟減。他輾轉至各地醫學中心就診,症狀依然未改善,直到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進行「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問題出在食道蠕動功能異常,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後續,透過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終於緩解困擾多年的症狀,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端午節吃粽子,小心長輩吞嚥安全!85歲李爺爺和家人團聚吃粽子,家人貼心準備北部粽,以為配水吃比較好吞,沒想到卻導致爺爺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在加護病房住了整整一週才出院。醫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口腔肌群衰退,潛藏吞嚥危機,可透過居家訓練健口操,有助於提升吞嚥功能,讓長輩安心進食。
74歲黃女士10年前因右側甲狀腺結節問題,在他院接受手術切除,術後定期在台北慈濟醫院追蹤左側甲狀腺結節,並持續服用甲狀腺素控制。然而,近期她因吞嚥困難、摸到頸部腫脹,被新陳代謝科轉至一般外科評估手術必要性,因結節已經侵犯胸腔,再轉至胸腔外科門診。
60歲蔡先生是口腔癌病人,在放射線治療中段開始便出現口乾舌燥,並隨著放射線治療進行而持續加重。放射線治療結束後症狀仍無緩解,症狀持續3個月無改善,加上放射線治療與術後的頸部僵硬,更令他十分困擾,進而求助中醫輔助治療,經3週中藥合併針灸治療後,口腔內逐漸產生口水,吞嚥能力進步、胃口漸好,不適症狀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