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呼吸器可共用?醫:只會增加死亡率

呼吸器可共用?醫:只會增加死亡率#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患者暴增,紐約有醫院正研究共用呼吸器,解決設備不足問題。不過美國多個醫學會都發表聲明,反對共用呼吸器。12日新冠肺炎疫情專家研討會上,北榮胸腔部呼吸治療科主任陽光耀表示,當共用的患者病情不同時,呼吸器該分配給誰?台大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古世基則指出,貿然共用呼吸器,可能使所有患者都產生不良預後。醫師:表面公平卻無助治療《紐約時報》報導,紐約長老會醫院考慮讓兩名患者「分享呼吸器」,解決呼吸器設備不足的問題,這類使用方式只有少數研究,過去美國曾兩次使用這種方式。不過,美國胸腔醫學會、重症醫學會、呼吸照護醫學會都發表聲明,反對共用呼吸器。陽光耀主任表示,當兩名患者症狀、嚴重度一樣,共用呼吸器時,「如果有一人要急救怎麼辦?另外一名患者就沒有呼吸器用了嗎?當兩人病情不同時,呼吸器要給誰?」他強調,呼吸器共用不能解決數量問題,只會增加患者死亡率。「表面上公平,對治療卻沒有幫助。」古世基主任指出,多名患者共用呼吸器,除了無法針對個別患者調整呼吸器設定外,也會造成呼吸驅動和警示系統問題,並增加交互感染的機會,貿然共用呼吸器,可能使所有患者都產生不良預後。面臨生死兩難 年輕人和老年人誰先救?呼吸器是救命設備,義大利媒體指出,設備不足,老年人恐被犧牲,無法使用呼吸器。陽光耀主任強調,實際上根據論文,75歲以上患者有8成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醫生不會因為年紀、種族,放棄任何人,認為哪些患者不該救。即使在義大利倫巴底重災區,年輕人和老年人呼吸器使用比率都相同。「醫師照顧患者不是誰先來先救,很簡單,能救最多患者最好,盡可能救需要救的人。」陽光耀主任說,普世原則下,當患者狀況都一樣時,醫護人員要先救,讓這些醫護可以救更多患者。而年輕人也一定會盡量救,「他們好了可以幫助更多人,且年輕人不治好很容易傳染給更多人。」台灣呼吸器每10萬人有61台 相對充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全台的呼吸器約有1萬4000台,呼吸器擁有率約每10萬人就有61台,比起德國24台、英國12台及義大利的5台,可說是相對充足。陽光耀主任說,其中1300台是空機,萬一不夠,還有呼吸器庫存可使用,也可修復舊的呼吸器。不過,即使呼吸器和加護病房充足,他提醒及時人力訓練和保護醫護人員,人力才會充足。(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寶寶不出生 原來等爸爸居家檢疫出關

寶寶不出生 原來等爸爸居家檢疫出關#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原本很擔心老公趕不上寶寶出生,還好寶寶很貼心,等爸爸隔離出來後才順利誕生。」遠嫁荷蘭的孫小姐於懷孕中期回台待產,老公Tim也在預產期前一周從荷蘭飛到台灣,準備一起迎接寶寶誕生。沒想到Tim在抵達台灣前4小時,因新冠肺炎疫情,政府頒令所有外國入境者必須先居家檢疫14天,隔離後Tim將錯過預產期,夫妻倆原本擔心無法一起迎接寶寶,沒想到寶寶一直等到爸爸結束隔離後才誕生,讓孫小姐和先生感動不已。順利一起迎接寶寶誕生大千綜合醫院生殖中心暨婦產科病房主任劉榮啟表示,孫小姐此次是第二胎,前一胎在荷蘭生產,因覺得台灣醫療較溫馨且人性化,所以決定回台產檢及生產,沒想到鄰近預產期時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差點讓老公無法陪產,最後寶寶硬是多等了一星期,在41周出生,體重4460公克。孫小姐表示,老公抵台時居家檢疫政策剛頒布,大家手忙腳亂找適合的隔離旅館,又擔心寶寶在老公隔離期間誕生,錯過一同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時機。所幸幾經波折後,老公順利解除隔離,也一同見證寶寶的誕生,是個圓滿的結果。荷蘭爸讚許台灣防疫周全荷蘭爸爸Tim讚許台灣防疫做得很好,雖然需要被居家檢疫14天,無法見到家人,但為了大家的健康是很值得。

吸蒸氣、鹽水漱口可防疫?專家闢謠

吸蒸氣、鹽水漱口可防疫?專家闢謠#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造成人心惶惶,隨著全球病例不斷攀升,許多關於可以「治癒」武漢肺炎偏方的謠言也隨之流傳,有網路流傳以吸入水蒸氣、用鹽水洗漱即能消滅病毒等謠言,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發文表示,此為錯誤訊息,若用此法不只無法消滅病毒,還可能會擴大感染並受傷。病毒恐進入下呼吸道 擴大感染日前網路流傳「我們醫生從感染新冠狀病毒…持續每天吸入熱水蒸氣…令存在那裡的病毒失去活動能力,你吸入熱水蒸氣及以暖水加鹽漱口 ,一般都不會感染感冒」,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詢問中國醫藥大學微生物學科主任兼感染科教授盧敏吉,他表示,熱水蒸氣溫度不足以殺死武漢病毒,如果使用此方法者吸氣後再呼氣,反而可能感染身旁的人及周遭環境,此外,吸入熱水蒸氣時,也有可能導致上呼吸道病毒進入下呼吸道,擴大感染。蒸氣溫度太高 恐傷鼻喉表皮細胞該中心也採訪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他表示,吸入熱水蒸氣沒有治療效果,若水蒸氣溫度過高,可能會使鼻子或喉嚨表皮細胞受傷,呼籲民眾不要輕易嘗試。

新冠疫苗啟動人體攻毒試驗道德嗎?

新冠疫苗啟動人體攻毒試驗道德嗎?#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苗被視為終結大流行的終極解方。首例疫苗已進入試驗,然而研發曠日廢時,必須經歷第三期大規模研究,長時間觀察接種疫苗的族群才能得到結果。對次,生命倫理學專家Nir Eyal日前發表預印論文提出一個大膽想法:「人體攻毒試驗」,用病毒感染人體來實驗,加速疫苗研發,這合乎道德嗎?來看看Nir Eyal在權威期刊《自然》的訪談。為何新冠病毒疫苗要進行人體攻毒試驗?美國羅格斯大學大眾生物倫理中心與哲學系科學倫理學家Nir Eyal表示,原因就在於疫苗更快可實際使用,他解釋,疫苗研發在第三期試驗最費時,一組人施打疫苗,一組人僅打安慰劑,科學家透過兩者的感染率差異,評估疫苗效益。然而,疫情期間,受試者生活中都會做好隔離等防護措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觀察到結果。所謂「人體攻毒試驗(human challenge studies)」,是挑選約100名自願者感染病毒,觀察接種疫苗是否能免於感染,因此受試者人數更少,時程更短。過去有以病原體感染健康人體實驗的先例?Nir Eyal提到,這對於致死率低的病原體很常見,包含流感、傷寒、霍亂和瘧疾。感染致命病原體也有過先例,但這些實驗都有相同目的:確保安全。研究如何進行?Nir Eyal說明,候選疫苗一定要通過初步試驗,能引起人體免疫反應。接著,招募低風險的自願者(年輕力壯),給予安慰劑或疫苗後,等待疫苗生效,然後讓他們暴露病毒。最後,觀察疫苗組是否表現較佳,可能是病毒量、症狀出現時間或感染跡象。受試者有何風險?Nir Eyal強調,必須挑選年輕力壯的受試者(25-40歲),可大大降低風險。此外,實驗者必須頻繁注意受試者是否感染,若有感染立刻接受最出色的治療,包含所有可能候選藥物。因此,受試者的總體風險可能比想的還低,甚至比實驗外被感染的人接受正常的醫療系統救治的風險低。符合道德嗎?Nir Eyal認為,所有受試者都是自願的,重點是他們的選擇是否理性,必須確保他們知情同意且沒有誤解任何資訊。事實上,人是會做出利他的決定的。這類研究雖然引入風險,但也排除風險,雖無法評估確切的整體風險,但即使基於私利,選擇自願參與試驗應該也是一種合理的決定。此外,Nir Eyal指出,社會本身就常常要求一些人士陷入風險,例如醫護人員,其實也陷入感染的風險中。因此,臨床試驗本身的目的,即是降低風險,並在風險和社會貢獻之間取得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疫苗可能是人類社會擺脫經濟停滯與大量死亡之間的唯一途徑。該給受試者金錢補償嗎?會擔心剝削弱勢嗎?Nir Eyal認為,該研究應受到民眾高度信任,不應該給予自願者太高的金錢報償,以免剝削窮人。並提醒試驗必須遵循規則,合乎道德規範,否則在論文數據發表會遭遇許多困難,反而影響疫苗上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志村健染疫一周猝逝 醫曝關鍵原因

志村健染疫一周猝逝 醫曝關鍵原因#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本喜劇天王志村健感染新冠肺炎過世,享壽70歲,成為日本演藝圈確診新冠肺炎並死亡的第一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認為,志村健從發病到過世僅一周,但可能早已感染卻未診斷,因病毒量大而加重病情死亡。長期菸酒不離手 新冠高危險群日本媒體報導,志村健的哥哥接受《週刊文春》採訪,提到志村健過去菸酒不離手,導致肺炎、胃潰瘍等病痛接連不斷。目前已知新冠肺炎侵襲年長者、有慢性病、抽菸及相對肥胖者,志村健即為新冠肺炎的高危險群。志村健於3月17日出現倦怠感等發病徵兆,23日確診後,即因病況不佳裝上葉克膜,29日過世,從確診至病逝只有一周。周百謙主任表示,由於日本對新冠肺炎的檢驗速度不快,推估志村健可能早有症狀,但被延遲診斷,病毒量逐漸累積,也增加治療難度。若肺部充滿病毒 插葉克膜也罔效周百謙主任指出,志村健年紀大又抽菸,產生氣管毛病,使病毒很難清除。病毒進入上呼吸道時,由於長期抽菸的關係,使鼻腔無法有效防護病毒,當病毒數量累積越來越多,就容易進到下呼吸道。此外,治療有無到位,也是問題之一,以台灣致死案例的時程來看,有無儘早插管、降低病毒量相當關鍵。雖然志村健最後插上葉克膜,但肺部已經充滿病毒,葉克膜只是使心肺獲得喘息,不確定他插管前的狀況、呼吸器的狀況,若插的時候肺部已經充滿病毒,且當下沒有效使用抗病毒藥物,就難以控制病況。周百謙主任提醒,抽菸及空污皆會使上呼吸道健康惡化,容易讓病毒長驅直下,進入肺部產生實質肺炎。改善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應從鼻腔健康做起,避開及減少過敏原曝露,避免室內及室外空污,並且戒菸,降低上呼吸道慢性發炎問題。

喝神奇草藥防新冠肺炎 B肝婦險喪命

喝神奇草藥防新冠肺炎 B肝婦險喪命#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0歲張媽媽患有B肝,聽聞喝坊間宮廟調配的草藥,能有效預防新冠肺炎,沒想到連續喝三周後,陸續出現黃疸、腹水等症狀,赴醫緊急透過保肝劑治療後,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防疫期間勿聽信來路不明的偏方,以免使身體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肝臟發炎壞死 罹癌機率大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張家熙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升溫,全球人人自危,最近門診來了一名婦人,因鄰居們盛傳某宮廟所調配的獨家中草藥相當有效,吃了能增強免疫力,預防新型冠狀肺炎,故大家紛紛團購神奇草藥,然而婦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肝功能不佳,一連喝三周後,卻因黃疸、腹水被送往急診,才知道大事不妙。 張家熙醫師指出,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往往具有肝毒性,B型肝炎患者若陷入保肝迷思,誤食偏方草藥,致使肝臟劇烈發炎,就容易造成肝硬化,當出現黃疸、腹水、下肢水腫、消化道出血、意識混亂或昏迷等症狀時,往往已進入肝硬化晚期,若未及時治療,恐有致命危險。 B型肝炎患者肝臟一旦發炎、壞死,產生纖維化、肝硬化後,會大幅提升日後罹患肝癌的機率,所幸這名患者透過保肝劑及抗病毒藥物治療後,才使黃疸、腹水等症狀迎刃而解。若病況惡化,甚至還要血漿置換(俗稱洗肝),或者需要緊急換肝。 肝臟是解毒器官 切莫亂吃亂補張家熙醫師提醒,肝臟是解毒的器官,千萬不可亂吃亂補,慢性B型肝炎患者飲食上並無過多限制,只要把握避免醃漬、燻烤、含有黃麴毒等食物即可,並避免抽菸、喝酒,每半年固定接受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就能於疫情期間有效保肝。

免疫力非染疫關鍵?中醫談新冠肺炎

免疫力非染疫關鍵?中醫談新冠肺炎#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西醫為主流的時代,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被納入中國官方診療方案中。西醫尋找菌株,中醫則重「辨證」,透過望聞問切分析、判別疾病發展趨勢,進行診療。中醫無統一療方 重個別化治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新冠肺炎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及不同體質等情況,進行辯證論治。換句話說,沒有統一的中藥療方,而是要根據患者體質個別化調整藥方進行治療。中醫師章晉瑋解析,理論上早期新冠肺炎多以寒濕阻滯為主要表現,肺協調呼吸「宣降」的五臟六腑,毛孔「打不開」,所以透過疏風發汗、健脾祛濕、利尿等方式,散寒、化濕來疏通。重症患者方面,往往是肺通調水道功能失常,水液瘀積在肺、瘀積在三焦毛孔,還有肺炎的咳、喘症狀,需要用藥方抗炎、抗痙攣;接著行氣化濕,再透過瀉肺下氣平喘,最後才化濕解毒。清熱解毒+祛濕 治療藥方不適用預防上海市中醫藥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專家組組長吳銀根教授將新冠肺炎「疫毒」分為濕毒及熱毒,輕型患者主要為濕毒,重型患者則為熱毒。治療上,多以清熱解毒、祛濕的藥方為基礎,像是含有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16味成分的「肺炎1號方」(透解祛瘟顆粒),用於輕症患者。另外,還有結合射干麻黃湯、五苓散等藥劑的「清肺排毒湯」,治療喘咳、疏通淋巴循環,加強水分代謝來去除濕邪,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各型患者治療。兩種藥方目前中國官方宣稱都有相當高治癒率,但僅適合用於治療,不適用於預防。章晉瑋中醫師提醒,免疫功能並非罹病關鍵因素,而是病毒曝露量多寡,因此防範重點仍然是勤洗手、少碰眼耳口鼻,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維持適當免疫力、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密閉空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疫情導致學童近視增6成?醫曝2關鍵

疫情導致學童近視增6成?醫曝2關鍵#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民眾戴口罩、勤洗手、少群聚做足防備,而學童們的寒假突然延長,許多家長只好讓3C當保姆。一項統計發現,與去年同期相較,今年6至15歲學童配鏡人數激增近六成,顯示疫情讓學童曝露在近視驟增的危機之下。定期檢查視力 還要追蹤2項指標眼科醫師黃宇軒表示,孩子出生時,眼球小,眼軸較短,一般都有遠視,隨著眼球成長發育,眼軸增長,遠視儲備就會減少,成為正常視力。遠視儲備若是提早用完,就會提早近視;越早近視,學童就更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家長除了帶孩子定期做視力檢查,也應同步追蹤孩子「眼軸長」及「遠視儲備量」。許多家長因工作忙碌忽略孩子的視力問題,有眼科診所設特別門診,推行LINE@協助家長即時記錄及追蹤孩子的視力及眼軸變化,還以顏色區分警示,製成分析圖表,讓家長一目了然掌握孩子視力發展。兒童近視鏡片 控制近視增加速度黃宇軒醫師表示,積極治療、正確矯正就可避免高度近視,除了配鏡,也有施行多年的角膜塑形片,晚上睡覺時配戴,溫和改變角膜弧度,減緩眼軸增長及近視度數增加的速度,白天不用戴眼鏡也可保有清晰視力。此外,國內也有引進德國的兒童近視特製鏡片,並進行13個月追蹤計劃,觀察兒童配戴後的各項狀況。追蹤期間,近八成兒童近視增長速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九成家長對配鏡效果感到滿意。黃宇軒醫師提醒,家長應養成帶孩子定期做視力檢查的習慣,才能在近視前及時治療,降低高度近視的發生。(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