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長者死亡率3倍!長照防疫應比照醫院

長者死亡率3倍!長照防疫應比照醫院#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長照機構成下一波防疫決戰點!台大公衛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陳雅美指出,長者罹病死亡風險高,且長照服務不能斷,建議政府提供機構充足的物資與資訊、提供紓困,並對長照體系空間規劃與資源盤點,比照醫院防疫標準。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則表示,長照機構感染率越低越好,提醒針對高風險族群提早篩檢、治療,降低死亡率。防疫下一波重點 公衛專家點名長照機構陳雅美副教授引香港研究指出,70歲以上長者感染、發病和死亡率是整體的三倍,80歲以上死亡率更達15%。長照長者多有慢性疾病,是高風險族群。目前美澳都發生機構群聚感染,顯示一旦社區感染開始,長照機構是防疫重點。美國已針對長照機構發布指引,提供「阻絕呼吸道感染進入」、「預防機構內呼吸道感染」和「給長者、照顧者和親屬建議」三措施。若照顧可能感染者時,必須遵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針對醫療機構的預防指引,依據空氣傳染和眼部防護的高標準。長照服務不能斷 專家提3大建議陳雅美副教授指出,台灣長照保守估計影響78萬人,根據國外經驗,疫情期間長照服務不能中斷,但須維持1.8-2公尺社交距離,且政府必須提供物資、資訊供機構做足準備。陳雅美副教授建議,在物資方面,長照單位物資比照醫療單位,居家服務團隊則配給更高規格防疫物資,這類人員會跨社區移動,不會擔心感染而停止服務;長照長者則需彈性口罩領取方式。此外,建議設置防疫輔導委員,提供長照機溝防疫訓練和衛教,包含機構長者的親友隔離資訊。「照顧人員感染風險最高是脫下防護衣具的過程,不小心碰觸病毒帶回家中,都要讓照顧者知道。」為了維持長照服務,她呼籲延後評鑑專心防疫,並提供長照人員紓困金與個人獎勵金補助,避免人員怕感染而不願服務。另外,台灣機構空間普遍不足,應維持1.8-2公尺的安全社交距離,若機構有確診者,建議以區為單位盤點社區防疫資源,尋求人力支援,讓長照持續。陳雅美副教授期許,台灣已有領先世界的防疫政策,希望也有領先世界的長照防疫政策。比照醫療院所標準 高風險早期偵測治療全台長照ABC三種據點,分別是A類個案管理593家、B類專業照護服務5464家,和C類巷弄長照站2701家。詹長權院長指出,這類長者死亡風險高,必須比照醫院防疫標準,且必須分配較多的防疫資源,做好感控。長照機構等高風險區域的感染越低越好,建議準備快篩,針對高危險族群優先檢測,早期偵測、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新冠肺炎延燒 9萬洗腎者如何自保?

新冠肺炎延燒 9萬洗腎者如何自保?#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近來人人聞新冠肺炎色變!臨床案例發現,新冠肺炎病毒不但主要攻擊肺部,重症患者甚至會傷害腎臟,造成急性腎衰竭,疫情期間腎臟病友自我保護,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並規律服用慢性病用藥外,施打流感疫苗與肺炎疫苗,可以減少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風險,避免因急性腎衰竭導致腎功能加速衰退。腎臟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通常是出現臉腫、腳腫才就醫。國際腎臟病學會(ISN)和國際腎臟基金聯合會(IFKF)於2006年倡議將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四設為「世界腎臟病日」,今年3月12日世界腎臟日主題為「全民參與-從預防保健到疾病控制與管理」。高鹽高糖高油脂 讓洗腎人口日增花蓮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賴宇軒提醒,民眾出現「泡、水、高、貧、倦」等臨床症狀,分別是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若出現兩項以上症狀,就可能罹患腎臟病,應儘快到院檢查。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糖尿病患者,會併發尿毒症而需要洗腎,約五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最終也會走上這一步。賴宇軒醫師表示,許多民眾常因擔心「吃太多藥會傷腎臟」的錯誤用藥觀念,自行停止服用慢性病藥物,或任意服用未經處方的藥物或不明草藥,反而加速腎臟功能損傷,到醫院就診時,往往已經是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另外高鹽、高糖、高油脂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洗腎人口居高不下的因素。賴宇軒醫師表示,保養腎臟並不難,改變日常飲食就是保護腎臟、遠離洗腎的第一步。護腎原則除了要「五控三避」,就是控制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蛋白尿、控血脂肪及控制尿酸外,堅持「三少三多四不一沒有」的原則,就是少糖、少油、少鹽,保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服藥及沒有鮪魚肚的生活原則,加上多運動,腎臟病友還是可以贏得「腎」利人生。遵照醫囑 勿擅自停用慢性病藥物據統計,國內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面對疫情期間的自我保護,其實最讓腎臟科醫師憂心的是,平日需要定期出入醫院接受透析治療的腎臟病友,因為看到疫情報導,不敢出門、深怕受到感染,甚至有感冒的腎友不願就診,甚至擅自停用慢性腎臟病用藥,改吃感冒成藥,反而讓自己曝露在更高的危險中。賴宇軒醫師提醒,日常生活勤洗手,出入醫院、人多的密閉場所,或是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記得戴口罩,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種包含肺炎鏈球菌、流感等相關疫苗,依照醫囑、按時服用腎臟病用藥,減少併發症發生。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

保護寶寶 孕婦防疫3大Q&A#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延燒,在這一波疫情流行期間,孕婦對於要如何到醫院進行產檢,以及照護新生兒的注意事項充滿疑問及擔心,婦產科醫師以3個QA,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解答。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 做好個人衛生習慣恩主公醫院婦產科主任王鐸聲表示,孕婦是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的族群,疫情流行期間更應定期產前檢查,並密切注意胎動變化,有妊娠期合併症或併發症者要適當增加產檢次數,醫院皆有完善的防疫措施,進出醫院應配戴外科口罩、勤洗手,回家後立即更換衣物並沖澡,做好個人衛生保護自己。Q1:武漢肺炎會透過胎盤,造成母子垂直感染嗎?A: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醫學期刊《The Lancet》報告,記錄9名懷孕晚期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入院症狀和新生兒狀態,研究團隊在分娩時抽取羊水、臍帶血、新生兒口咽表皮細胞及母乳,都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但在武漢兒童醫院2月5日確診的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因此,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Q2:若有疑似及未痊癒確診病例,可以餵母乳嗎?A: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新生兒哺乳感染病例,但新型冠狀病毒是否通過胎盤垂直傳播,或出生後通過母乳傳播仍不清楚,所以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媽媽,新生兒立即按病毒感染留院隔離觀察兩周,不要進行哺乳。Q3:新生兒符合哪一個條件,需要進行檢查?A: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途徑,可能有母嬰垂直傳播、密切接觸傳播及飛沫傳播(家庭成員間、家庭來訪者)、醫院內感染,所以符合以下任一條件的寶寶需進行檢查:1. 孕產婦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2. 孕產婦密切接觸的家人確診或高度疑似感染者3.  新生兒出生後家庭照護人員有確診和高度疑似感染者新生兒用品勤消毒 房間定時開窗保持通風雖然台灣目前未出現孕婦確診案例,但仍須做好防疫工作。王鐸聲醫師指出,照顧新生兒應盡量減少照護者、房間定時開窗通風、照護者勤洗手、對新生兒的用物做好消毒(高溫或75%酒精)等,密切觀察新生兒體溫、吃奶、呼吸、黃疸等變化,若有不適隨時就醫。若媽媽確診或疑似感染,建議新生兒至少隔離14天,新生兒如出現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精神反應差、吃奶差、反覆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診。(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75%酒精效果最好 使用安全留心

75%酒精效果最好 使用安全留心#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微生物無所不在,但無法以肉眼看見。冠狀病毒能在一般環境存活很久,數小時甚至可存活數日之久。所以除了勤洗手與戴口罩之外,環境消毒更是防疫關鍵重點。尤其家中有抵抗力較弱的幼童或年長者,更應留意環境清潔及消毒。為此不少國人購買75度酒精及分裝瓶用於消毒。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主持維護公共安全督導會報時表示,酒精標準是要用「擦」的,且要遠離瓦斯或火燄。酒精不是濃度愈高愈好95% 酒精(高濃度酒精)脫水能力太強,會將細菌外層的蛋白質迅速凝固,形成保護膜保護細菌的細胞質,無法破壞,所以不會直接殺死細菌。75% 酒精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溶解脂質,並兼具穿透效果,進而達到徹底殺菌的功能。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資料顯示,酒精其實對能產生內胞子 (endospore) 的細菌無效,例如芽孢桿菌屬 (Bacillus) 或芽孢梭菌屬 (Clostridium) 的細菌;此外,酒精濃度在60~80%,就能有效殺滅具有「外套膜 (envelop)」的病毒,例如:疱疹、牛痘和流感病毒,對於無外套膜的病毒(例如:A 型肝炎、小兒麻痺病毒)則效果有限。將95%的酒精調成75%的稀釋公式算法:4 : 1 → 4份95%酒精+ 1份水(假設:1份 = 100cc)4份95%酒精+ 1份水=500cc,將可稀釋成76%酒精。稀釋後分裝瓶,要使用具有回收標誌2 (HDPE材質)、5 (PP材質)的瓶子,編號3、6、7不要使用,編號1、4不得已時才用。使用酒精注意事項:1.酒精消毒需要接觸10分鐘以上,才能發揮效果,所以不要急著把它擦掉。2.勿靠近熱源:酒精在高濃度之下屬於易燃物,避免接近高溫的地方,需放置陰涼處。3.不能喝也避免誤喝,同時要放在兒童易於拿到的地方,避免小朋友誤喝。4.使用時注意通風,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在廚房小心使用,不對衣物噴灑消毒,以防靜電燃燒。5.酒精會造成塑膠或橡膠變硬變質,要注意哪些材質可能造成磨損,不要直接噴在物品上,先噴在抹布上,再做擦拭。6.酒精接觸皮膚或使用乾洗手時,某些人會因為皮膚油脂被溶解而造成皮膚乾裂,要注意肌膚保濕。7.消毒酒精噴灑時,要注意避免對著火源。8.木質地板、木製桌椅家具、金屬門把、鋁門框架,噴到酒精後,有可能白化擦不掉。建議酒精用擦的,不要用噴的擦拭方式不對,消毒等於白做工!必須朝同一方向擦拭,才能避免消毒過的地方又被污染。此外,酒精也可以使用 70% 的異丙醇 (isopropyl alcohol, IPA) 取代。酒精著火怎麼辦1.酒精在身上著火時,第一要緊是滅火,要用打濕的衣物蒙住著火部位。火滅後要立即就醫。2.酒精引燃其他物品時,可使用CO2、乾粉滅火器進行滅火,或使用浸濕後的衣物、床單類物品覆蓋著火點,第一時間轉移易燃易爆物品,室外可用沙土覆蓋滅火。嚴禁使用水潑或乾燥的毛巾、衣物進行扑打,以免火勢蔓延擴散。當然發生火情時,別忘及時撥打119報警。

C肝比新冠肺炎可怕?健保給付不設限

C肝比新冠肺炎可怕?健保給付不設限#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達成2025年全面根除台灣C型肝炎的終極目標,政府提供政策利多,今年預算加碼,提供五萬多個治療名額,並自下週起,再新增給付兩款C肝全口服新藥,提供病患更多治療選擇。民眾經抽血檢驗,確定感染C肝(血液中檢測出C肝病毒),即可接受治療,下(3)月起有三款藥物可供選擇,治療週數主要分為8週與12週。民眾只要就醫數次,就能遠離病毒對身體威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總執行長、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楊培銘表示,先前健保雖已放寬C肝口服新藥健保給付治療門檻,但代償性肝硬化及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過去治療上仍受部分限制,如今政府新增給付兩款新藥,「呼籲所有C肝病友應趕快治療,尤其是過去腎臟功能不佳者,要儘早保握機會,越早治療越能減少後續對身體影響。」C肝恐引起肝癌 嚴重程度比肺炎可怕楊培銘教授表示,慢性C型肝炎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遠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還來得大,C肝不僅會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還會造成肝外病變,包括腦及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及其他腎臟病變,也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可能引發免疫系統異常,「肝炎比肺炎還要可怕。」約15~20萬患者不知自己罹患C肝楊培銘教授說,全台約有40萬名C肝患者需治療,但約有半數患者不知道自己感染,換句話說,至少有15~20萬潛在C肝患者尚未篩檢出來,若延誤治療,約有2~3成會演變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每年則有3~5%機率轉變為肝癌。楊培銘教授認為,目前C肝全口服藥物療程以8週及12週為主,且治癒率可高達98%。隨著療程縮短,不僅大幅省下往返醫院的時間及經費成本,也能減輕家人陪伴回診的時間與次數,更能大大增加病人用藥順從性,「根據臨床統計,使用8週藥物的患者,療程完成度為94%,但使用12週藥物患者,療程完成度僅為87%。」口服藥物療程8週及12週 三月起C肝藥健保給付不設限楊培銘教授呼籲,目前政府已全面放寬給付C肝全口服新藥,只要到醫院篩檢、抽血檢測確定感染即可用藥,患者不必為龐大醫藥費用退縮不前,尤其國內C肝患者多半集中在50歲以上民眾,「民眾應要更積極主動到院篩檢,才能保健康,不用因新冠肺炎疫情害怕到醫院,政府防疫周全,千萬別因一時恐慌而耽誤肝炎治療,肝炎拖久造成的問題比肺炎還可怕。」楊培銘教授建議,民眾可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所提供之成人健檢,針對民國55年以後出生、年滿45歲民眾,提供一生一次的免費C肝篩檢,民眾可多加利用,或是透過公司、私人健檢進行C肝篩檢。

失智者成防疫破口?3對策防堵

失智者成防疫破口?3對策防堵#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蔓延,然而失智者卻因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障礙,以致難以配合或常忘記防疫事項,而成為防疫破口。疫情中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失智者卻頻頻想出門,也造成家屬與失智者的衝突增加,活動及刺激減少也可能加速失智者退化。民眾應體諒失智者困境 主動提供協助台灣失智症協會賴德仁理事長表示,近日發生香港失智者忘了自己應該居家隔離,竟出門搭車四處走逛的新聞,此事提醒失智者因疾病影響可能成為防疫破口。失智者由於理解力缺損、記憶力障礙、語言障礙等,不易了解防疫措施與宣導內容,較難正確陳述身體狀況、旅遊史、接觸史,也難以記得或配合防疫事項,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失智者可能產生躁動或失序行為,造成家屬與大眾的困擾。賴德仁理事長呼籲,政府應留意失智症家庭的需求,民眾多體諒失智者的困難,並主動協助防疫,以利防疫滴水不漏。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幫助社區失智者進行防疫,可加強以下應對策略:1.簡單說明、重複提醒面對行動自如且獨居的失智者進行防疫宣導時,請以簡單明瞭、失智者聽得懂的話來說明,並確認失智者是否理解。宣導時示範正確防疫措施,如正確的洗手及戴口罩方法。宣導後,重複提醒失智者,以及在門口張貼防疫海報,避免失智者忘記。若失智者違反防疫措施,民眾與家屬宜適時勸導、轉移注意力並解釋原因,避免指責失智者。2.增加環境消毒、乾洗手等防疫措施失智者較難記得不可到處摸,也容易隨意摸眼口鼻。因此,若無法改變失智者的行為,建議由照顧者協助失智者經常進行手部清潔,並增加物品與環境的消毒頻率,避免失智者隨意觸摸眼口鼻,增加感染風險。里長及社區志工協助獨居失智者執行防疫措施。3.主動關懷失智者需求失智者需要政府與民眾主動關照與協助。例如失智者不知道要去藥局排隊買口罩,照顧者也難以一面照顧失智者、一面排隊買口罩,建議政府在資源允許情況下,主動提供口罩到社區服務據點,供失智者及家屬購買使用。防疫期間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使得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的衝突機會增加,政府宜請個管師電話關懷,並協助家屬安排居家活動,安撫被困在家中的長者並減輕照顧者壓力。

新冠肺炎疑社區感染!醫籲自保5重點

新冠肺炎疑社區感染!醫籲自保5重點#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最新公布疑似社區感染的案例,引發大眾恐慌。面對肺炎疫情升溫,除了做好自我防疫措施外,我們也應該要隨時關注疾管署公布的最新資訊。今天就來先和大家分享永蘊聯合診所魏士傑醫師在診間最常被問到的兩大問題。家醫科醫師最常被問兩大問題問題一:親人一月份從上海回來過年,這兩天自己出現咳嗽、喉嚨痛的症狀,這會不會是武漢肺炎,需要通報嗎?根據目前病例定義,目前通報定義包含以下任一條件1.發燒(>37.8’c)或急性呼吸道感染,且發病前14日內有以下條件:(1) 曾去過一級流行地區,或曾接觸來自一級流行地區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士。(2) 曾有中國大陸(含港澳)之旅遊史或居住史。2.有肺炎且發病前14日內有中港澳旅遊史或居住史。因為目前公布一級流行地區包含湖北、廣東、河南、浙江四省,上海並不屬於一級流行地區,若家人在自主檢疫期間並無症狀產生,病患本身也沒有旅遊史,就不需通報。問題二:醫師我下禮拜要出國,還可以去嗎?根據目前衛福部公告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關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日本、泰國為第一級注意(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新加坡為第二級警示(對當地加強防護),中港澳為第三級警告(避免至當地所有非必要旅遊)。如果大家旅遊的地方沒有包含在內是可以自行評估,但非必要的情況下仍建議不要出國。自保5重點面對武漢肺炎,魏士傑醫師建議社區民眾要落實以下幾點來保護自己。1.落實個人衛生習慣,像是用肥皂勤洗手、減少觸摸眼鼻口、妥善處理口鼻分泌物。2.盡量不要到人口擁擠的公共場所,非必要也勿前往疫情警告區域(目前為中港澳、新加坡、泰國、日本) 。3.進出醫院須自備且全程配戴口罩。就診時務必主動告知發病前14日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以及群聚狀況。4.增加自己的抵抗力,維持正常的飲食,規律的作息及適量的運動。5.最後就是施打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以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疫苗可以減少自己因感染導致發燒的機率,減少醫護人員在釐清武漢肺炎所耗費的心力。肺炎鏈球菌疫苗雖然不能預防武漢肺炎,但是發現不管是武漢肺炎或是流感重症者大多是多重感染併發器官衰竭,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夠降低多重感染風險,自然降低死亡機率。另外,施打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以外,也可以增加群體免疫力,等同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如果家中有人出現上呼吸感染症狀時,以下兩點也需特別留意:1. 感染者最好待在單獨的房間,分開用膳與睡覺。若有可能靠近其他人2公尺以內時最好都要配戴口罩,當然健康的人願意戴口罩再增加一層防護會更好。2. 感染者接觸過的桌椅及場所盡量清潔乾淨,可以用75%酒精或漂白水 (約市售5%漂白水1:50稀釋)消毒。漂白水建議不可與家用清潔劑混合使用,以防降低消毒功能及產生化學作用,如有需要可以先使用清潔劑並用水分清洗後才用漂白水消毒。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擴大,國際間衛生單位對於肺炎的研究報告不斷提出,疾管署也因應國際資訊更新及提升疫情監視強度,會不斷修訂病例定義及調整相關防治措施。建議民眾要隨時關注最新資訊,不要過度恐慌,多開窗、勤洗手、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才能共同維護社區的防疫安全。(文章授權提供/永蘊聯合診所魏士傑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