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如何做新冠肺炎篩檢?醫檢師報你知

如何做新冠肺炎篩檢?醫檢師報你知#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每天有數十名民眾致電醫院詢問,「新冠肺炎要怎麼檢測?收費多少?多久可以知道檢測結果?」諸多問題讓護理師、醫檢師接電話接到手軟、忙得不可開交,這些都是近期醫院可見的熱門現象。一站式篩檢 急件24小時有結果衛福部台北醫院檢驗科主任洪忠志表示,激增的檢測量讓醫檢師備感壓力,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最準確的檢測報告,減少民眾奔波及維護防疫動線,都是各大醫院的課題,面對更嚴峻的疫情,愈來愈高的檢驗量能與急迫性使醫檢師的工作負荷及責任相對變多,因此台北醫院建立一站式篩檢新冠肺炎流程,希望幫助民眾快速完成篩檢、取得報告、統整諮詢窗口,並希望減少溝通耗損、確保第一線採檢及檢測人員均能在安全防疫的狀態下,執行篩檢任務、維護社區安全。洪忠志說明,一站式篩檢流程的第一優點是可透過電話掛號或網路預約檢測,第二優點是報到、檢查、繳費、發報告皆在急診指定地點,第三優點是民眾可透過急診掛號櫃檯取得最完整的資訊,第四優點則是提供24小時急件與48小時一般件的選擇方案,民眾可依急迫需求選擇,急件為篩檢後24小時可取報告,一般件則是篩檢後48小時可取報告,費用分別為7000元及5000元。除可節省民眾原需在批掛櫃檯、診間、檢驗科各地點奔波及等待的時間,也能讓有急迫需求的民眾能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報告。醫檢師揭密 全程操作嚴格防護目前檢測方式有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培養、病毒抗體檢測等,為避免操作感染,皆由醫檢師在具有負壓設備的安全操作櫃中,配戴包含護目鏡、防護衣、口罩、雙層手套等完整的防護裝備下進行檢驗,目前各大醫院都採用病毒核酸檢測,因為此種檢測方式病毒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均相當高,因此在檢體採檢之後,醫檢師必須經過特定的核酸萃取步驟,才能進行RT-PCR核酸放大的程序,將病毒核酸片段複製、放大,並隨時以高敏感度的螢光偵測反應,監測反應時間約需2至2.5小時,相當迅速、便利、準確。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

來台受訓躲過疫情 印度醫師回國前這樣說#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來自印度北部齋浦爾(Jaipur)的皮膚病理科醫師哈許(Dr. Harsh Mahesh Jakhetia),2019年申請至衛福部台北醫院參與為期一年的醫師專業培訓課程,如今將期滿踏上返鄉之路,面對印度疫情大爆發,院方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讓他能安心搭機,哈許感謝醫療團隊的照顧,回國後一定要分享台灣經驗。一度想回印度避難 「幸好沒衝動放棄受訓」哈許2019年透過國際皮膚病理委員會醫師吳育弘介紹,申請至台北醫院「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TIHTC)」培訓,沒想到來台不久就遇上疫情最嚴峻時期,當時曾想過回印度避難,但幾周後看到印度疫情大爆發,不禁感嘆「幸好當時沒有衝動放棄受訓」。哈許表示,培訓期間體會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與經驗,特別是優秀的防疫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包括門禁管制、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出示健保卡及告知旅遊史等,並隨著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疫策略,成果全球有目共睹。院方贈防疫面罩、護目鏡讓他安心搭機隨著培訓期滿將返回印度,哈許表示,在台期間一直都很安心,在返回印度之際,原先很擔心印度防疫不夠安全,沒想到台北醫院院長鄭舜平及TIHTC為他準備防疫面罩、護目鏡及N95口罩,令他十分感動。在TIHTC的安排下,哈許體驗許多台式風情活動,他表示很慶幸在台灣只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就能搭乘捷運到處走透透,這一年培訓期間在臉書打卡許多景點、大啖台灣美食、分享培訓照片,儼然成了台灣最佳代言人。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

防疫有成 國人精神健康指數創新高#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2020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活動停滯,病毒摧毀世界原有的秩序,精神健康基金會日前公布「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國人精神健康指數較往年高,達83.3分。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每逢選舉年,國人精神健康指數都偏低,今年有總統大選又遇到疫情,指數卻不降反升,創2002年以來新高,推測要歸功於台灣防疫有成。353萬人因保持社交距離 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雖然國人精神健康指數上揚,調查也指出,有21.4%民眾因疫情導致經濟狀況變得不佳,推估約有342萬人受到衝擊,連帶影響精神健康。在「個人價值」指標中,容易感到生命沒有意義、付出不值得、能力與特點沒有發揮、不滿意自己成就,以及不滿意自己的成就與身分地位。  此外,調查顯示約96.4%民眾認為保持社交距離很重要,可見國人對疫情措施具共識,但也有22.1%、約353萬人因生活環境要保持社交距離,導致精神狀況欠佳,顯示在對生命困境有把握、和別人相處得好、受別人尊重的精神健康指數偏低。每4人就有1人感孤寂 待業、喪偶、獨居者是「社會孤島」高危族群值得注意的是,每4名受訪者就有1人在過去一年中曾有沒人陪伴、不受重視或被隔離孤立的感受,換算約有422萬人有過孤寂經驗。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胡海國表示,待業者、離婚喪偶者、獨居者,是形成「社會孤島」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孤寂感程度越高的人,精神健康狀況越不理想,呼籲政府重視及提高警覺,共同捍衛台灣社會的精神健康,防止弱勢族群的產生。「2020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於9月3~15日依性別、年齡、居住地,隨機抽取1082名20歲以上成人進行電話訪問。

慢性病患染肺炎致死率高 醫籲打疫苗

慢性病患染肺炎致死率高 醫籲打疫苗#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隨著天氣轉涼,新冠肺炎在歐美捲土重來,許多國家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統計,新冠肺炎患者常合併感染肺炎鏈球菌,且以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居多。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呂俊毅表示,肺炎鏈球菌感染是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慢性病患一旦感染肺炎,會增加治療難度,連帶提高重症、致死風險。腎友染肺炎死亡率增14倍 洗腎時程恐提前以糖尿病患者為例,肺炎死亡人數近年增加5倍;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則為一般人的6倍以上;腎臟病患染肺炎死亡率更較一般人高出14至16倍;有近1/4高血壓患者因肺炎死亡,顯示慢性病患者應重視肺炎感染的危機。為提醒大眾提高警覺,國內五大醫學會、基金會攜手呼籲,應積極採取保護措施,規律用藥、控制慢性病,並主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加強自我保護力,遠離肺炎致死威脅。肺炎連續四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每年奪走1萬5千條人命。呂俊毅指出,國內約一成的成人鼻腔中帶有肺炎鏈球菌,當免疫力下降,病菌就會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引發肺炎。慢性病患者感染風險更高,一旦惡化成肺炎,容易快速惡化,引發菌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根據調查,台灣因肺炎住院的患者中,有36.8%為慢性腎臟病患,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提高急性腎損傷風險,加快腎臟病的進程,甚至可能急需洗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高血壓、肥胖者也是肺炎高危族群,若血壓升高、肺部功能降低,就會增加肺炎感染的風險;至於肥胖者罹患肺炎風險,約為一般人1.4至2倍;吸菸者感染肺炎鏈球菌機率較非吸菸者高出1.5倍。有菸癮、心血管疾病、肥胖者都屬高危族群心、肺常有共病發生,心臟血管病患因抵抗力和肺功能不佳,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是一般人6倍以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代表陳文鍾醫師提醒,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因血管病變,導致心臟難以輸送足夠血液和養分到身體其他部位,若同時肺部感染,會增加心臟肌肉耗氧量,容易誘發心臟衰竭。肺炎每年奪走全球250萬人性命,今年因新冠肺炎恐會有440萬人死於肺炎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截至5月底數據顯示,罹患新冠肺炎者32%有心血管疾病、30%有糖尿病,慢性病患住院率高出6倍,死亡人數更達12倍,讓慢病病患者處於極大的肺炎感染風險中。呂俊毅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尚未有疫苗可以接種,但可以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進行預防,根據研究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降低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醫籲施打流感疫苗 有助區別武肺差異

醫籲施打流感疫苗 有助區別武肺差異#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11月至農曆春節和隔年2、3月是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流行期間,今年初全世界發生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大流行,迄今尚未有緩和跡象。即便兩者都是RNA病毒,基因序列卻截然不同,傳染途徑和症狀類似,但傳染力和治療方法也有所區隔,醫師說,流感是可預防疾病,COVID-19目前尚無有效疫苗和有效治療藥物,提醒大家施打流感疫苗,保護自己。流感疫苗下月5日起開打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唯堯表示,今年流感疫苗將從10月5日開始施打,符合學齡前幼兒、50歲以上民眾、孕婦、6個月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患、重大疾病及罕見疾病者等公費流感接種者到醫療院、所進行疫苗施打,更希望非符合公費接種對象者能自費接種,提升自我健康保護力。王唯堯表示,病毒基因序列顯示,造成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是全新的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則是另一種RNA病毒,雖然都是RNA病毒,基因序列卻天差地遠。兩種病毒感染的臨床表現很類似,流感會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痠痛,嚴重者會有肺炎情形;新冠肺炎則出現發燒、乾咳、頭暈、有時合併腹瀉或嗅覺異常,上述兩種症狀是流感的罕見表現。新冠病毒比流感病毒易存活尤其SARS-CoV2病毒比流感病毒更容易存活在環境裡,是可以在不鏽鋼表面中最長存活9天,一般的塑膠製品也能存活2至3天,相對一般流感病毒僅能存活1至2天就消失,因此SARS-CoV2病毒的傳染力是比流感病毒更強。王唯堯醫師建議,一旦新冠肺炎進入社區造成流行,施打流感疫苗者將不容易罹患流感,也能協助醫師在第一時間區別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差異,儘早診斷病情,避免擴大感染的情形發生。

旅日染疫者:不思議的日本防疫措施

旅日染疫者:不思議的日本防疫措施#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本的形象向來嚴謹刻板,但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卻在日本造成大流行,截至9/11止,已累積73221名確診案例,1406位死亡案例,平均每日新增案例超過400例。疫情期間許多作為也讓外人跌破眼鏡,對此,罹患新冠肺炎的旅日工作者羊咩咩受訪時便說:「自己確診後走一遭,才真正體會到日本的防疫措施有多不可思議,我確診之後居然還讓我自己走回家收拾行李!」燒到38.5度 得自行前往檢驗所篩檢在日本生活的她,有一天早上起床發現自己全身無力、痠痛,「身體夯夯的,量體溫發現為37.5度,中午時降到36.5度,想說是小感冒便不以為意。」隔天早上起床發現身體非常無力,很不舒服,體溫居然高達38.5度,懷疑自己該不會得到肺炎了吧?擔心之下,羊咩咩決定致電諮詢中心,對方詢問她症狀、旅遊史、接觸史之後,請她自行到家中附近檢驗所篩檢,但是「今天沒開門」,或是可以到大醫院檢查。於是羊咩咩步行到附近大醫院,被院方人員帶到醫院外臨時搭建的帳篷,出現全副武裝的防護衣人員帶她去檢驗,「當下覺得很恐慌。」接下來取樣的過程讓她崩潰,醫師拿了一根細長的工具往鼻腔深處捅去,「那5秒鐘我以為有5分鐘,超級難受!口水鼻涕眼淚齊流!」30分鐘後,她被宣布確診,檢測結果為陽性。輕症僅需居家隔離 趴趴走也無罰則「當下腦中一片空白,我發燒有退,真的以為是感冒而已。」但她很快就接受現實,院方請她筆直走路回家,保健所會再跟她聯繫。羊咩咩返家之後趕緊通知公司、室友,保健所醫師透過電話告知,她目前只是輕症,可以居家隔離就好,但她的衛浴、廚房都需要與室友共用,考量之後決定要住院,醫師居然跟她道謝。「因為日本太重視人權,他不會強迫你做任何事情,如果你居家隔離趴趴造,他也拿你沒皮條,如果你在路上遇到確診者都不奇怪,根本到處都是不定時炸彈!」她大呼日方處置真的不可思議。住院14天後沒檢測 就被放生回日常隔天入院後,她症狀大爆發,高燒、頭劇烈疼痛、倦怠不已、乾咳、背痛、畏寒等,同時也喪失味覺跟嗅覺,「這病毒是來真的,我之前真是太小看它了!」吃任何東西味如嚼蠟,只能硬著頭皮把所有便當吃下去。經由溫柔的日本護士姊姊、醫師細心照護之下,住院14天後沒有做PCR檢測,就這樣被放生回日常。羊咩咩的主治醫師、東京綜合醫院中山醫師說,日本檢測陽性仍被放生的人佔大多數,若要自費檢測,需花費約台幣6000元,「我真的很意外,這麼小心翼翼的日本人,就這樣,真的就這樣。」想了解更多羊咩咩在日本確診武漢肺炎的奇幻旅程,可至Podcast搜尋「東京,熱嗎?」收聽日本人的防疫有多不可思議。(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躲武肺宅在家刺繡 人妻慘得肌腱炎

躲武肺宅在家刺繡 人妻慘得肌腱炎#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7歲程小姐前陣子受新冠肺炎影響,不敢出門活動只能宅在家,因為在家期間太過無聊,迷上了刺繡還有手作麵包,導致手腕到手臂部位發生疼痛等狀況,休息之後沒多久又發作,反反覆覆至少長達一個月以上,後求診復健科醫師確定是「肌腱炎」,接受增生療法才得以康復。施力不大但長時間用手 造成肌腱發炎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表示,程小姐求診時稱手臂痛到舉不起來,問診才發現程小姐在防疫期間因為不敢出門,只好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因此沉迷刺繡,每天刺繡8小時,刺出一幅幅美麗作品,後來因為手痛關係休息了一陣子,覺得手好多了之後,又愛上做麵包,因為做出來的麵包廣受親友好評,讓她相當開心,開始每天揉麵團烘培,一連做了好幾天後,手臂又開始痛了。歐陽進翰醫師解釋,程小姐的狀況屬於過度使用手部所引起的肌腱炎,即便使用的力量不大,但因為時間過長、次數太多,造成肌腱發炎,當休息一陣子,手部不適狀況通常可以緩解,但因為肌腱組織脆弱,當病人又再次不當使用手部,造成重複性的傷害,形成慢性肌腱炎。冰敷緩解疼痛 反覆發作可採增生療法一般來說,急性肌腱發炎通常給予冰敷再配合口服消炎藥及休息後即可,待疼痛緩解後,給予受傷的部位可承受的運動力量訓練,藉由力量促進受傷的肌腱生長,但若反覆疼痛,且嚴重影響生活,則可考慮使用增生療法。增生療法是指利用藥物注射,刺激慢性受損的組織得已重新生長,達到增加組織強度減緩疼痛的效果。目前常用的注射物為葡萄糖水或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葡萄糖水在體內一定時間後會自然吸收,對人體負擔小。高濃度血小版血漿(PRP)富含生長因子,可更直接針刺激患部組織生長。

名師任選 數位學習讓聽課變Easy

名師任選 數位學習讓聽課變Easy#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新冠肺炎改寫人類生活型態,線上消費與遠距辦公儼然成為新趨勢,毋需與他人面對面接觸,又可在家自主學習的數位教學平台,許多人也充分了解其便利性,未來儘管疫情趨緩,不再需要保持社交距離,市場對數位學習的需求仍將日益殷切。每100名學員就有20人滿級分從卡通版權代理起家的三貝德數位文創,為扭轉刻板的學習模式,早期製作卡通教學節目一炮而紅,因而轉型跨足教育產業,是全台唯一擁有K12從幼兒到高中全年段、全學科的數位學習平台,線上四大產品包括易學王、小學王、國中升學王、高中升學王,適用族群涵蓋3至18歲,現有7萬多名學員,其中國中升學王、高中升學王更是金字招牌,平均每100名學員就有20人滿級分。三貝德教育長范玉璋表示,數位學習很有魅力之處,在於可以自由選擇老師,「在人生學習過程中,我們極少每科都遇到好老師,不是說老師知識不好,而是老師的講解你聽不聽得懂?選擇頻率相近的老師能讓學習加分,而且數位教學老師不會有脾氣。」王牌師資授課 最了解學習痛點和困難三貝德每科皆由多名王牌師資授課,例如歷史老師呂捷、物理老師魏宏泰等,學生一定能找到適合的老師,這些名師最了解學生的痛點和困難,課程內容省略說笑話時間,將學習動線拆解成數個知識點,每段講完就進入解說題及隨堂練習,以微課堂概念讓學生既能維持專注力,又能立即檢視吸收多少內容。如果線上讀得吃力,還有線下補習班及家教,范玉璋教育長表示,由於部分學生的學習特質適合補習,因此做線上、線下整合,目前在全台有80間補習班,希望「用一個村子力量養一個孩子」的概念,以教育翻轉孩子的人生。長期耕耘K12教育,三貝德也發現有些學生國小成績不錯,進國中因課業強度太高、挑戰太大,成績因而一落千丈,為協助學生順利學習,推出國英數自四科銜接課程,在升國中的暑假就可以複習小學的基礎,且內容加深加廣,把需要帶到國中的養分釐清觀念。依據個人程度排課 人人都有機會進步數位學習內容多年來已經做了完整的系統及規劃,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加強?范玉璋教育長坦言,就是「溫度」。學習需要同儕互動競爭,以及老師的肯定關懷來催化,這些都不是數位可取代,數位學習在教育體制始終是一項輔助學習,最重要的是,可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打造客製化的學習模式,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突破瓶頸和進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