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

6/28新增60例本土 陳時中:景點人潮是隱憂

6/28新增60例本土 陳時中:景點人潮是隱憂#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病例,均為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人數減少可能跟周末採檢人數有關,但發病病例的確有減少,近兩日景點紛紛出現人潮,是個隱憂,呼籲大家盡量避免外出。新增3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的60例本土病例(其中3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26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9日至2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2例、桃園市2例,基隆市、南投縣及彰化縣各1例;其中32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25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新增3例死亡個案,為2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3日至6月22日,確診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24日,死亡日介於6月25日至2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累計1萬4694例確診,分別為1170例境外移入,1萬347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

全民愛滋篩檢日 疫情期間愛滋篩檢輕鬆在家自己做

全民愛滋篩檢日 疫情期間愛滋篩檢輕鬆在家自己做#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三級警戒超過一個月,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許多民眾也因此暫停了定期愛滋篩檢的習慣。每年6月27日為「全民愛滋篩檢日」,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提出「三篩五步、愛滋止步」的觀念提醒民眾接受愛滋篩檢,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更推出「離不開我的好朋友」繪本幫助民眾認識愛滋。紅絲帶基金會愛滋篩檢與多元諮詢服務疫情期間不打烊紅絲帶基金會多年來響應美國「National HIV Testing Day」,在台推動「627全民愛滋篩檢日」,推廣「三篩五步、愛滋止步」的觀念提醒民眾愛滋篩檢的重要性,三篩為「篩檢愛滋知識是否正確」、「篩檢性行為有無風險」及「篩檢血液是否感染」,而五步則是藉由「查知識」、「想行為」、「問風險」、「驗血液」、「防感染」等行動,傳達相關正確愛滋防治知識、評估感染風險、進而定期主動接受篩檢服務。疫情期間紅絲帶基金會愛滋服務不打烊,各據點仍有提供匿名篩檢的服務,需要的民眾可透過網路或電話預約(https://reurl.cc/6a59rV);亦提供在家愛滋自我篩檢服務,直接將篩檢試劑宅配到府以減少不必要的移動,且僅需要20分鐘即可以知道篩檢結果。若擔心自己有愛滋感染風險,或在自我篩檢後有疑似愛滋陽性的情況,本會也提供網路或電話諮詢服務,以及後續陪同就醫服務。近年來在政府以及民間團體的努力下台灣愛滋新感染人數逐年創新低,但據疾管署統計近幾年延遲診斷比例平均仍達3成。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涂醒哲表示,延遲診斷比例高主要是因為民眾自認沒有風險,或是對篩檢有顧慮或擔憂,所以不接受篩檢或是延遲篩檢,紅絲帶去年就服務多名因身體長期不適才前來篩檢的民眾,後續經檢查發現免疫功能指數僅剩下個位數(一般人的免疫功能指數為800至1200),不僅增加伺機感染的風險影響健康狀態,也恐在這段尚未確診與治療的期間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建議愛滋篩檢應該要漸趨常規化,只要有過性行為的民眾就應該要做篩檢;而持續有無套性行為者,則建議每3-6個月至少要篩檢一次。此外,透過「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搭配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內服外用」的方式,將可更進一步幫助民眾用更積極的方式掌握健康自主權,降低感染愛滋的風險。面對21世紀的新冠肺炎,也不能忘記20世紀的疾病「愛滋病」依然蔓延著傷害著我們世代。宅在疫起讀繪本「離不開我的好朋友」認識U=U涂醒哲董事長分享,長期以來社會對愛滋仍有許多負面的標籤,這也導致許多有感染風險的民眾不敢接受篩檢。因此紅絲帶基金會今年也特別邀請林志瑜藝術家合作繪本「離不開我的好朋友」讓長期處於被漠視的愛滋議題能更親近社會大眾,希望透過繪本幫助大朋友及小朋友認識愛滋的傳染與預防方式外,也傳遞U=U(undetectable= untransmittable;簡稱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的概念,即為愛滋感染者持續穩定地接受治療,當體內病毒量維持在測不到且達6個月以上時,則不會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就如同繪本封底「往後的日子與你和平共處」,愛滋感染者同樣值得擁有美好與健康的未來,期許大家以知識跨越恐懼,用平常心看待愛滋,一起朝終結愛滋病毒流行的目標邁進。(圖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繪本「離不開我的好朋友」)

飛利浦宣佈捐贈呼吸治療器 支持醫療與台灣齊心抗疫

飛利浦宣佈捐贈呼吸治療器 支持醫療與台灣齊心抗疫#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日益嚴峻,醫療資源面臨緊繃,飛利浦在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溝通並了解其需求後,宣佈將捐出共50台的呼吸治療器總價值約二千萬台幣,幫助台灣醫療院所備足量能,齊心抗疫。飛利浦將捐贈的50台醫療院所使用之呼吸治療器,其中20台捐贈衛福部分配予各部立醫院,另30台則捐贈予新北市政府提供新北市醫院,以支持台灣醫療院所在抗疫方面的迫切需求。目前此款新型呼吸治療器已從美國出貨,預計六月中後旬抵台,屆時將分配至全台醫療院所協助新冠肺炎患者的相關治療,以期舒緩緊繃的醫療量能需求。飛利浦大中華區總裁何國偉表示,飛利浦長期著重於擴展健康醫療科技的領導地位,致力於通過有意義的創新改善人們的健康福祉。這一策略目標在對抗疫情中尤為重要。值此疫情緊張時期,飛利浦以行動支持台灣的醫療院所對抗新冠肺炎疫情,守護台灣。「我們希望能協助提升醫療院所之治療量能,因此所捐贈的呼吸器不但使用對象之年齡層更為廣泛外,也可用以監測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道變化,在治療上更提高呼吸同步作用,減少醫護進出隔離病房調整設備的頻率,進而降低感染風險。飛利浦也要向所有第一線醫護人員致謝,讓我們與醫護及病患攜手同心、共同抗疫。」台灣飛利浦總經理胡孝揚補充。飛利浦期盼捐贈此批共50台呼吸治療器,將有助於緩解強勢疫情衝擊下醫療量能大幅增長的需求,並支援台灣醫護一起對抗新冠病毒。

確診再破百例 陳時中:整體趨勢往下

確診再破百例 陳時中:整體趨勢往下#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129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指揮官陳時中坦言,這兩天案例,又有微幅的起來,但從整體來看趨勢還是往下。新增129例本土、6例死亡今新增129例本土病例(其中73例為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4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4日至23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54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5例、基隆市9例、桃園市7例、屏東縣及高雄市各6例、苗栗縣及新竹縣各5例、南投縣2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男性5人、女性1人,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6月4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6月18日至6月23日。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2日累計公布1萬2958名確診個案中,已有92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1.7%。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

疫情期擊退肺癌,靠疫苗、標靶藥、NGS三武器#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延燒,部分肺癌患者因擔心入院回診、治療會感染新冠肺炎,而自主暫緩或中斷治療。高雄義大醫院胸腔內科陳鍾岳科主任提醒,若未積極治療,錯過黃金治療期的患者存活期恐剩半年;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還可能發生惡化不自知。陳鍾岳科主任呼籲,面對有EGFR、ALK、BRAF、MET等多種基因型的非小細胞肺癌,臨床上有多元治療武器,可幫助患者在疫情期間有效控制肺癌,累積抗疫實力。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即所謂的NGS,可更快確認致病基因,減少醫療資源消耗及往返醫院次數。確認基因型後,亦有標靶藥物可精準治療肺癌,避免免疫力受衝擊,降低染疫風險;口服的特點,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因疫情中斷肺癌治療,可能活不過半年!陳鍾岳科主任說,疫情會過去,肺癌治療卻需要持續治療,疫情期間肺癌患者仍須依照醫囑積極治療。特別是肺癌初期症狀不典型,確診時往往已屬晚期,有即刻治療的必要。若第四期患者未接受適切治療,存活時間可能不到半年。此外,已穩定控制病程的患者也應定期回診檢查、領藥,中斷療程可能導致疾病復發、惡化,累積的治療成果功虧一簣。針對要入院回診治療的肺癌患者,陳鍾岳科主任鼓勵,患者除了施打疫苗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及重症率,也應時刻戴口罩、維持手部清潔、保持社交距離。也可運用線上候診系統,確認看診進度,減少醫院停留時間。NGS及標靶藥雙管齊下,維持患者免疫力、減少醫院往返次數陳鍾岳科主任說,在臨床治療上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運用,口服特性更讓患者可以在家服藥,減少往返醫院次數;此外,相較於化療、免疫治療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可以精準控制病程的標靶藥物更可維持患者抗疫戰鬥力。不過,在使用標靶藥物前,務必要先進行基因檢測,尤其非小細胞肺癌分為許多種基因型,例如:EMBA四種基因型,指佔半數以上的EGFR,第二多且佔4-6%的ALK,以及約佔2%的BRAF、MET,此外還有ROS1、NTRK等。每一種基因型的治療策略、藥物均有不同,惟有確認致病基因,醫師才能針對致病根源對症下藥,為患者爭取最佳預後。陳鍾岳科主任說,除了傳統逐項的基因檢測外,今日亦有可以一次性檢驗多種基因型的NGS可使用。不僅可避免多次檢測檢體不足窘境,相較傳統檢測,可更快速確認基因型,患者也不需要為了檢體不足重複切片往返醫院增加風險。標靶藥日益多元,說出用藥想法醫病齊心打造個人化治療今日肺癌已進入標靶治療世代,針對各基因型的標靶藥物日益豐富,患者確認基因型後有望接續使用。陳鍾岳科主任舉例分享,ALK陽性肺癌在一線就有兩款第二代藥物可使用且療效均不錯,患者可依據自身的用藥考量,與醫師一同討論服用藥物。BRAF陽性肺癌在目前也有標靶藥物上市可用。此外,MET陽性肺癌未來也有望有標靶藥物上市。陳鍾岳科主任鼓勵,肺癌控制是一條長遠的藥物,仰賴患者長期與醫療團隊配合。若有任何考量或疑慮,應積極向醫療團隊反應,醫療團隊會盡可能在幫患者在治療及生活品質、疫情中取得平衡。一定要積極掌握黃金治療期,也切莫自行停藥,才能爭取最佳預後。

三級警戒延長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

三級警戒延長好焦慮 專家教你找回內在平靜#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從兩周、四周延長到六周,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疫情尚未緩解,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地增加,除加強防疫也要預防可能衍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2021年3月發布的調查發現,美國成人因新冠病毒引發的擔憂和壓力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的比例從2020年3月初期的32%,經過短短四個月增加至53%,其中遭受影響最嚴重的族群是年輕人與婦女。另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2020年8月發布的調查,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2020年4到6月焦慮和憂鬱症狀的發病率相較於2019年同期增加了許多。該調查對象包括9896名18歲以上成人,研究者透過「四項病患健康問卷」與「六項事件影響量表」,評估參與者的焦慮症和憂鬱症及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結果顯示,6月份完成調查的5470名受訪者中,逾四成出現不良的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包括焦慮或憂鬱症狀30.9%、與疫情有關的創傷和壓力相關疾患症狀26.3%,為因應疫情有關的壓力或情緒而開始或增加物質濫用13.3%,以及10.7%受訪者在調查前30天曾考慮自殺。不要整天看新聞報導 透過瑜伽、深蹲增加身體活動量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從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眾的心理健康與自殺問題都可能產生惡化,台灣正處於三級警戒的期間,對就學、上班的民眾影響最大,其中女性特別是有高中職以下孩子的年輕母親壓力相對較高。不過與國外不同的是,台灣的老年人也很關注疫情變化,緊張型的年長者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心理健康問題,建議民眾疫情期間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不要整天看媒體報導,可將多出來的時間拿來做平常沒時間做的事情,例如園藝、看書、居家運動,透過瑜伽、深蹲,增加身體活動量幫助夜晚容易入睡,同時可透過視訊、電話維持人際互動,補充營養素,避免攝取過多的咖啡、酒精。賴德仁提醒,本身有焦慮、憂鬱、躁鬱或失眠症等精神疾病患者,疫情期間更要維持穩定的服藥習慣,因疫情承受更多負擔的照顧者,若發現自己產生恐慌、焦慮、吃不下等不良的心理或行為健康問題,應主動尋求專業的協助。根據上述硏究顯示,年輕人與婦女是最容易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的族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年輕人受影響的主要原因有三,1.他們的活動力相較於中老年人較強,不能外出、群聚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限制;第2.學業的壓力並沒有因在宅學習而減低;3.因上網時間增加,似是而非的訊息變更多,網路霸凌與被霸凌的風險增高。建議親友可透過「了解」年輕人的困境、「傾聽」但不給予督促與建議、「陪伴」一起從事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或給予協助。而影響婦女最大的因素則是家務分擔問題,疫情下她們身兼多職,像是居家工作、教養孩子、家務整理等,很容易變得更焦慮或易怒,這段期間親友可透過兩個方式給予協助,1.家務分擔:漸進式的協助,像是倒垃圾、洗碗、做得順手了再拖地。2.請她直說無妨:說出希望被幫助的事項,自己表明願意幫忙的態度。學習新料理、整理環境、與朋友視訊聯絡 轉移負面心情葉雅馨呼籲,在外界紛擾不安的時候,正是向內尋求平靜的重要時刻。建議民眾可透過五個方式幫助自己在三級警戒中維持健康的身心,1.減少新聞訊息:可將一再看新聞的時間拿來追劇、看娛樂性節目。2.專注可控事物:可從事過去沒時間做的事,像是學習新料理、整理環境、與老友或長輩電話或視訊聯絡,藉此將注意力從負面、焦慮的事物轉移。3.寫日記:試著列出感激的人、想採買的物品,透過寫日記或表列方式釐清內心想法。4.維持生活動能:定期與孩子或另一伴從事居家可進行的運動,像是做體操、立定跑步,並記下自己運動的時間。5.檢視自我情緒:可透過憂鬱檢測APP覺察自身情緒狀態是否有別於以往,例如容易無故發怒、飆罵孩子或是鬱悶不想說話。

今增75例本土 三級警戒以來首見兩位數

今增75例本土 三級警戒以來首見兩位數#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今天新增75例新冠肺炎病例,為疫情三級警戒以來病例數低點,但死亡20例仍是兩位數。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疫情持續減緩,死亡案例在確診減少後一至二周才會下降;近來因為國內確診個案數明顯減少,民眾好像比較放鬆,「心情可以放鬆,但防疫行動要維持」,戴口罩、注意個人環境消毒不可鬆懈。新增20例死亡個案全國疫情自5月19日三級警戒以來,每天新增本土病例數都是三位數,今天新增75例,首次低於三位數,依性別分別為35例男性、4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8日至20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8例最多,其次台北市22例,桃園市5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2例,高雄市、雲林縣及彰化縣各1例。雙北以外縣市15例中,15例為已知感染源;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天新增20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4名、女性6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20日,死亡日介於6月2日至20日。

6/18新增187例本土 21例死亡

6/18新增187例本土 21例死亡#新冠肺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88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187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21例死亡。今新增187例本土病例,為83例男性、10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9日至6月17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71例,苗栗縣26例,桃園市6例,基隆市4例,台中市2例,花蓮縣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新增21例死亡個案,為男性12位、女性9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6月13日,確診日介於5月19日至6月15日,死亡日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高齡者接種疫苗 指揮中心提供3建議截至6月17日為止,國內接種AZ疫苗共計127萬3121人次,其中22萬9566人次為75歲以上長者。目前已收到25例接種AZ疫苗後死亡之報告,其中20例發生在75歲以上長者,死亡個案絕大多數均為高齡長者且有慢性疾病;部分個案經司法相驗解剖後,初步死因與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病史相關,指揮中心將持續監測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指揮中心亦針對高齡者接種COVID-19疫苗,提供以下建議:1.近期身體具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建議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接種。2.近期天氣炎熱,考量長者身體狀況,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3.現有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就近前往接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