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的工作需要常常重複拇指彎曲出力的動作,雖然知道重複同一個動作對關節很傷,但覺得自己年輕不以為意。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拇指根部靠手掌處很痛,壓下去更痛,拇指無法順利彎曲伸直,會卡在一個角度,要很出力甚至得靠另一手幫忙才能扳開。陳先生驚覺不對勁,發現自己可能有「板機指」,於是找醫師幫忙處理,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陳先生的工作需要常常重複拇指彎曲出力的動作,雖然知道重複同一個動作對關節很傷,但覺得自己年輕不以為意。有一天早上醒來,發現拇指根部靠手掌處很痛,壓下去更痛,拇指無法順利彎曲伸直,會卡在一個角度,要很出力甚至得靠另一手幫忙才能扳開。陳先生驚覺不對勁,發現自己可能有「板機指」,於是找醫師幫忙處理,接受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手一舉起來拿東西就痛、壓到肩膀也疼痛,甚至手臂無力⋯什麼是「肩夾擠症候群」?復健科醫師教民眾,可透過「1招測試」來判斷,並揭密容易造成肩夾擠症候群的原因、族群及治療原則,再加碼簡單2運動無須器材,就能有效改善肩夾擠症狀,以下一篇文章全解答。
腰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壓力和傷害的部位之一。長時間的坐姿和站立都可能導致腰部不適和疼痛。穿戴護腰可以減輕腰部的壓力和疼痛,並有助於預防腰椎受傷,然而長時間的依賴,又怕造成肌肉萎縮。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穿戴護腰的目的、作用原理、類型以及如何正確使用護腰。
一位30歲的女性騎機車不慎摔倒,足踝整個腫起來,疼痛到連行走與站起都有困難,來到門診經檢查後,原來是足部骨折,所幸經評估後並不需要手術,治療復健後完全復原,順利重返職場。復健科醫師揭骨折治療及復健運動,大致分為3階段。
60歲黃先生曾經能言善道、幽默風趣,但中風之後一切都改變了。由於左側中大腦動脈出血,造成左腦主管語言功能的皮質區域受損,引發「非流暢型失語症」。雖然能理解簡短的口語指令,但無法理解連續的對話內容,口語表達僅能發出一兩個單音,無法仿說詞彙或短句,閱讀及書寫能力也不如以往,家人及朋友都相當擔心。
手肘痛痛的,會不會是網球肘?不過我痛的位置是在手肘內側,而網球肘好像是手肘外側疼痛,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復健科醫師表示,手肘內側疼痛有2種可能,小心罹患「高爾夫球肘」或是「尺側副韌帶受傷」,教你做一個動作1分鐘即可判斷。
從事餐飲業的志明,最近覺得大拇指痛痛的,連用鑰匙開門都會痛。他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討論的板機指會卡卡,但自己只有痛;腕隧道症候群,雖然也會影響到大拇指,但通常會麻痛脹,且晚上症狀特別明顯,但自己則是出力才會痛,似乎也不像;媽媽手有一個快速檢驗法,將拇指往下拉會很痛,但經測試後也沒有很痛,所以應該也不是。
打電腦久坐姿勢不良,習慣性將頭往前伸靠近螢幕,小心長期下來頭肩頸僵硬緊繃!復健科醫師提醒,人體慣性前傾,易導致烏龜頸、駝背圓肩等狀態,也容易產生富貴包;長時間維持不正確的姿勢,更會壓迫到頸椎神經,嚴重恐導致肌肉無力。建議透過以下「簡單4招」鍛鍊背肌、調整姿勢,幫助恢復正常外觀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