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擁有乾癬症狀的患者,往往因為外觀變化造成心理很大壓力,特別是患部是在隱密部位時,更會影響與親密伴侶間的互動。門診甚至就有女性患者因背部病灶,多年來與丈夫的性生活一直不敢開燈而感到相當沮喪。 台大皮膚部主任蔡呈芳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疾病導致皮膚發炎的反應,主要症狀表現會是皮膚發紅、變厚、脫皮等,會伴隨搔癢甚至是疼痛,病灶可能出現在身體各處,尤其像是頭皮、手肘、膝蓋外側、小腿前、臉部,甚至是...
醬油是每家每戶不可缺少的民生必需品之一,但根據不同品牌、原料及製造方式,市面上醬油的價格從數十元到數百元皆有,這是為什麼呢?大家盛傳如果吃到化學醬油,對身體不好是真的嗎?純釀造醬油與化學醬油又差在哪裡?《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在這篇專欄中將快速解析給你聽。
有名婦人產後3個月以來,發現掉髮量比生產前還要多,浴室的排水孔都快被頭髮塞住,且一梳頭頭就痛,頭髮就掉好幾把,家裡到處都是她掉的頭髮,掉髮掉到快得憂鬱症。這到底是甚麼原因?婦人憂心這是產後對人體的損耗,所以害怕自己身體出了甚麼大問題,轉向醫生求救。
印尼雅加達一個火車站附近出現奇景,民眾紛紛躺在鐵道鐵軌上,且身體必須橫跨連接兩邊鐵軌,這是為什麼?因為當地村民深信這樣可以治療病痛,甚至把疾病治好!至於這鐵路到底是不是已經廢棄不用?錯!這鐵軌還不時有火車呼嘯過,看起來十分驚險,到底是想活躺在鐵軌?還是不想活了躺在鐵軌?
7月刊登在英國《社會科學與醫學》雜誌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肥胖已經成為阻礙美國人平均壽命延長的主要障礙,與40年前相比,現在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比歐洲人短一年半,且美國患肥胖症以及與肥胖症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的患者也比歐洲較多。
近日常聽到客人詢問「植髮技術那麼多種,該怎麼挑選?」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診所廣告、文宣,究竟該怎挑選適合自己的方式呢?植髮專家張宗哲表示,重視外貌不再是女性朋友的專利,越來越多的男性朋友願意花錢投資自己的外貌,這也讓不少診所提供植髮此治療項目而面對不斷進步的植髮技術,消費者又該怎麼挑選符合自身需求的治療方式,成了消費者需要研究的一門功課。植髮專家表示,目前植髮技術大致分為FUT傳統植髮及FU...
台中市一名43歲韓姓男子,因長期吸菸、嚼檳榔,造成左下唇黏膜及牙齦病變,引發口腔白斑症及黏膜下纖維化,造成張口困難、接觸刺激性食物時感到疼痛等情況。韓姓男子在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門診接受治療後,口腔白斑症已治癒。現年43歲的韓先生,過去15年來,一天至少嚼上10顆檳榔,同時,韓先生也是個標準老菸槍,吸菸習慣長達22年,每天要抽掉半包菸。去年年底,韓先生發現自己口腔內左下唇及牙齦長了白色斑塊,...
35歲張姓業務,畢業10年從大學校系籃球健將,變成體重遽增20公斤的「中廣男」。按照專業營養師的超商減重食譜配合運動,以平均一周1~2公斤的速度健康減重外,連代謝率也明顯上升,順利減回22歲的代謝率。開業診所楊承樺營養師表示,一般人的代謝率在25歲後就會逐漸下降,代謝變差讓多餘熱量無法排除,容易形成發胖困擾。如果又使用錯誤的方法減重,除營養素攝取不均衡、代謝率下降,更易造成注意力無法集中、面...
據大陸《保健時報》報導指出,打噴嚏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但中醫認為有兩種情況會造成打噴嚏,除了是感冒引起的打噴嚏,另一種是腎虛引起的打噴嚏,往往是噴嚏頻頻,經久不癒。
二十五歲的竹科陳性女作業員,染患站著就劇裂頭痛,平躺或趴著,頭痛即會緩解,詭異的症狀迫使她只能躺著過日子。經大甲光田神經內科醫師楊鈞百做一番的檢查,發現女子是因為腦脊髓液向外滲漏,造成腦脊髓液流失、腦壓降低,致一站立腦壓就又更低而引發劇烈頭疼。經過楊醫師施予「硬膜外血液貼片」將破損滲漏的脊椎硬膜填補後,隔天就症情全部消失的下床趴趴走。
每到炎炎夏日放長假時,騎腳踏車、摩托車的人群就會開始增加,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整形外科主任周宏璋醫師表示,此時,門診也就容易出現一些騎車不慎滑倒(俗稱「犁田」)的病患,他們的特徵是四肢多處的擦傷與挫傷。日前,一位年輕的陳小姐在診間裡懊惱地問,「醫生,我騎車『犁田』後,這雙膝的傷口已經過了7天了,為什麼還沒有好?哪個時候可以好?以後會不會好?該怎麼辦才不會留疤?」一連串的問題,可以看出大家對疤痕的...
國健局推廣成人健檢新制昨天上路,加入了身體質量指數計算、腰圍測量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腎絲球過濾率等精密的檢查,但卻把最基本的血液常規檢驗及尿酸檢驗給剔除在外。國健局指出,這些檢測對健康的效益並無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反而會讓健檢民眾因不了解而被這些檢查數據給「嚇壞了」,因此在經過討論後將不納入這兩項檢驗。但一般民眾要如何瞭解自己的檢驗報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