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抽筋怎麼辦?為什麼會抽筋?預防抽筋吃鹽巴有用嗎?事實上,抽筋是因為肌肉疲勞、電解質失衡所引起,當體內的水分不足,會影響肌肉的代謝功能,增加抽筋風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解答抽筋相關的小知識,並教民眾1招自製運動電解質水,可有效預防抽筋。
春意漸濃,氣溫回暖也讓人想換一個清爽的新造型。想要換髮型卻毫無頭緒嗎?又或者期望髮型能修飾臉型與身段比例,卻總是無法跨出長度的舒適圈?針對短髮入門者,剛好切齊於耳下至脖子之間長度的「耳下短髮」是絕佳造型選項。2025春夏「耳下短髮」有哪些焦點款式值得關注?以下5大趨勢推薦給妳。
黴漿菌又被稱為「會走路的肺炎」,患者在感染初期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狀況。6歲的小樂因發燒到39度前來就診,媽媽表示從發燒當天開始有明顯的咳嗽、輕微鼻涕及喉嚨痛的症狀,理學檢查發現喉嚨輕微發炎,胸部聽診有明顯的喘鳴聲和痰音,臨床上懷疑是黴漿菌感染,給予第1線抗生素治療並安排3天後回診。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大翔表示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
一般人在40歲後,肌肉量就會隨著年齡老化而逐漸流失,但其實肌肉流失原因不只有老化,還有其他因素如生病、減重、飲食不均⋯等也會導致肌肉流失。營養師就警告,在日常中可能發生肌肉消失的「5大時機」,同時也提供對應解決方法,提醒民眾別讓肌肉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消失,進而陷入肌少症風險。
「紅肉過敏」的感染源是蜱蟲,患者通常在吃完紅肉、乳製品或含有明膠的藥物的3~6小時之後,皮膚出現大片的蕁麻疹、紅斑、嘴唇腫脹等現象。建議民眾,蜱蟲可能會附著於人體皮膚好幾個小時之後才叮咬,所以若從戶外回到室內,最好就徹底檢查一番,或直接去洗澡及換下衣物,才能預防被蜱蟲叮咬。
你會騎腳踏車嗎?這項看似簡單的運動,其實處處充滿著學問。別以為它只是重複踩踏動作,若關鍵技巧不佳,不僅肌肉使用沒效率,還可能讓你在短時間就疲勞,甚至產生肌肉傷害。《優活健康網》特地選摘此篇,教你如何調整踏板、椅座高度,掌握3個關鍵騎車技巧,讓你在自行車騎乘過程中更省力,騎得更長、更遠!
就是愛躺著不動,這習慣竟要命!6旬謝姓男子走樓梯時突然感覺呼吸急喘、嘴唇發紫且冒冷汗,掛急診就醫,會診心臟內科後,確診為可能致命的「雙側肺栓塞」發作,緊急治療才救回一命。醫師追查原因後發現,病患除了具家族性先天凝血因子異常外,也可能與平時久坐、喜歡久躺沙發看手機的習慣有密切相關。
你也曾經走不出「情傷」嗎?或是現在仍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心理師指出,不管是自己或是身邊的親朋好友,多少有受過感情、人際關係上的傷,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就容易因為害怕自己在新的關係裡再次受傷,無意間做出一些傷害他人與自己的事,這種情況可歸納為「依附創傷」所產生的行為。
50歲潘女士受慢性偏頭痛困擾,但市售常見止痛藥成藥與針灸治療都成效甚微,已嚴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就連喝溫水、彎腰抱寵物、使用電動牙刷等小事都會引起劇烈疼痛。經由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俞名診斷後,透過肉毒桿菌治療每3個月施打1次作為預防用藥,搭配其他藥物治療,大幅提升病患生活品質,逐漸脫離天天吃止痛藥度日之苦。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的中等費力運動。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對於身體活動量不足且體能差的長者,除醫學診斷上應注意的身體活動禁忌外,以增加日常性活動為優先,像是練習從坐姿到站姿所需的肌力及移動時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可能發生跌倒的情形。
你喜歡吃冰嗎?小心愛吃冰的人大多為「痰濕」體質,不僅連喝水都會肥胖,甚至還會出現脾胃失調、容易疲勞、容易腹瀉等問題。營養師指出,民眾想要改善痰濕體質,除了中藥調理外,日常生活也要養成好習慣,首先要從戒冰飲開始,也要多吃利水的食物,才能讓身體裡的「痰」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