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避孕成為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課題,了解月經週期有助於掌握自然避孕時機。常見避孕方法包括事前與事後口服避孕藥,以及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環等多元選擇,應依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選擇適合方式。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產品,正確避孕是自我保護與負責任生活的展現。
56歲的謝小姐擔任管理職,多年以來飽受慢性蕁麻疹困擾,皮膚搔癢難耐,她曾在懷孕時因蕁麻疹發作引起呼吸困難,三度被緊急送往急診治療,深刻體會到規律監測與積極治療的重要性,如今她隨身攜帶藥物,以防疾病突如其來。皮膚科醫師提醒,慢性自發性蕁麻疹患者長期飽受症狀困擾,但研究顯示,患者平均需耗時約1年半、諮詢近5位醫師才能確診。
近期市售雞蛋爆發芬普尼殘留事件,讓許多民眾不知道該挑哪盒雞蛋才能真正安心、健康又對動物友善!事實上,蛋殼上的兩行英文與數字就暗藏著雞蛋品質、飼養方式及產地等重要線索,《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帶民眾「圖解雞蛋代碼」關鍵意義,內行人建議千萬別買尾碼「C」和「E」,小心吃到「監獄蛋」!
你有沒有遇過耳朵裡像是有心跳的「咚咚」聲音?這可能是搏動性耳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耳鼻喉科指出,當體內血管異常、血流量增加、血管壓力改變或局部發炎,都有可能造成這種耳鳴,預防方法以控制血壓、定期健康檢查最為重要。搏動性耳鳴和一般耳鳴有什麼不同?帶你1表看懂。
天氣漸漸變熱,民眾開始打開電風扇,吹著微微的風,總算覺得涼爽多了!不過有些人卻發現,電扇在櫥櫃裡放了一個冬天後再拿出來吹,電風扇的葉片好像轉動的不太順,還伴隨著怪聲音,台灣電力公司提醒,如果電風扇出現3種情況,應立即停止使用,否則小心馬達故障引發火災。
胰島素是人體必需的內分泌,當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胰島素功效無法充分發揮時,合併口服降血糖藥也無法將血糖控制在理想標準內,為了預防合併症提前到來,醫生會建議開始打胰島素。《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胰島素控血糖」的相關知識,讓民眾更了解糖尿病與胰島素的關係。
許多孩子都曾尿床過,但研究指出,小孩子尿床會受遺傳影響!泌尿科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若兄弟姊妹中其中一個孩子會尿床,另一個孩子會尿床的機率只有17%;若家長其中一方有尿床史,孩子尿床機率達44%,但若雙方都有尿床史,孩子尿床機率更高達77%,還可能導致長大後繼續尿床。
40歲張先生前一陣子與朋友揪團參加綠島潛水活動,由於行程匆忙,從水中上浮時速度太快,上岸之後不久就出現頭痛、倦怠、關節痛和皮膚紅疹及發癢等症狀,以為可能是趕行程太勞累而導致身體不舒服。張先生回到台中後趕緊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罹患「潛水夫病」⋯
總統賴清德總統即將在5月20日上任,新內閣人選也陸續出爐,準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11日首次公開談論到醫療改革,他眼中的「醫療改革3原則」分別為維繫醫療品質、保障醫事人員尊嚴、讓醫療院所順利運轉,期許有一天民眾能為醫事人員上街頭發聲,因為醫師的權益就是病人的幸福。
你知道嗎?酪梨有6大優點,不僅是低GI水果及優良油脂來源,更能保護心血管、抗氧化、顧腸道、延長飽足感及保護眼睛。不過,吃酪梨也有禁忌,《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揭密,酪梨因有70~80%熱量來自於油脂,3類人不宜多吃,一般民眾每天最好以吃半顆為限。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民眾在戶外旅遊、工作者,接觸到蜂螫、蛇咬的風險也大幅增加,學會自我保護方法相當重要。職業醫學科醫師及生物專家共同警告,每年有上千人遭受蛇咬,而7~11月更是發生蜂螫事件的高峰期。在戶外健行時,如遇到蜂螫、蛇咬,民眾該如何第一時間該如何自救?又該避免哪些錯誤急救方式?
腸病毒疫情告急,上週急、門診就診人次創10年新高,已造成全台數百班級停課!到底腸病毒傳染途徑、傳染期怎麼看?施打腸病毒疫苗就不會感染嗎?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新生兒科醫師提醒,家長應留意幼兒腸病毒8大重症前兆,一發現症狀立即送醫。
台灣人愛滑手機,天天盯著螢幕也使得眼睛提早老化。台灣白內障手術患者人數逐年遞增,從2020年約24.4萬人,已增長至2022年約25萬人,更換人工水晶體已是普遍治療方式。市面上約有10多款人工水晶體,功能、型態各不相同,該如何才能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呢?《優活健康網》採訪眼科醫師,教你3步驟挑選人工水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