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意識提升,避孕成為不同人生階段的重要課題,了解月經週期有助於掌握自然避孕時機。常見避孕方法包括事前與事後口服避孕藥,以及保險套、子宮內避孕器、陰道環等多元選擇,應依個人需求與專業建議選擇適合方式。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產品,正確避孕是自我保護與負責任生活的展現。
每到轉職季節,大家總會傳說「別傻了,想要加薪三級跳當然得靠跳槽!」,這個職場江湖傳說是真的嗎?離開原職就一定保證薪資能往上加嗎?透過《職涯診所》的前輩問答,我們可以得知「不論跳槽、留在原職,其實都有能夠提升薪水」的機會,重點其實是:「優異工作表現」和「特殊長才」,才是加薪關鍵!
脂肪肝風險不僅與肥胖有關,身材也可能是警訊!醫師警告,尤其是腹部腰圍較粗但四肢纖細,也就是所謂的「梨形身材」者,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增加運動量,並定期檢查肝功能,以降低健康隱患。
慢性肌肉疼痛、關節疼痛是許多人每天面臨的大問題。你是否也曾經有些慢性疼痛,怎麼做都不會改善,吃藥效果很有限,甚至終於決定開刀治療後,竟然還是痛?《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動態神經肌肉穩定術」的用法,幫助達到強化身體、促進神經發育、消除疼痛與預防傷害等目的。
老年人悶悶不樂、記憶力差, 是憂鬱還是失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不適加上孤寂感日與遽增,讓長輩憂鬱情緒上身,而憂鬱症與失智症初期難以分辨,都可能出現對事物記不清楚、不太願意社交及說話,甚至個性與過往大不相同。《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精神科醫師提醒,老年憂鬱症所造成的假性失智症狀,常容易被忽視。
感冒可以運動嗎?運動可以讓感冒加速復原?許多人認為運動與提升免疫力有關,可以降低生病機率,事實上,若感冒症狀嚴重,運動可能對身體造成更多壓力。《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提醒,如果有氣喘、咳嗽或發燒,最好先避免運動喘不過氣,但若症狀輕微只有流鼻涕或鼻塞等,可以進行散步或瑜伽等低強度運動。
老人家咬不動、吞不下,但飲食又想兼顧營養,該怎麼吃?隨著年紀增長,牙齒數量減少,或者疾病等因素,老年人咀嚼能力變差,造成肉塊咬不動,青菜咬不爛等牙口不好的情況。營養師指出,事實上,也有適合只餘少數牙齒和無牙可以吃的食物,不妨參考高齡營養飲食質地分級,簡單5步驟自製「山藥鯛魚塔」和「鷹嘴豆烤蛋」2款食譜。
創歷史新高!衛生福利部9日公布,2025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核定新台幣9286.248億元,成長率5.5%、低推估3.521%,即使採取高推估,較8802.17億元基期增加484.078億元,是歷年成長金額最高的一年。對此,醫界表示,健保總額成長金額創新高,有望扭轉新藥納入健保速度慢與醫療人員出走問題。
農曆新年9天年假將至,但麻疹、流感疫情屢創新高,讓民眾擔心是否會造成群聚感染,引發疫情大流行,導致過年期間急診癱瘓情況。台灣流感疫情約在2024年12月中旬進入流行期,並預計在1月下旬、農曆春節達到高峰;傳染力極強的麻疹本土疫情,也隨著確診者足跡遍布北中南公共運輸而擴散。《優活健康網》整理疫情現況,及醫師預測過年急診就診趨勢一文看懂。
在睡眠當中發生腿抽筋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特別是年紀大的人更容易發生。但為什麼小腿會一直抽筋?《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抽筋原因及緩解方法,久坐、過度運動、疾病患者都容易抽筋,不妨透過補充4種營養素來幫助緩解,以及生活中做到4件事可以預防抽筋發生。
小孩哭鬧不聽話,爸媽該怎麼教?《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心理師分享親子教養關鍵,想處理孩子哭鬧情緒,第1步應該先做到爸媽情緒穩定,如果爸媽也失控發飆,情緒和問題起因沒有被解決,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不愉快就會再度發生。即使當下沒有辦法馬上處理事情,也需透過事後溝通,了解小孩為什麼這樣做的原因,才能避免類似情形再次出現。
不明皮膚搔癢、腹脹、吃不下,容易疲倦昏昏欲睡,並非只是生活上常見的小毛病,小心是血液疾病惹禍!血液腫瘤科醫師指出,當血液中開始出現一些不成熟的血球細胞,造成貧血、血小板低下問題,可能進而導致脾臟腫大,這是由於骨髓異常造血,所產生的骨髓纖維化情況,需要用標靶藥物治療。
口乾、眼乾,皮膚也乾⋯⋯竟然是免疫系統出問題!乾燥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最常影響淚腺和唾液腺的功能,目前的原因和自體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優活健康網》整理乾燥症的原因、症狀、診斷、治療與改善方法,若有相關症狀,建議至過敏免疫風濕科門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