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失智時,我們到底在恐懼什麼?而當記憶逐漸消失了,母愛還在嗎?日本腦神經科學家恩蔵絢子於《你忘了一切,卻沒忘記我》一書中,以腦科學家的角度觀察母親,並以女兒的身分理解母親的轉變,提出對於阿茲海默症提出顛覆性的看法,讓讀者對失智症家人有更多的理解,以及找到恰當的應對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寫過遺書嗎?把心中掛念的吐出來才不會有遺憾。首爾訓誡所的教化委員、心理教育講師梁順子於《人生的公式》一書中,用親身經歷的故事歸納出「人生公式」,包括抓住幸福的公式、擁抱愛的公式、美好婚姻的公式等,引導讀者思考如何看待人生,人生雖然很苦很累,但跟數學一樣,有公式才好解題。以下為原書摘文:
父母的育兒方式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性格,該如何教養才好呢?全職媽媽崔銀雅於《法國媽媽的旁觀育兒》一書中,提供實用的旁觀育兒技巧,包括階梯椅、移動式工具箱、倒數計時器等,讓媽媽從崩潰瞎忙到悠閒育兒,只要媽媽好好生活,孩子就會好好長大。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安全基地」是心靈的避風港,讓我們在承受各種現實風雨摧殘時,有自我對話和思緒停駐的空間。這種心理上的「安全基地」,最早來自於母親。當我們還在母親的子宮裡,僅僅倚靠一根臍帶就能獲取所有養分,但也因此顯得我們如此脆弱、微小,而弱小的感覺卻能讓我們感受到與母體緊緊相連。這是初始於生,一種「弱小」的需要。 當生命被孕育成形時,我們又得經過無數個細胞分裂,等到心肺功能成長...
材料(1人份)/泡麵(市售的味噌口味)1包、白飯1碗、細青蔥蔥花4支量、溫泉蛋1顆、奶油1大匙。作法/1)將泡麵用手掰成三公分塊狀。2)於鍋中加入包裝袋上指示的水量,煮滾後放入泡麵,沸騰後加入白飯,約煮三分鐘,倒入泡麵裡的調味粉,攪拌融合。3)放入碗中,撒上蔥花,放上奶油和溫泉蛋。可隨個人喜好撒上七味辣椒粉或胡椒享用。撫慰身心的節約美味祕訣/熱水沸騰後才加入白飯。飯膨脹後吸收湯汁,看起來就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般人常認為「減肥要少肉、少油」,其實,減肥時不吃肉、不攝取油脂,反而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導致肥胖的來源是米飯、麵包、點心等精製醣類食物。「醣類」容易被身體吸收,導致胰島素分泌過剩,而胰島素又稱為「肥胖荷爾蒙」,使脂肪增加。一旦攝取過多醣類,情緒也容易不穩定,對身體毫無益處。「蛋白質」則是身體的基礎,也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會影響情緒。若身體缺少蛋白質,會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何缺點會特別醒目呢?令人意外的是,大家居然都不知道。不過這件事很重要,所以小姐們可要聽好。比起正面的資訊,其實我們人類對負面資訊的記憶更深刻。因此,若是在無意中被貼上負面標籤,等到貼滿之後,就會被列入不感興趣的名單。而且我不是在嚇你,最近的研究顯示,每當被貼一張負面標籤,就要累積五次的正面表現才能抵銷。人們說信任需要時間慢慢累積,卻只要一瞬間就能摧毀。做生意是...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在坦帕處理過這樣一個案子。一名年輕女子被勒斃並棄屍在主要幹道十二英尺外的樹叢中,生前曾遭侵犯。我們分析她的生活步調,發現了幾點:失蹤的那晚,她曾出門買香菸(我們發現她公寓裡的香菸盒都空了)。她走到兩條街外的一間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買菸,在晚上11點10分左右離開,店內監視器拍到她獨自買菸後離去,後來她在回家路上遇襲(手臂因抵抗而留下傷痕),遭到性侵害,並被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說「累的時候特別想吃甜食」。當我們感到疲倦時,只要吃下巧克力、餅乾等甜食,就會感到幸福,疲勞也會在一瞬間煙消雲散。為什麼呢?因為吃完甜食後,腦部的幸福荷爾蒙「血清素」會暫時增加。我們之所以習慣「疲憊時吃甜食」,是因為身體已經記住「如何增加血清素的方法」。「血清素」的原料是色胺酸,屬於胺基酸的一種。當我們吃下甜食後,色胺酸會排擠其他胺基酸,被腦部選擇性吸收後...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中年以上的人突然要開始運動,或許會覺得有些麻煩。但是想對抗便秘,就必須活動身體。不知道該要做什麼運動的人,可以先從走路開始。用稍微感覺「吃力」的速度快走,手腳前後擺動,以正確的姿勢前進。慢慢習慣了以後,會感覺身體變輕,甚至會忘記運動時間有多長。快走令人心情愉悅 找回消失的便意有時候走路完,身體馬上會產生便意。請事先決定運動路徑,並確認公共廁所的位置,運動時也要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內的肝氣隨著漸濃的春意變得越來越旺,在清明時達到高潮。常言道「過猶不及」,肝氣過旺會引發脾胃的不良反應,妨礙食物消化,還可能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引發各種疾病。所以要涵養腎水,腎水可收斂肝陽,防止肝氣過旺。節氣食俗:吃青團,炸饊子,食螺螄吃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素有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用漿麥草搗爛後擠出汁後,和水磨純糯米揉和,加上糖豆沙...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十八歲以前,我們都曾渴望過自由。想像自己快快成年,做我們想做、但父母不允許的事。但仔細想想,我們會對成年充滿渴望,往往是因為小時候感受到父母的「限制」,才開始憧憬大人世界的自由與美好。相反的,如果沒有父母的限制,能不能快快長大,好像就沒有差別了,不是嗎? 這種限制的框架讓我們知道自己在哪裡、可以成為怎樣的人。於是,我們擁有了成為一個人的方向。這是人生必備的框架,...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最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新型憂鬱症」,且無法以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癒。醫學上的病名是「非典型憂鬱症」,和典型憂鬱症時常感到極度沮喪,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的狀況不同。「非典型憂鬱症」和經常感到心情沉重的一般憂鬱症不同。病患本人要在面對討厭的對象或環境時,才會陷入類似憂鬱的狀態,大多也伴隨身體疲勞或不適。然而,只要離開該環境或遇到高興的事物後就會充滿活力,因此醫界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