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當新陳代謝開始變慢,身體常會出現「慢性疲勞」的警訊,卻常被誤認為只是年紀大、懶惰或壓力太大。其實,若你經常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早上難起床,甚至一整天都提不起勁,很可能是新陳代謝異常所致。《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應適當調整作息與營養,才能重啟身體活力。
每到轉職季節,大家總會傳說「別傻了,想要加薪三級跳當然得靠跳槽!」,這個職場江湖傳說是真的嗎?離開原職就一定保證薪資能往上加嗎?透過《職涯診所》的前輩問答,我們可以得知「不論跳槽、留在原職,其實都有能夠提升薪水」的機會,重點其實是:「優異工作表現」和「特殊長才」,才是加薪關鍵!
脂肪肝風險不僅與肥胖有關,身材也可能是警訊!醫師警告,尤其是腹部腰圍較粗但四肢纖細,也就是所謂的「梨形身材」者,更容易累積內臟脂肪、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建議民眾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增加運動量,並定期檢查肝功能,以降低健康隱患。
「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大約在每年國曆的7月7日或8日,表示夏季開始炎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而這時候也是小黃瓜盛產的季節。《優活健康網》特摘養生專家但漢蓉分享小黃瓜的營養價值以及相關料理,炎炎夏日裡吃上一碗小黃瓜捲沙拉,清熱解毒又能利水消腫。
組織「切片」是確診肺癌的方法,但你知道肺部切片風險有多大嗎?若遇到極小的疑似惡性病灶,或病灶位置靠近心臟、大血管,傳統切片可能難以精準取樣,也可能發生氣胸、出血、肺栓塞等併發症風險。醫師提醒,有家族史或其他高風險因子的族群,應主動定期篩檢與追蹤,必要時接受進一步切片,把握黃金治療時機。現今已有磁導航技術提升切片精準度,可降低傳統切片風險,有助於早期診斷與介入治療,大幅提高存活率與生活品質。
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都希望老了失能後,可以不約束、不尿布、不臥床有尊嚴的活,但現實往往難以實現。北海道大學榮譽教授宮本顯二、「日本尊嚴死協會」理事及北海道分部負責人宮本禮子於《不在病床上說再見》一書中,深入剖析亞洲社會對善終的誤解,帶領讀者思考: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人們走向安詳的臨終?以下為原書摘文:
B群正確吃法1:天天飯後服用,促進身體機能運轉 植蘊素研發營養師許毓容表示,B群中的B1、B2、菸鹼酸、B6、B12、葉酸,屬於水溶性維生素,不需要搭配油脂就可以吸收,食用上沒有太多限制,飯前空腹或飯後都可以吃。不過,如果希望提神,早餐後就可以服用。 她解釋,B群的功效與能量代謝有關,飯後食用,可以和吃進胃裡的食物營養發揮協同作用,促進新陳代謝,維持身體各項機能運轉,適合每天服用,正在控制...
失智照護是一場長期抗戰,該如何照顧失智患者呢?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林靜芸於《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中,真摯記錄與罹患失智症的丈夫——前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的相處點滴,這不僅是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也為同樣身處困境的失智症家屬提供理解、安慰與力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今年59歲的何先生在5年確診糖尿病,當時糖化血色素9.9%,雖依醫囑每天吃降血糖藥,並調整飲食控糖,但糖化血色素始終在6.7~7%高居不下。2年半前在醫師鼓勵下,開始每天喝1杯綠拿鐵搭配1顆水煮蛋當早餐,發現血糖很容易保持平穩,加上日行萬步消耗多餘熱量,糖化血色素已降至5.6%,與醫師討論後目前已減藥。
為人父母的一輩子都在思考,怎麼留財產給子女,但留給子女財產真的好嗎?事實上,台灣許多中壯族群正面臨著窮忙、無殼、存款少、通膨、上有老、下有小的多種困境,而且中產階級崩壞消失中,成了中慘階級。《優活健康網》特摘資深媒體人、知名作家莎莉夫人(Ms. Sally)分享體感貧窮的現況,當父母的請先照顧好自己。
當新世代進入職場,老一輩的主管們面臨許多衝擊,與其哀抱怨不如設法自我調整。百大企業首席講師李河泉於《帶心不帶累的跨世代主管學》一書中,以實際案例帶出跨世代主管最常碰到的管理難題,包括怎麼帶領新世代?如何拆解新人離職心態?幫助主管驅動新舊世代融合,創造工作氛圍有互信、協作的高效團隊。以下為原書摘文:
你會依賴你的另一半嗎?過度依賴可能會對關係造成傷害。臨床心理師張家齊於《在關係變成傷害之前》一書中,綜合多年來幫助個案走過親密關係傷痛的經驗,分析常見失衡的親密關係模式,源於怎樣的心理失控感,以及企圖從親密關係獲得補償的各種樣貌,幫助讀者認清愛與傷害的界線,在關係變成傷之前及時修復。以下為原書摘文:
衛福部公布最新2024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結果,肺炎不僅長達8年高居第3大死因,更是唯一標準化死亡率上升的疾病。醫師提醒,肺炎不僅是老人殺手,更是癌症患者喪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創6年新高,肺炎不分季節,呼籲高風險群應盡速施打疫苗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