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增強肌力訓練的過程中,你是否也發現肌力的成長速度日趨緩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從訓練生理學的角度來說,當我們將訓練加諸於身體時,對身體而言它就是一種「刺激」,因此,我們的身體為了求生存就會對這項刺激產生「生理反應」,但當這項刺激一直不斷的重複進行,則會使我們的身體產生「適應」的狀況。
血管老化會導致血管硬化與彈性降低,增加心臟負擔,長期下來可能引發心臟衰竭。雖然兩者不完全相同,但關係密切,是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重要課題。日本池谷醫院院長池谷敏郎於《血管回春術,年輕20歲》一書中,分享「血管保養」的方法,並引用最新研究顯示,只要方法正確,任何年齡的人血管都能回春。以下為原書摘文:
一對各為13歲、8歲的兄妹近期晚上睡覺時不僅打鼾聲大、張嘴呼吸,妹妹還常似乎喘不過氣而突然驚醒,造成晚上睡不好、白天也精神不振;媽媽帶他們就醫後,發現是「兒童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醫師提醒,若家中孩子若白天總是疲倦、注意力渙散,可能不是缺乏學習興趣或動力,而是疾病原因所致。
65歲的洪先生身體狀態良好也相當好動,近日因雙眼疼痛、視力模糊,不僅無法正常生活,連好好走路都有困難。在家人的陪伴下至醫院就診,發現患有先天性「角膜內皮細胞失養症」,需要接受眼角膜移植才能恢復視力。
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常見的先天心臟疾病,多數都是屬於輕微症狀,有些人甚至沒有感覺,但如果發生在高齡長者身上危險性就會提高。新竹台大分院收治了年齡從60餘歲至91歲的高齡阿公案例,到院都已經是重度二尖瓣膜閉鎖不全導致心肺衰竭。
一位35歲女性,先前就有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又稱甲狀腺高能症)的病史,服用藥物後自覺改善便終止用藥,但近期又因出現怕熱、心悸、體重減輕以及近端肢體無力等症狀,才趕緊至新陳代代謝科門診就醫。
現在市面上牙刷琳瑯滿目,軟毛、硬毛、平頭、波浪紋、交叉設計的牙刷,究竟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牙刷呢?
愛發牢騷、老是把自己說成受害者、利用他人同情,不知不覺只有他工作最輕鬆,你也遇過這種同事?韓國職涯諮商專家們合著的《對付職場神經病的社畜生存指南》,以幽默卻寫實地刻劃職場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分析這類「受害者演員」同事的內心,其實是渴望關注又不想承擔責任,並建議4個適合的應對方法。以下為原書摘文:
中風後的68歲陳伯伯,在太太陪伴下到醫院復健,治療師跟陳伯伯打招呼,陳伯伯便克制不住大聲啜泣,弄得一旁的太太十分尷尬,小聲地跟治療師說:「先生中風後,不管碰到什麼事情,都很容易哭,連上次去參加喜宴,也哭得引人側目,想請這是憂鬱症嗎?該怎麼辦呢?」
48歲曾先生有氣喘病史,因慢性鼻竇炎加上又有鼻息肉常常反覆發作,過去已接受鼻竇炎手術多達7次,但左側鼻子的嗅覺於在前幾年已經完全喪失,即使手術治療也未恢復,無味的日子已有2年之久。
雲林一名婦人平時工作忙碌,也單獨撫養3個小孩,一次因為腰痛就醫,經影像檢查發現有相當大的一顆肝腫瘤,且有C型肝炎,當時地區醫院表示無法做手術,之後轉到彰基胃腸肝膽科求醫,醫師檢查發現肝腫瘤已達7公分,且病毒量數值更是上百萬。
49歲的劉先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5、6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但是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經甚少復發,偶而發作便去熟識的復健診所做做復健,平時倒也不太困擾。
華人喜歡吃補,作者身為整形外科醫師,在門診調查病人,發現過去30天內有8成曾使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過去沒有法規可管,經濟上是難以監控的龐然大物。台灣衛福部在2022年7月1日公布新制,除了取得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以外,其他食品不得使用「健康」二字。因而坊間所謂「健康醋」、「健康餅乾」 等等都屬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