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症,會讓皮膚發紅、乾燥、發癢和龜裂,濕疹患者平時就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以避免食物對身體帶來過敏,甚至加重炎症反應。《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濕疹的飲食指南,究竟補充維生素D有用嗎?補充益生菌有用嗎?哪些東西不要吃?本文一次解析。
你是會和別人比較的人嗎?芝加哥大學馬歇爾.菲爾德四世心理學教授(Marshall Field IV Professor of Psychology)大石繁宏於《內在富裕》一書中,分享獲得幸福的關鍵,人常為做過的事後悔,但當時間拉長,人更會為自己沒做的事感到遺憾;當我們擁有愈多有趣的經驗和故事,內在就愈富裕。以下為原書摘文:
疾管署表示,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新增確診通報梅毒感染人數計9,738人、淋病7,605人,「不安全性行為」是主要感染原因;與2023年相比,整體梅毒下降2%、淋病下降8%。性傳染病如梅毒、淋病等感染初期可能無症狀,若未及時診斷與治療,恐影響生殖健康或傳染給胎兒造成早產、死產等併發症。疾管署特別提醒女性朋友,在忙碌的生活中別忘了關心自身健康,採取安全性行為並定期篩檢性傳染病,以保護自己...
編輯中心報導國內知名藥廠生達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保胃懸乳液」及中國化學製藥生產的胃藥「益胃片」分別被澳門、香港政府驗出塑化劑DIBP、DEHP,其中DIBP竟然沒有列在衛生署檢驗的6種塑化劑中。事件爆發後,兩種藥品已在當地下架停售,衛生署也指示國內各通路將生達保胃懸乳液下架。健保局估計,每年約有1萬人使用此藥物,可能已遭到毒害。生達製藥表示,保胃懸乳液主要外銷澳門與越南,生產過程無加塑化劑、...
編輯中心報導手機電磁波是否致癌的問題,一直是外界相當關注的課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首度對外坦承,根據旗下研究團隊的報告指出,長期使用手機確實可能罹患神經膠質瘤(惡性腦瘤)。而對此研究馬上引起手機業者的反駁,直言世衛僅是將研究數據重整,仍無法證明手機電磁波是否對腦部造成傷害。過去針對手機電磁波會影響健康的說法,長期以來因證據不足,都是爭議性很大的說法,世衛也不曾直接回應電磁波致癌的問題...
編輯中心報導塑化劑風暴至今人心惶惶,除了各地醫院開設的塑化劑特別門診詢問度高之外,業者趁機推出號稱可以排「塑」毒的料理餐,還有業者甚至推出排毒按摩以及水療排毒等產品,但醫師指出,這些全都是噱頭、騙人的!塑化劑風波擴及食品、飲品及藥品,許多人擔心體內早已累積了大量的毒素,於是紛紛尋求坊間宣稱有排毒功效的產品或排毒療程。但毒物科醫師表示,多喝水就是最好的排毒方式,根本沒必要亂吃或購買各種所費不貲...
國民健康局在端午節前,邀集10家衛生署醫院的營養師,設計了減熱量、採用在地食材,並經營養師精心調整的健康粽,減油量可達15~20公克、纖維增加3~4公克,一個健康粽的熱量可以控制在300大卡以下。端午節已近,在粽香之中,很多人垂涎等待著美味粽端上桌,期盼撥開粽子時享受到的色香味與驚喜,但也有人裹足於粽子前,可能是怕胖,可能是怕油,也可能怕糯米的消化不良。對於一位坐辦公室上班族,輕度活動,體重...
端午節即將到來,下咽癌患徐瑞雍用愛心發揮創意,親手縫製愛心香包與大林慈濟醫院來院民眾及病友結緣。一顆顆小巧的心型香包,在他粗糙的手掌中顯得格外精緻,拿起針線笑稱自己「笨手笨腳」,要幫忙做這個手工藝實在不容易,不過為了對腫瘤中心友情贊助,100個香包在他手腳不靈活情況下終於如期完成。今年46歲的徐瑞雍,四年前發現罹患下咽癌,在接受全喉切除裝上人工食道後,從此就只能藉由人工發聲器與外界溝通,儘管...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40幾歲的陳女士因解黑便,頭暈來醫院就診,就診時有嚴重貧血現象,血色素只有6.8m/dL左右(正常應有13以上)。臨床上懷疑是上消化道出血,故安排了上消化道的內視鏡檢查。陳女士在約30年前曾因十二指腸潰瘍穿孔而接受了切胃手術,所以只殘存約1/3的胃。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在之前手術所做的胃腸吻合處有一個潰瘍,臨床上稱為邊緣性潰瘍,切片檢查結果赫然發現是胃癌...
夏季到來,最近氣溫明顯升高,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卻陸續接獲20多例感染「輪狀病毒」的案例,大多為嬰幼兒因為哭鬧不休、發燒及嘔吐的症狀,由家長帶來門診或急診就醫,檢查發現皆因感染「輪狀病毒」而出現病徵,經給予靜脈點滴注射與口服藥物,症狀獲得改善後,已健康出院。該院小兒感染科高佳慧醫師說,一般輪狀病毒大多是在冬季氣溫低時發威,現在已是夏天,小兒感染科卻仍發現許多幼童感染「輪狀病毒」,因此,提醒家...
日前有一位未婚年輕女性,因為小腹凸起,看起來像是懷孕四、五個月的孕婦,隱忍許久後,在女性朋友陪伴下,鼓足勇氣來到門診。經過醫師觸診(因該名病患未曾有性行為),立即懷疑有腹部腫瘤,再經腹部超音波掃描後,確定有一巨大約10公分的卵巢腫瘤,之後安排該病患接受腹腔鏡手術,病理報告為良性的「子宮內膜異位瘤」,也就是俗稱的「巧克力囊腫」。病人在後續門診治療及追蹤當中,並無復發跡象,她也開心的準備當新嫁娘...
近日有毒塑化劑事件有如滾雪球一般,波及層面越來越大,引起廣大民眾關注。該事件從不肖業者將塑化劑DEHP違法加入起雲劑中,造成食品污染,隨著衛生署追查下游廠商與產品去向,許多民眾所熟悉的知名品牌都受到波及,日前更因為其他業者摻入同為塑化劑的DINP,使得食品污染範圍擴大,從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醬果漿或果凍、以及膠囊錠狀粉狀之型態等五大類食品,衛生署要求5月31日前各業者須提出產品安全合格...
塑化劑風暴越演越烈,調查更發現塑化劑會影響兒童生殖器的發育,造成「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讓許多父母心生恐懼,紛紛帶自己的孩子到醫院就診。小兒科醫師就指出,父母可以拿量尺幫孩子測量肛門到生殖器間的距離,判斷是否有性早熟的情形。塑化劑事件持續擴大,不僅飲料、果凍、果醬等食品淪陷,不少兒童保健食品也驗出含有塑化劑。台灣兒科醫學會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塑化劑的確會影響孩童發育,造成「女童性早熟、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