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不直且腿麻腿痛,當心脊椎狹窄!「脊椎狹窄」是椎管或椎間孔不正常狹窄而壓迫到脊髓或神經根的一種狀態,常見症狀包括站不直、腿麻、跛行等,除了最常見的退化老化之外,脊椎的腫瘤和外傷也可能會導致脊椎狹窄。《優活健康網》特摘醫師白映俞所撰寫此文,分享脊椎狹窄的原因、症狀、診斷與治療。
大愛電視劇〈你好,我是誰〉的原型人物,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已77歲卻越活越有活力,雖和太太老老照顧,仍一步步讓失智照護在社區扎根,並嘗試用新方式照顧自己的未來。《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曹汶龍以落實社區照顧為中心,創建台灣獨特的創新失智照顧模式,讓老年人在社區網絡支持下,即有在家安老的可能。
工作年資通常被雇主視為最基本的參考因子,但比起年資也有其他重要的條件。美國No.1創投官方指導人員、LG U+最年輕專任委員Elaine Sung於《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一書中,分享「向上轉職」的方法,讓所有在職涯受挫、迷茫的人都可以找到方法,一步一步讓薪資實質增加。以下為原書摘文:
陳銀雪女士在1995年被診斷為漸凍人,在沒有生病之前,她擁有加州中醫師執照並且任教於南灣大學。在校時為學生會會長,畢業之後又被選為校友會會長,致力於中國中醫師與美國中醫師之學術交流,而且活躍於南加州各社團,如園林市婦女會橙縣華人獅子會、台灣同鄉會、南加州華人商會。(圖:陳女與丈夫仍到處旅遊)診斷之後,被醫師告知只能活兩年,那時她的小兒子只有10歲,大兒子剛上加州柏克萊大學一年級,心情低落,拒...
不動手術身體也可以自然恢復?五十多年前發現,有很多的藥物事實上並沒有功效,但是卻可以幫助病患恢復健康,讓科學家十分傷腦筋,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到有所謂的「安慰劑效應」,也就是說當醫生開出藥物的時候,病患相對地容易相信這個藥物是有效的,因此人的心理會有一種預期心理,認為自己一定會好,然後身體就會自然痊癒。但是網路上流傳一篇文章,說有膝關節炎的人接受安慰型手術(意指在皮膚上切個口,但沒有進行正規...
常有人誤以為,造成胃潰瘍的原因主要是胃黏液的分泌、胃細胞的再生能力不足,甚至是胃酸分泌過多,藥物、食物的刺激導致胃壁受到侵蝕,而形成表面組織損傷。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蕭宗賢醫師表示,產生胃潰瘍的原因,主要是一種叫做胃幽門螺旋桿菌的病菌所導致,並不全是胃酸所引起。蕭宗賢主任表示,其實造成胃潰瘍有三種原因,最主要是由胃幽門螺旋桿菌所造成,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在胃部繁殖、發炎造成胃潰瘍,第二是由...
婚姻狀況真的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嗎?先前美國研究認為,已婚人士在心臟手術後的存活率高於未婚者,而現在英國每日郵報(DaliyMail)的報導指出,挪威的科學家統計了44萬名罹患癌症的男女後發現,未婚的人癌症死亡率比已婚的人還要高出將近兩倍。挪威的科學家統計44萬名罹患癌症的男女後發現,在1970年時候,單身的男性癌症患者只有比已婚的還要多出18%的死亡率,但是到了2007年的時候,單身的男性癌...
「假若我們用盡過去的視覺和操作記憶試著理解一件事、一個東西、一個過程,但往往還是不得其門而入。」這就是先天失明的孩子在最早最早學習時面臨的困境,一個沒有視覺記憶可成為學習的基礎。當視覺的缺憾已無法回覆,操作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操作記憶成為進階學習的基礎。先天失明孩子必須從學習簡單的操作開始,由簡到繁,逐步累積經驗和重複操作,直至速度與一般人的落差不致太大為止。這些非視覺的學習特性和一般多數使...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公布今年流感季第一例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個案為92歲男性,有代謝性及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病史,於10月4日發病,10月7日因咳嗽、發燒、呼吸急促等症狀就醫,隨即入住加護病房治療,10月12日因心因性休克及心臟與呼吸衰竭死亡,經該局實驗室確認感染A(H3N2)型流感。 疾管局表示,疫苗施打後需約1個月後才會產生足夠的保護力,該男性雖於10月2日接種流感疫苗,但接種日與發病日間隔僅2...
台南市立醫院自七月起積極展開減重計畫,起初計劃開跑即吸引近300人響應,經過營養與運動等課程約三個月,日前進行減重成果後測,除了前五名平均甩掉12公斤,大部分參加者也都有明顯的成果。為了更加落實減重,鼓勵更多民眾走出來動一動,台南市立醫院於16日早上在仁德區虎山國小舉辦健走活動,共吸引1100位民眾參加,場面浩大。 計畫辦理人員林培剛表示,此次活動由健美國手李佾明擔任活動代言人,帶領現場民眾...
許多人認為指甲能看出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包括觀察指甲的形狀、色澤等;大陸網站提到,指甲成長緩慢,表示血液循環不好,而指甲發黃有可能是黃疸等疾病。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一般指甲的生長速度不同,受到年齡、氣候、營養、性別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指甲成長緩慢,確實因為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而指甲發黃則是血小板有問題所致,黃疸不會表現在指甲上,而是眼白會泛黃。黃建榮醫師表示,指甲的生長速度在一...
靜脈注射是兒科住院病童主要治療之一,是病童最大焦慮來源,多數病童在進行靜脈注射時,常會出現哭鬧、反抗等行為。也因病童活動量大,為防範病童靜脈注射留置針的滑脫,傳統靜脈注射固定方法,需使用大量紙膠及布膠固定注射部位,以致病童皮膚過敏出現紅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護理科運用『眼不見,心平靜』心理治療方式,研擬卡通版固定套「神奇寶貝手護套」,其製作簡單、價廉、材質柔軟透氣、顏色鮮明、可重複使用...
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就醫的病患為一位年輕女性,來院主訴為常被人誤認斜眼看人。經仁愛院區院長劉秀雯醫師詳細檢查過後,發現病患符合杜恩氏症候群的臨床特徵及診斷依據。此外在全身性系統檢查之後,更進一步發現病患有高頻聽力受損及不自主流淚的情形。此流淚症狀,俗稱「鱷魚的眼淚」,主因是神經系統發展過程中出錯,支配唾液的神經同時支配淚液的分泌,因此當病患食用較刺激食物的同時,也會同時流眼淚。經過仔細評估和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