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長期被疼痛問題所困擾,就醫檢查卻始終找不出疼痛真正的原因,往往到最後才被醫師診斷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醫師指出,肌筋膜疼痛不只造成局部疼痛,也可能引起遠端轉移痛,好發於上班族、運動員、勞動族群等。這是一種慢性疼痛,除了身體疼痛外,還嚴重影響情緒和生活品質,讓人不堪其擾。
賣場中的食用油種類繁多,包括椰子油、棕櫚油、橄欖油、苦茶油等等,你是否也面對賣場中琳瑯滿目油品不知道買哪一款?或是所有料理都使用同一款油?油品開封後不知如何保存?覺得植物油都很健康?《優活健康網》特摘營養師柯曉彤所撰此文,統整油品分類、選購、烹調、儲存等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你什麼都做不好!」「沒人喜歡你」⋯⋯這些自我否定的內在語言,是否常常在你的心迴盪?愛心理創辦人、諮商心理師吳姵瑩於《你這麼好,為什麼沒自信?》一書中,探討為什麼這麼多人自我懷疑、自我苛責,原因可能在於人們經常讓過去曾經受傷的自己,定義了現在的自己。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有許多人被發現罹患末期腎臟,而糖尿病為此病最常見的原因,約佔3分之1。但不一定每個糖尿病患都會有末期腎臟,不過因為糖尿病患者多,還是有不少患者有糖尿病末期腎臟病。因此,高雄長庚醫院將舉辦「慢性腎臟病防治」,邀請腎臟科陳怡瑩衛教師主講,分享如何防治慢性腎臟病。活動內容日期時間地點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本活動無需報名,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到底該怎麼抬頭挺胸作女人?想讓胸部長大該把握什麼時期,要吃什麼才能幫助發育?讓大胸變小胸、下垂和外擴的錯誤生活習慣,怎麼避免?其實豐胸最關鍵的時期就是發育期了,那麼過了發育期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豐胸? 燉青木瓜排骨、花生豬腳、吃木瓜發育期吃這些是否有用?中醫師彭溫雅表示,發育期的女生,可以選擇花生豬腳富有膠質,油脂熱量較高的食物,不僅幫助乳房發育,也可以幫助腦部發育...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位三十歲的婦女,產後哺乳發現乳頭周圍皮膚有紅斑,以為只是漲奶現象,經診斷竟已罹患乳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呼籲,懷孕婦女在做產檢的同時,最好一併接受乳癌篩檢,因為大約每三千個懷孕婦女約有一人產生乳癌,對孕婦和胎兒都是很大的打擊。這種哺乳期間發現的乳癌,往往被忽略是漲奶情形,一旦查覺,其腫瘤的體積都不小。乳癌專家張金堅認為,該位婦女在懷孕之初期可能已罹...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臺中市市長胡志強今(21)日在市政會議前,特別頒贈「績優衛生局」殊榮給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鼓勵及肯定,因衛局去年11月參與國民健康局舉辦「第6屆全國金所獎」競賽,由和平區衛生所獲選參加老人促進類、及新社區衛生所參選致胖環境改善類,兩所均擊敗十多個縣市,分別榮獲各類「第一名」。新社衛生所為了在社區推動致胖環境改善,除了串聯業者推出步道、花海等觀光外,還結合當...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衛生署長邱文達19日出席醫療論壇時指出,日前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李祖德投書媒體「醫界對社會的承諾」文章後,受到包含總統及各界人士的回響,顯示醫療品質已愈來愈受到重視。如果醫療糾紛越來越多,又沒有好好解決,未來有可能釀成「醫病懸崖」。他分析發現,醫療糾紛通常是醫病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而起,一旦醫療處置不如預期,醫病雙方就起紛爭。他舉例指出,一名老人家到醫院就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有鑑於此,亞東醫院將舉辦「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講座,邀請該單位王昱鈞營養師主講,她將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活動內容日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一般推測與體內某些賀爾蒙,如黃體激素、高雌激素、高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有關。這些賀爾蒙可能刺激卵巢,進而促進黃體的血管生成及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管內液體及某些成分,像是白蛋白、電解質滲出血管外,流向胸腹腔及淋巴循環聚積,因而導致血液濃縮、血流動力減緩及腹水或胸腔積水等一系列症狀出現。一名31歲蔣小姐,嫁入夫家之後一直不孕,曾經做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目前國際流感疫情攀升,由於寒假及農曆春節假期正是國人出國旅遊、探親的旺季,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羅財樟表示,目前國內流感疫情雖仍處於相對低點,但在農曆春節期間急診的類流感人數還是有上升的可能。需前往流行區之民眾可至全國12家國際預防接種院所自費接種。由於旅遊醫學門診服務健保不給付,民眾到這些門診接種疫苗,需自費的項目包括掛號費、疫苗費用、診療費、肌肉注射費及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爸媽,我今天肚子好痛,不要去上課啦!」你的孩子會在長假快結束之後,開學當天不是愁眉苦臉就是裝病不想上學,問題特別多嗎?那可能是罹患了「拒學症」。臺中慈濟醫院身心科醫師蕭亦伶指出,天生氣質較焦慮怕生的孩子,到了國中青年時期,會比較容易患拒學症,建議在假期結束前幾天,開始遞減孩子的玩樂時間,以免忽然開學時造成孩子出現不適應現象。容易患拒學症的小孩大多是可以預料...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中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一名劉姓醫生,15日在微博上發佈了一條自己動手切除自己直腸息肉的消息,留言表示「昨天看書時突然發現一個體位不錯,於是決定自己給自己摘息肉。」奇妙的是,割完還能繼續看診!這名劉姓醫生大約2個月前,發覺自己有便血,做腸鏡後發現直腸上長出了一個息肉。作為一名入行15年多的專家,這類手術他天天在做。「有一天在辦公室看書的時候,我把兩...